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颗粒呈黑色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3
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峰220-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金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纳米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化学合成、溶液法、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金纳米粒子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质,从而使其具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也十分丰富和多样化。
由于其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特殊性质,在光学、电学、磁学等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金纳米粒子在荧光标记、生物传感、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此外,金纳米粒子还被广泛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纳米催化反应、纳米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主要关注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峰220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紫外吸收峰220是金纳米粒子的一种光学性质,具体指金纳米粒子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峰位于波长220纳米附近。
这一特性对于金纳米粒子的表征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的介绍,以及对金纳米粒子紫外吸收峰220的特性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旨在增加对金纳米粒子的理解并推动金纳米粒子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本文还展望了金纳米粒子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总结了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峰220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对金纳米粒子研究的有益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峰220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金纳米粒子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进行介绍。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将介绍常见的化学合成、物理法等制备方法,并重点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然后,将深入探讨金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
将介绍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以及其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机制。
同时,还将探讨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催化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特别地,将重点关注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峰220带来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及其应用李智豪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物理学原理人们对金属介质中等离子体激元的研究, 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1957年Ritchie发现, 高能电子束穿透金属介质时, 能够激发出金属自由电子在正离子背景中的量子化振荡运动, 这就是等离子体激元。
后来,人们发现金属薄膜在入射光波照射下, 当满足特定的条件时, 能够激发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这是一种光和自由电子紧密结合的局域化表面态电磁运动模式。
由于金属材料的吸收性质,光波沿金属表面传播时将不断被吸收而逐渐衰减, 入射光波的能量大部分都损耗掉了, 造成反射光的能量为最小值, 这样就把反射光谱的极小值与金属薄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联系了起来。
1.1 基本原理[1]光与金属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光波随时间与空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磁场对金属物质中的电荷所产生的影响,导致电荷密度在空间分布中的变化以及能级跃迁与极化等效应,这些效应所产生的电磁场与外来光波的电磁场耦合在一起后,表达出各种不同光学现象。
等离子体是描述由熔融状态的带电离子所构成的系统,由于金属的自由电子可当作高密度的电子流体被限制于金属块材的体积范围之内,因此亦可类似地将金属视为一种等离子体系统。
当电磁波在金属中传播时,自由电子会随着电场的驱动而振荡,在适当条件下,金属中传播之电磁波其电场振荡可分成两种彼此独立的模态,其中包含电场或电子振荡方向凡垂直于电磁波相速度方向的横波模态,以及电场或电子振荡方向凡平行波的传播方向纵波模态。
对于纵波模态,自由电子将会沿着电场方向产生纵向振荡的集体运动,造成自由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会随时间之变化形成一种纵波形式之振荡,这种集体运动即为金属中自由电子之体积等离子体振荡。
金属复介电常数的实部相对其虚部来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负数,金属的这种光学性质,使金属和介质的界面处可传输表面等离子波,使夹于两介质中间的金属薄膜可传输长程表面等离子波。
这两类表面波具有不同于光导波的独特性质,例如,有效折射率的存在范围大、具有场的增强效应等。
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纳米颗粒是一种高度应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光电性能,因此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使其在拉曼光谱分析中展现出独特的特性,因此成为拉曼光谱研究中的热门材料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一、金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金纳米颗粒具有多种形貌,如球形、棒状、多面体等,这些形貌对其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质都有影响。
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在拉曼光谱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峰,因此通过拉曼光谱可以对金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表征。
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也会对其拉曼特征峰产生影响,例如金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物种、涂层等都会影响其拉曼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
