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22
oee运营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确保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是现代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通过OEE运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设备的运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前沿研究OEE的概念最初由日本的生产管理专家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OEE的研究逐渐深入,包括OEE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OEE来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通过建立OEE运营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OEE运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及如何通过OEE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通过对OEE运营管理制度在一些企业的实践案例进行剖析和总结,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为其他企业在建立OEE运营管理制度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OEE运营管理制度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OEE运营管理概述2.1 OEE的概念和定义OEE是指综合设备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的缩写,是用于衡量工厂生产设备综合运营效率的指标。
OEE是由设备自然故障时间、停机时间和速度损失时间等因素组成的,可以用来评估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2 OEE的计算方法OEE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OEE = 设备利用率 × 生产良品率 × 生产速率其中,设备利用率=运行时间/计划生产时间,生产良品率=合格产品数量/总生产数量,生产速率=标准生产速率/实际生产速率。
2.3 OEE对生产效率的影响OEE作为衡量生产设备运营效率的指标,对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产运营管理(共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1生产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2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生产运作系统是人的组织、物的配置和资金运筹的协调运作的统一体。
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也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设计建造的,它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构造和重构,使它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营销,理财4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5 基本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的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的管理6生产运作的分类产品生产,服务运作7服务运作的分类纯劳务运作和一般劳务运作8服务的特征无形性使服务的生产率难以测定,采用考核体力劳动的办法考核脑力劳动不科学。
同步性使服务不能存储,排队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
异质性和无形性,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测量。
个性化程度越高就越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易逝性造成服务资源浪费,需要重视收益管理。
顾客参与是服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顾客参与对服务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利用顾客资源创造优势十分必要。
9流程流程是具有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相关活动(任务)。
对流程进行规划、分析和改进,是运作管理的核心内容10流程的分类(1)连续流程与离散流程(2)单件作业流程和流水作业流程(3)推式流程和拉式流程(4)工件不动的流程与工件移动的流程(5)成批移动流程和单件移动流程11节拍生产线上相邻两个产品(零件)出产的间隔时间,就是节拍。
节拍反映生产系统出产产品的速率,出产节拍越短,出产速率越快。
产品的流程时间可能很长,但出产节拍可能很短.12生产周期生产周期(make span)是对一批生产对象而言的。
对于一批零件,就是它们的加工周期。
加工周期是指从第一个工件在第一台机器上开始加工算起,到最后一个工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加工完成为止的时间间隔。
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第三章生产流程)习题判断题1.批量生产方式适合产品体积较大,需求量比较稳定,品种和数量也比较大的企业。
是否2.大量大批生产的控制简单。
是否3.装配线生产是一种典型的重复性生产流程。
是否单选题1.下面关于工艺专业化流程的正确描述是()。
A产量少、品种多B产成品通常用于预测和存储C工人操作熟练D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E和产品价值相比,原材料库存值较高2.大量生产一般()。
A重复性小B柔性高C设备利用率高D产品品种少3.下面选项,哪一项是对象专业化的优点?A单台设备损坏不影响生产系统的运行B生产系统可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C在制品数量少D工人对工作有较高的兴趣4.下面哪个生产组织过程属于工艺专业化过程?A普通医院B专科医院C汽车生产线D电视机企业的生产5.下面选项,哪一项是工艺专业化的优点?A生产的效率高B生产系统可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C在制品数量少D机器的专用化程度高6.下面过程流程类型,()适合于生产高度标准化的产品。
A工艺专业化生产B成批方式的生产C装配线式生产D连续流程生产7.工艺专业化的优点是( ) 。
A运输路线短,运输成本低B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C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D适合大批量生产8.工艺专业化是一种()。
A重复性生产流程B连续性生产流程C流水线生产流程D间歇性生产流程E定制化生产流程9.以下哪一类产品最可能装配于重复性生产流程()。
A手机B笔记本电脑C洗碗机D电视机E以上均是10.以下哪一项是对象专业化生产流程的最佳描述?A适用于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B产成品通常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的C该流程需进行多种多样的生产活动D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E与产品的价值相比,原材料的存货价值较低11.二战期间德军采用火车头制造企业生产坦克,所采用的过程流程形式是()。
A工艺专业化生产。
精心整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有形产品的变换过程通常称为生产过程。
()2.?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及进度管理。
()3.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是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4.“”是5.6.7.8.9.10.11.1.AC.投入2.A.3.A.品种4.A.5.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立足点是()。
A.市场导向B.市场需求C.企业需求D.竞争需求6.从广义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解,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系统()。
A.设置和运行的管理B.设置的管理C.运行的管理D.机制的管理7.组织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是()。
