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活动1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2
实用文档静宁二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化学测试卷评析静宁二中张进仓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
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它包括高三刚复习过的内容,知识覆盖面大,涉及到大部分重点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议程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理论等方面知识。
(2)试题难度选择题适中,使学生容易入手,细节要求到位,使学习的知识得到正规划、全面化、规范化的考查。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三、试卷试题具体分析本试卷对学生答题过程中的文字符号表达是否规范、严谨,审题是否细致都决定着答题的准确性。
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三关:⑴文字表达关。
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与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逐步做到词到意出;⑵化学用语关。
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规范、严谨,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所要求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甚至单位符号等;⑶审题关。
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
复习教学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包括两层涵义:⑴注重知识与技能复习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⑵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以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
特别是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题的解题效率、一般题的思维效率,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路。
2019高考理综化学精品专题(一)多元多变的氧化还原,永远不变的电子守恒——吉林省实验中学 曹子阳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思维建模]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基本模型及变形模型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n(还原产物) n(氧化产物)[衍生变形]n(氧化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氧化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氧化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举一反三】题组一 电子守恒法的基本组合:氧化剂——还原剂组合1.现有24mL 浓度为0.05mol·L -1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mL 浓度为0.02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 2SO 3可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解析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物质是Cr ,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 2Cr 2O 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 2SO 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 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化合价为+n)。
根据基本模式n(氧化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 ×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K 2Cr 2O 7 Na 2SO 30.02mol·L -1×0.020L ×2 × (6-n)=0.05mol·L -1×0.024L ×1 ×(6-4),解得n =3。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 实验日期__月__日实验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实验用品 仪器: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水槽、玻璃弯管、集气瓶、玻璃片、药匙、火柴、坩埚钳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木炭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制取氧气(1)连接装置:拿一个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塞上一个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药品:打开塞子,在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带有导气管的单 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4)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将两个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
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6)收集气体(7)先使导管离开水槽 (8)然后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导气管口有 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比例为3: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加热时应先 ,再 。
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能、不能)开始收集,为什么?当导管口有 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瓶口有 冒出时证明氧气集满。
(7)和(8)不能颠倒,防止木炭颜色: ;问题与交流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原地哪些?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 实验日期__月__日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铁架台、试管、试管夹、单孔塞、乳胶管、量筒、玻璃弯管、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火柴、木条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 ____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制取二氧化碳(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用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合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单位:摩尔(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②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③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④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物质的量概念的多角度理解(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
而1 mol氢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不是微观粒子名称。
(4)集体化: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例:5 mol H2O、0.5 mol H2O。
2.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1 mol 。
3.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粒数(N )的关系为n =NN A 。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摩尔是表示物质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C.2 mol H 表示2 mol 氢原子D.1 mol 氯含有6.02×1023个氯原子 易错警示(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添字、漏字或换字。
专题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考|情|分|析考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核|心|回|顾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把握物质类别2.正确理解氧化物的交叉分类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考查胶体的切入点(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100 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通常通过渗析提纯胶体和溶液。
(3)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6)常见的胶体有:云、烟、雾、肥皂水、蛋白质溶液、豆浆、牛奶、血浆、土壤胶体、粥、淀粉溶液、有色玻璃等。
题|组|训|练题组一概念辨析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4)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5)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6)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8)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9)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10)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11)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1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化学4.4《化合价与化学式》一、化学符号的意义【例题】下列化学符号中加点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1)2.H __________________(2)2.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4)Mg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Mg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写出加点数字“2”的含义:(1)2.O ______________ (2) 2.O2 __________________ (3) O2_________.(4)O2.-____________________ (5) 2.O2-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化学符号:(1)三个氮分子______ (2)三个氮原子______ (3)三个铝离子_____(4)五个氯离子___________ (5)两个水分子____________二、单质化学式的读与写【练习】写出下面物质的化学式铁_____ 汞_____ 硫粉______ 红磷______液氧______ 氮气______ 氦气______三、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读写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符号书写。
