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_万巍
- 格式:pdf
- 大小:1021.15 KB
- 文档页数:3
曝气生物滤池调试方案郑州源致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5.11.121 调试步骤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是污废水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的核心,也是主处理设备。
挂膜,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处理系统中滤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之为挂膜。
挂膜也是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膜状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1.1调试运行前的准备1)在进行工程运行调试前必须熟悉处理流程,了解各处理单元在处理工艺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处理单元的杂物,保持滤池面平整。
2)检查所有管道和阀门是否完好,检查各管口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滤料进行连续冲洗。
冲洗按“反冲洗”要求进行。
要求冲洗到清洁为止。
4)做好进水前准备工作:确认各种阀门是处于关闭状态;确认进水的各项指标符合工程设计方案中的水质指标;检查通用或专用设备,并进行带负荷运转,测试其能力;检查曝气生物滤池布水和充氧曝气是否均匀。
1.2调试步骤曝气生物滤池调试运行主要指挂膜、BAF各设备及及其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到最佳运行参数,使处理出水达标。
一般情况,调试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采用接种挂膜,为缩短调试周期,可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滤湿污泥(手捏可成团),分别向滤池中投加少量污泥约220袋(25公斤装),约5.4t(约有效池容的1%)湿泥并泵入原水,同时加入菌剂,加入量为30g/t,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控制曝气量为设计风量的50%;每隔6h,按设计容积的25%泵入废水,同时排出废水,同时按进水流量加入活性菌剂,加入量为30g/t。
连续5~8天后,进行连续闷曝(即在不进水的情况下曝气)4~5天后进入第二阶段――提负荷阶段。
其后按设计水量每天20%逐步增加,并开启风机以设计风量的75%连续曝气。
可以通过测定调试期间滤池处理水出水的水质变化,来反映生物膜的增长情况。
并注意观察pH 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第一阶段一般需要10~15天,第二阶段一般需要8~10天。
曝气生物滤池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调试处理,使滤料上固着生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膜,当滤料表面挂膜后,曝气生物滤池才能投入正常运行。
1.滤池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在进行滤池调试前必须熟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各单元的作用及预期效果。
(2)检查所有管道和阀门是否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3)进水检查:按进水调试要求进行,进水要缓慢进行,注意排除滤料内的空气,并注意曝气器布气是否均匀。
(4)曝气器进水检查,检查曝气器布气是否均匀。
(5)滤料在进水检查后,应进行连续冲洗。
清除滤料上的灰尘。
冲洗按“反冲洗”要求进行,要求冲洗到出水变清为止。
(6)带负荷运转通用或专用设备,检查其安全运行状况。
(7)滤池引入污水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认滤池所有阀门处于可工作状态;确认污水的负荷指标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要求。
2.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调试(1)填料挂膜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填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为挂膜。
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膜状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生物膜法刚开始投运时需要有一个挂膜阶段,有两方面目的:其一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直至填料表面布满生物膜,其中微生物的数量能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所处理污水的水质,即对微生物进行驯化。
挂膜过程中回流沉淀池出水和池底沉泥,可促进膜的早日完成。
挂膜过程使用的方法一般有直接挂膜法和间接挂膜法两种。
在各种形式的生物膜处理设施中,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塔式生物滤池由于具有曝气系统,而且填料量和填料空隙均较大,可以使用直接挂膜法;而普通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等设施需要使用间接挂膜法。
a、直接挂膜法该方法是在合适的水温、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及合适的pH、BOD5、C/N等水质条件下,让处理系统连续进水正常运行。
对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或混有较大比例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可以采用直接挂膜法,一般经过7~10d就可以完成挂膜过程。
b、间接挂膜法对于不易降解的工业废水,尤其是使用普通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等设施处理时,为了保证挂膜的顺利运行,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相应的活性污泥,然后再投加到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进行挂膜,也就是分布挂膜。