A.营销环节B.生产运作环节C.财务环节D.组织环节8.能构成生产运作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是()。
A.生产计划B.生产库存C.生产技术D.质量管理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制造企业的五大职能中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心和支撑点是()。
A.生产职能B.人事职能C.财务职能D.研发职能10.下列不属于生产与运作管理基本职能的是()。
A.组织B.计划C.战略D.控制11.生产与运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是()。
A.人员组织要素B.质量管理要素C.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D.库存控制要素12.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是()。
A.生产与运作计划B.生产与运作系统C.生产与运作控制D.生产与运作战略1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首要基本功能是()。
A.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要B.满足企业目标需要C.14.A.信息15.A.质量16.A.B.C.D.17.A.C.18.A.19.A.资源20.A.C.21.A22.下列不属于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化的要素是()。
A.生产技术B.生产与运作计划C.生产与运作系统的集成D.生产能力23.多品种生产是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的体现。
A.柔性B.连续性C.比例性D.目标性24.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成本和质量的是()。
A.生产手段B.生产对象C.生产资金D.生产信息25.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是()。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优化企业的生产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证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
第三条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设备维护与保养、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
第二章生产计划制定第四条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第五条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当包括:生产目标和任务、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和设备需求、人员配备和时间进度等。
第六条生产计划的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进行生产,禁止擅自修改或调整生产计划。
第三章生产过程控制第七条生产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控制。
第八条生产过程控制应包括:原材料的接收和入库、生产环境的保持、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程的遵守等。
第九条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第四章设备维护与保养第十条设备是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与保养应包括:设备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设备备件的配备等。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禁止私自调整或操作设备。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三条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应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优质产品。
第十四条质量控制应包括:原材料的合格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产品的成品检验和抽查等。
第十五条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做好记录并报告上级主管。
第六章安全生产第十六条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安全生产应包括:生产环境的安全保障、设备的安全操作、职工的安全培训和防火、防爆等措施的实施。
第十八条发生事故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
第七章监督和检查第十九条对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篇一一、为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涉及生产管理控制的部门。
三、权责分工1、财务部负责对全公司生产成本的预算及统筹核算工作。
2、生产部。
(1)负责对生产原材料及生产产品数量的统筹规划。
(2)负责生产部门的节能管理工作。
(3)负责提交设备检修费用及设备更换费用。
(4)负责统计报送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生产月报表》、《生产计划》等。
3、仓储部。
(1)负责各种消耗材料的采购及统计工作。
(2)负责对产品原材料及产品库存情况的统计工作。
4、生产车间。
(1)负责对生产现场的'节能降耗工作。
(2)负责统计生产直接成本。
四、生产成本管理的要求。
1、各职能部门须将生产成本控制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坚持不懈的开展生产成本管理工作。
2、涉及生产成本管理的各项数据须真实准确,任何部门不得瞒报假报。
3、生产管理工作须贯彻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并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五、生产成本的控制。
1、各部门须制定生产成本控制办法及相关的奖罚标准。
2、各部门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3、各部门须将生产成本控制任务分解到各班组及相关人员,并明确权限及职责。
4、生产车间须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来抓。
5、对影响生产成本的工艺环节,生产部及生产车间须及时组织技改攻关。
6、对涉及到生产成本控制的各项费用,各部门须得到公司领导签字审批。
7、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车间须对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执行情况、影响成本管理的各种因素坚持检查、监督。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篇二一、目的为规范工艺管理,保证生产工艺的正常运作,不断提高工艺布局的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
生产运作与管理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生产运作管理1.理解生产运作、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一切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营销和理财。
2.掌握生产运作职能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生产运作职能:计划、组织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a.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b.市场竞争对企业要求: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保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1.2 生产运作的分类与类型1.了解产品生产类型的划分,和服务的分类。
生产运作的分类:a.制造性生产:b) 离散性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机械、电子、家俱、服装等。
可以采取备货型(MTS)生产方式,也可以采取订货型( MTO)生产方式。
备货订货分离点b.服务性运作:a) 纯劳务运作(不提供有形产品)和一般劳务运作b) 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c) 按劳动密集程度(劳务,资本)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大量、专业)可将服务运作分成4种: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务密集服务2.理解服务的分类,掌握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
