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 格式:rtf
- 大小:150.70 KB
- 文档页数:11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陇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护理学专业3年制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医学课程以及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0.5学时)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
第一章运动系统(20.5学时)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主要骨的主要形态结构,脑颅和面颅的名称、数目,颅底内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主要结构,鼻旁窦;关节的主要结构,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的主要连结,肌的构造、起止和作用,重要的躯干肌、头颈肌、上肢肌、下肢肌,重要的骨性标志;熟悉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颞下颌关节,肌的筋膜,竖脊肌、肋间肌,腹直肌鞘;了解颈、胸和腰部椎骨的特征;肋、手骨、足骨、新生儿颅;骨连结的类型;腹股沟管;股三角。
重点:掌握下列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椎骨、胸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颅底内面观;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陇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肌、膈、咀嚼肌和面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点和作用。
难点: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和作用。
第二章消化系统(9学时)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重点掌握消化管、消化腺各器官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重要器官的特征性结构、体表投影,胆汁的排出途径;熟悉肛管的主要结构,胆囊的主要功能;了解口腔的构造;空回肠的主要区别,肝、胰的主要功能,腹膜。
重点:掌握唾液腺、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盲肠、阑尾、结肠、肝、肝外胆道、胰。
难点:肝和肝外胆道。
第三章呼吸系统(3学时)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划分,重点掌握呼吸系各器官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胸膜的概念及肋膈隐窝,肺尖和肺下缘的体表投影,胸膜顶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纵隔。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得基本知识与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得形态结构特点,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课程及运动康复与健康实践等奠定坚实得人体形态学基础。
通过实践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得理解,并掌握解剖学中基本得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纲要(一)理论部分绪论内容提要: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我国人体解剖学发展历程;人体得器官系统;解剖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得轴与面。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得标准姿势、轴、面与方位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得体型、器官得变异与异常。
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骼;附肢骨。
教学重点:骨得形态、构造与功能;躯干骨得组成;上肢骨得组成与排列;下肢骨得组成及排列。
颅得组成、位置与功能。
第二章关节学内容提要:总论;中轴骨连结;附肢骨连结。
教学重点:滑膜关节得基本结构与辅助结构;滑膜关节分类;滑膜关节运动形式;脊柱得组成与功能;胸廓得组成与功能;肩、肘、腕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髋、膝、踝关节得组成、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肩、肘、腕关节得结构特点与运动;髋、膝、踝关节结构特点与运动。
第三章肌学内容提要: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教学重点: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得分群、分层与排列概况。
教学难点:骨骼肌得形态、构造与起止点;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得关系。
内脏学第四章总论内容提要: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教学重点:内脏得概念、形态、结构、位置及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内脏得一般形态构造。
第五章消化系统内容提要: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得组成及功能,咽淋巴环得组成、功能,胃得形态,小肠、大肠得形态,肝得形态、功能。
肝内管道系统及肝分段。
第六章呼吸系统内容提要:鼻;喉;气管与支气管;肺;胸膜;纵隔。
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第一篇: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医学影像专业使用)一、教学目标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
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2.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二)智能的培养1.自学能力:大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
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
2.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
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4.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5.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6.外语:七年制班要求教材、大课讲授章节和考试的论述题都用英语。
其他班则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词汇及阅读部分贡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教学时数共171学时,理论和实验课时数比例为2:7。
二、教学大纲前言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为使学生在只有200学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解剖操作时间,加强学生解剖基本技能的训练,本大纲采取按“系统解剖学一局部解剖学一中枢神经解剖学”,由简到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三段安排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解剖中正确、完整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学到扎实的解剖学知识。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4年制护理、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检验、公卫和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好解剖学,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如生理、病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程(如外科、内科学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掌握】解剖常用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第一篇运动学第一章骨学【掌握】1.骨的形态和构造2.全身各部骨的组成、形态及主要特征3.全身各部重要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熟悉】1.颅骨的组成与分部2.颅整体观的主要形态结构3.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1.骨的理、化特性2.骨的发生及可塑性3.骨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二章骨连结【掌握】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2.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3.肩、肘、桡腕、髋、膝、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4.骨盆的组成、分部【熟悉】1.骨连结的分类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了解】1.全身其他各部骨连结的名称、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肌学【掌握】1.全身肌的分群、分层、名称及主要功能2.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作用3.腹壁局部结构(腹白线、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腹壁层次)4.全身常用肌(腱)性标志【熟悉】1.肌的分类、结构、起止及辅助结构2.主要肌的起止及作用(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3.四肢局部结构(腋窝、肘窝、腕管、股三角、股管、收肌管、踋窝等)4.颈部分区及颅顶层次【了解】1.颈部、背部、四肢的筋膜配布2.四肢肌的滑液囊及肌腱鞘3.四肢肌作用概述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熟悉】内脏概念【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第二章消化系统【掌握】1.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消化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熟悉】消化系各器官的毗邻关系及体表投影【了解】消化系各器官的构造概况第三章呼吸系统【掌握】1.