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在步进电机控制中的应用,理解步进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步进电机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技术,掌握步进电机的驱动程序编写方法。
3. 让学生掌握步进电机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基本算法,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编写和调试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微机原理和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步进电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原理基础:回顾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微控制器与步进电机的接口技术,涉及课本第3章相关内容。
2. 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介绍步进电机的种类、结构、原理及特点,对应课本第5章内容。
3.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讲解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包括驱动芯片的选型、接口电路设计等,参考课本第6章相关内容。
4. 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步进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算法,如PID控制、闭环控制等,结合课本第7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及控制程序编写,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微机原理基础回顾,了解步进电机接口技术;第2周:学习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选型及参数了解;第3周:步进电机驱动技术学习,驱动电路设计;第4周: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编写控制程序;第5周:实践操作,步进电机组装、调试及故障排查;第6周:课程设计总结,成果展示及评价。
杭电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微机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微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如汇编语言和机器码。
3. 学生能够了解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和接口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机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2.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微机接口技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交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将学习成果具体化,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1章。
2. 微机硬件系统:讲解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组件的原理与功能。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2章。
3. 汇编语言编程: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指令系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3章。
4. 微机接口技术:介绍常用接口电路的原理与应用,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4章。
5.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微机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5章。
6. 微机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机应用系统,如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等,拓展学生视野。
led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LED微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关键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掌握微机控制LED亮度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控制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解释LED微机系统中涉及的基础电子元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LED微机控制系统,实现LED 灯的亮度和闪烁频率的控制。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LED微机系统的有效控制。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LED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LED基础知识:介绍LED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半导体器件”- 内容列举:LED的发光原理、类型及特性。
2. 微机原理:讲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流程及其在LED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机原理与应用”- 内容列举: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定时器等。
3. 常用电子元件: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在LED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常用电子元件”- 内容列举:元件的功能、选型及应用。
4. 编程与控制:学习微机控制LED亮度和闪烁频率的编程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微机编程与应用”- 内容列举:编程语言、控制指令、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文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机硬件结构及其功能;2. 学会分析微机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3. 掌握微机接口技术,了解常见接口芯片的功能和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机系统的简单设计和调试;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微机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硬件焊接和电路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硬件结构:介绍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系统概述内容列举:CPU结构、存储器分类、I/O接口基础等。
2. 指令系统与编程: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寻址方式、程序设计方法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内容列举:基本指令、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循环、分支等编程技巧。
3. 微机接口技术:分析常见接口芯片的原理与应用,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接口技术内容列举: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接口芯片等。
4.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调试;教材章节:第四章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内容列举:硬件焊接、电路搭建、程序下载与调试等。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指令系统、中断系统、I/O系统等,掌握汇编语言编程方法,了解微机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微机进行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调试的能力,能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编程、中断系统与I/O系统等。
1.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原理。
2.微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性能指标,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编程:指令系统的基本组成、指令格式、指令功能,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及其与机器指令的关系。
4.中断系统与I/O系统: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I/O系统的组成、I/O接口技术、I/O设备的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微机原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微机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使学生熟悉微机原理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微机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匡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标准格式,包括任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结果和总结等部份。
二、任务背景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背景是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该程序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
通过该设计任务,学生将深入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中。
三、设计目标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如下:1. 熟悉并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基本概念;2. 能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并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3. 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能够对非法输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提示。
四、设计内容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2. 开辟环境的搭建:选择合适的开辟工具和汇编语言编译器,如MASM;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
