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74.87 KB
- 文档页数:25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答案(1)唯昭质其犹未亏(2)引以为流觞曲水(3)泣孤舟之嫠妇(4)城阙辅三秦(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山气日夕佳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①世界文学________(cuǐ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
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只是凤毛鳞角。
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分)答:(3)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2分)序号:________修改:答案(1)璀璨(2)“鳞”应改为“麟”(3)④“通过”和“让”删去其一。
解析(1)“璀璨”一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
(2)“凤毛麟角”的“麟”指的是麒麟,所以不能用“鱼鳞”的“鳞”。
(3)“通过”与“让”连用,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山东省泰安市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一、(每小题9分,共15分)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举凡咸菜的名字,冬菜、梅菜、榨菜、芥菜疙瘩,更遑论姿色。
腌制好的“春不老”咸菜,绿呀,绿得碧透、深沉,一粒一粒雪白的盐花儿(映衬╱铺衬)着,拿筷子从腌菜坛子里起三两棵,恍若看到春湖开了,一群绿罗裙的仙子刚刚沐浴更衣完毕,正手挽手跑过一带柳岸,留下一串铃铛般的笑声。
你听听,“春不老”,咀嚼在唇齿之间的那脆声声,那是腌得爆得煨得的玉振金声啊。
腌“春不老”,只要半个冬天。
清水洗过,艳艳的阳光地里(晾╱晒)过,粗大的盐花儿中一遍一遍揉过,置陈年老坛中,山里的青色方石稳当当地压住,剩下的功课,就交给时光和盐吧。
我有时想,那么鲜妍娇俏的一棵菜,有时候,真替一棵菜动了的恻隐之心。
可是又想,那真实的人物、城市、历史,哪里能有一丝半点的慰藉。
刀光剑影、人情冷暖,你挺得住,你扛得起,你在时间的崖上向死而生,方渡得到青山不老的彼岸。
“春不老”,清清爽爽一款菜,就得像农妇那样,(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地腌,腌得坚定爽利,气定神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疙瘩玉振金声B.遑论脆声声C.咀嚼刀光剑影D.恻隐稳当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映衬晾一本正经B.铺衬晾一本正经C.映衬晒一板一眼D.铺衬晒一板一眼(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B.普天之下,有哪种咸菜的名字堪比“春不老”?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C.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怎就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D.普天之下,没有一种咸菜的名字比得过“春不老”。
或许能承受得起盐花子的粗鲁,大青石头的挤压。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B.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C.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D.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据测算,山东家庭服务业有600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山东通过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占领这一消费市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B.学校这次面向全国的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C.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球迷人数过亿,球迷大多以青年学生为主.校园足球初步普及,联赛体系逐渐形成,每年比赛超过10万场.D.复旦大学校庆LOGO涉嫌抄袭苹果Touch ID 标志,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再度发布的宣传片,又被指涉嫌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二、(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专题15:写作1.【2016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150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
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150字左右。
③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不超过150字。
2.【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3.【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4.【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5.【2016年高考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6语文好题精选模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桫椤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
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
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
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
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
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
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
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蜚(fěi ) 暄哗B .幢(zhu àng ) 宁静质朴C .伫(ch ù) 纯粹D .淳(ch ún ) 淋漓尽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暄哗”应为“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统一考试(仿真试卷Ⅰ)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代家训的特点马泓波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
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
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
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
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
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专题09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1. 【2016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 语境的一项是(3分)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 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 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苜先耍根据平时所学,准确理解善选项中的待句的吾境,皱唇再同选项的襲述进行 比较.题中,此顼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塩所写的透需出湍綿不尽的故土情思的 宛转逵苦朗哀歌,表达的是晏苦之際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粵1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患J【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
它既要求各选项引用诗句所揭示的语境(这就要求必须明白这些诗句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还要注意辨析各选项的表述文字 是不是正确。
A 项的诗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风物更换季节、 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B 项的诗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诗句表达了 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C 项的诗出自李白的 《行路难》,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D 项的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抒发了作者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
2. 【2016年高考江苏卷】 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
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 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① 假笑啼中真面目② 疑雨疑云颇多关节③ 白雪阳春传雅曲④ 开幕几疑非傀儡 新笙歌里古衣冠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高山流水觅知音 舞台虽小有机关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答案】B【解析】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有关。
【考点定位】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根据题干中“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的表述,仔细分析题中各副对联所代表的行业或事物,再运用排谬法得出答案。
3.【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0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
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1)用斜线“ /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
(3分)(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分)【答案】(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II亦何所发明?(2)司马迁、班固、范晔(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鱷析】(1)趣分析I苜先注ar虽理“亦”恃殊的虚词,一股用在句鶴然后注憲耕以”引导的介宾廷鬲和怎面師动词僚斷?H再注當穷老尽气”和。
刿目鉢心才是并列的成分,中间断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o【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虽”“亦”这两个特殊的虚词以及“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这组并列的成分。
(2)试题分析: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 形成体系。
(3)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的“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和“上下数千年,贯 串二十五代”的内容,然后整合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 C 。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事物的特征 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进行整合,此题主要概括书籍的内 容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
4. 【 2016 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 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 《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 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 《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 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 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 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答案】 AE【解析】试题分析: A “单骑救主”是赵云,“梳妆盒”最后被“葛朗台”占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 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 形成体系。
5.【 2016年高考江苏卷】 简答题( 10 分)(1)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一回中, 又称之为 “不孝的孽障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 (2) 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 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冶有什么样的认识 ( 4 分)答案】( 1) “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 “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一方面,凶残、贪婪;一方面,愚昧、无聊。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名著的细节的考核,注意对喀著节、人物和主旨的把握.O 分)【考廉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扎【名师点睛】文学常谋的芳核主旻集中的中外中的作是作品,文学现熟文学流爲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2016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答案】D试题分析匕本题苦査文学常识.题于问的是口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埶由小刮大援列正确的一项罡”・首先找岀句中表示年龄的词,然后根据积累册文学常识来判断,因丸是选择题,可釆用排除法.降低难E-自束发读节轩中]“更发S港胡说前汶族禺孩15岁时束发为来示號童t 20岁时行翘礼* 萄城年.揺束发78代成重柏年謝即疔至20岁.②豆蔻犒头二月初=“豆蔻年華”揩少立十三四岁.亦代糟少女的晋豪年华.②既加恋益幕圣!5之追“加冠"-男子二于岁.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知天命"是古人册容人到了五十罗的一种大雅的叙迷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釦无所作為而是在人.第期£天・勢力作为f旦不企求结巣.所乩榕五十而知天侖”-是说人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雷情不再追求绪黑⑤ft行佝不感.滝雷隧无匪不説见氓语•为躺跨四+而不零和•遂以配不惑胪柞湖初岁的代網选择6【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o【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首先,可运用点面结合记忆法。
不论是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
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住每篇出自何处,很难,但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其次,可运用纵横结合记忆法。
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这样就形成了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
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
这样纵横结合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最后,重点了解分门别类记忆法。
即将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按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如诗歌的风格流派,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 “豪放派”等。
文章的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这样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7.【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