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安全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5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一、建立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单二、各种抢救药品、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三、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及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四、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五、各科室有疑难护理问题及时申请护理会诊。
六、危重患者使用约束带应告知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严格落实转科、检查科室之间的交接。
八、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1、评估对象(1)新入院的危急重症患者;(2)住院期间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2、评估形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动态评估。
3、评估程序(1)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进行跌倒、坠床、脱管、压力性损伤等护理风险评估,及时填写评估单。
病危、病重患者需填写《危重患者评估单》。
(2)危重患者发生特殊情况,责任护士难以评估及处理时,应及时向护士长请示,必要时可申请护理会诊。
(3)对症状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实行先抢救后评估,评估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
(4)护理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护理质量。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一、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病人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压疮、坠床、跌倒等)。
二、针对病人存在的具体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措施。
(一)预防压疮:1、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皮肤情况(特别是骨突部位的皮肤)、活动能力。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
3、定时更换卧位,防止过度受压,并按摩受压部位。
4、更换卧位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避免损伤皮肤。
(二)预防烫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热水袋、烤灯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热水袋、烤灯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三)预防冻伤: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用*袋、*帽等,病人感觉能力障碍)。
2、严格遵守*袋、*帽等降温仪的使用原则。
3、加强巡视。
(四)预防坠床、跌倒:1、评估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躁动、昏迷、儿童等)。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危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急、处于危险状态下的患者。
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强化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重患者在医院内得到安全、有效、便利的护理服务。
二、管理责任1.医院负责人负责整个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危重患者护理部门负责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三、护理工作组织与人员1.设立危重患者护理专业小组,由具备相关资格、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组成。
2.建立危重患者护理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随时有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服务。
四、危重患者护理环境1.为危重患者设立专门的护理区域或护理病房,确保其与其他患者有一定的隔离。
2.确保危重患者护理区域的通风、卫生、消毒等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提供足够的护理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五、护理安全措施1.建立与患者身份核对的制度,防止患者患混淆或患者信息错误导致的护理错误。
2.建立患者手术标识制度,确保患者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强化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4.建立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制度,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
5.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执行标准化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6.建立护理病历记录制度,保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应急预案1.建立危重患者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病情变化、抢救措施等。
2.配备专业的护理急救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和维护。
七、培训与考核1.制定危重患者护理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2.对参与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技能的熟练度和专业能力。
八、质量管理1.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包括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指标评估等。
2.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质量分析和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九、督查与监督1.医院相关部门定期对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和评估。
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危重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只有了解病人的状况,护理人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护理决定,并及时采取行动。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
任何迹象的恶化都可能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比如呼吸困难或心脏骤停等。
此外,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比如,医疗设备的故障、药物的过敏反应等都可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药物都符合标准,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和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护理人员能够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锐的观察力,并且能够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才能够确保危重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护理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们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医疗设备,了解各类危重病情的护理方案,以及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他们还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因为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任何时刻都存在风险。
在危重病人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和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以及床边监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病人的情况和治疗计划。
这有助于整个医疗团队保持一致的工作方向和严密的护理策略。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理解他们的情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以确保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效果。
在护理危重病人时,营造安全的环境和预防意外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内的设施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避免病人发生意外伤害。
例如,确保床铺固定,地面和走廊清洁无障碍,医疗设备使用正确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病人进行体位翻动,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同时注意病人的营养供给和排泄等生活护理。
护理危重病人护理制度评估制度及应急处置方案护理部危重病患者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危重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护理部制定了以下危重病患者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护理部对危重病患者的管理,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适用于护理部全体工作人员对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二、责任和权限1.护理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危重病患者管理制度,并对全院护理部门进行指导和培训。
2.护理部负责监测和评估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3.护士长负责危重病患者的工作安排和指导,保证病区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三、危重病患者的评估制度1.评估内容:包括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病人家属的需求评估等。
2.评估工具:使用科学、规范的评估工具,例如四级疼痛评估量表、GCS评分表等。
3.评估频率:根据病情变化的情况,确定不同的评估频率,确保及时获取病人的信息。
四、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计划制定1.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护理目标和护理重点。
2.护理计划: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与医生和其他科室进行协同工作。
3.护理记录:每天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护理等信息,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五、危重病患者的护理措施1.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和上报异常情况。
2.疼痛评估和镇痛措施: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定时监测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3.特殊护理:如导尿、换药、吸痰等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并确保无菌操作。
4.病人家属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信息沟通,及时回答病人家属的问题,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六、应急处置方案1.突发危机处理:当遇到病情急剧恶化、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时,护理部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
2.感染控制:护理部要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加强感染源管理,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危重病人需要经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护士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2.密切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他们应关注病人的呼吸、皮肤颜色、神志状态和疼痛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高效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检查病人的气道并保证其通畅性,使用必要的氧气辅助呼吸,如氧气面罩或插管。
4.点滴给药和输血:危重病人经常需要接受静脉给药和输血治疗。
护士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并监测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5.病情评估和计划:护士应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出血情况、尿量等,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6.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长时间卧床不起,容易出现压疮。
护士应定期翻身,保持病人的皮肤干燥清洁,并使用合适的压力减轻垫和床垫。
7.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面临疼痛的问题,护士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热敷或按摩等。
8.情绪支持:危重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9.液体管理:危重病人的液体平衡可能受损,护士应监测病人的尿量和液体摄入情况,并调整输液速率和种类,以维持正常的液体平衡。
10.重症监护:对于严重病情的病人,如心脏骤停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
在那里,护士将更加密切地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提供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总之,危重病人的护理关乎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并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以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危重病人的护理也日益重要。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或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
