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单元辅导1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3)“经济人”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本章重点与难点提示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个社会在使用稀缺资源进行生产时,都必须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资源的配置问题,同时也要解决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的问题,即资源的利用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2.机会成本与资源配置。
讲到稀缺资源的配置就离不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
重点掌握实证分析法、均衡分析法以及边际分析法。
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 D.单个商品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A.资源利用 B.资源配置 C.宏观经济总量 D.国民经济总体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不发挥哪个功能?()A.激励功能B.权威功能C.收入再分配功能D.信息传递功能3.政府税收政策和给家庭转移支付直接关系到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生产多少5.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现有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任意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的曲线是()A.需求曲线B.等产量线C.无差异曲线D.生产可能性曲线6.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A.应该如何运行B.实际如何运行C.应该是什么D.应该怎样7.分析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称做()A.边际分析法B.均衡分析法C.静态分析法D.动态分析法8.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马歇尔 B.凯恩斯 C.斯密 D.萨缪尔森9.与资源配置有关的概念是()A.机会成本 B.生产成本 C.显成本 D.隐成本10.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表示()A.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可利用的资源稀缺 D.通货膨胀11.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制度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宏微观经济学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资源的稀缺性,早晨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拥有多少件衣服的问题,这时会有个选择的问题,除此以外你要下饭店你选择去哪个馆子的问题,也是你所拥有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的问题。
收入水平受限制的问题、你所拥有的衣服的数量问题都是我们所说的资源相对稀缺的问题。
相对稀缺是指相对于你所愿意拥有的总量来看是相对稀缺的。
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希望自己拥有的服装会很多,也希望自己所拥有的收入会更高,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样就出现稀缺性问题。
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的。
整个社会来看,企业实际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角度看,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收益、利润是最大化的,但是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他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所决定的利润量是有限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任何人类社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源的稀缺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绝对的。
稀缺性实际上是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讲的,所以稀缺又具有的相对性。
经济的资源在经济学上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叫作生态要素,共包括三块:1.劳动和劳动时间2.土地(包括一切的自然资源)3.劳动和土地共同生产出来的资本如果一个社会生产的大炮多了,它所能给社会提供出来的黄油就会减少,如果想增加黄油的数量,大炮的数量就减少,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的是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产量的增加所引起了另一种产品数量的减少。
这条线上的任何一个点代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不同的产量的组合点。
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这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条件,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一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是既定的。
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社会所能生产出来的黄油和大炮的最大的数量都在这个组合点上。
第一单元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习题)一、单项选择1.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 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 d.它们的效用高低。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 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 d.资源的价格很高。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 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 d.为谁生产。
5.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b.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c.自然经济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6.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是()。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 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需求; 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7.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为()。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 b.高失业率在短期没有下降的趋势; 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 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能提高社会福利;b.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c.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收入分配应该公平。
9.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它们的数值是否由模型本身决定; b.它们的定义域不同;c.它们的变化速度不同; d.它们是由经济因素决定还是由非经济因素决定。
二、多项选择1.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一国的稀缺资源()的科学。
a.如何合理配置; b.如何充分利用;c.如何储存; d.如何运输。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1、首先向大家问好和自我介绍。
2、介绍《西经》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核心课。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习了微积分,高数?我们只要有一点微积分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初级经济学、甚至偏中级的经济学。
在技术含量上没那么难。
但由于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刚刚半年,一个学期,仍然不能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所以,在初次接触到经济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但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没有兴趣是永远不能迈入经济学的豪华殿堂。
所以大家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观察身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方式。
【案例】农历新年刚过去,问一下大家:“过年前,为什么超市中的年货如瓜子、糖果不降价促销,而衣服皮具等却会较大幅度降价?答:瓜子、糖果作为年货,为应景和待客,一般家庭都必备,而衣服任何时间点都可购买,不必局限于某一时点。
也就是说,在新春前,年货的购买是弹性值较少的,而衣服类商品的弹性值却较大。
为达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弹性值小商品,提价(至少不降价、不打折)会增加销售收入,而弹性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在以后的课程中,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时,会从理论层面给同学们具体分析。
【案例】假如你是某家电影院的总经理,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近来影院收入情况不佳,建议你提高票价以增加收入,这个建议,你应该采纳还是拒绝?你的决策又是什么?可能有同学会问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呀?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样,属于纯理论,枯燥乏味,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
再或者是认为经济学就是赚钱的实用性课程,但一看到教材中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没有具体应用的东西,一下子兴趣全无。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判断: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2、判断: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学会不考虑机会成本而进行决策。