浅谈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调试摘要:结合温州市某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调试工作,总结了该厂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的情况,并结合调试阶段的实验数据,对调试中核心工艺段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工艺达到处理效果的条件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调试;实验1 工程概况温州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4万吨/日,采用MULTIFLO沉淀池+BIOSTYR生物滤池+ACTIFLO三级加砂沉淀池组合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2 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说明: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核心工艺处理段。
核心工艺段采用威立雅的组合工艺,其中,一级高效沉淀池结合了混凝、絮凝及逆向流斜板沉淀,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总磷。
曝气生物滤池设置两级生物滤池(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NDN+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PDN),去除水中的COD、BOD、氨氮。
三级加砂沉淀池通过引入微砂,提高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使处理效果得到增强,最后,污水经紫外消毒槽消毒后通过排放泵站排出。
3 曝气生物滤池调试3.1 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本质是利用填料上各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氧化、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1]。
要发挥好BAF的作用,首先必须在填料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挂膜方法有自然挂膜法、接种法、循环挂膜法、快速排泥挂膜法等,采用不同的挂膜方式,在滤池挂膜时间、生物膜生长状况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1]。
本工程采用的是自然挂膜法,即直接引入原污水进行生物膜培养。
首先NDN滤池以间歇进水,连续过量曝气的方式启动,将NDN进水量由400m3/h逐渐升高至900m3/h,每日监测进出水COD及氨氮等指标,历时一个星期左右,发现NDN出水中COD去除率达到70%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80%左右。
继而连续进水并逐渐提高进水量至设计值1670 m3/h,在此期间开启PDN滤池,水量由NDN进水量的100%逐渐降为30%,历时两星期左右开始投加碳源。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详解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生物降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以下是曝气生物滤池的详细工艺流程。
1.进水预处理首先,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进水预处理。
这包括机械格栅、沉砂池等设备,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沙砾等杂质,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
2.曝气生物滤池2.1曝气池进入曝气生物滤池的水体首先进入曝气池。
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通常为潜水式曝气机或曝气罐。
曝气机通过送入空气,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为后续的生物降解提供氧气。
2.2生物滤池曝气池后是生物滤池,其中填充了大量的生物滤料,如活性炭、陶粒等。
这些滤料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
微生物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物质。
2.3溶解氧供给曝气池中的曝气机不仅通过气泡提供氧气,还通过搅拌作用将氧气充分溶解于水中,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使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3.沉淀池经过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水体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部分生物污染物已经被微生物降解和吸附。
接下来,处理过的水体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进一步沉淀悬浮物质,使水体澄清。
4.出水处理沉淀后的水体进入出水处理单元,通常采用二次沉淀、过滤等工艺,以确保出水的透明度和水质达到环保标准。
5.污泥处理在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需要定期处理。
通常采用浓缩、脱水、消化等方法处理,以减少废污泥的体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控制系统整个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控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自动调整曝气、搅拌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通过曝气、生物降解、沉淀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使废水得到处理后可以安全排放或进行再利用。
曝气生物滤池(BAF)安装调试步骤马鞍山市华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0一0 年一月曝气生物滤池的调试分安装调试及工艺调试两部分。
在曝气生物滤池的主体结构及内部构部件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安装调试。
1、安装调试的前提条件A、曝气生物滤池的主体结构试水结束;B、曝气生物滤池的内部构部件安装完成;C、整个工艺运行的电气线路安装完工并单机调试完成能正常工作;D、各工艺管线的管道阀门安装完成并单机调试完成能正常工作;E、滤池的布气布水系统包括曝气鼓风机、反冲洗风机、提升水泵、反冲洗水泵以及相关的管道阀门等设备安装完工并单机调试完成能正常工作;H、系统的进出水管线保持畅通,试验正常;2、曝气生物滤池工程安装调试曝气生物滤池滤板、滤头、曝气分配器、曝气支管、单空膜空气扩散器安装完工后,在投加鹅卵石承托层前需要对滤池进行安装调试,以及包括在投放鹅卵石承托层后对布气布水系统再次调试,即曝气器安装均匀性、曝气头安装均匀性和滤板滤缝密封性的试水调试。