2、写法:利用化合价写。
【例】氧化铜______ 氧化钾______ 氯化钠______ 氯化锌______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某化某”,例如:ZnS读作硫化锌。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镁________ 氧化钠________ 氧化铁_________ 氧化铝______氯化钾________ 氯化钙________ 氯化亚铁________ 氯化钡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名称:ZnCl2__ ,CaO __ ,CaS __ ,N2O5__ ,P2O5__ ,HF _______四、含有原子团的化学式读与写1、记住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其符号书写。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课前感知·预习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
2.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3.掌握SO 42-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重点1.粗盐提纯的原理及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检验SO 42-的原理及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1)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
①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 瓶存放在冷暗处。
②易燃、易爆试剂应 保存,放置在冷暗并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3)记住报警电话。
急救电话: ,火警电话: 。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 (1)药品的取用。
⎪⎩⎪⎨⎧)或()粉末或小颗粒:()块状固体:(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 ⎪⎩⎪⎨⎧胶头滴管:少量量取法:定量倾倒法: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排水法)排空气法()排空气法(气体的收集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5.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请将下面的常用标志与其表示的意义用短线相连。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实用范围:分离)请写出主要仪器及用品:铁架台(带、、滤纸。
)适用范围:将固体溶质从溶剂分离出)试写出只要仪器及用品:铁架台(带、、三、SO42-的检验1.试剂:盐酸和BaCl2溶液。
2.步骤:未知溶液◎易错问题想一想◎1.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能用NaOH溶液冲洗吗?2.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应如何选择试剂瓶盛放?3.过滤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课堂导学·探究一、化学实验安全灭火器、水、沙子等都是常用的灭火器材或灭火材料,但是在处理火灾时不能随意选取灭火材料,要跟据起火原因选用不同的灭火方式。
合作探究除火灾外,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还存在其他操作安全隐患,试分析下列操作是否正确。
(1)在实验室品尝蔗糖。
(2)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对着人,加热过程中的实验仪器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初中化学“三段四模块”课堂教学范式操作要领(2018版)第一部分:结构解读一、基本环节(三段):1.温故·习新----定向: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能要求,串接前后内容,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设计成直观形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解决,为本节课提供学习导航。
2.研讨·拓展----定位:进行组内、全班的研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刻点评。
要求点在关键处,拨在要害时,为本节课确定达成标准。
3.反馈·提炼----定模:师生共同梳理知能框架,在反馈引正过程中形成思路和方法,为一类知识学习建立思维导图。
二、基本模式(四模块):1.自学质疑模块:强调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了解方向,产生疑惑,先行思考。
2.互动探究模块: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研讨,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追问,实现知能的串发,视野的扩大。
3.精讲点拨模块:强调教师对共性问题点对点的点评,以最精炼的语言,解决学生的困惑点,让学生有所得。
4.反馈纠正模块:强调即时反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概括,以此达成知能内化,促进素养积淀。
三、教学评价1.愿不愿独立自主地思考。
2.能不能自信大方地表达。
3.有没有从容淡定地互动。
4.两个90%,即90%的人积极参与,90%的人理解弄懂。
四、底线要求1.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学思考,教师要编制好导学问题;2.学生要在课堂上大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3.要设计1—2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层层理解;4.适时适度使用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交流;5.课尾要有概括总结,最好伴有思维导图;6.要有1—2次探究活动,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合理分工,活动讲究效率。
第二部分:操作要领一、新授课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相关预习题。
小组、同桌互批。
教师汇总典型问题,备媒体,备实验,备教法,备学法,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弹性预设。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组整合教材。
27.(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W、X、Y、Z:(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3)V的电子式是。
22.(10分)已知a A、b B、c C、d D、e E、g G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A、E、D、C、B、G的顺序增大,它们分散在三个短周期中。
B是生命体的构架元素,E是同周期中半径最小的元素,也是浓缩分离铀(U)的原料,游离态的E是经过几代人以生命为代价,最终由莫瓦桑制得而荣获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G的最高价含氧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实力的标志。
它们的原子序数存在如下关系:①a+b=c,②(b+d)/2=c,③(c+e)/2=d,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时,必须用具体元素符号代替A、B、C、D、E、G):(1)E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A2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一般情况下固化得到的是分子晶体。
20世纪末,美国卡内基实验室曾获得了它的金属晶体,进一步证明了英国物理学家贝纳尔在1925年的预言:“只要创造条件,任何非金属材料都能变成金属”的正确性。
你认为由分子晶体A变成金属晶体A 的最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平反应方程式:___(GC)4+____ACl=____G4C3Cl+____C12+____CA4C1(注意:Cl是氯) (4)GBC-的一个反应方程式
(5)比较第一电离能大小,从大到小
3.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3个电子,C元素是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D元素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相等。
请据此填空。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B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2)C元素常见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C和D可形成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该两种粒子反应后生成一种中性分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A与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4%,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不超过70g/mol,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其中可能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
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2n-2,则在某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
化合价为()
A.5n-12
B.3n-12
C.3n-6
D.n-10
24(7分)材料科学是近年来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的热点.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由两种
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性.它是以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的,下图所示为其生产过程,其中虚线框内转化是为探究C的组成而设,G、F、H均难溶于水且为白色粉末;图中除M、K(均含A元素)外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K可能所属的晶体类型,K 晶体中A原子周围化学键的键角均相等,键角值为;(2)写出化学式:单质B,化合物F;(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