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介绍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2.47 MB
- 文档页数:10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①相对位置:以北,与国家接壤。
②绝对位置:半球半球纬度
(2)范围:和大部分和北部
(3)面积:
(4)人口:
(5)民族:
2、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①主要地形地势。
②主要地形区:,,,,
主要山脉:,,
(2)气候①气候类型:为主,少部分属于,
②气候特征:降水量特点、成因气温特点
(3)河流①主要河流:内流河外流河
②水文特征: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多季节性河流,
含沙量汛期有结冰期,
(4)植被:
3、农牧业
(1)畜牧业及生产条件
①有利条件:草场资源丰富
②主要牧区:内蒙古牧区、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③放牧方式的差异:定居游牧季节 P16
④优良畜种: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细毛羊
(2)灌溉农业
①发展条件
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思考: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农业分布: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盆地边缘绿洲灌溉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③主要农产品
思考:绿洲分布在哪些地区及原因?
4、矿产资源
稀土矿镍矿煤矿石油能源矿产
列表归纳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知识点总结课件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份,总面积为166.6万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戈壁、草原等地貌类型。
其中,新疆地区以天山和阿尔泰山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甘肃地区以祁连山、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为主体;青海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陕西地区以秦岭和渭河黄土高原为主体;宁夏地区以贺兰山和黄河为主体。
3.气候西北地区气候主要分为干旱气候、寒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干旱气候在大部分地区占主导地位,新疆和内陆干旱区的气候相对较为严酷,降水稀少,温差大;青海地区气候适中,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宁夏、陕西和甘肃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二、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贯穿西北地区,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商品和商业的繁荣,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西北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为西北地区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3.文化遗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兵马俑、宁夏西夏王陵遗址、青海卓尔山石刻、新疆楼兰古城等一系列文化遗产,见证了西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发展1.能源资源西北地区是中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区域,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产资源。
新疆的石油、甘肃的煤炭和青海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为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业西北地区农业面积广阔,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等,畜牧业也很发达,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西北地区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之一,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有大片的戈壁沙漠、巍峨的大山、奇特的地貌、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西北地区。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的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其中,天山、昆仑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位于新疆自治区,气势雄伟壮观。
而祁连山则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盆地地貌则以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代表,这两个盆地常年干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2.气候特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气候,降水不足,日照时间长,温度差异大。
春季温差较小,气温逐渐升高,夏季气温高,降雨较少,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多数地区秋冬季节能看到美丽的雪景。
3.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煤、油、天然气、铁、铜、金等矿产资源为主导,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宝库’。
二、民族和文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风俗、传统、宗教和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和人文气息。
1.维吾尔族文化维吾尔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之一,被誉为‘歌舞之乡’。
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里,大家常会见到唐格拉拉、拜师弟等独特的舞蹈形式;大受欢迎的新疆大盘鸡和风干羊肉干等各具特色的美食;还有说唱艺术的十二木卡姆和雷打不动等精彩的表演。
2.藏族文化藏族是西部地区另一个重要的民族,被称为‘雪域高原上的民族’。
在藏族的文化传统里,传说中的风马旋转、拉萨河畔、唐卡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都是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表现。
三、旅游景点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其中以敦煌莫高窟、青海湖、华山、九寨沟、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等景点最为著名。
这些景点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区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景点,值得人们去深入发掘。
西北地区地理特征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自然景观壮丽,地理特征独特,本文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介于东经80°54'至97°25',北纬34°27'至49°56'之间。
地理上,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被大量山脉和高原所环绕。
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独特的地理特征。
二、山脉与高原1.天山山脉天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脉之一。
天山北麓为准荒漠草原,南麓则分布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天山山脉的峰峦起伏,山峰高耸入云,给西北地区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昆仑山脉昆仑山脉位于青海、新疆等地,是亚洲的重要山脉之一。
昆仑山脉自然条件恶劣,山峰陡峭、多冰雪覆盖,被誉为“冰川和雪山的王国”,对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产生着重要影响。
3.阿尔金山脉阿尔金山脉位于青海、宁夏等地,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阿尔金山脉以河流众多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和长江。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莫斯科冰川,流经中国的十个省区,对中国的农业和水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祁连山脉祁连山脉位于青海和甘肃两省区,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
祁连山脉以山川秀美而著称,草场遍布、山水相映,成为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同时,祁连山脉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影响。
5.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青海、西藏等地。
这片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处亚洲大陆的心脏地带,对于亚洲和全球的气候和水文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气候特征由于地处内陆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而多样化。
这个地区主要分为四个气候带:寒冷的大陆性高寒气候、高原亚寒带气候、高原大陆性水热平原气候和干旱的大陆性荒漠气候。
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季节差异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降水稀少且不平均,以山地和高原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平原地区降水较少。
八年级地理西北知识点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片区域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西北地区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
它东接华北、中原和西南地区,南靠青藏高原、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西邻中亚和南亚国家,北接蒙古。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中国的重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中心。