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a.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b.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运作和消费结合,与顾客接触d.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3.了解生产类型的划分,理解大量大批生产类型和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生产运作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a.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运作重复程度高b.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生产一台,生产的重复程度低c.成批生产:品种不单一,每种生产量一定,生产有一定重复性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特征:p20好处:① 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运行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部门和相关岗位,包括生产线负责人、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第三条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必须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政策制定,严格执行。
第四条生产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本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汇报上级。
第五条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忽视规定。
第六条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生产计划与调度第七条生产计划与调度部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和制定生产调度方案。
第八条生产计划必须合理、详细,并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情况和企业能力进行科学调配,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第九条生产计划必须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生产所需的人员、设备和材料等及时准备。
第十条生产调度方案必须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第十一条生产调度方案必须详细列明生产任务、时间、负责人和所需资源,并确保通知到相关人员。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负责按照生产调度方案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生产任务和生产顺序。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负责及时上报生产进度和产量,以供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三章生产现场管理第十四条生产线负责人负责生产现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十五条生产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有序,并符合相关安全、环保和品质标准。
第十六条生产现场必须进行适当的布局和标识,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消防设施。
第十七条生产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和工艺参数。
第十九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条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第三章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管理第一节生产计划一、生产计划系统结构(生产计划的层次)企业中的各种计划一般可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三个层次。
生产计划也与其他计划一样,具有以下三个层次。
(一)长期生产计划1.长期生产计划属于战略计划,内容非常概括,不确定性程度高。
2.计划期一般为:3-5年,最长也可达10年。
3.由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制定。
4.规划的内容主要为:它是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规划,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5.具体计划包括:(P128)产品与市场发展计划、运营战略计划、财务规划等。
(二)中期计划1.中期生产计划属战术性计划。
内容比较概括,不确定性程度不是很高。
在我国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计划。
2.计划期一般为:1-2年。
3.由企业的中层管理部门制定。
4.具体计划主要包括:(P128)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规定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目标,它用一系列的指标来表示。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是将生产计划大纲具体化为按产品品种规格来规定的年度分月的产量计划。
(三)短期计划1.内容比较具体、详细,确定性程度很高。
在我国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生产作业计划。
2.计划期为6个月以下,一般为月或跨月计划。
3.由企业的执行部门制定。
4.具体计划主要包括:(P128)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总装配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外购外协计划等。
二、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指标体系)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一)品种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
确定品种指标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
(二)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量指标可以用实物量表示,如:吨、台、件、米等;品种、规格很多的系列产品,也可以用主要技术参数计量,如拖拉机用马力,电动机用千瓦等。
产量指标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三)质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
反映产品内在质量的指标产品质量指标等级品率工作质量指标:废品率、返修品率、一次交验合格率等。
(三)产值指标它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于不同行业比较。
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分为商品产值、总产值与净产值三种。
1.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
(按现行价格计算)2.总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
(按不变价格计算)3.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
(按现行价格计算)三种产值对照表(五)出产期它是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日期。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滚动式计划(一)计划的编制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目标(1)需求分析与预测有三个途径:①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建议数字、有关指标。