五、设计步骤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并搭建相应的开辟环境;2. 学习和理解指令系统:深入学习和理解所选择硬件平台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寻址方式和功能等;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进行运算和输出结果等;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如输入非数字字符或者除数为零等;5. 调试和测试:对设计的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确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能够阅读和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3. 帮助学生了解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与CPU的交互方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逻辑判断和循环等操作。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机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如调试程序、处理硬件故障等。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及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微机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内存、I/O设备等核心组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原理概述2. 汇编语言基础: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使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汇编语言基础3. 微机系统编程:学习微机系统中的程序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系统编程4. 内存与I/O设备:介绍内存管理、I/O设备控制原理,分析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访问方法。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1. 引言本文档是对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详细介绍和说明。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常用的微机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
本文档将从课程设计的目标、设计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2. 课程设计目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机原理的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微机原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微机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微机原理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机原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内容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单周期CPU设计通过单周期CPU的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并掌握如何进行单周期CPU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内容包括:•ALU的设计和实现;•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数据通路的设计和实现。
3.2 多周期CPU设计通过多周期CPU的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CPU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解,并掌握如何进行多周期CPU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内容包括:•多周期CPU的时序设计和控制;•数据通路的改进和优化;•存储器的扩展和管理;•缓存的设计和实现。
3.3 流水线CPU设计通过流水线CPU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流水线技术在提高CPU性能上的应用,并掌握如何进行流水线CPU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内容包括:•流水线CPU的结构和原理;•流水线的控制和优化;•数据冲突和控制冲突的解决方案;•流水线中的异常处理和中断处理。
4. 实施步骤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4.1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系列适合的课程设计题目,并向学生介绍并分配题目。
4.2 理解与分析题目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所分配的题目,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和确认。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
微机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功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微机原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总体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基本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2. 课程设计步骤。
(1)确定系统结构。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所设计微机系统的结构,包括CPU的选择、存储器的组织、输入输出设备的设计等。
在确定系统结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成本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2)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确定系统结构之后,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这包括CPU的指令系统设计、存储器的地址映射和数据传输、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设计等。
在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3)系统调试与测试。
完成系统设计和实现之后,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这包括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
通过调试和测试,学生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优化。
三、课程设计评价。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功,为他们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展望。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DATA SEGMENT
STRING DB 0DH,0AH,'Plesae input two dates and chose *or/:$'
BUFF DB 10
DB 0
DB 10 DUP(0)
ARRAY1 DB 0DH,0AH,'Please input the first date:$'
ARRAY2 DB 0DH,0AH,'Please input the second date:$'
ARRAY3 DB 0DH,0AH,' The result is:$'
ARRAY4 DB 0DH,0AH,'Please chose *or/:$'
CRLF DB 0DH,0AH,'$';显示结果时回车,转行说明
ARRAY DW 2 DUP(0)
RESULT DB 10 DUP(0),'$'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
START:MOV AX,DA TA
MOV DS,AX
PP1:MOV DX,OFFSET STRING
MOV AH,9
INT 21H
MOV DX,OFFSET CRLF
MOV AH,9
INT 21H
AGED: MOV DX,OFFSET ARRAY1 ;取ARRAY1偏移地址送进DX MOV AH,9
INT 21H
;----调用09号输出字符串功能,输出DX内容即ARRAY1内容------------ MOV DX,OFFSET BUFF ;把缓冲区BUFF的偏移地址送到DX
MOV AH,0AH
INT 21H
;-----调用0A号输入字符串功能,输入内容暂存在BUFF缓冲区------- CALL ABC ;调用ABC子程序
JCXZ LAST
MOV [ARRAY],AX ;将第一个数存到暂存区ARRAY ;---------第二个数--------------------------------------------------------------- MOV DX,OFFSET ARRAY2
MOV AH,9
INT 21H
MOV DX,OFFSET BUFF
MOV AH,0AH
INT 21H
CALL ABC
JCXZ LAST
MOV [ARRAY+2],AX
INPUTAG:
MOV DX,OFFSET ARRAY4
MOV AH,09H
INT 21H
MOV AH,01
INT 21H
PUSH AX
MOV DX,OFFSET CRLF
MOV AH,9
INT 21H
POP AX
CMP AL,'*'
JZ A1
CMP AL,'/'
JZ A2
JMP INPUTAG
LAST:MOV AH,4CH
INT 21H
A1: MOV AX,[ARRAY] ;乘法子程序
MOV BX,[ARRAY+2]
MUL BX
CALL DEF ;调用DEF子程序
JMP AGED ;程序结束返回数据输入
A2: MOV AX,[ARRAY]
MOV BX,[ARRAY+2]
MOV DX,0
DIV BX
CALL DEF
JMP AGED
ABC PROC
MOV CH,0
MOV BX,OFFSET BUFF
MOV CL,[BX+1]
CMP CX,0 ;如果CX=0,即输入字符数为0,跳到ABCD 处
JZ ABCD
PUSH CX
ADD BX,2
PUSH BX ;取首字符地址放入BX
L0: SUB byte ptr [BX],30H ;将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ASCII码
INC BX
LOOP L0
POP BX ;十进制存放到BX中
MOV AX,0
MOV CH,0
MOV CL,[BX-1] ;取字符数
L1: MOV DL,10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以10为基数MUL DL
ADD AL,BYTE PTR [BX]
INC BX
LOOP L1
POP CX
ABCD: RET
ABC ENDP
DEF PROC
MOV SI,OFFSET RESULT ;将RESULT暂存结果的单元偏移地址送到SI寄存器中
ADD SI,4 ;将源变址指针指到最后一个单元
MOV byte ptr [SI+1],"$";预先放结束码,用来后面调用09号输出功能的停止
MOV CX,5 ; 循环次数,最多不超过5位十进制数,因为16位二进制数即4位16进制数不超过65535
AG1: MOV DX,0 ;DX用来放余数的,所以每次都要清零MOV BX,10 ;以10为基数
DIV BX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除10取余法
PUSH DX ;保存余数
ADD DL,30H ;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的ASCII码
MOV[SI],DL ;保存当前位结果,(先个位、再十位、后百位、、、倒序!!)
DEC SI ;指向前一位
POP DX
LOOP AG1
MOV CX,4 ;循环次数为4次,对应上面的SI所设的单元数
AG3: INC SI
MOV AL,[SI]
CMP AL,30H ;判断是否为0,若是,则继续循环。
JNZ NOZEARO ;若不是则跳到NOZEARO,显示出该字符
LOOP AG3
INC SI
NOZEARO: ;09号输出字符串功能调用,显示出内容
MOV DX,OFFSET ARRAY3 ;取ARRAY3偏移地址送进DX
MOV AH,9
INT 21H
MOV DX,SI
MOV AH,9
INT 21H
MOV DX,OFFSET CRLF
MOV AH,9
INT 21H
RET
DEF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