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呼吸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3.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部及其下界体表投影4.纵隔的概念【熟悉】1.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临床意义2.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特征3.喉腔的分部和结构特点4.纵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1.呼吸系各器官的结构特点2.喉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3.纵隔的内容第四章泌尿系统【掌握】1.泌尿系的组成、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特征2.肾的大体构造、肾的被膜3.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4.膀胱的分部,膀胱壁的构造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1.肾的位置及其固定因素2.输尿管的行程3.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了解】1.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2.膀胱的毗邻第五章生殖系统【掌握】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各器官属性、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2.精索的概念,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部位3.输卵管的分部,子宫分部及其固定韧带的名称和作用4.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境界和分区【熟悉】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构造概况2.会阴的主要结构【了解】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年龄变化2.睾丸下降及阴囊层次3.男、女性生殖细胞的体外运行途径第六章腹膜【掌握】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腹膜形成的陷凹【熟悉】1.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隐窝【了解】1.腹膜的性状和功能2.腹膜腔的分区第三篇内分泌系统【掌握】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熟悉】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分部【了解】内分泌的概念,各内分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径路2.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和心包3.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及各部分支4.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分布(侧重腹部动脉)5.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侧重全身浅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熟悉】1.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的体表投影2.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血管配布3.全射动脉触搏点及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了解】1.血管的吻合、侧副支、侧副循环及变异情况2.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的结构概况第二章淋巴系【掌握】1.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循环的径路2.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收集淋巴的部位3.淋巴导管的名称、合成、起止、行程及收纳范围4.脾的位置和形态【熟悉】1.淋巴结的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2.胸腺的位置和形态【了解】1.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2.淋巴结、脾、胸腺的构造概况及生理意义第五篇感觉器官【掌握】感觉器、感受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类和作用第一章视器【掌握】1.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及形态结构2.眼球内容物和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3.房水循环的途径【熟悉】1.眼副器组成、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2.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外界光线至视细胞的传导径路【了解】1.视器诸结构的主要生理作用2.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章前庭蜗器【掌握】 1.耳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位置、结构、特征2.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结构【熟悉】1.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布2.中耳鼓室的位置、结构特征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声波的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周围神经系统【掌握】1.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2.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主要表现4.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经颅部位5.Ⅲ、Ⅴ、Ⅶ、Ⅸ、Ⅹ诸脑神经的分支分布概况6.自主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特点7.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8.主要的交感神经节和付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熟悉】1.腋神经、肌皮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布范围和临床联系2.脑神经的相关神经核、连脑部位、损伤后主要表现3.Ⅰ、Ⅱ、Ⅳ、Ⅷ、Ⅺ、Ⅻ诸脑神经的分布概况4.交感干的组成、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和性质5.主要自主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内脏神经的中枢部、内脏感觉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二、课程性质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展情况。
3、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记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一)定义(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生殖和生长发育(三)兴奋性(四)适应性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二)人体的基本切面1、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面2、矢状面——把人分成左右两面3、水平面——把人分成上下两面(三)人体的基本轴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四)人体的方位术语1、上、下2、前、后3、内侧和外侧4、内和外5、近侧和远侧6、尺侧和桡侧7、胫侧和腓侧8、浅和深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
《正常人体解剖学》大纲第一单元绪论要点: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第二单元运动系统细目一:骨学要点:1.骨的形态和构造,骨的理化特性。
2.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横突孔、关节突、肋凹、肋沟、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孔、骶后孔、骶骨岬、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和肋骨小头。
3.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肩胛骨的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下角和喙突;肱骨的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和鹰嘴窝;桡骨的桡骨小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骨的鹰嘴、滑车切迹,尺骨小头和尺骨茎突。
4.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髋骨的髂骨、耻骨和坐骨、髋臼、闭孔、髂嵴、髂前及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坐骨棘和耻骨结节;股骨的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臀肌粗隆和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前嵴和内踝;腓骨小头和外踝;跟结节。
5.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结构:眶上孔(或切迹)、眶下孔、枕骨大孔、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眉弓、枕外隆凸、枕骨髁、乳突、茎乳孔、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外耳门和垂体窝。
6.全身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下颌头、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眉弓、第七颈椎棘突、腰椎棘突、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骨、锁骨、肱骨内外上髁、鹰嘴、尺骨小头、尺骨茎突、桡骨小头、桡骨茎突、掌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骶角、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胫骨前嵴、内踝、腓骨小头、外踝、跟骨、足舟骨和跖骨。
