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
- 格式:pptx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3
厌氧发酵过程三阶段理论
厌氧发酵是一种生物过程,通过此过程,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被微
生物分解产生能量。
厌氧发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酸阶段、产气阶
段和产醇阶段。
1.产酸阶段:
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为有机酸。
这个阶段是厌
氧发酵的初始阶段,通过此阶段微生物会消耗一部分有机物质以产生能量
和细胞増殖所需的物质。
产酸阶段的典型反应是葡萄糖的发酵。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成为丙酮酸
和乳酸。
利用丙酮酸、乳酸还可生产丙酮、乙醛等有机物。
产酸阶段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和梭菌。
2.产气阶段:
产气阶段是厌氧发酵的主要阶段,此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是由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的。
产气阶段有多种类型,比如醋酸型、丙酸型、丙酮酸型等。
每种类型
的厌氧氨菌所生成的气体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3.产醇阶段:
产醇阶段是厌氧发酵的最终阶段,此阶段中微生物通过产生醇类物质
来释放能量。
这个阶段的产物可以是一种或多种醇类,如乙醇、丁醇、异
丁醇等。
在产醇阶段,微生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有机物质分解,产生了更多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产醇是厌氧发酵的最后一个中间产物。
总之,厌氧发酵过程的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每个阶段都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厌氧发酵对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生物能源的生产、污水处理、环境修复等,因此对厌氧发酵过程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学和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发酵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发酵生产的原料选择及准备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基础。
一般来说,常见的发酵生产原料包括淀粉类、糖类、蛋白质等。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其可得性、价格、可利用程度等因素。
原料的准备包括清洗、研磨、过滤等步骤,以确保原料符合发酵生产的要求。
二、发酵菌的培养在发酵生产中,选择适合的发酵菌种对于产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发酵菌种可以通过分离和筛选纯种菌株,也可以通过菌种保藏中心获取。
在培养发酵菌种之前,需要准备好菌种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
菌种的培养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
三、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整个工艺流程的核心。
发酵过程可以分为无菌阶段和发酵阶段两个主要阶段。
1.无菌阶段无菌阶段主要包括原料灭菌、发酵罐灭菌和接种前的容器灭菌等步骤。
原料灭菌可以通过高温蒸汽灭菌或者化学灭菌等方式完成。
发酵罐灭菌一般采用蒸汽灭菌或者高压灭菌器进行。
接种前的容器灭菌可以通过高温烘箱等方式完成。
2.发酵阶段发酵阶段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关键。
发酵罐内的发酵液将通过加热和通入空气等方式,为发酵菌种提供适宜的环境。
发酵液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都要严格控制。
同时,还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喷气器、搅拌器等设备,以确保发酵液的均匀分布和充分接触。
四、产物提取和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产物的提取和纯化。
常见的方法包括离心、过滤、蒸发、沉淀等步骤。
其中,离心可以将发酵液中的细胞和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过滤则可以将较大颗粒物质滤除。
蒸发则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蒸发,使产物浓缩。
而沉淀则可以通过加入特定的沉淀剂使目标产物聚集并沉淀下来。
五、产品包装和储存最后一步是产品的包装和储存。
包装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等。
储存则需要考虑产品的保存期限、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总结以上就是一种典型的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菌的培养、发酵过程、产物提取和纯化、产品包装和储存等环节。
发酵工程第一章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早期的酿造工艺演化至今,已经进入高科技领域,是生物科学的重要领域。
发酵:指厌氧发酵产生co2气体的现象。
生理意义: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的一种呼吸,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发酵工程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天然发酵阶段19世纪中叶之前列文虎克—显微镜、巴斯德—巴氏消毒第二阶段:纯培养技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乳酸的发酵科赫—细菌培养技术第三阶段: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第四阶段:代谢控制发酵和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发展发酵工业特点:优点:1、产物结构的特异性和复杂性2、产物过程的安全性3、主要原料的可再生性4、原料的可替换性5、反应的自控性6、副产物的可综合利用性7、生产能力的可提高性8、设备的可通用性9、产物类型的可塑性缺点:1、副产物多、分离精制困难2、反应速度慢3、原料转化率低4、反映浓度低5、生产稳定性差6、设备庞大、辅助设备多7、废水废渣多8、生产过程中容易污染9、通气搅拌冷却,耗能大生产流程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分确定2.培养基加发酵罐及其他设备的灭菌3.接种4.在最适环境下经行发酵培养5.产物萃取和精制由实验室研制到产业化的过程菌种筛选—摇瓶实验—发酵罐中试—发酵生产思考题发酵的定义: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的呼吸,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发酵工程的定义: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产品,或是直接把微生物利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项技术。
发酵的流程: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分确定2.培养基加发酵罐及其他设备的灭菌3.接种4.在最适环境下经行发酵培养5.产物萃取和精制发酵的分类:按照能量获取:好氧发酵、厌氧发酵产物类型:初级代谢产物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发酵、食品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维生素发酵、抗生素发酵操作类型:自然发酵、纯种发酵、混种发酵、分批发酵、半连续式发酵、连续发酵、固态发酵、液态发酵。
发酵工程的发展史如下是有关发酵工程的发展史:发酵的定义是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过程。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配产品的新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