二、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主要包括金的振动模式、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等。
金的振动模式是金纳米颗粒的拉曼光谱中最常见的特征峰,包括金的伸缩振动、扭曲振动等,通常在200-350 cm⁻¹范围内。
金的振动模式受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形貌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在拉曼光谱中表现出不同的金振动特征峰。
三、金纳米颗粒的应用前景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不仅可以用于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还可以用于实现对金纳米颗粒的溶液浓度、表面修饰物种等参数的定量分析。
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还可以实现对金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的调控,从而为金纳米颗粒在传感、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不仅对金纳米颗粒自身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还对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金纳米颗粒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的价值将得到更加深刻的挖掘和发展。
四、结语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是金纳米颗粒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金纳米颗粒的拉曼特征峰的研究可以实现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结构和性质的详细表征,为金纳米颗粒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第四节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精彩图文导入利用纳米技术,将普通的物质材料重新构筑成纳米级的材料后,它的物理,化学性能便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如金属铜,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硬度,但如果将其制成纳米级的材料后,铜就会发生超塑性变形(如上图)金属铜加工成纳米材料为什么会具有了超塑性?纳米材料和我们前面学习晶体有和不同?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高手支招之一:细品教材从内部结构来看,物质的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聚集态。
对于固态物质,原子或分子相距相近,分子难以平动和转动,但能够在一定的位置上做程度不同的振动;对液态物质而言,分子相距比较近,分子间作用力也较强,分子的转动明显活跃,平动也有所增加,使之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至于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运动速度快,体系处于高度无序状态。
研究表明,物质除了有固、液、气三种基本聚集状态外,还存在着其他聚集状态。
一、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固体时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物质内部的微粒能否有序地规则排列。
晶体之所以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因为其内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而表现出长程有序,就是说如果把晶体中任意一个微粒沿某个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必能找到一个同样的微粒。
而玻璃、石蜡、沥青等非晶体物质内部微粒的排列则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所以它们没有晶体结构所具有的对称性、各项异性和自范性。
非晶体材料常常表现出一些优异的性能。
例1.关于非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B 、内部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C 、非晶体材料的所有性能都优于晶体材料D 、金属形成的合金也有非晶体解析:非晶体材料常常表现出一些优异性能,但并不能说所有性能都优于晶体。
答案:C二、液晶1.液晶定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的液体即具有液体的可流动性,又具有像晶体那样的各项异性,这种液体为液态晶体,简称为液晶。
2.液晶的性质:液晶在折射率、磁化率、电导率等宏观性质方面之所以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是因为内部分子的排列沿分子长轴方向呈现出有序的排列。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
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
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 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
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
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
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
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体微粒化伴有这种活性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大大增加。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
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
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我觉得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这两个更侧重于物理层面,总是不能很好的给出朴实的语言加以描述,甚是头疼。
既然是科普,我想如何将这四个概念给工人、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说明白,至关重要。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
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
对直径大于 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属超微颗粒(直径为 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
化学镍盐雾后黑点化学镍盐雾后黑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无论是在家中的厨房设备、汽车的车身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的金属制品上,都可能出现化学镍盐雾后黑点。
这些黑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又有着深刻的化学原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镍盐雾和黑点的形成原理。