二、自然资源1.燃料资源: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天然气和油田的重要产地之一,它的煤炭产量在全国占有相当的比例,是我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资源:西北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十分稀缺,尤其是陕西和甘肃两省的黄河沿岸地区和青海、宁夏等地的盐碱地、沙漠地等地区更是如此。
3.农业资源:西北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尤其是新疆的棉花和水果、甘肃的中药材及绿色食品、陕西的核桃和枸杞等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4.矿产资源:西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富含多种矿产资源,如铜、铝、铁、花岗岩、大理石、硅藻石、锂等等。
三、人文景观1.历史遗迹: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如兵马俑、莫高窟、敦煌石窟等。
2.民族风情:西北地区有着灿烂多彩的民族风情,其中以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特别突出。
3.景观资源:西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山水风景和自然景观,如西北五岳、九寨沟、青海湖、祁连山等。
四、经济发展1.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升。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沿江、沿海运输等交通设施与能源、通信、住房等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产业结构:西北地区产业以能源、冶金、化工、机械、交通物流、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为主。
除此之外,旅游、农业、畜牧、林业等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
3.经济发展区域:西北地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发展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区域现象。
专题4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1.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④、⑤、⑥等多国接壤。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A 自治区、B 自治区、C 省、D 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
3.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人口大约占全国的。
4.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族、回族、族、哈萨克族等。
知识点二:自然环境知识点三:农牧业和矿产1.农牧业(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走廊、平原以及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2)牧业:草原、河西走廊、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矿产资源的分布二、青藏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1.区域概况(1)位置:青藏地区大致位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以南,④山脉以西,⑤山脉以北。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分别约占全国的25%和1%。
2.自然环境(1)地形区: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A ;有“聚宝盆”之称的B 。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河流:本区的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a 、b 、c 、d 、恒河、印度河等都发源于这里。
(4)生态环境:本区拥有、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脆弱。
因而,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人文特点1.农牧业(1)种植业: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主要有、豌豆、小麦、油菜等。
(2)牧业:主要牲畜有、藏绵羊、臧山羊等。
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2.民族和宗教:青藏地区是族的主要聚居区,人民多信奉教。
位于拉萨市的、西宁市的塔尔寺。
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3.交通运输(1)公路:先后修建了①、②、③、④、⑤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修建了从到拉萨的青藏铁路。
(3)航空:建立了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第八章西北地区知识梳理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由于气候干旱,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一一我国最大的沙漠一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去被称为”死亡之海”4、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的优质牧场。
分布有温带草原牧场一内蒙古牧区。
5、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
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成了“可移动”的房子。
6、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
由于西北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所以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因此这里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优质棉花---长绒棉的生长和采摘。
红色系列:西红柿、枸杞、石榴。
7、在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成为粮棉瓜果之乡。
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的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
西北地区传统独特的灌溉工程一一坎儿井。
8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北起轮台县向南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民丰县,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1/4左右。
9、西气东输工程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南运到广州。
年运气量达300亿立方米。
二线运量大于一线。
10、西气东输的意义:(1)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2)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3)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等。
西北地区【读图】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
3.人口:占全国的4%,面积占全国的30%,民族中汉族占2/3,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
二、地形、河流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多沙漠、戈壁。
2.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三、气候1.干旱气候为主,降水自东向西从400mm到50mm以下,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对农业有利的是:光热条件好,土地辽阔思考: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⑴新疆气候干燥,云量少,降水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瓜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糖分。
⑵夜间温度低,瓜果呼吸消耗的养分少,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多,因而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对农业不利的是: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干旱地区面积大四、资源【读图】1.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很大。
2.内蒙古:伊敏、霍林河、元宝山、东胜的煤,白云鄂博的稀土。
3.甘肃:金昌的镍,玉门的石油。
4.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
五、农业(1)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地区的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以东。
这里年降水量在350mm以上,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质量良好,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贺兰山以西气候渐趋干旱,草原产草量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新疆、宁夏境内的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这里山地降水较多,牧草茂盛,形成垂直的高山草场。
放牧特点:游牧→定居轮牧。
(2)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但是,夏季气温高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河西走廊、新疆的山麓绿洲农业区(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思考:为什么天山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稍多,山腰地带有生长良好的云杉林,天山南坡,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不利于森林生长。
《西北地区》知识总结1.自然特征与农业(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3)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气候干旱(为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自东向西,离海洋越远,植被景观变化:自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5)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牧场特点优良的牲畜品种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山地牧场细毛羊(6)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
