马克思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
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
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生平简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马克思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
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
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
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扞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
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
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生平及学术背景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庭背景较为富裕。
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并倾心于左翼的思想和革命主义。
马克思最初的学术背景是哲学,他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然而,他很快转向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并密切关注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要著作马克思与其合作伙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短篇政治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目标。
这个宣言被认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文献,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巨著,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分为三卷,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运作机制和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和发展的。
它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社会理论,旨在改变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认为,这些矛盾会导致社会的革命和转变。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冲突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历史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许多国家的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并在政府、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的一生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共产主义的理论奠基人之一。
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充满了思想的探索和社会变革的呼唤,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早年经历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家庭环境相对富裕,父亲是一名律师。
他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学和哲学,并受到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的影响。
在大学期间,他与好友费尔巴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学术合作关系。
哲学思考与思想转变在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后,马克思开始意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基础。
他与费尔巴哈合作写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并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他的哲学思考带有明显的唯物主义色彩,认为社会的结构和变革是源于经济关系的矛盾。
革命思想与活动马克思被视为革命的理论家,他的著作《资本论》成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以及对工人的剥削来维持和增加资本家的利润。
他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与好友恩格斯一起创办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积极参与了诸多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
他主张工人阶级应该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
流亡生涯由于他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受到当时政府的打压,马克思被迫流亡到不同的国家。
他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等地生活和工作,在流亡的岁月中,他继续进行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伦敦生活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学术贡献与影响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几乎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著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等,这些著作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并对后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理论描述。
马克思生平资料: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
一般信奉他理论的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生平: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1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民主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
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
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马克思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期间 , 马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
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
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
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
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
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
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
马克思简介马克思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影响深远。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
马克思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学和哲学。
在大学期间,他对哲学和历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克思早年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他是一位热衷的民主运动支持者,追求社会变革。
他与费尔巴哈、恩格斯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友谊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它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目标。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的解放,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废除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的另一部杰作是《资本论》,这是他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和分析。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揭示了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不仅关注经济问题,他还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演变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
他对历史的研究和对社会发展的预测,为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马克思一生中,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多次被驱逐和监禁,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社会正义和解放的追求。
他的思想和理论为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指导,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但他的思想并没有逝去,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
他被誉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学领域,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总结起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在于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并为无数的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简介推荐文章新疆总司令杨增新生平简介热度:西北军阀马鸿逵生平简介热度:马家军马鸿逵简介热度:关于皇太极生平简介热度:世界三大宗教简介热度:马克思的贡献不单是针对德国,他的著作也影响着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认同他的观点。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简介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下学术界认为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实践哲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历史唯物观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通过长期的观察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识深刻,其作用在于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基础,即物质基础,而对于在生产中对于工人分工后的人的单向度生存表示反对,与其认为人需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发展愿景背道而驰。
1、出生马克思于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是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马克思生平经历_马克思生平简介马克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等,他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马克思生平经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生平经历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所以他的父亲希望马克思长大后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马克思生平经历了许多事,1836年10月22日马克思进入了柏林大学继续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马克思发现法学只有在哲学的辅助下才能吃透,马克思试图创建一个新的法哲学体系,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缺点也被马克思看透,马克思便利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习客观唯心主义,从此马克思便走上了研究哲学的道路。
1841年3月30日马克思大学毕业并且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
马克思在毕业后想当一名大学教授,但是由于政府打压自由民主运动所以这个想法不了了之。
马克思在1843年秋离开了德国来到巴黎直到第二年才回到德国,在巴黎期间马克思发表了许多文章例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社会已经到了以唯物主义、共产党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的阶段,而且马克思也认识到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是多么重要。
恩格斯和马克思两位哲学家第二次见面是在1844年8月底,由于他们的思想非常的相似,所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马克思是一个优秀的人,马克思生平经历中的朋友也是十分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48年3月成立了一个组织并且由马克思为领导来指导工作。
马克思在1864年9月时创立了一个国际工人协会并且由恩格斯来帮助自己领导工作。
但是马克思生平经历的晚期他是不幸的,先是妻子去世随后大女儿也跟随去世,这一系列事故使马克思倍受打击,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
对马克思的评价马克思来自于西方,他的理论、他的抱负、他的一生几乎全部都是在西方国家完成的,在马克思百年之后,西方诸国并没有因为马克思的死亡而停止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反对于马克思主义掀起了更多激烈的讨论和研究,西方诸国纷纷对马克思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历史人物传记: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介绍德国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是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世界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和他的贡献。
生平早年经历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里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对教育十分重视。
马克思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展示出对知识的渴望。
学术经历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学。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开始对经济学和社会学产生兴趣。