只有在经有安装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承托层及滤料的投放阶段。
(1)安装调试目的曝气生物滤池安装调试目的主要是A 带水情况下检查滤板的滤封是否漏气;B 带水情况下检查单空膜曝气系统是否有堵塞或损坏;C 带水情况下检查长柄滤头是否有堵塞或损坏;D 检查通气槽是否有堵塞不通气;E 检查滤板滤缝是否漏气;(2)安装调试的内容:向曝气生物滤池注入适量清水,开启滤池的正常曝气及反冲洗系统,观察滤池的布气系统及布水系统是否均匀,检查长柄滤头及单空膜扩散器是否损坏,检查滤板滤封是否漏气。
A 布气布水系统调试在滤板、长柄滤头及曝气系统安装完成后,对滤池进行安装调试,以保证在投放鹅卵石及滤料前其布水系统和布气系统的均匀性。
安装调试的内容包括布水系统的调试和布气系统的调试。
①布气水均匀性试验a.滤头安装完毕后,检查滤头是否完整;b.往滤池注水,水位应高于滤板50mm,水位以刚过滤板为控制线;c.再开启反洗风机进气,时间为1~2分钟;d.仔细观察水面水泡是否均匀。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及设计要点摘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少等特点。
本文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原理,查阅相关资料及工程实例,总结C 池、N池及DN池设计要点。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BAF)滤速负荷反硝化1曝气生物滤池工艺1.1曝气生物滤池原理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由滴滤池发展而来,属于生物膜法范畴,最初用作三级处理,后发展成直接用于二级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为周期运行,从开始过滤到反冲洗完毕为一个完整的周期。
具体过程如下: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
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
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的达标水,反冲洗空气来自于滤板下部的反冲洗气管。
反冲洗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先单独气冲,然后气水联合冲洗,最后进行水漂洗。
反冲洗时滤料层有轻微膨胀,在气水对滤料的流体冲刷和滤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与被截留的SS与滤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随反冲洗排水排出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预处理系统。
1.2曝气生物滤池特点1.2.1具有较高的生物浓度和较高的有机负荷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粗糙多孔的球状滤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易于挂膜及稳定运行,可在滤料表面和滤料间保持较多的生物量,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远远大于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量(可达10~15g/l),高浓度的微生物量使得BAF的容积负荷增大,进而减少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降低。
生物滤池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的调试及运行针对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的出水总氮、总磷及悬浮物指标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现状,为达到脱氮的目标,经方案比选,采取“生物滤池+化学除磷”作为后续深度处理工艺。
通过实施贵州省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示范工程验证,最终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标准。
标签:提标改造;一级A标准;一体化氧化沟;生物滤池前言某县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000m3/d,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主体工艺为一体化氧化沟,目前污水处理厂为满负荷运行,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该污水处理厂目前为满负荷运行,出水水质除COD外,氨氮、总氮、总磷几项指标均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
某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最终排入邛水河,邛水河属沅水水系,至锦屏县城汇入贵州省清水江,清水江为贵州省重点流域,根据国家政策,排入重点流域的污水应执行一级A标准。
因此,无论是从政策要求,还是从改善水环境质量角度,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都势在必行。
1 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1.1 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1.2 实际运行参数情况某县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小于150mg/L、氨氮为20-30mg/L、总氮为30-40mg/L、总磷为2-4mg/L,实际运行参数情况如表1所示。
1.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进水水质相差较大,进水COD浓度偏低,氨氮浓度偏高,C/N偏小,原设计的供氧量及硝化时间不足,导致氨氮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
(2)由于进水COD偏低,污水进入反硝化阶段时,已没有足够碳源支持微生物的反硝化反应,导致出水总氮偏高。
(3)现有工艺除磷效果差,有研究表明,硝态氮浓度高时,会影响生物除磷效果,当NO3-达到2mg/L 以上就影响磷的释放[2]。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改良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工艺改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废水处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环境问题。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一些工艺改良的方法。
