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4 KB
- 文档页数:2
《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6个生字和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具准备雨点形的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设想一、复习生字春雨就要落下来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抽学生读生字,读准确的将卡片送给他,注意:闷、阵、伸──前鼻韵。
哗──第一声。
偏旁、结构。
二、学习课文1、谈话导入: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2、自主朗读课文: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写到了哪几种小动物在下雨前的变化?(燕子、小鱼、蚂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美美地朗读,然后研究一下,他在下雨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3、交流分析:⑴ 精讲小鱼:① 读好小兔的话:比较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点拨: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
(板书:鱼游水面)看图: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学着这样的表情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② 读好小鱼的话:说说读小鱼的话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③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⑴ 小燕子:半扶半放,让学生朗读、理解。
教师点拨。
边做动作帮助朗读。
(板书:燕子低飞)⑴ 蚂蚁:小白兔这个消息是从哪里的来的?联系上文。
《要下雨了》小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提高生活常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要下雨了》2. 故事主要人物:小燕子、小兔子、小刺猬、小狐狸3.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即将下雨的日子,小动物们为躲避雨水所做的准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 难点: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角色扮演。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 朗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3. 讲解生词:讲解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充分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口语表达,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
《要下雨了》教案优秀6篇《要下雨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
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1、听录音,让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
补上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李老师正忙着()!()正忙着()!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身有什么感觉呢?7、请同学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五、实践作业1、口头填空:⑴ 要下雨了,燕子()。
⑴ 要下雨了,小鱼()。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1.2 能力目标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自然现象的课文,通过描绘小燕子、蚂蚁、青蛙等动物的行为变化,预示着即将下雨的情景。
2.2 生字词燕子、蚂蚁、青蛙、潮湿、闷热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燕子、蚂蚁、青蛙等动物的行为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燕子、蚂蚁、青蛙等动物的行为变化,引发学生对即将下雨的猜测。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
5.3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5.4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下动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天气情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动物在天气变化前的行为表现。
6.2 作品展示学生发挥想象,以“动物的天气预报”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或一篇短文,展示自己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2 总结收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八章:家庭作业8.1 书写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8.2 亲子互动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下动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天气情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要下雨了》,掌握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要下雨了》2. 主要词汇:下雨、cloudy、sunny、forecast、umbrella、rncoat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天气变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天气,引出课题《要下雨了》。
2. 课文学习: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和示范相关词汇,如“下雨”、“多云”、“晴天”等,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生活场景,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
5. 口语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等。
6.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的短文。
7. 总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和词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口语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词汇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察活动,让学生每天记录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开展天气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制作与天气相关的作品。
《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要下雨了》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动物们下雨前的忙碌情景。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境。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要下雨了》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吗?”b. 学生回答后,导入课文《要下雨了》。
2. 学习课文: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境。
b.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c.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d. 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理解课文:a.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动物们为什么都要准备搬家?”b.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c. 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故事情境。
4. 朗读练习:a. 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
b.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c.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
a.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在下雨前会搬家?”c. 学生课后观察自然界,了解其他动物的下雨前行为。
六、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3. 观察自然界,了解其他动物的下雨前行为,下周分享。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在本次课文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界观察活动,了解动物们的下雨前行为。
2. 开展以“下雨天的乐趣”为主题的作文比赛。
《14 要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空”、“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空”、“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儿歌导入,激发学兴趣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小白兔)请你坐好,小白兔要给大家讲故事啦!有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孩子,你到山坡上割些青草吧。
”小白兔挎上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可是不一会儿,天空就变了脸。
到底怎么了,请你读读儿歌,找答案。