细目二:骨连结要点: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以及关节的轴和运动。
2.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的位置和椎间关节);脊柱的生理弯曲和胸廓的组成;脊柱和胸廓的运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8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常人体结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护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知识,在于使学生具备描述人体各个局部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解决人体形态异常所导致临床护理问题,从而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只有掌握坚实的《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毕业后才能胜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和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重点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和教学地位。
(1学时)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学时)3、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
(1学时)4、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方法。
(1学时)重点: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难点: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第一章:上皮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2、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了解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被覆上皮。
(1学时)2、腺上皮和腺。
(0.5学时)3、上皮细胞表明的特化结构(0.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人体解剖学【大专】)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者:葛雯编写日期: 2013年9月《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二级学院(部):护理学院专业名称:护理专业【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课程编码】166012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68学时【学分】4.0 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本课适用于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护理专业的学生。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体解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护理必要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标:《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为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讲述人体九大系统的形态结构为主要内容,在运动系统教学中突出重要关节和主要肌肉、骨性和肌性标志、皮肤标志,这样能更好地为中医骨伤、中医外科、针灸取穴定位、推拿科服务;在消化、呼吸系统教学中重点突出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各脏器名称、组成、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内、外、儿科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在泌尿、生殖系统教学中突出各脏器名称、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为泌尿科和妇科服务;在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突出心脏瓣膜、传导系、全身大血管组成和投影,为心血管疾病打下解剖学基础;在淋巴系统教学中突出二条淋巴导管、九条淋巴干、各部主要淋巴结,为肿瘤细胞转移提供形态学基础;在内分泌系统教学中介绍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为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提供解剖学基础;在感觉器教学中介绍眼、耳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五官科、眼科打好形态结构基础;在神经系统教学中介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形态结构、各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科、骨伤科、推拿科提供解剖学基础。
教学要求(含实训):《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来讲授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推、骨伤、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湖北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前言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医学生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根据2003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的主要教学内容,组织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及骨干教师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补充和调整,故编写了这本新的教学大纲,供中医、中西结合、针灸、骨伤、推拿、护理等本科专业使用。
本教学大纲按照人体的九大系统,在每章每节中均列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的内容。
力求达到本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并注意突出中医院校的特色,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根据我院教务处规定的《解剖学》本科教学计划为82学时,整个教学过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和观察实物标本两部分,二者比例约为3:1。
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采用多媒体,应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并强调观察实物标本,在活体上摸认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位置及血管神经走行的体表投影,并辅以挂图、模型、等综合教学法。
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在每章每节中均清楚地划分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
其中掌握的内容是人体形态结构最基本的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重点内容,它要求学生达到充分理解、牢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程度。
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熟知、并加以记忆和应用。
了解的内容是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对本学科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了解。
绪论[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知识和常用术语[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解剖学定义、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
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划分。
了解解剖学分科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及方法] 1学时第一章运动系统[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骨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特别是骨性标志;各部位骨的连结形式,各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各部位主要肌肉的名称、位置、起止点及作用。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9学时,理论教学13学时,实习教学6学时,采用挂图、游离骨标本、骨架、游离关节标本和完整尸体观察肌肉,并配合多媒体教学。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多看、多认、多摸、多记,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体表标志的概念。
熟悉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骨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了解骨的理化特征。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以及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肋沟、骶岬、骶管裂孔、骶角、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等。
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以及主要形态结构: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肩胛骨下角。
肱骨: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内、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
