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实践实践教学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生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机综合实训范文计算机综合实训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进行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该实训活动旨在通过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计算机综合实训的重要性、实训内容以及实践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计算机综合实训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计算机综合实训则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机拓展。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计算机综合实训的内容丰富多样。
实训项目可以包括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物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实践任务需求利用编程语言开发一款软件系统,涉及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调试等多个环节。
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项目的设计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实训的时限和难度,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同时,实训项目还应注重团队合作。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结成小组进行合作,分工合作、互相交流,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软件开发实训中,学生需要具备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调试等工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版本控制工具、集成开发环境等实际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最后,通过计算机综合实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拥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综合实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
在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诸如编程实践、软
件应用、网站设计、数据处理、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活动。
这些活
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计算机
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或
项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另外,通过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计
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计算机
在科学研究、商业管理、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拓宽视野,
增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认识。
总的来说,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浅析摘要:计算机已深入到各家各户, 人类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这场革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而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商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这就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在教育心理学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发展成为教育基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 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 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也就是说学习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所以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当今社会, 信息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很快, 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 时代, 不知网络为何物, 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 而现在连一个儿童都知道微软(microsoft) , 网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首先, 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
其次, 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 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进行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更新内容, 转变方式, 才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进而学以致用。
计算机社会实践报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在教育、医疗、商业和社交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机构和学校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计算机还提供了各种教育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包括虚拟实验室、网络化实时交互和远程教育等。
虚拟实验室可以在没有实物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网络化实时交互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交流和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克服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为边远地区和成人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
然而,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师的培训和素质问题,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和教学技能。
其次是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需要进行精心挑选和筛选。
此外,计算机对学生的依赖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二、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涉及医疗信息管理、医疗决策支持和医疗设备等方面。
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实现电子病历管理、医疗资源管理和医疗信息共享。
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将大量的医疗知识和数据整合在一起,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医疗效率和安全性。
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包括远程医疗、智能医疗和生物医学工程等。
远程医疗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医生和患者的远程交流和诊断,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
智能医疗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传感器等技术,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结合计算机和医学知识,研发出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浅谈“做中学”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摘要: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教育中非常普遍,常见的课堂教学和简单的实验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提出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做中学;计算机教学;职业学校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的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在国家大力倡导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大背景下,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作为一门通用型的应用技术,是当前各类职业的常规要求。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特别是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 “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做中学”是由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提出的一种科学教育模式。
他认为人类获得解决问题探究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科学方法来训练来获得。
“做中学”理论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
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中职的计算机教学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做”来促使学生思考,从“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扩展学习能力。
而对于中等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如仍采用这种以课堂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必然出现学习兴趣不浓、消极的学习状态。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摘要: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市场却出现了结构性供不应求,这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有脱离实际需要的问题。
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概述了几种计算机教学实践方面的新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首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明显滞后于实际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社会上呈现出行业化、多功能化的特点,但是计算机教学却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计算机行业内高端人才缺失现象严重。
计算机行业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育中不断更新教材配置,从教学内容上也要不断增加新技术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了解。
但是,实际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却是教材、课件几年都得不到更新,而且学校缺乏与一些大企业的合作。
其次,中职学校的生源近年来出现下降的现象。
中职学校招生门坎低,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不足。
与此有关的还有学生的认知层面,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最重要的是操作而忽略了理论的学习与积累。
最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方面也存在配置不齐的问题。
当前,中职院校的老师普遍素养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在聘用老师时专业选拔不严格所导致的。
此外,部分中职院校设备更新缓慢,学生也多是使用一些落后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学习。
2计算机教学思路面对计算机教学方面的问题,中职学校试图做出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着重弥补以前教学中实践操作课程的缺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实现思路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教学。
学校要及时调查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并且组织学生到一些大企业参观学习,并适时地为学生介绍计算机行业的新技术。
职业学校要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从课程上着重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达到人才和企业供求相对接。
创新教育207①作者简介:高翔(1984—),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DOI:10.16660/ki.1674-098X.2010-5640-1038信息化视域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际研究①高翔(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99)摘 要:信息化视域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是集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为改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结构而提出的。
