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 格式:docx
- 大小:11.21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地理——知识点台风、寒潮、伏旱推荐文章高中地理的答题的技巧热度: 2022高中地理的答题技巧热度: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热度:高中地理备考策略有哪些热度: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热度: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高中地理——知识点(1)寒潮寒潮主要发源于高纬地区,主要发生在9月~次年5月(3、4月高峰,11月次高峰),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降低到4℃以下,并且24小时内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或72小时内下降12℃以上的冷空气。
寒潮的产生机理如下图:(2)冻害防治植物的冻害,是指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细胞间隙结冰对植物造成的损害。
主要的冻害防治措施有:①抗冻锻炼,使得植物慢慢适应寒冷;②施肥(沃叶水溶肥),使得植被茁壮生长;③物理防冻,例如掩埋、包扎保温带、浇水等。
高考地理——真题(1)指出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发生寒潮的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等值线向东南方向突出。
这表明西北部、长治盆地发生的次数较多。
因此,影响寒潮次数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盆两高夹一盆的地形有利于冷空气侵入)。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答:水的比热容较大,当寒潮来临时,可以减小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进而减轻冻害。
台风、寒潮、伏旱一、台风低压气旋的杰出代表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
赤道地区没有台风因为没有地转偏向力台风多形成于5°N—20°N的热带洋面,那里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的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剧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性漩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6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和水旱灾害》教学设计(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原因和危害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2.掌握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3.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寒潮(1) 寒潮的概念和形成寒潮是指寒冷空气从北方或西伯利亚流入我国中、东部地区,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冬季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
寒潮主要由西伯利亚高压南下所带来,一般是10℃以下,1—3天的时间内,气温明显下降。
寒潮会导致酷寒天气、道路结冰、农作物冻死等严重后果。
(2) 寒潮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寒潮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寒潮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寒潮灾害:•防寒保暖:在室外行动时,要选择适当的服装,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注意保护好头、手、脚等易受寒的部位。
•防止冻伤:注意保暖的同时,要做好冻伤预防工作,如涂抹防冻膏、多喝热水等。
•防止石化:寒潮天气还容易导致建筑物和道路的出现石化现象,特别是连续的寒潮天气容易导致路面或墙面的石化和盐蚀,对行车和建筑物的安全产生较大隐患。
2. 台风(1) 台风的概念和形成台风是海洋上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它由气压低而强劲的风暴潮组成,是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般每年6月至11月是台风季节。
台风是随着海洋水温升高,气压变化导致的风暴。
(2) 台风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台风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台风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台风灾害:•尽量不要在台风天气出门,避免危险。
•及时关好窗户、门窗,锁好栅栏,尽量保证房屋的稳固。
•在风强较大的地方,要加固电线杆、防护栏杆等物品,以免被风吹倒。
•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报警或求助。
3. 水旱灾害(1) 水旱灾害的概念和形成水旱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如台风、暴雨、雪灾等天气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
(2) 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水旱灾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寒潮
寒潮一般指寒冷气流侵袭南方等温带地区造成的天气现象。
寒潮常常与暴雪、
冰冻等极端天气现象相伴随,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寒潮多发生在我国的江南、华南等地区。
一般来说,寒潮天气会在短时间内大
幅度降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比如,许多中小城市的房屋没有采暖,居民们只能靠天然气或者电暖器等方式取暖,但是天然气供应量有限,电暖器又容易引起短路导致火灾等事故,因此居民们的取暖难题十分突出。
农业方面,寒潮天气对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气温降到零
度以下,作物极易受到冻害,大批农业生产受损。
此外,寒潮天气也可能会导致内陆河流结冰或冰面坚硬,渔民无法出海捕鱼,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所以,人们在面对寒潮天气时,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御和应对。
例如,加强
保温,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农作物冻害等。
台风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风暴天气,其风力达到12级以上,带有大量的降雨和雷电
等天气现象。
台风一般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较为常见。
相对于寒潮,台风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的危害更为显著。
在我国,因为台风产生的海啸和强风相当于地震和暴雨,因此台风可能会造成
很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例如,2018年的“山竹”台风风力非常强大,它带来了狂
风暴雨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造成了数百人死亡,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
面对台风,民众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留足食物、水和神经防线,严格
遵守台风逃生指引,疏散点等。
在选购建筑材料时也需要注意抗台风性能。
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是指由于气候波动等原因以及人类的行为活动(如开垦山林、捕捞等)导致的缺水、洪涝等生灾。
水旱灾害是一种常见的气候现象,也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
在我国,水旱灾害多发生在南方和西南地区。
一般来说,南方的水灾比较严重,而西南地区则主要发生旱灾。
水灾是指洪水泛滥,造成被淹没的地区不能生产,需
要疏散人口。
旱灾则是由于缺水过度导致农作物凋谢、无法收获,致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对于水旱灾害,要想减少损失,首先需要关注气象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充分备战、抢险外现场打捞水上交通器材等。
同时,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气候变化加剧地今天,人类需要主动保护环境,减少已经存在的环境破坏现象,并在日常生活中少用浪费环境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