2、读儿歌——出示儿歌乌云密布阴沉沉,空气潮湿天气闷,南风婆婆现腰身,雷声响起一阵阵。
师:读了儿歌你知道天气怎样了吗?(要下雨了)揭示课文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利用闯关游戏检查生字词)1、认读生字有妙招(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检查。
(2)去掉拼音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重点字交流识字方法、偏旁结构。
学习多音字“空”、“闷”。
2、认读词语3、送字宝宝回家4、指导书写“直”、“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思考:课文写了小白兔在干什么?它都遇到了谁?2、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汇报交流: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它遇到了燕子、小鱼、大蚂蚁。
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1、小白兔先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燕子,但是今天的燕子跟平时不一样,你发现了吗?(飞得很低)小白兔感到很奇怪,于是,它就问燕子。
它们两个是怎么说的呢?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指导练习「要下雨了」这句话的情感是忧虑、不安,语气是轻声的,带有短暂的停顿。
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1.语调的掌握2.情感的表达3.停顿的处理以下分别对这三点进行介绍。
语调的掌握「要下雨了」这个句子使用了降调(falling tone),也就是说,声音要先高后低,调子中间不能有太大的波动。
这种语调对我们来说比较好掌握,只需要保持语调稳定即可。
情感的表达这句话的情绪是忧虑和不安,所以在朗读时要注意表达出这两种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让声音更低、更紧张来表达这种情绪;另外还可以增加语调的停顿,来表达更深层的不安。
停顿的处理我们在朗读时需要特别注意停顿的处理。
在「要下雨了」这个句子里,我们建议在「要下雨」和「了」之间的地方停顿一下,这样既可以提高表现力,也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我们说的话。
练习设备和步骤在练习这个“要下雨了”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发现自己的不足。
用一些工具可以使练习变得效果更明显。
在这里,我们一步步的介绍练习设备和步骤。
设备•智能手机或录音机•麦克风(可以在手机或录音机中建立)•耳机或外放设备(用于播放录音)如果你的手机或录音机自带麦克风,你可以直接用它。
如果没有的话,你也可以另外购买一只麦克风。
此外,我们还需要一副耳机或外放设备,用以播放自己录制的音频。
步骤1.打开录音设备,并建立相应的设置。
2.对着录音设备,大声朗读“要下雨了”,注意语调、情感和停顿的处理。
3.停下来,回放录音,听自己的发音和语调,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4.根据自己的发现,调整自己的朗读方式,再次录制并播放。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
结语通过以上设备和步骤,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加强语调和情感的表达,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练习不断改进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油。
《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不同表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不同表现。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要下雨的情景吗?你们知道下雨前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吗?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讲读课文1.讲读第一段,理解小燕子在下雨前的表现。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2.讲读第二段,理解小鱼在下雨前的表现。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小鱼为什么张着嘴,透出水面?3.讲读第三段,理解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蚂蚁为什么搬家?四、巩固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不同表现吗?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小燕子、小鱼、蚂蚁的表现分别预示着什么?三、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要下雨的信号?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了解了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不同表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3.老师出示生字,指名抽读。
(课件出示3)腰 坡 沉 伸 潮 湿 空 闷 消 息 搬 响 4.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沉、伸、潮、湿”是翅舌音,“搬、闷”是前鼻音,“响”是后鼻音。
“空”是多音字,文中就有两种读音组成的词语“空气、有空',读“k ōng”时,组词为“空气”,读“k òng”时,组词为“有空”。
三、分析字形,识记生字1.小组交流,运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
(课件出示4-5)直 呀 边 呢 吗 吧 加2.说说识记方法。
(1)熟字带生字记忆:还—边 真—直 (2)加一加记忆:马—吗 牙—呀 巴—吧 力—加 要一腰、申一伸、般一搬 (3)“闷、息”与心有关,可通过汉字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识记。
(4)还可以通过组词回顾,复现生字词:(课件出示6)弯腰、山坡、阴沉沉、伸腰、潮湿、闷热、消息、搬东西、响起3.猜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规范书写 1.描红,寻找关键笔画。
2.老师出示字帖,学生说出关键笔画,老师示范。
(课件出示7)“直”的书写关键是摆好“横”的位置。
“直”字不能写得太宽,中间的三个短横间隔均勻,且不能碰到横折【设计意图:汉字溯源法识字,通过字的演变过程,更好的理解字的意思,帮助记忆字形。
】【设计意图:本课带有口字旁的字较多,集中在一起比较,发现口的书写,在左在右是不一样的。
】1.把生字“直”“呀”“边”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2.故事里有()(动物)。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2)我正在忙着捉虫子()(3)是要下雨了()(4)小白兔()你快回家()小心淋着雨()备课素材【写作背景】《要下雨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六单元中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要教好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能否抓住课文特点指导朗读和设计练习。
1.指导朗读
朗读能帮助学生解义、悟情。
解义,就是了解课文的知识内涵,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悟情,就是了解课文的感情内涵。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学性的童话,但人物形象也是很生动的,小白兔起先诧异,然后暗自思量,最后急忙回家的情态跃然纸上。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加上教师的指点,学生就能体会人物情绪的变化。
例如,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教师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看哪几个词老师读时加重了语气,学生听后,马上找出“大声”、“为什么”、“这么”、“呀”这几个词语;然后,教师再按“差等——中等——优等”的顺序指名读,最后齐读。
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小白兔深感奇怪又急于想知道原因的心理,并在朗读时读出了这样的语气。
又如,第三自然段中,燕子回答:“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教师出示:(1)我正忙着捉虫子。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先要求学生找一找两句中不同的地方,再让学生自由读,体会两句话语气强弱的不同。
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话是怎样引起小白兔暗自思量的心理活动的。
2.设计练习
这篇课文从故事内容说,小白兔是一个贯穿情节的人物,课文以他的行踪,以及他对“要下雨了”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作为一条线索;另一方面从知识内容看,课文提示了“要下雨了”和“燕子低飞”、“小鱼出水”、“蚂蚁搬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并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者设计了因果关系的说话训练。
例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然后出示:“因为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
”让学生练习说话。
又如,在总结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适当拓宽,并练习说话。
教师先提问:小白兔再碰到谁会看到什么情况然后出示:“小白兔问‘___________?’________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
’”
这样,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易到难,设置坡度,可以达到训练的预定目标。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各环节叙述的结构相似,因而教学中可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
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可采用以下训练方式:(1)指名读,正音;(2)比较读,理解;(3)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4)分角色读,体会感情;(5)扮演角色,复述知识点(因果句式)。
而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部分则可放手让学生自读、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