化学镍盐雾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镍的化合物膜,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然而,当金属表面存在一些微小的缺陷时,这些缺陷就会成为黑点形成的场所。
黑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在化学镍盐雾中,金属表面的缺陷会吸附一些氯离子等物质,并与金属表面的镍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颜色,使得金属表面出现黑点。
黑点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它还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首先,在化学镍盐雾的环境中,金属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反应会导致金属表面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黑点形成的可能性。
黑点的形成还与金属表面的结构有关。
金属表面的结构是由许多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和接触区域。
当金属表面存在缺陷时,这些缺陷就会成为黑点形成的起点。
而且,金属表面的结构也会影响黑点的形状和大小。
黑点的形成还与化学镍盐雾中的气体成分有关。
气体中的氯离子等物质会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缺陷上,并与金属表面的镍化合物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种新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颜色,使得金属表面出现黑点。
总结起来,化学镍盐雾后黑点是由金属表面的缺陷、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表面的结构和化学镍盐雾中的气体成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虽然黑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它也是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的产物,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改进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和控制化学镍盐雾中的气体成分,我们可以减少黑点的形成,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奇”的现象。
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纳米时却开始导电。
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等。
1. 特殊的光学性质: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
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时都呈现为黑色。
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
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制造高效率的光热、光电转换材料,以很高的效率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
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1%,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
例如,纳米铁粉,因具有了吸光性,而变成了黑色;它甚至于一改“不怕火烧”的“英雄本性”,而变成一旦遇到空气,就能马上燃烧起来,生成氧化铁。
利用光学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
也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原件、红外隐身技术(纳米复合材料对光的反射度极低,但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极强,是隐形技术的突破)等。
利用红外隐身技术的案例:案例:纳米ZnO对雷达电磁波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可以做隐形飞机的重要涂料。
1991年春的海湾战争,美国执行空袭任务的F-117A型隐身战斗机,其机身外表所包覆的红外与微波隐身材料中亦包含有多种超微颗粒,它们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可以逃避雷达的监视,而伊拉克的军事目标没有这种设施,损失惨重。
红外光吸收:纳米Al2O3、TiO2、SiO2、Fe2O3及其复合材料对人体红外有强烈吸收,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减轻衣服重量,对登山运动员、军人战士防寒。
试剂盒纳米金显色原理试剂盒纳米金显色原理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广,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金颗粒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方面。
而在纳米金颗粒的应用中,纳米金显色试剂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
二、试剂盒概述试剂盒是一种便捷快速的实验室工具,通常包含了所有进行特定实验所需的化学品和设备。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试剂盒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检测。
三、纳米金显色原理1. 纳米金颗粒纳米金颗粒是指直径小于100nm的金属球形微粒。
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使得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显色原理纳米金显色试剂盒是利用纳米金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现象进行检测。
当纳米金颗粒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产生强烈的吸收峰。
而当纳米金颗粒与特定的生物分子结合时,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纳米金颗粒的聚集和形态变化,导致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发生改变。
3. 检测方法纳米金显色试剂盒主要通过凝胶滤膜法、免疫层析法、夹心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其中凝胶滤膜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加入含有纳米金标记抗体的溶液中,在适当条件下使样品中特定生物分子与抗体结合,并在凝胶滤膜上形成斑点。
然后将含有显色底物(如硝酸银)的溶液加入到凝胶滤膜上,使得未与抗体结合的纳米金颗粒被氧化成为黑色沉淀,而已经与抗体结合的纳米金颗粒则保持原有的红色。
通过比较凝胶滤膜上的黑色斑点和红色斑点的大小和颜色深浅,可以判断样品中特定生物分子的存在与否。
四、试剂盒操作流程1.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加入到试剂盒提供的反应管中,并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样品处理。
2. 加入试剂:将试剂盒提供的各种试剂按照说明书添加到反应管中。
3. 反应:根据说明书要求,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应。
4. 显色:将显色底物加入到反应管中,使得未与抗体结合的纳米金颗粒被氧化成为黑色沉淀,而已经与抗体结合的纳米金颗粒则保持原有的红色。
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结构与性能方面的一些独特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效应以及物理化学性质。
