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知识体系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小说人物一、人物形象①主要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②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帮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③线索人物——在小说塑造的人物的过程中,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二、人物作用①主要人物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常见的一个考查点。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凸显主旨;若是线索人物,则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是小说的主人公。
三、人物描写①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②从描写的角度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其他人物,来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描写方法。
③白描和工笔。
白描:指使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
工笔: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
在小说中常用来写景和展示人物心理。
四、出题形式(1)作者是怎么把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如此生动让人难忘的?(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3)《老街名嘴》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怎样塑造出一个老街名嘴的形象。
五、答题思路(1)答“性格”题,题干中没有要求“简析”或”说明”的,只需要归纳性格要点。
(2)答“形象”题,先要对人物形象作定性分析,再从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性格特征,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方面做归纳总结,即: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性格特征+社会意义。
如果题干中要求“析”或”说明”的,还要结合文本分析。
主标题:标题意蕴探究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要特别重视哦1关键词:命题形式,解题方略,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一、命题形式:此类题目的题型有:1.××标题有什么含义。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二、解题方略: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三、典型示例:(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的故事》林海音题目: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试题分析:①要考虑小说写作的目的是什么;②标题和小说中心思想有何联系;③标题和文章的构思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主标题: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副标题: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不能忽视哦!关键词:命题揭密,答题思路,典型示例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一、命题揭密: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3、对人物的衬托作用;4、对内容的充实作用;5、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三、典型示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某某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主标题: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副标题:人物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此要非常重视哦!关键词:形象概况,形象分析,思维角度,答题模式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请简析XX的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加以概括。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解答“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5个思维角度和常用答题模式:1 •从5个角度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特别提示: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
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主标题:小说形象类题目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副标题:人物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命题者设题的重点。
只有做到规范的审题和答题,才能得到高分。
关键词:整体把握,局部分析,形象术语,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一、审题审题要审清三点:(1)是整体把握还是局部分析整体把握的提问方式主要有:①他是什么样的人?②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性格特点。
局部分析的提问方式主要有:①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②画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3)是性格还是形象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二、答题(1)整体把握题①只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②整体分析,可有两种思路:a.概括T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T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2)局部分析题先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再结合情节推进、故事相关背景,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或性格。
答这一类题要多往深处想想,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3)学会用术语答题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
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三、典型示例:(2011 •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主标题:人物形象题失分应对策略副标题:考生因对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不全面而失分,掌握应对策略,才能更加规范的答题。
关键词:不准确,不全面,做题方法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征分析或概括不准确的问题(1)读懂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是赞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
(2)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而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4)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能借助原文中的词语。
另外,要具有依据历史时代、文化社会和民族特点去评判人物的思考视角。
像概括、分析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就不宜照着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审美习惯进行,而要有西方的文化视角,要站在他们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评判。
二、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征分析或概括不全面的问题(1)阅读。
要筛选好有关人物的正面文字信息和侧面文字信息。
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
首先把这方面内容一点不漏地筛选出来以分析评判。
再者,注意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
对于一些局部文字,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把握内部小的层次。
(2)思考。
①处理“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
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
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多侧面的,而且是在变化着的。
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②要注意区分形象与性格用语的不同,分析形象要外在与内在相结合。
高考小说阅读破题攻略方法论(人物篇)1. 分析人物形象的构成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从外貌、性格和行为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例如身材、面貌、发型、衣着等等。
其次,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善良、勇敢、聪明、懦弱等等。
最后,要分析人物的行为举止,例如语言表达方式、行动方式等等。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应该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可以使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情趣和吸引力。
3. 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应该注意措辞的准确性,不要出现模糊不清或用词不当的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重复和单调,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措辞来描写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4. 发挥想象力但不能脱离原文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力,增加文章的情趣和吸引力。
但同时也要遵循文本材料的基本框架,不能脱离原文太远,否则会影响作文的质量。
5. 把握篇幅和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把握好篇幅和结构,不要过度描述单一的人物形象,而是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文章。
同时还要注意段落衔接和语言流畅,使作文更加连贯自然。
总之,在考试时,通过认真阅读、准确分析和生动描写等方法,可以轻松地完成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小说材料,描述其中一个或多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等。
这种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选段:首先,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小说材料,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只有深入了解了小说内容,才能更好地描写人物形象。
2. 突出关键词:在阅读选段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人物形象的关键词用笔圈出来,以便于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3. 分析人物特点:针对所选的人物,考生需要分析他们的性格、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并逐一进行描述。
4. 突出人物亮点: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可以突出人物的亮点,例如勇敢、聪明、善良等,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主标题:构建解答小说形象赏析题的知识体系
副标题: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答题哦!
关键词:途径,方法,作用
难度:1
重要程度:3
内容:
一、掌握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内心毒辣,或心细绵密,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动作描写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人的每一个行动都受其思想、性格的制约,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的动作,势必会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应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灵魂精髓的支撑。
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暗示。
心
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6)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
这种手法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其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有:
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小说中特殊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暗示环境特征。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如2009年高考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中“牛”的作用,2010年高考江苏卷《溜索》中“牛”的作用等。
③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
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性格),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头的贾府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等等。
二、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物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