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五课地球在“发低烧”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课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文化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关爱环境、关爱地球。
2.行为与习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重在行动,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节能、绿化等“小事”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4.过程与方法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对地球继续变暖后果的合理想像、探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多种途径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地球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五课第1课时一、导入师:这几天你们穿什么衣服?可现在还是三月份呀,怎么穿怎么少的衣服?二、教学互动教学互动一《北极熊的忧愁》因为环境冷,北冰洋表面结了厚厚的冰。
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海冰是它们捕捉栖息的海豹和海象的平台,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川受热发生的变化一样,这样下云,北极熊将怎样活下去呢?假设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情况下的遭遇,可以参照课本,展开合理想像。
讨论:地球“发低烧”了,习惯了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北极熊,在地球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教学互动二1.阅读课本第34页《地球“发低烧”了》2.联系自己生病发低烧时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3.同座位之间合作,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你眼中“发低烧”的地球,可以配上解说性的文字。
教学互动三1.集体朗读课本第34页《环境警报》,注意语调。
六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准备《时局图》的教学挂图;准备《林则徐》《甲午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影视资料片断。
学前准备导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学习板块一:鸦片侵蚀中国圆明园的倾诉1.学生自学课文2.引导观看“鸦片战争前后仅一百年间的中国人吸食鸦片示意图”3.集体交流:%1通过看吸食鸦片示意图,你感悟到了什么?%1鸦片的危害是什么?4.播放《林则徐虎门硝烟》影视资料或讲《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5.齐读《中英南京条约》。
6.讨论:分析《中英南京条约》若干条款,说一说为什么它是不平等的?过渡:《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使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圆明园的毁灭,更是中国蒙受耻辱的历史见证。
提问:站在圆明园废墟上,你会想到什么?讲述:圆明园的毁灭,中华文明的破坏,我们感到的是民族的耻辱,所以我们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
学习板块二:西方列强瓜分中国1.投影出示:《时局图》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2.学生操作:指出图中各种动物和标识代表那些帝国主义国家。
3.齐读《时局图》旁所题的一首诗,并说说它的含义4.集体交流:%1上海外滩公园里一块牌子上写着什么内容?%1哪些人进行了见证?%1这快牌子说明了什么?三、总结三、达标检测。
检测一: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二次备课熊:俄国;鹰:美国;老虎:英国;蛤蟆:法国;肠子:德国;三、达标检测。
检测一:1.21世纪是以()为主题的世纪。
2.()年()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导火线。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年到()年,历时()年,人员死伤()多万。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检测二:王晓莺诚发动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已知的或课前搜集的有关爱好和平的人士的故事。
4.过渡: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梦想,也是人们终身理想、人们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美好愿望。
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位今天仍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不懈努力的人们。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学习者分析:本单元从各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的减少等,六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所以这单元更加具体的介绍了如何利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 1、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1、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2、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3)我们的住房离不开哪些资源?(4)我们的交通离不开哪些资源?(5)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3、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1)有哪些资源除了直接给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材料外,还具有生态价值?(2)有哪些资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 4、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激地球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列镫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再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再一个地球村》,意再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再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邦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再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再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邦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家园——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2.通过探讨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特征,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环保意识培养。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人类的家园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二、1.地球的形状a.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颜色a.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的颜色。
3.人类与地球的关系a.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4.环保意识培养a.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b.学生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家园。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2.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第二课时:地球环境问题及保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环境问题的了解。
二、1.地球环境问题a.展示地球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
2.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a.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保护地球家园a.讲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行动。
b.学生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家园。