一、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原理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特定材料作为滤料,通过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由一个或多个滤池组成,进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滤池,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成较低浓度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同时,滤料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颗粒,从而高效净化废水。
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研究进展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改进,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目前,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以及一些农村地区的集中式和分散式废水处理。
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该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 曝气方式的改进:原始的曝气方式仅采用喷射曝气,阻力大、传质效果差。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多种曝气方式的改进,如曝气空间的优化设计、曝气方式的多模式切换等,大大提高了曝气效果和废水的处理效率。
2. 滤料的优化选择:滤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生物膜的附着效果和废水处理效果。
传统的滤料主要包括河石、石英砂等,但这些滤料比表面积小、附着微生物的能力较弱。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改变滤料的形状、材质和表面处理等方法,优化了滤料的性能,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3. 生物膜形成与处理效果探究: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性是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关键。
学者们通过研究生物膜的形成机理、优化滤料表面性质以及生物膜的修复方法等,不断改进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提高了其降解废水的处理效果。
曝气生物滤池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主要是通过曝气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曝气生物滤池的操作规程,帮助操作人员正确、高效地运行设备,保障水处理效果。
正文内容:1.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与停机1.1 准备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2 启动步骤及注意事项1.3 停机前的准备工作1.4 停机步骤及注意事项1.5 停机后的设备维护与清洁2. 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与排水处理2.1 进水管道的检查与维护2.2 进水液位控制2.3 排水管道的检查与维护2.4 排水水质监测与处理2.5 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3. 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系统操作3.1 曝气系统设备的检查与维护3.2 曝气系统的启停控制3.3 曝气量的调节与监测3.4 曝气系统故障处理3.5 曝气系统节能与优化改进措施4. 曝气生物滤池的浊度与溶解氧控制4.1 浊度的监测与控制4.2 溶解氧的监测与控制4.3 曝气与覆盖方式对浊度和溶解氧的影响4.4 改善浊度和溶解氧的控制策略4.5 相关参数的记录与分析5. 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泥处理5.1 污泥的收集与处理5.2 污泥浓度的监测与控制5.3 污泥的排出与处置5.4 污泥产生与处理的节能减排措施5.5 污泥处理过程的改进与优化总结:曝气生物滤池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提升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启停操作、进水排水处理、曝气系统操作、浊度溶解氧控制以及污泥处理,可以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达到预期的水质净化效果。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检查,及时处理故障,同时持续改进与优化操作规程,提升工艺效率。
2013年12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2期收稿日期:2013-10-31作者简介:万 巍(1979—),男,湖北浠水人,主要从事污水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包括设备、工艺、行政等。
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万巍,童金文(深圳北控丰泰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17)摘要:主要探讨了曝气生物滤池在低浓度进水条件时的调试策略,包括停止预处理预曝气系统运行,改造CN滤池曝气控制,调整滤池反冲洗周期等。
结合调试期间的运行情况,对部分设备及工艺参数进行了改造优化,总结经验,为类似工艺的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调试;运行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159-031 污水厂进水水质某污水厂位于广东省,二期工程于2007年动工兴建,处理规模40万m3/d,服务面积180km。
该污水厂所服务范围大部分为建成区,污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同步进行,在此期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河道,无法通过管网输送至污水厂。
污水厂调试初期,只能抽取河水进行调试运行,河水的水质特点是进水各项指标均低于设计值,其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mg/L项目COD BOD5SS NH3-N TN TP进水水质250 130 150 30 40 4.5出水水质≤50≤10≤10≤5≤15≤0.52 工艺流程及原理介绍该污水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污水通过截污管网进入厂内25mm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然后进入集水井,通过提升泵后经过6mm中格栅,在中格栅后投加铝盐进行混合,然后进入强化预处理池。