关键字:纳米材料,效应,特性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 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
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
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
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
一般零维纳米材料有纳米颗粒、量子点等,一维纳米材料有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等,二维纳米材料主要是纳米薄膜。
实际研究当中还有一些材料比如象介孔材料、多孔材料、以及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它们整体在三维方向都超过了纳米范围,但是它们都是有纳米材料构成,并且具有纳米材料的性质,因此由纳米材料组成的块体材料也属于纳米材料的范围[1]。
2.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纳米级的颗粒是由数目极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群或分子群,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
纳米晶粒内部的微观结构与粗晶材料基本相同,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种组元构成的,即材料的体相组元晶体原子和界面组元晶界。
纳米材料突出的结构特征是晶界原子的比例很大,当晶粒尺寸为10 nm 时,一个金属纳米晶内的界面可达6×1025 m2,晶界原子达15% ~50%[2]。
目前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纳米晶界的微观结构,其原因在于纳米材料中的晶界结构相当复杂,若是常规材料,截面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晶体结构,但对于纳米晶来说,由于晶粒尺寸小,界面组元在整个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极大,晶界缺陷所占的体积比也相当大,尽管每个单独的分界面可能具有一个二维局部或局域的有序结构,但从一个局部界面到另一个局部界面的周期不同,由所有这样的界面原子组成的界面,其原子排列方式均不同。
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其在纤维材料上的应用分析近年来,由于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于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尤其是纳米添加剂的宽泛混溶性、高效添加和易加工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速发展,成为纺织材料、无纺、纤维、片和膜材料的重要创新生长点。
纳米尺度的金属微粒具有独特的表面特性和功能性,在纺织材料、印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对金纳米粒子功能性纤维及其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并探讨其在纺织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1.金纳米粒子的特征金是自然界极少能以天然金属态分布的元素。
金具有较高的金属物理性和化学稳定性。
这些性质早有文物和文献记载,早在古巴比伦文明时期、古埃及文明时期,以及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己经掌握了金的加工及应用技术.金的特性使金能被人们制成极薄的金箔、微粒、金溶胶和纳米粒子。
金纳米粒子有别于其他纳米颗粒,其实际应用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在古罗马时期己有记载,利用其散射性,添加在玻璃制品中,使之不仅有各种颜色,更有光变色效应;在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同样有微米级金溶液用于装饰品和陶瓷表面染色的例子出现,在后期加热过程中纳米金会逐渐析出,得到特殊光变色效果;与时间跨度长形成对比,金溶液由于其稀有性,在化学领域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新的有机金属化学、纳米技术、络合物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发展,金纳米粒子及其胶体溶液才重新逐步被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现以金纳米粒子及其胶体溶液在纤维染色、表面处理、导电等功能性应用为基础,着重介绍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电学、生物等3个特性。
1. 1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特性1857年,Faraday还原水溶液,得到深红色的金纳米粒子溶液,同时Faraday发现不同压力下溶液从蓝紫色到绿色的可逆颜色变化,这一现象使科学家对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产生了新的认识。
1908年,Mie首先对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进行了解释,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特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表面的等离激元共振所决定的。
当光作用在金纳米粒子颗粒上时,如果照射光的频率与金电子的振荡频率相等,就会产生共振,宏观上表现为吸收某一波段的光,使肉眼看到吸收波段的补色。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粉体工程习题(注:红色字体为20XXXX级考试内容,此外,简答第9、20XXXX 是自己补充上去的,不是标准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占颗粒总量的百分数。
有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两种形式。
(1)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2)累积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粉体粉体是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三轴平均径以颗粒的长度、宽度、高度定义的粒度平均值称为三轴平均径。
(算法有三种: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和调和平均径)4.累积粒度分布简称累积分布。
单位体积空气中大于或小于某规定粒径的颗粒粒子数目或体积、质量等于颗粒的总粒子数或总体积、总质量的百分比对其不同粒径的关系。
可用此作出其粒度分布曲线图。
由于颗粒物中粒径小的粒子数目多于粒径大的粒子数目,所以多用小于规定粒径的表示法。
通常多用体积(或质量)累积分布。
体积(或质量)的累积分布可用正态概率纸作图。
5.表面效应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6.相对易磨性系数为了表征物料粉碎难易程度的综合影响,一般用相对易碎性系数来表示。
易碎性系数越大,物料越易粉碎。
7.喷雾热分解法将前驱体溶液(金属溶液)喷入高温气体中,立即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盐的热分解,从而直接合成氧化物粉体的方法。
8.牛顿分级效率将某一粒度分布的粉粒用分级机进行二分,令大粒部分名为粗粒级,小粒部分为细粒级,定义合格成分的收集率与不合格成分的残留率之差称为牛顿分级效率。
9.粉尘云具有一定密度和粒度的粉尘颗粒在空气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和浮力相平衡时,就会悬浮或浮游在空气中而不会沉降下来,这种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称为粉尘云。