(7)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8)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其瓜果闻名国内外。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9)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可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在盆地的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⑵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达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⑶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当地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些绿洲中。
⑷塔里木的两条沙漠公路,1995年建成第一条沙漠公路(轮台—民丰),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与之平行的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
⑸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高二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涵盖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特点鲜明,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下面将对西北地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邻华北地区,西邻中亚,南接西南地区,北濒蒙古国和俄罗斯。
总面积约为220万平方公里。
整个地区可分为五大地形地貌类型: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岩溶地貌、沙漠戈壁和山地。
1. 丘陵山地西北地区的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
其中黄土高原是最典型的丘陵山地类型之一,以其发育的风、水场地著名。
2. 高原盆地西北地区的高原盆地主要指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平均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3. 岩溶地貌西北地区的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延安西河、雄关黄河等地。
岩溶地貌以其独特的溶洞、石林和地下河著称,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沙漠戈壁西北地区有著名的戈壁沙漠,如腾格里沙漠、鄂尔多斯沙漠等。
这些沙漠是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沙山沙丘是它们的显著特征。
5. 山地西北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
这些山脉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天然屏障,对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气候及水文特征西北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寒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其气候分布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干燥。
1. 温度西北地区的温度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
高原地区的温度相对较低,山地地区的温度较为宜人。
2. 降水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200-500毫米之间,甚至更少。
3. 湖泊与河流西北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和河流。
如青海湖、鄂尔多斯盆地的额济纳石河、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等。
这些水域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青海省。
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多戈壁荒漠,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区。
二、气候条件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由于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差大,风力强。
西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三、地形地貌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我国著名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河流较少、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草原、森林等生物资源。
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五、经济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生产和出口羊绒、羊毛等畜产品。
该地区的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同时,旅游业也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六、人口、城市和交通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和交通沿线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的重要议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荒漠化治理等。
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包括了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了几个不同的气候带,从温带、寒带一直到高山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包括了广阔的沙漠、草原、高原和山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第八章西北地区知识梳理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由于气候干旱,这里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去被称为”死亡之海”4、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的优质牧场。
分布有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牧区。
5、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
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成了“可移动”的房子。
6、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
由于西北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所以这里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因此这里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优质棉花---长绒棉的生长和采摘。
红色系列:西红柿、枸杞、石榴。
7、在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成为粮棉瓜果之乡。
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的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
西北地区传统独特的灌溉工程——坎儿井。
8、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北起轮台县向南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民丰县,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1/4左右。
9、西气东输工程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南运到广州。
年运气量达300亿立方米。
二线运量大于一线。
10、西气东输的意义:(1)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2)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3)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等。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73°E——120°E,35°N-50°N
②东半球和北半球
③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④相对位置:大兴安岭以西;帕米尔高原以东;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蒙古国以南;
③沙漠地区,有风积地貌,如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固定风向)树枝状沙丘(多种风向)
(2)特点
①最显著特征:干旱
②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降水变率大
(3)差异——由东向西,距海越远,降水越少,为海洋向内陆的地带分异规律:比较项目以西分界线以东
降水量200mm以下贺兰山200-400mm
景观沙漠和戈壁干旱草原
在一些高山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水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每年
月以后,水量大减。
近些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中下游河道断流现象更加
①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支流):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孕育了世界四大杨树派系(白杨、胡杨、青杨、黑杨),素有“杨树基因库”美称
②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
克海。
③黄河
5.植被:
西
骆驼刺
芨芨草
6.土壤
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土壤贫瘠,透水透气性好
7.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油气资源、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包头铁矿、甘肃金昌镍矿二、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分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促进作用及解决措施
1.牧区——过度放牧——斑点状荒漠化圈→减少水井数量、调节农林牧关系;
2.种植区
——用水增加——绿洲萎缩、沙化 ——不合理用水——土地盐碱化
3.工矿区与交通建设——随意堆放表土——提供疏松物质→合理存放表土 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
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参考答案
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参考答案
明显地描绘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