3、判断:“如何生产”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个实例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决定谁得到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4、判断:自愿交换总是使卖方的状况变得更好,但不一定会使买方的状况变好。
5、经济学主要研究()。
A、如何使私人企业避免利益损失B、证明资本主义经济比社会主义经济更优越C、如何有效配置使用稀缺资源D、最公平地分配社会产品6、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萧条时期成立的经济定理在经济繁荣时期必定成立。
B、尽管在计量方面并不精确,经济学定理依然有用,因为我们可以运用其对现实事件进行解释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人的活动进行控制和调整。
C、经济定理像物理或化学定理一样的精确,因而经济学也像物理学和化学那样是符合科学原则的。
D、由于经济学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所以它是道德体系的分支而不是有关科学的。
7、下述活动中与宏观经济学有关的是()。
A、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调查B、对1998年全国物价总水平和失业率的调查C、对1978年以来小麦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D、通过实例研究家电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8、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有限,可以耗尽B、资源的绝对量较少C、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相对不足D、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引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2、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a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a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00美元3、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第2章需求、供给与价格1、经过市场研究,巧克力的需求函数为Qd=1600-300P,供给函数为Qs=700P-1400。
试求巧克力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在市场均衡时有Q d=Q s故1600-300P=700P-1400解得:P= 3Q=7002、某小家电的需求曲线为Qd=10-2P,供给曲线为Qs=P/2,(Q以万台为单位,P以百元/台为单位)试求:(1)该家电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各为多少?(2)若生产这种小家电的行业主管部门规定价格不能高于300元/台,则这种小家电的供求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3)若政府对这种小家电增加税收,税额为100元/台,征税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变化?各为多少?解:市场均衡时有Q d=Q s10-2P=P/2可得P=4 Q=2(2) 若此时主管部门规定价格不能高于300元,则生产商回按照300元得价格销售,此时得供给量为:Qs=300/2=150此时得供给将下降。
(3)政府对其收税此时得需求不变供给变为:Q d=10-2*(p+1)10-2*(p+1)=P/2可得:P= 3.2Q=1.6答:征收后的价格为320元/台,数量为160。
3、假设某种杂志原价为每册2.50元,发行量为4万册,现提价为每册3.00元,发行量减少为2万册,问:(1)该杂志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2)提价后该杂志的总收入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说明其原因。
(1) 解:弹性公式可知△Q/Q*P/△P20000/40000*2.5/0.5=2.5故ed p=2.5(2) 解:由需求弹性和收入的关系可知:由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故当提高价格时收入会下降4、甲、乙两个司机,开车至加油站。
两个人均不看价格,甲说“请给我加20升汽油”;乙说“请给我加60元的汽油”。
问两个司机的需求价格弹性各是多少?提示(用定义区想)甲的需求弹性为零,已的需求弹性为无穷。
5、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500-100P,试求:(1)P=2元时的需求点弹性;(2)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弧弹性。
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
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
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第一章二、简答题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是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在于各自研究的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微观经济学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
联系在于:(1)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如均衡方法、边际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等.3、什么是实证分析?什么是规范分析?答:实证分析法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它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在得出某彩电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中不会使其需求曲线移动的是():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C.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当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在未来会出现价格上涨时,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以上三项均有可能3.苹果汁和橙汁是替代品,如果橙汁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A.苹果汁的需求量增加 B.苹果汁的需求量减少C.苹果汁的需求增加 D.苹果汁的需求减少4.鞋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鞋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5.彩电行业工人工资的提高,将会导致( )A .彩电供给曲线左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上升;B .彩电供给曲线右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下降;C .彩电需求曲线左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下降;D .彩电需求曲线右移,并使得彩电价格上升;6.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的(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C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PQ图15187.根据图,如果市场的价格是5美元()A.市场达到均衡,因为生产者能够销售完他们生产的数量;B.价格会上升,因为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超过生产者愿意销售的数量C.价格会下降,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和生产者预期的销售数量不一样D.生产者不能销售完他们预期的销售数量8.根据图,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A.18美元和15单位; B.5美元和15单位;C.10美元和30单位; D.5美元和35单位;9.如果人们发现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会导致人的精神状况变差,那么会导致计算机市场()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C.由于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 D.由于供给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10.若某一产品的价格上升了8%,需求量下降了15%,则()A.商品需求缺乏弹性 B.商品需求富有弹性C.商品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D.生产者应该提高价格以增加收入11.假定需求曲线平移的幅度给定,那么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则()A.均衡价格的变化越小 B.均衡产量的变化越小C.均衡价格的变化越大 D.需求曲线平移的幅度越小12.若某一行业的供给减少,而该行业的总收入却得以增加,则()A.需求曲线必然是水平的 B.需求弹性必然大于1C.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D.需求弹性必然小于113.若国家禁止银行乱收费,这将导致()A.银行收费存在价格上限和银行服务的短缺B.银行收费存在价格上限和银行服务的剩余C.银行收费存在价格下限和银行服务的短缺D.银行收费存在价格下限和银行服务的剩余14.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向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那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值等于零,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值大于零小于无穷B.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值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值等于零C.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值和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值均大于零小于无穷D.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值大于零小于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值等于15.已知啤酒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分别具有正常的斜率,若政府对卖者出售的每一杯啤酒都征收5元的税,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A.价格上升5元 B.价格的上升小于5元C.价格的上升大于5元 D.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的变化将引起物品需求的变化:A.收入; B.物品本身的价格; C.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D.偏好2.下列元素中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有():A.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B.调整时间的长短C.商品的重要程度 D.商品的可替代性3.若政府对啤酒征税后,企业的成本增加,啤酒价格上涨,消费者将会为之多付钱,一般来说,消费者的税收负担():A.与需求弹性成正比 B.与需求弹性成反比C.与供给弹性成正比 D.与供给弹性成反比4.影响啥NGIN攻击的因素包括()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生产的技术水平 D.政府的政策三、问答题(共12题)1、试述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以及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并举例说明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5、用一条需求曲线来表示需求价格的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集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物品分为自由物品与经济物品两类。