本文以信息化视域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际为核心,简要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界定与应用定义,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与结构要素。
然后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价值与作用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两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 实际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a)-0207-03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Modern Educational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GAO Xiang(Zheng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99 China)Abstract: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proposed to reform educatio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optimize education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ef ly expound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defini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and rol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wo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vided for reference.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ory; Practice信息化视域下,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着被技术异化的困境,教育问题不断涌现。
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计算机教育突显重要。
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职校和职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如何变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变通,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综合实训中图分类号:g4一、教学内容变通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都进入社会工作。
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现状,职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如何使学生工作后仍能得益于学校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这是职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综合考虑,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计算机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
为此,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基础教学和实践应用教学两部分。
1.基础教学,为学好计算机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方法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由教师设计五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大作业,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和internet综合实训,通过教师的教师的讲解指导,让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出完整的作品。
3.选修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选择平面设计、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
(2)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大作业,将office和选修课的知识综合设计为一个综合实训。
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选修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学习形成一个体系,阶梯式地向前递进。
二、教学方法变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悟到好的教法是关键,采用”引导、探讨、实践”三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以”深入浅出、实例引导、任务驱动、强化操作”模式教学。
1.”引导、探讨、实践”理论知识难免单调、枯燥和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计算机论文论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阅读。
计算机论文篇一有很多中学计算机方面的教师都抱怨学生对dos命令不感兴趣,认为计算机不能按照简单的“工具”去理解,认为要想掌握计算机的技术一定要打好基础。
对于类似这样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互联网的普及就是由于简单易上手,试问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有几个懂模糊数学和微积分的,如果一定要谈到基础,一定是从数学的计算和因解发端的。
要是那样,数码时代也不会到来了。
就像现在的风光摄影一样,在数码技术非常成熟的阶段,让每个摄影爱好者都了解相机的构造和光学原理没有必要,以前的测光技术都用测光表,现在可以auto 键一键解决。
可以说,在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阶段,应用是一位的,对于计算机的基础语言学习,完全可以在大学阶段解决。
另外,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局限于技术性操作,要上升到学科和文化的高度,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重要媒介,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媒介只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具体承载,但是他认为,媒介和信息是相互紧密连接的,没有媒介的渠道就谈不上信息的传播。
麦克卢汉发现了媒介的重要性,后工业时代的技术革命让,媒介引起了受众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微妙变化。
可以说媒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尤其是互联网这种媒介,可以说媒介已经在某种程度超越了内容本身,那么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的子体,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和适应这种媒介的具体形态和应用。
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增强学生的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把自己已学的知识按照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信息整合。
简论实践实践教学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生论文
内容导读:活动过程,构成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构成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属于教学体系的范畴。
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一文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
对教学体系,一般认为,教学是一种活动过程,构成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构成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属于教学体系的范畴。
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近年来我一直任教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在《网页设计》课程中,我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网页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具备动态网页设计、制作及站点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突出了对工具的掌握。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及学生的特点,我认为《网页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可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和实习。
(一)课堂教学及实验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以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后备力量的任务。
年轻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
,获得将来求职生存的基本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和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计任务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想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性的实践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任务的提供者,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者,是学生解
决问题的协助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一门课程后完成的以本课程内容为主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往往安排在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历时2-3周。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理清所学知识的概念结构,给学生一个温故知新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我在《网页设计》这门课上安排的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这样的:制作个人主页,主题自定,内容健康。
具体的技术要求是:1、利用框架或模板使网站具有统一风格;2、网页中应有导航条和浮动菜单;3、综合利用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三个软件;4、网页中自创素材达到50%以上;5、网站中至少包含10张网页。
这个课程设计对主页的内容没有做太多的限定,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让学生选取自己熟悉喜欢的内容,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要求综合利用三个软件及要求自创素材的比例保证了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对风格的要求及对导航条和浮动菜单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的强化;对网站中网页数量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完成作品的规模。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构建符合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
实践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途径和手段,同时也促使学生从多种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向确定性转化。
2.学生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整个实践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实践研究都要求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和体验。
3.循序渐进和高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渗透在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全过程,对实践活动的要求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的提高要求,不能急功近利。
四、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
1、案例分析及佳作欣赏。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人案例分析及佳作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路。
2、与用人单位合作组织实训。
本次实训的内容都是在
学校范围内的,与相关行业的具体运作方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能与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合作,由用人单位对实训的过程进行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无疑会使实训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与实际工作更加帖近,对学校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五、结束语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一问题上,我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得到了一些经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能与同行老师们共同研究、探讨,构建更加合理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实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