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髋骨: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闭孔、坐骨结节、耻骨结节。
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
胫骨: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内踝。
腓骨:腓骨小头和外踝。
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以及以下主要结构和孔道:眶上、下孔、枕骨大孔、翼点、枕外隆凸、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
鼻中隔、上、中、下鼻甲,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前、中、后窝、内外耳门、垂体窝。
第三节关节掌握关节的主要结构。
了解骨连接的类型、关节的辅助结构及关节的运动。
掌握脊椎及胸廓的组成;脊椎的生理弯曲;椎间盘的形态结构。
熟悉椎骨间的韧带、关节;胸廓的形态。
了解脊柱、胸廓的功能。
掌握肩、肘、髋、膝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了解腕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足弓的组成。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第四节肌肉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肌的位置、起止、作用和三大裂孔。
熟悉肌的分类、形态、构造及辅助装置;腹肌的层次、起止和作用。
了解头面肌、颈深肌群、前臂屈伸肌、小腿各肌群的名称、位置以及排列关系。
第二章消化系统[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肝、胰)和腹膜。
[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管各部分的位置及重要形态结构;消化腺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腹膜腔及腹腔的概念。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7学时,理论教学5学时,实习教2学时。
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多媒体教学,并加强提问,督促复习,并进行实物标本辨认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了解消化系统的一般功能。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消化管一、口腔掌握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粘膜上的舌乳头;腮腺的位置和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熟悉口腔的构造和分部;牙的形态构造。
了解牙的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二、咽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腭扁桃体的位置。
熟悉咽部的结构和交通。
三、食管掌握食管的位置和生理狭窄。
四、胃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熟悉胃壁的构造。
五、小肠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空肠、回肠的位置和结构。
六、大肠掌握大肠的分部和位置,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弯曲和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
熟悉直肠的毗邻关系。
第三节消化腺七、肝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
了解肝的功能。
八、胰掌握胰的位置、形态、胰管的开口部位。
了解胰的功能。
第四节腹膜掌握壁腹膜、脏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盆腔内的腹膜陷凹。
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网膜和系膜的位置、形态结构,腹膜的一般功能。
第三章呼吸系统[教学内容]肺外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以及胸膜和纵隔。
[目的要求]掌握肺外呼吸道各部的位置及重要的形态结构;肺的位置、形态、分叶及体表投影;胸膜、胸膜腔、胸腔的概念;纵隔的定义。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4学时,理论3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肺外呼吸道一、鼻掌握鼻的组成,鼻腔的分部和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
熟悉固有鼻腔粘膜的分部。
了解外鼻的位置和结构。
鼻旁窦(见运动系统)二、咽(见消化系统)三、喉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
熟悉喉的连结,喉腔的分部。
了解喉肌。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掌握气管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第三节肺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分叶。
了解肺内支气管。
第四节胸膜和纵隔五、胸膜掌握胸膜、胸膜腔和胸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六、纵隔了解纵隔的位置、分部和内容。
第四章泌尿系统[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为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目的要求] 掌握上述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2学时,理论1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肾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
熟悉肾的被膜。
第三节输尿管掌握输尿管的位置、毗邻和生理性狭窄。
熟悉输尿管的分段。
第四节膀胱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壁的构造。
第五节尿道掌握女尿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开口部位。
第五章生殖系统[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有男性内生殖器如睾丸、输精管道及附属腺;女性内生殖器,如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上述男、女内生殖器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及形态结构。
[教学课时及方法]本章教学时数为5学时,理论4学时,实习1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
了解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男性生殖器一、男性内生殖器掌握睾丸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输精管的位置和分段;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熟悉附睾的位置、形态;精索的位置和组成。
了解射精管、精囊腺、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
二、男性的外生殖器掌握男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了解阴囊的结构;阴茎的分部和构造。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三、女性内生殖器掌握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结构;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姿势。
熟悉子宫和卵巢的固定装置。
了解子宫壁的结构;阴道的位置和开口。
四、女性外生殖器熟悉会阴的概念;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了解女阴的形态结构。
第六章循环系统[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为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结及脾)[目的要求]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心的传导系,动脉供应及心包等,各部位动脉干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分支,主要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各部位主要静脉干的名称,起止和注入部位。
淋巴导管的起止、收集范围及脾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课时及方法] 本章教学时数为14学时,理论10学时,实习4学时,采用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及电影教学,并对实物标本进行小测验。
第一节概述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了解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一、总论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心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及动脉供应。
熟悉心壁的构造,心包的分部及心的体表投影。
三、动脉(一)肺循环的动脉熟悉肺动脉干的起点及分支。
了解动脉韧带的位置、形成及意义。
(二)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起止、分部及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总动脉的起止和分支;腹主动脉起止及成对和不成对的分支;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作用。
熟悉上、下肢动脉主干的分段名称,颈外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动脉的各自分布范围。
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位置;胸主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
(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熟悉颈总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了解上述动脉的体表投影。
四、静脉掌握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纳范围;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内、外静脉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收纳范围和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