2、选择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说明在技术与资源既定条件下,社会所能到达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曲线。
4、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解决问题是资源配置,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重量分析。
6、是否以一定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重要区别之一。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
8、均衡分析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9、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状况分析,后者是过程分析。
10、经济模型由假设与含义两局部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学是由于〔 c 〕而产生。
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所以不会存在资源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既不存在资源稀缺,又不存在资源浪费“资源是稀缺〞是指( b )B.相对于人们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缺乏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b )C.该国可利用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可以利用资源稀缺5.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是( c )A.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B.增加了货币供应C.技术进步D.人口数量下降6.张三有十万元资金,可以分别投资在以下几项上,经过仔细考虑,最后决定投资玩具生产获利六千元,他该项投资时机本钱是〔b 〕7.宏观经济学所考察问题是〔 c 〕8.微观经济学所考察问题是〔 c 〕9.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点在于〔 c 〕一样10.以下命题中属于标准经济学命题是〔 a 〕A.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到达2053亿元,有利于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B.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从而使2002年外汇储藏到达了2864亿元C.从1998年至2002年,我国一共解决了2700万国企下岗职工就业D.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一千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三、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习题一一、选择题(单选题)1.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增加( A ).A。
一场新的汉堡包热B。
人口减少了C。
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
消费者收入减少了2、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需求为( A )A.缺乏弹性; B. 富有弹性;C. 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3、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4、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 A )A。
在一固定的价格无限制地提供某种产品;B. 价格的变化对供给量没有影响,C. 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方向变化;D. 该行业被垄断。
5、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 D )A。
低档商品;B。
替代商品;C.互补商品 D.一般商品6、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C )A。
会使销售收益增加: 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7、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A。
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8.假定汉堡包与炸薯条之间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负值,那么( B )。
A. 汉堡包价格上升将引起炸薯条的均衡价格上升B. 汉堡包价格上升将引起炸薯条的均衡价格下降C。
汉堡包价格上升对炸薯条的均衡价格没有影响D。
汉堡包与炸薯条是替代品9、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 )A、边际效用为零B、边际效用最大;C、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为正10.某人消费苹果与香蕉,而且处于消费者均衡。
最后一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10,最后一根香蕉的边际效用为5。
如果苹果的价格为0。
5元,我们就可以知道,香蕉的价格应该是:( C )。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有限性。
a.绝对b.相对2.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
a.计划经济b.混合经济(现代市场经济)3.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
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5.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
a.个人与家庭b.家庭与企业6.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分别是实现()。
a.利润最大化、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b.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7.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
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9.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b.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0.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a.价值判断b.阶级性11.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a.应该是什么、是什么b.是什么、应该是什么12.选择就是如何使用()的决策。
a.物品b.有限资源13.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
a.定义、假设、假说、预测b.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14.存量是指()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5.流量是指()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6.理论的表述方式一般有()、()、()、()。
《西方经济学》教学辅导(远程专科)第一章导言重点掌握:1、稀缺性含义。
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三个问题又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它们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A、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B、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C、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D、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A.市场出清 B.完全理性 C.完全信息(2)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A、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B、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C、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理论D、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市场机制不完善又称市场失灵 B.政府有能力干预(3)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两者区别:A、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实证经济学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规范经济学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B、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经济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章习题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0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 •—国的家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 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0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 B :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4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0 A:—定是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0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 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投入了 2500亿美元 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0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 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 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 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9.