污水在预处理池同时进行沉砂、除油和沉淀,达到降低进水中的磷和悬浮物的作用。
沉淀池出水经过2mm细格栅,在细格栅后投加甲醇(作为反硝化碳源),同时与硝化液回流污水充分混合,混合污水先经过DN滤池进行反硝化,主要是利用反硝化菌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DN滤池出水进入CN滤池,同时对CN滤池进行曝气,好氧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情况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氧化,达到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
CN池出水一部分回流到DN池进行反硝化脱氮,一部分作为反冲洗用水,其余部分排放到出水口通过紫外消毒后排放。
该污水厂生物滤池采用的是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其将许多生化、给水单一处理工艺、生物膜机理和截滤功能结合在一个紧凑的反应池中,因此滤池后面不再需要沉淀池。
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艺流程3 曝气生物滤池调试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微生物生长方式不同,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中微生物是悬浮生长在水中,而生物滤池工艺中微生物是附着生长在滤料表面。
根据其工艺特点,调试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有明显差异,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滤料清洗、滤池反冲洗程序调试和工艺调试,其中滤料清洗和滤池反冲洗程序调试阶段只能使用清水进行,待滤池反冲洗程序调试正常后,方可开始进污水进行工艺调试。
3.1 滤料清洗在生物滤池中,滤料是最核心部分,其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和运行控制极为重要。
滤料作为生物膜的生长载体,其影响着生物膜的生长、繁殖、脱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稳定环境,并能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
该污水厂滤料采用陶粒滤料,滤料在制备、运输及投加过程中,混入了部分杂质,因此在滤料挂膜前,需要对滤料表面进行清洗,主要是为了清除滤料表面杂质,同时将滤料中部分密度偏轻的滤料通过清洗排出滤池,为后续滤料挂膜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节省调试时间,在滤池反冲洗设备远程调试期间,同步进行滤料清洗。
通过远程手动控制各阀门及设备,利用清水对滤池滤料进行冲洗,冲洗按照设计反冲951 万 巍,等: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环境与安全洗流程顺序进行操作,当清洗后的水变清后,表明滤料冲洗干净,即可停止清洗。
3.2 滤池反冲洗程序调试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附着生物膜的滤料不仅能够降解污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同时对非溶解性颗粒物有截留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滤料表面生物膜不断增殖,同时截留颗粒物不断增加,滤池运行阻力上升,滤池过水能力开始下降,此时需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将老化的生物膜和截留的颗粒物通过反冲洗清除出滤池,使滤池恢复污染物降解和截留功能。
滤池反冲洗包括降水、气冲、气水冲、水冲几个阶段,通过中控设定程序,现场设备及阀门根据程序设定启闭,并设定每个阶段的运行时间。
3.3 工艺调试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原理在于反应器内滤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及滤料、生物膜的吸附阻流作用、沿水流向上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去除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的反硝化作用。
因此生物膜的培养与形成是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1],工艺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滤料进行挂膜,以保证生物滤池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进水浓度要低于设计值,为了缩短工艺调试时间,尽快完成生物滤池挂膜,同时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需要提高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针对提高进水浓度采取了以下措施。
3.3.1 降低预处理投药量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污水时,其磷的去除效率很低,出水磷浓度远远满足不了国家排放标准对磷浓度的要求,也就是说其生物除磷效果较差[2]。
为了保证出水能够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该工艺的预处理阶段设置了化学除磷装置,在投加除磷药剂后,污水中的含磷污染物与除磷药剂进行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沉淀,达到除磷的目的。
在除磷的同时,污水中部分有机物也与除磷药剂进行反应,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下降。
由于进水碳源浓度已经偏低,为了提高生物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在调试期间,适当降低预处理加药量,减少了有机物在预处理的去除率,同时在滤池进水适量投加碳源。
3.3.2 停止预处理配水渠道预曝气系统在预处理池配水渠道中安装有曝气头,含有生物膜的生物滤池反冲洗废水通过废水泵均匀回流至预处理池前端,利用曝气充氧,能有效降低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减轻后续工艺单元的负荷。
由于调试期间,进水污染物负荷较低,为了避免污染物在预处理过度消耗,暂时停止了配水渠道预曝气系统的运行。
3.3.3 CN池曝气的管路改造该污水厂共有48个CN滤池,每个滤池安装有1台曝气风机,并安装有变频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频率,从而控制每个滤池的曝气量,但由于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在单台风机频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下,滤池出水溶解氧仍然偏高,溶解氧过高的回流液进入DN池,破坏DN池的反硝化缺氧环境,进而影响脱氮效果,同时也浪费了电能。