基础实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南彩云;张宇;李玉峰;赵云岺【摘要】围绕金纳米粒子前沿内容,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本科生基础实验,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分散性好的金纳米粒子溶液,讨论了其尺寸与颜色的关系,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金纳米粒子团聚及其颜色的影响,初步了解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特性和探针效应基本原理.【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尺寸;基础实验【作者】南彩云;张宇;李玉峰;赵云岺【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O6金单质通常称为“黄金”,常用作货币或用来装饰,然而金还会通过一种人们并不熟悉的形式“金纳米粒子”发挥更大的作用。
纳米(nm)是一个尺度概念,1纳米等于10−9米。
当材料的尺寸降低到纳米尺度时,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会产生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
例如大尺寸金固体,无论把它做成首饰还是拉成薄的金箔,始终呈耀眼的金黄色,然而,如果把它制成纳米粒子分散在水溶液里,其显现出的却可能是红色或者蓝色。
例如公元前四至五世纪制作的莱克格斯杯(Lycurgus Cup),当光线从前方照射时杯子呈现出绿色,光线从后方透过时杯子呈现出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种罗马高脚杯中加入了50 nm的金纳米粒子。
研究发现,不同尺寸、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图1所示[1]。
对于自身不发光的物体来说,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由于物体能够选择性地吸收或者反射、散射可见光(波长400–700 nm范围)中特定波长的光。
纳米材料与技术作业专业:光学工程学号:*****938姓名:***1、金纳米颗粒为什么呈黑色?金纳米颗粒之所以呈现黑色是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入射光波的吸收所造成的。
金纳米颗粒的吸收为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吸收,它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在金属电子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用自由电子气模型来表示:即价电子是完全共有化的,构成金属中导电的自由电子,离子实与价电子的相互作用完全被忽略,而且自由电子被视为毫无相互作用的理想气体,为了保持金属的电中性,可以设想离子实的正电荷散布于整个体积之中,和自由电子的负电荷正好中和。
正是由于这种理想自由电子气模型和常规等离子体相似,所以叫做金属中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在热平衡时时准电中性的,若等离子体内部受到某种扰动而使其一些区域带和密度不为零,就会产生强的静电恢复力,使等离子体内的电荷分布发生振荡,这就是等离子体振荡。
这种振荡主要是电场和等离子体流运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所以当电磁波作用于等离子体时,就会使等离子体发生振荡,而当电磁波的频率和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宏观上就表现为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
如图,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其吸收光谱几乎覆盖了整个紫外-可见光波段,并且在520-530nm处表现出极强的吸收峰。
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致使观察者无法获得其反射光,因此,金纳米颗粒表观上呈黑色。
2、金溶胶为什么呈红色?金纳米溶胶一般是通过化学方法在水溶液中还原四氯金酸(H AuCl4)获得的,如下所示。
+ 柠檬酸钠AuHAuCl金溶胶在生成的初级阶段,首先形成大的团状聚集体,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光谱显示为紫外吸收降低,可见光吸收逐步增强,而最大吸收波长逐渐向短波方向蓝移,金溶胶的这种光谱吸收为金原子的特征吸收。
纳米材料与技术作业
专业:光学工程
学号:10121938
姓名:赵凡凡
1、金纳米颗粒为什么呈黑色?
金纳米颗粒之所以呈现黑色是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入射光波的吸收所造成的。
金纳米颗粒的吸收为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吸收,它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在金属电子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用自由电子气模型来表示:即价电子是完全共有化的,构成金属中导电的自由电子,离子实与价电子的相互作用完全被忽略,而且自由电子被视为毫无相互作用的理想气体,为了保持金属的电中性,可以设想离子实的正电荷散布于整个体积之中,和自由电子的负电荷正好中和。
正是由于这种理想自由电子气模型和常规等离子体相似,所以叫做金属中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在热平衡时时准电中性的,若等离子体内部受到某种扰动而使其一些区域带和密度不为零,就会产生强的静电恢复力,使等离子体内的电荷分布发生振荡,这就是等离子体振荡。
这种振荡主要是电场和等离子体流运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所以当电磁波作用于等离子体时,就会使等离子体发生振荡,而当电磁波的频率和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宏观上就表现为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
如图,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其吸收光谱几乎覆盖了整个紫外-可见光波段,并且在520-530nm处表现出极强的吸收峰。
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致使观察者无法获得其反射光,因此,金纳米颗粒表观上呈黑色。
2、金溶胶为什么呈红色?
金纳米溶胶一般是通过化学方法在水溶液中还原四氯金酸(HAuCl4)获得的,如下所示。
+ 柠檬酸钠Au
HAuCl
金溶胶在生成的初级阶段,首先形成大的团状聚集体,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光谱显示为紫外吸收降低,可见光吸收逐步增强,而最大吸收波长逐渐向短波方向蓝移,金溶胶的这种光谱吸收为金原子的特征吸收。
在反应时间为5 min左右时形成稳定分散的金溶胶。
如图,在形成稳定的金溶胶后其光谱显示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左右,而长波波段吸收相对较少,因此,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短波长吸收较大从而金溶胶便表现出长波波段特性,即呈红色。
参考文献
[1]王凯,杨光等. 金纳米颗粒的有序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物理学报,2008. 6
[2]孙秀兰,赵晓联,汤坚. 纳米金溶胶形成过程的可见光吸收光谱研究.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7
[3]李贵安,苗润才. 金属纳米银粒子复合膜吸收红移和展宽现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2
[4] 彭菊村,卢强华,吴波英. 金纳米颗粒水相合成工艺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 6
[5] 高丽珍.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光学特性的研究.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