4.环保行动b.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地球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2.强调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四、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环保行动,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1.可爱的地球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4.收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第地球在“发低烧”第1时教学目标:.通过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准备:冰水混合物,透明容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透明容器里面的冰水混合物,说明:水的温度很低,和冰的温度相近。
2.学生观察温暖的室温下透明容器里冰块的变化。
3.师:我们把这个容器看成微缩的北极。
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逐渐融化,冰架在崩塌,覆盖在北冰洋上的巨大冰面在逐年缩小,就像我们眼前的冰块受热发生的变化一样。
这样下去,北极熊将怎样活下去呢?二、学习“北极熊的忧愁”.假如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情况下的遭遇。
2.阅读《地球“发低烧”了》。
联系自己生病发低烧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3.结合北极熊的遭遇和地球的现状,讨论:地球“发低烧”,习惯了在寒冷气候条下生活的北极熊,在地球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4.齐读《环境警报》,联系经验,谈谈感想。
三、学习“假如地球继续变暖”.思考: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2.阅读本关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和环保志愿者书写的标语。
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3.分角色朗读《珠穆朗玛峰》。
你觉得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吗?为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地球气候持续变暖,经过若干年后,你眼中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四、作业第2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科学技术与人类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2、了解我国古代的几位先进技术的拥有者,记住他们的成就。
3、激发学生为祖国建设服务的决心。
教学课时二课时一、导言: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们的祖先二、引以为骄傲的有医学、天文、数学等很多方面。
让我们一起展开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历史画卷吧。
三、板书课题: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四、教学过程、神医扁鹊和华佗在世我们去医院的时候经常见到医院的墙上挂着称赞某医生艺术高的匾额,什么扁鹊重生,华佗在世……这就是赞美该医生精湛的医术的。
那么为什么把他比做华佗和扁鹊呢?这就要丛两千年以前说起。
中医是起源于黄帝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专长的名医。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一下应该识记的东西。
作好笔记和同学们交流。
问题一:古代名医用什么给病人治病?问题二:当时著名的医生叫什么名字?他的医学成就是什么?问题三:我国在东汉时医学成就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他们的名字和医学成就是什么?解决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求同存异,自学为主,教师给予指导。
答案1、汤药和针灸。
联系实际回答。
比如:观看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体会中国医术的神奇魅力……答案2、扁鹊。
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为病人治病。
(关于扁鹊的传说有很多,其实他的真实名字不是叫扁鹊,只是人们崇拜他的医术,又因为喜鹊能给人带来吉祥的原因而给他的美名。
传说: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3、华佗:他擅长外科手术。
三国中就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传说。
另外:他每次做手术时还应用“麻沸散”对病人施行麻醉,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比西方要早1600年。
他还注重疾病的预防,并模仿虎、熊、鹿、猿、鸟的动作编创了一套健身体操。
至今我国还有医疗体操始祖的美名。
张仲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被后世誉为经典之作。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家园——地球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概况1.导入新课a.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海洋。
b.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2.学习地球的基本情况a.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b.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小组讨论a.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b.学生发表自己对地球的感慨,表示要关爱地球。
第二课时:保护地球家园1.导入新课a.教师出示地球日宣传海报,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保护。
b.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保护知识。
2.学习地球面临的挑战a.教师讲解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污染等。
b.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3.小组讨论a.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保护地球家园?”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b.学生发表自己对保护地球的想法,表示要付诸行动。
第三课时:关爱自然、关爱他人1.导入新课a.教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
b.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悟。
2.学习关爱自然a.教师讲解关爱自然的重要性,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
b.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关爱自然的具体做法。
3.小组讨论a.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关爱自然?”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学习关爱他人a.教师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等。
b.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关爱他人的具体做法。
b.学生发表自己对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感悟,表示要付诸行动。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1、东方文明古国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起源,知道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果及有关历史知识,感受它们对人类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2、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分享和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东方文明发祥地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1. 广泛收集古埃及文明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图片和音响资料,同时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
2. 查找或绘制四大文明古国早期遗址分布图。
教学重、难点:收集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文明成果,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
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东1 / 3方文明,还有以古希腊、古罗马和玛雅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这些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吧!二、了解东方文明古国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3 页的文字及插图。
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示意图,请学生标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再说说你对四大文明古国的了解。
学生讨论三、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在非洲北部肥沃富饶的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是非洲最早的文明,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1、课件展示:尼罗河全图教师介绍指出尼罗河自北向南贯穿埃及,这条河受到了许多埃及人的赞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第地球在“发低烧”第1时教学目标:.通过文中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