②用户的直接订货③市场需求预测(2)资源分析(3)能力分析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计划指标内容: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分厂、车间生产指标的确定等。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1)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平衡(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3)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4)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5)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4.报请批准,确定计划5.实施计划,评价计划(二)滚动计划的编制1.滚动计划的特点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执行计划,后几个阶段为预定计划。
执行计划具体详细,要求按计划完成;预定计划比较粗略,允许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计划向前推进一个阶段,原预定计划中的第一阶段经调整修改后变为执行计划,而预定计划也向后延一个阶段。
2.滚动期和计划期(1)滚动期:修订计划的间隔时期,它通常等于执行计划的计划期限。
年度计划一般以一季为一个滚动期;五年或五年以上的计划,一般以一年为一个滚动期。
(2)计划期:滚动计划所包括的时间长度。
3.滚动计划的优点(1)使计划的严肃性和应变性更好的结合(2)计划的连续性强,为组织均衡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两相邻年度的计划相衔接;长期计划与中短期计划以及年度计划内的季、月度计划相衔接。
五、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一)品种的确定——象限法、收入利润顺序法1.确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顺序,填制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顺序表(二)产量的确定 线性规划法2。
绘制收入、利润图(1)处在左下角的产品应该生产;(2)处在右上角的产品需作进一步分析;(考虑产品寿命周期)(3)对角线上的产品,属于正常产品; (4)对角线下方的产品,利润比正常的高,考虑增加销量;(5)对角线上方的产品,利润比正常的少,需考虑售价和成本。
1 2 3 4 5 6 7 8收入顺序8 7 6 5 4 3 2 1利润顺序[一般的步骤]1。
确定保本点产量(盈亏平衡点分析)2。
边际贡献分析3。
资源约束分析(线性规划)(三)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1)改变库存水平(P142)(2)改变生产率(准时生产)(3)改变工人数量(4)混合策略2。
大量大批生产企业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受季节影响不大,市场需求稳定的产品(P143)均匀分配分期递增均匀小幅递增分配抛物线递增分配(2)市场需求具有季节性的产品(农产品、服装等)①均衡分配②变动安排③折衷方式3。
成批生产企业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1)对于订有合同的产品,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交货期安排,以减少库存;(2)对于产量较大,季节性需求变化较小经常生产的产品,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安排;(3)集中安排产量较小的产品;(要作经济分析)(4)同一系列不同产品,当产量不大时,可安排在同一时期生产;(5)新老产品交替避免骤上骤下,有一定的交叉时期;(6)精密产品和一般产品、高低档产品、复杂和简单产品、大型和小型产品要合理搭配。
六、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一)品种的确定(0-1型整数规划)[例] 已接到A、B、C三种订货,其加工时间和可获利润如表,能力工时为40单位,应接受那种产品比较有利?(P147)(二)价格的确定1。
成本导向法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加上适当的利润和应纳税金,得出产品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2。
市场导向法按市场行情定价,然后再推算出成本应控制的范围的一种方法。
(三)交货期的确定1。
CON(Constant)(P149)2。
RAN(Random)3。
TWK(Total work content)4。
SLK(Slack)5。
NOP(Number of operations)第二节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它是把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一项一项地具体分配到每一生产单位,以及每个工作中心和每个操作工人。
规定他们在月、周、日以至每一轮班中的工作任务。
一、期量标准的制定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
所谓期量标准就是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
随企业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又不同的期量标准。
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额等。
单件生产的期量标准有:产品生产周期、提前期等。
(一)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工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
(1)以量定期法(经济批量法)最小批量法和经济批量法经济批量法是一种根据费用来确定合理批量的方法。
设备调整费用(Ca)库存保管费用(Cb)①年度设备调整费用Ca = A ×(N / Q)A ——每次设备调整费用N ——年产量Q ——批量②年库存保管费用Cb = (Q / 2) ×CC ——每件产品的年平均保管费用③总费用Y = Ca + Cb = A ×(N/Q) + (Q/2) ×C④经济批量Q经= √2NA / C⑤批量调整a. 批量应与月产量倍比关系,并在主要工序上不少于一个或半个轮班的产量b. 使同一批制品在各车间的批量相等或成简单倍比关系c. 批量大小应与生产面积或设备容积相适应d. 一般来说,毛坯批量应大于机加工批量,机加工批量应大于装配批量。
(2)以期定量标准生产间隔期表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期),就是前后两批产品(或工件)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平均日产量=计划期产量÷计划期工作日数(二)生产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或工作日数)。
(三)生产提前期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
提前期可以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计算投入和出产提前期的一般公式: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车间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四)在制品定额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上为了保证生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在制品的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合理确定在制品定额。
二、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一)在制品定额法在制品定额法适用于流水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1)某车间的出产量 = 后车间投入量 + 该车间外销量+(库存半成品定额-期初库存半成品结存量)(2)某车间的投入量 = 该车间出产量 + 该车间预计废品量+(车间在制品定额-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各车间某月份投入量与出产量计算(二)提前期法提前期法,又称为累计编号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批轮番生产的企业,特别是生产大型高价产品的企业。
(三)生产周期法此种方法适用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这类企业在编制作业计划时,关键问题是使这一种(或一批)产品在各车间出产和投入时间能够相互衔接起来,保证成品的交货期限。
三、作业顺序的合理安排(P191)1。
多种零件由一台机床加工的顺序安排2。
多种零件由两台机床加工的顺序安排[例] 设有零件甲、乙、丙、丁四种,小组由车床、铣床各一台,其中零件的加工顺序都是先车后铣,其余条件如下表,试确定最佳加工顺序。
3。
两件零件由多台机床加工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