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B: —定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B:购买普通股票;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货款利息;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10・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工二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1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0项有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 ); C :国民收入(NI); B:国内生产净值(NDP); D:个人收入(PI);12.下列第()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13.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0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14.下列0项命题不正确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IH)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15.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0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问答题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答:不能.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GDP发生变化.2.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答:(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B)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西方经济学》单元辅导(1)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了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这三个重要概念。
经济学家把选择概括为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资源利用。
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实证分析方法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但本身由该理论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内生变量又称因变量,外生变量又称自变量。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
流量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
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相关。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在理解需求这个概念时,应该注意的是,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需求表。
3.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是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所以,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是: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与预期。
价格既影响购买能力,又影响购买愿望。
收入更多地影响购买能力。
消费者嗜好与预期更多地影响购买愿望。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例如,录音机和磁带就是互补品。
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录音机)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磁带)的需求就减少,因为录音机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对磁带的需求也会减少。
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
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例如,羊肉与牛肉就是这种替代关系。
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例如羊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例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
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
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
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三、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在经济分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
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见下图)P P20 1需求量的变动P 1Q Q PQ P 0 0 12 需求的变动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1.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鸡蛋)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供给表。
3.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在分析供给问题时,同样要注意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 同。
影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移动;供给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见下图)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这样三点:第一,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如前所述,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
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
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结论是: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结论是: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第五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一、价格上限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
由于价格低,需求就大(根据需求定理);由于价格低,供给就少(根据供给定理)。
因此,在实行价格上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供给不足状况。
二、价格下限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由于价格高,需求就少(根据需求定理);由于价格高,供给就多(根据供给定理)。
因此,在实行价格下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供给过剩状况。
第三章 弹性理论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在这里,价格变动是自变量,需求量变动是因变量。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的大小。
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用公式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可以写为: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
如果以E d 代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以Q Q ∆代表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以P P ∆代表价格变动的比率,则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就是:QP P Q P P Q Q E d •∆∆=∆∆= 。
例如,某种保健品的价格变动10%时,需求量增加20%。
这就是说,价格变动10%引起需求量变动20%,所以,根据公式,这种保健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
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所以,需求D a bP540 10 20 Q 图3-1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
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如果两个变量为同方向变化,则为正值;反之,如果两个变量为反方向变化,则为负值。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当价格增加,即价格的变动为正值时,需求量减少,即需求量的变动为负值;同理,当价格的变动为负值时,需求量的变动为正值。
所以,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
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
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我们计算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时一般也是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弹性。
我们用图3-1说明需求弹性的计算。
从图3-1中可以看出,当某种商品价格从5元下降为4元时,需求量从10单位增加到20单位。
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是:。
=)-()-(需求价格弹性=5554101020 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图上表示的变动也可以说成,当某种商品价格从4元上升到5元时,需求量从20单位减少到1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