2.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寻找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准备:冰水混合物,透明容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透明容器里面的冰水混合物,说明:水的温度很低,和冰的温度相近。
2.学生观察温暖的室温下透明容器里冰块的变化。
3.师:我们把这个容器看成微缩的北极。
北极熊就生活在海冰上,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逐渐融化,冰架在崩塌,覆盖在北冰洋上的巨大冰面在逐年缩小,就像我们眼前的冰块受热发生的变化一样。
这样下去,北极熊将怎样活下去呢?二、学习“北极熊的忧愁”.假如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极熊,请以北极熊的口吻讲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情况下的遭遇。
2.阅读《地球“发低烧”了》。
联系自己生病发低烧的感受,说说地球“发低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3.结合北极熊的遭遇和地球的现状,讨论:地球“发低烧”,习惯了在寒冷气候条下生活的北极熊,在地球上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4.齐读《环境警报》,联系经验,谈谈感想。
三、学习“假如地球继续变暖”.思考:假如地球继续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可能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2.阅读本关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和环保志愿者书写的标语。
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3.分角色朗读《珠穆朗玛峰》。
你觉得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吗?为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地球气候持续变暖,经过若干年后,你眼中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四、作业第2时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增减衣服的话,就可能会发烧。
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发低烧”呢?二、学习:地球“发低烧”是谁的责任.资助阅读“温室效应”的原理解说。
2.讨论: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再思考一下:地球“发低烧”的根源是什么?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人类对地球“发低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学习: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指名朗读《绿色的眼睛》。
讨论:你见过任意砍伐和摧残树木的现象吗?当时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2.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组汇报。
3.针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有哪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看哪些方法比较可行。
4.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假如你是医生,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小组交流,看看别人的处方看得好吗?好在哪里?对自己的处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总结:处方开出来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不会使处方成为一张废纸。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为地球“退烧”出一奋力吧!四、作业。
第6天有不测风云第1时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XX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2时教学目标:.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
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准备: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XX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观察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接龙朗读《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
总结: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7许多物种消失了第1时教学目标:.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植物的外观、本领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其他生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
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人类和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植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释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学习:多么可爱的朋友.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准备好的某种动植物的资料。
2.请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科学家,介绍某一种动植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归类:同学们找寻动植物的可爱之处,按照“千奇百怪的外观”、“特殊的本领”、“助人为乐的品质”等归类。
3.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有哪些生物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
同学自主阅读,发表对某种动植物的认识。
4.总结并组织讨论1页提出的问题。
有人认为保护动植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学习:我们的朋友在减少.接龙朗读2页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简介。
这些动植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植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站在动植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3.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
4.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植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植物,人类将何去何从?四、结束布置作业第2时教学目标:.从许多物种正在或已经消失的现状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文明给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初步学会反省人类文明。
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让学生把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够主动当好保护动植物的小宣传员。
2.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有许多可爱的朋友,时人类的活动已经对许多物种构成威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其他物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让学生把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够主动当好保护动植物的小宣传员。
教学准备:影片《可可西里》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片段。
二、学习:谁是“杀手”.阅读本中介绍藏羚羊的段落和《谁是它们的敌人》。
结合影片片段,请同学们试着用藏羚羊的口吻讲述它们的遭遇。
集体阅读《“放虎归山”,山林在哪里》。
讨论:谁是“杀手”。
2.请几位同学扮演本中公益广告和漫画的作者,召开小型记者招待会,向大家阐述他们的动机,呼吁人们保护动植物。
3.朗读《救救青蛙》。
讨论:如果你看到这种场面,你会怎么做?集体探讨有什么妥善有效的办法可以制止这种行为。
4.朗读白居易的诗作《鸟》,请学生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最需要的是行动.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撰写《保护……的倡议书》。
2.讨论:现在有一些地方的餐馆饭店,仍然在私下利用野生动物烹饪菜肴,你认为吃野生动物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如果有人要吃野生动物,你上前劝阻时,会说些什么呢?3.思考:如果学校要组织一次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漫画大赛,你将拿出什么样的作品?互相交流自己的漫画创作构思。
4.有感情地朗读《仙鹤姑娘》。
四、作业第8可怕的物种入侵第1时教学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