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观念深感迷醉,将其用于对社会和历史的分析中。
政治活动与流亡生涯马克思的政治活动开始于与知识分子的讨论和写作。
他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结识后,两人开始合作,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参与了各种政治活动,致力于为劳工阶级争取权益。
然而,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和活动很快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并受到了迫害。
他被驱逐出德国,流亡到巴黎。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积极参与活动,撰写各种文章和政治论述。
经典著作在流亡生涯中,马克思撰写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资本论》。
这本书探讨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的其他重要著作还包括《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等。
最后岁月与逝世马克思晚年时,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他与家人搬到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了晚年。
1883年,马克思去世,享年64岁。
他被埋葬在伦敦高门公墓。
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可以实现发展和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所驱动的。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德语: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是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革命理论家、新闻从业员、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在经济学上的工作解释绝大多数工人和资本家间的关系,并且奠定后来诸多经济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亦是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鼻祖之一,在卡尔·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别有1848年发表的《*** 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资本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一个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1835年10月就读于德国波恩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期间的马克思,开始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产生兴趣。
大学毕业以后,马克思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进观点的报纸供稿,与此同时,其自身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思想萌芽,开始渐渐成形。
1843年时马克思移居法国巴黎后,马克思继续在其他持有激进观点的相关报社,从事专栏写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见了后来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49年,马克思遭流放后便与妻儿一起迁居到英国伦敦。
他到达伦敦后依然继续从事写作工作,同时也开始构建他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理论。
马克思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运动,并很快在第一国际中成为重要人物。
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概述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
学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
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任何其他主义所不能及的,也因为如此,这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
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达拉普(Hal Draper)所讲“在人类历史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样,被不一般的人为严重扭曲”。
除了马列主义以外,许多派别的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
如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和主要的阵营包括:托洛茨基主义、斯大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
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1830年入特利尔中学。
在中学毕业时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初次阐述了道德和人生理想问题,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并提出“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观点。
1835年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第二年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在研究历史和哲学。
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
1841年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
同年4月15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编辑。
负责撰写有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社论,对政府的反动政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
因《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1843年4月1日被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即经济决定政治,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中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
前一篇批判“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主张“人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革命。
后一篇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为无产阶级是惟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革命理论要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
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及贡献2009012277 基科99 王萌生平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杰出的犹太律师,他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影响深远。
1830年,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马克思获哲学博土学位后开始担任《莱茵报》主编,他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严厉抨击普鲁士政府,立场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普鲁士政府立刻查封了《莱茵报》,这使得马克思更加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坚定了他继续继续与反动斗争的决心。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喜结连理,两人一起结伴来到巴黎。
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这便是导致他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契机。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1845年,参与编写《前进周刊》的马克思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遂被驱逐出境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马克思于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之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分析。
这是他们第一次系统的阐述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无数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
1846年初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参加正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后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执笔。
1848年4月,在德国无产者的资助下,马恩重新创办了《新莱茵报》但是之后很快遭到了政府的扼杀。
第二年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只有前往英国伦敦。
在伦敦的五年时间,马克思因为经济问题常常精神焦虑,疾病产生情绪不佳,四个子女也只剩下了一人。
就在这样的逆境里,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诞生了。
马克思在1864年9月还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等重要文件。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
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
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
犹太律师家庭。
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
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期间 , 马
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
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
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
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7 年 11 月底 ,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 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 年 2 月中旬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 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3 月初 ,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 , 转到巴黎 ; 4 月初 , 他又返回德国 , 直接参加革命 , 并于 6 月创办了《新莱茵报》 , 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
由于德国当局的迫害 , 1849 年 6 月初 , 马克思和家人再次流亡 , 最终迁居英国伦敦。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 马克思和家人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苦难和艰辛的时期。
贫困的生活使得马克思一度濒于绝境。
但马克思没有退缩 , 仍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 常年累月地研读政治经济文献 , 进行《资本论》的创作。
马克思夫人曾经说 " 请您相信我 , 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 , 我大概可以就此写一部秘史 , 它将揭示出很多很多 , 多到无限的操心、忧虑和痛苦。
"
1857 年至 1858 年 5 月期间 , 马克思写出了第一部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即《资本论》的第一稿。
在这个手稿中 , 马克思运用了一系列重要原理 , 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
1859 年 , 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
此后 , 他又写了《1861-1863 年经济学子稿》 , 即《资本论》的第二稿。
这一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 也谈到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
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 , 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
1863 年 8 月到 1865 年底 , 马克思又写了第三部手稿 , 即《资本论》的第三稿。
1867 年 9 月 14 日 ,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
1864 年 9 月 28 日 , 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
会 ( 即第一国际 ) , 并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 , 兼任德国通讯书记。
之后 , 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 为第一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
19 世纪 70 年代 , 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 深刻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此后 , 马克思仍热心指导法国工人党、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等政治组织 , 帮助他们改正思想错误 , 进而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灵魂。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 , 马克思继续进行修改、校订 , 并反复修改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 , 但1883年3月14日,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和长期过度的劳累,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自己的工作椅上与世长辞。
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 , 面前书桌上还放着正在修改的《资本论》书稿。
马克思死后被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 和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贡献: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_________卡尔.马克思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芫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_________费里德里希.思格斯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