他们通常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监护,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危重病人护理的要点。
1. 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病情,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
2. 病情监测:危重病人的病情需要经常监测。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监测结果的异常变化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气道管理:危重病人通常存在气道受阻或呼吸困难的情况。
护士需要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并采取适当的气道管理措施,如吸痰、气管插管等。
此外,还需要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并及时给予氧疗。
4. 血流动力学支持: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往往受损,可能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等情况。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如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5. 治疗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各种治疗支持,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心脏复苏等。
护士需要熟悉这些治疗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关注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感染控制: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复杂,易发生感染。
护士需要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使用无菌技术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征兆。
7. 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可能存在严重的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康复。
护士需要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提供舒适的环境等。
8. 心理支持:危重病人面临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年轻护士专科知识不足,没有预见性,容易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
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能会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有定时检测,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抢救仪器、机械突然故障。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它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二、安全护理制度1、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1)护理级别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级别要求,危重患者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2)抢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
(3)“三查七对”制度必须准确及时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
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医嘱两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侵入性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要事先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知情同意书,免疫机能低下及传染患者按隔离种类落实隔离措施.2、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
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3、加强护患沟通,强调服务态度危重患者病情复杂,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虑、担心.应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在医学领域中,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一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而在处理危重病人时,这一问题更是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一、危重病人的特点危重病人通常指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严密监护和细心照料的患者。
他们可能因严重的疾病、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症而面临生命威胁。
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全天候的监护,并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因此,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二、危重病人护理的安全挑战1.生命体征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往往不稳定,尤其是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变化频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这些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医疗操作风险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复杂的医疗操作,如插管、麻醉、手术等。
这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药物治疗管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大量药物治疗,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计算用药剂量、监测药效以及及时处理药物过敏等情况,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三、危重病人护理的风险管理1.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于危重病人,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尤为重要。
医院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充分的照顾。
2.建立危机处置机制针对危重病人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置机制。
护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以应对突发情况。
3.完善信息记录与沟通在危重病人护理中,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记录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记录系统,确保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畅通无阻,避免信息传递不畅造成的问题。
四、结语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中,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和护理人员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护理。
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的护理评估与安全管理一、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一种系统的过程,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观察,获取有关病人的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护理评估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判断病人的病情稳定性和危急程度。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定向力、反射活动等,通过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
3.呼吸评估:包括自主呼吸、呼吸深浅、呼吸音等,通过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功能障碍。
4.循环系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心音等,通过监测病人的循环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问题。
5.肠胃系统评估:包括排便情况、胃肠蠕动等,通过评估病人的肠胃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肠胃问题。
6.电解质和血气分析评估:通过监测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状态,判断病人体内是否存在代谢紊乱。
除了以上评估内容,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系统的评估,如肾功能、肝功能、血液凝聚等。
护理评估应每日进行,并记录评估结果,便于后期对比分析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二、安全管理对危重病人进行安全管理是确保病人治疗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重病人安全管理措施:1.防止跌倒:危重病人可能存在晕厥、意识不清等情况,易发生跌倒。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确保病人有安全的空间和适当的协助。
2.预防并发症:危重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护士应严格执行相关的防治措施,如体位转换、翻身、深静脉血栓预防等。
3.防止感染:危重病人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细菌、病毒等。
护士应做好手卫生、使用规范的消毒器具、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污染等。
4.药物管理:护士应确保给药安全,遵守五正确(正确的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病人)。
同时应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并及时处理。
5.导管和插管管理:对于安装导管和插管的病人,护士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一、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一)评估对象1、新入院的危急重症患者。
2、住院期间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
(二)评估形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动态评估。
(三)评估程序1、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时填写《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和护理记录,危重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危重患者发生特殊情况,责任护士难以评估及处理时,应及时向护士长请示,必要时可申请护理会诊,集体评估。
3、对症状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延时评估,实行先抢救后评估,评估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原则。
4、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护理质量。
二、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
3、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人员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陪同前往。
4、遇急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
5、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6、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7、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8、做好基础护理,严防护理不当而出现的并发症。
9、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10、加强巡视病房,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销毁等。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
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
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
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
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技术规范、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及安全防范措施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严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
危重患者身体极度衰弱,抵抗力低,治疗措施多,易引起合并症,护士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一、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或单人病房内,给予舒适的卧位。
二、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三、根据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抢救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叩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引流管通畅,应注意妥帖固定,平安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窥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严厉执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逆行感染。
七、确保患者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使用床栏,必要时经家属同意后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类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当真交代班,防止压力性损伤发生。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病情允许情况下,每2小时翻身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