为了改善目前曝气量过大的情况,对现场曝气管路及控制程序进行改造,最终达到1台风机控制2个CN滤池,同时结合变频控制,将CN滤池溶解氧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CN池在满足碳源性污染物去除和氨氮硝化反应的同时不致溶解氧过高,避免溶解氧过高的回流液进入DN池而影响反硝化。
4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优化通过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该工艺最终顺利完成调试,并通过环保验收。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无论从设计还是运行来讲,在国内成功的案例较少,因此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较多问题。
污水厂在运行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部分设备及工艺参数进行了改造及优化,为工艺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4.1 进水粗格栅改造厂内粗格栅采用的是耙斗式格栅,设计有4条渠道,共用1个耙斗,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由于格栅选型不适合厂内实际情况,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故障,且当耙斗出现故障时进行检修时,将无备用耙斗可以使用。
同时由于耙斗完全依靠耙斗本身重量来清除栅条上的垃圾,导致日常运行效果较差,在雨季垃圾量大时尤为明显。
为了确保格栅有备用和有较好的清渣效果,厂内增加了1个耙斗,做到1用1备,同时要求增加的格栅增加液压装置,增加耙斗夹住垃圾的力量,提高了格栅的清渣效果。
4.2 预处理沉淀池排泥预处理沉淀池内安装后有泥位计和污泥浓度计,沉淀池排泥根据泥位或浓度进行排泥,实际运行过程中,泥位计或污泥浓度计显示数据不稳定,导致经常出现排泥浓度异常,甚至出现沉淀池因泥位高而无法排泥的情况,后对程序进行优化,增加根据时间周期进行排泥,同时在沉淀池排泥管路上增加了流量计对排泥量进行监控,日常运行过程中根据进水SS浓度和数量情况对排泥时间进行设定,从而保证了沉淀池的稳定运行。
4.3 调整滤池运行周期DN滤池设计运行周期为24h,CN滤池设计运行周期为48h,由于该工艺采用的是前置反硝化,在运行过程中,污水先经过DN滤池,再进入CN滤池。
污水经DN滤池过滤后,悬浮物含量很低,CN池滤料阻力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生物膜自身的增殖,但由于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生物膜增殖速度较慢。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CN池运行周期调整为72h,这样减少了CN池的反冲洗频次,在确保工艺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降低了能耗,同时也减少了反冲洗对滤料的磨损。
5 结语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是从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引进国外设计理念并结合国内061 2013年12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2期收稿日期:2013-11-06作者简介:王伟萍(1983—),女,安徽淮南人,硕士,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环境检测与污染治理工作。
通讯作者:张建鹏(1970—),男,河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膜分离技术工作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设备现状为主。
针对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需要根据进水情况编制合适的调试方案,采取多项措施来提高生物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同时控制好滤池溶解氧,可以有效加快滤池挂膜速度。
参考文献:[1]邱立平,杜茂安,冯 琦,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2001,19(2).[2]郑 俊,吴浩汀,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Low Concentration Water Debugging and Operationof the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ProcessWan Wei,Tong Jinwen(Shenzhen Beikong Fengtai Investment Co.,Ltd.,Shenzhen518117,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bugging strategies of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low concentration influent water,including stopping the operation of pre aeration system,improving the aerationcontrol of pretreatment CN filter,and adjusting the filter backwash cycle,etc.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situationduring debugging,the article modifies and optimized part of equipments and process parameters,and summarizes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similar process.Key words:low concentration water;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debug;operationSBR-沸石系统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王伟萍,吴生,钟丽云,许嘉龙,张建鹏(上海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600)摘要:采用了“SBR-沸石”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了沸石的影响因素、SBR系统的曝气时间以及有无沸石对SBR系统中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