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成酒精饮料。
一、传统(古老)发酵技术的追溯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从事酿洒、酱、醋,奶酪的发酵生产,并积累了许多有关发酵的经验,但当时人们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据考古发掘证我国在龙山文化(跟今4000-4200年)已有酒器出现先秦的《周礼天宫》一书中记载有主管王室、官用造酒事的“酒正”、“酒人”等官职说明酿酒已成为专门的职业。
3000年前,中国已有用长霉的豆腐治疗皮肤病的记载,我们今天知道,这可能是抗生素的缘故。
国外酿酒的传说则可推溯到更早,相传埃及和中亚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30世纪就已开始酿酒,烘制面包。
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857年,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试验,彻底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们称为巴氏消毒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困扰人们的牛奶、酒类变质问题。
巴斯德还研究了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并发现这些发酵过程都是由不同的发酵菌引起的,从而奠定了初步的发酵理论。
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进一步发现腐碎了的酵母仍能使精发酵而形成酒精,并将此具有发酵能力的物质称为酶,揭开了发酵现象的本质。
1905年德国的罗伯特·柯赫等首先应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结核芽孢杆菌、霍乱芽孢杆菌等病原细菌,建立。
一套研究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方法此后,随着纯种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设计成功,使人们能够利用某种类型的微生物,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豆豉的发酵过程豆豉是中国传统的发酵制品,以黑豆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发酵过程制成。
豆豉是食物中的瑰宝,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豆豉的发酵过程。
豆豉的发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浸泡、发酵和晾晒。
首先是浸泡阶段。
浸泡是制作豆豉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们通常选择优质的黑豆,将其清洗干净后,放入水中浸泡。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2小时以上的时间,目的是让黑豆吸入足够的水分,使其变得饱满。
浸泡过后,黑豆需要经过发酵阶段。
在发酵过程中,我们需要添加食盐和豉菌。
豉菌是一种常见的发酵菌类,它能够分解豆子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形成豆豉特有的风味。
发酵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
在发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浸泡好的黑豆均匀地撒上食盐和豉菌,然后放入发酵室中。
发酵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发酵室中,黑豆会在温湿度的作用下逐渐发酵,形成了特有的豆豉风味。
发酵的时间通常为2-3天,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动豆子,以保证发酵的均匀性。
发酵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晾晒阶段。
晾晒的目的是让豆豉中的水分挥发掉,增加豆豉的保存时间。
我们通常会将发酵好的豆豉均匀地摊放在晾晒架上,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
晾晒时间通常为3-4天,直到豆豉完全干燥为止。
豆豉的发酵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讲究很多技巧。
首先是选材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优质的黑豆,保证豆豉的品质。
其次是浸泡的时间,如果浸泡时间过长,豆子会糊化,影响豆豉的口感;而浸泡时间过短,则会影响发酵的效果。
再次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发酵的效果。
豆豉的发酵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门艺术。
艺术之美在于细节的处理,只有经过仔细的调理和精心的操作,才能制成美味可口的豆豉。
而且豆豉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它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番茄酱的发酵过程番茄酱是一种大家熟悉的调味品,它具有酸甜可口的味道,不仅可以为食物增添风味,还能帮助消化。
番茄酱的制作过程有很多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酵。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番茄酱的发酵过程。
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作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食物产生变化,提高其风味和口感。
在番茄酱的制作过程中,发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酵可以增加番茄酱的酸度、风味和营养价值。
番茄酱的发酵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初级发酵和二次发酵。
初级发酵是番茄酱中的糖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和醇类物质的过程。
首先,将新鲜的番茄浸泡在热水中,使其皮肉分离。
然后,将番茄经过破碎处理,形成番茄泥。
接下来,将番茄泥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然后,加入少量的食盐和糖,促使微生物的生长。
将番茄泥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这个阶段,微生物会利用番茄中的糖分进行代谢,产生乳酸和醇类物质。
这些物质会赋予番茄酱特殊的酸甜味道和口感。
初级发酵一般需要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番茄酱的酸度和风味,以便于控制发酵的时间和效果。
当番茄酱的酸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开始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初级发酵的延续,也是番茄酱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初级发酵之后,番茄酱会被放置在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中,温度通常在20摄氏度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番茄酱的微生物会继续进行代谢活动,产生更多的有机酸、醇类物质和香气成分。
这些物质会进一步丰富番茄酱的口感和风味。
二次发酵的时间一般为2-3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检查番茄酱的味道和质地,确保发酵效果的理想。
当番茄酱味道达到家居口感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在番茄酱的发酵过程中,除了控制时间和温度外,还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
发酵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所以一定要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杂质的杜绝。
此外,在发酵过程中,也要注意番茄酱的质量,不要使用受污染或变质的原料。
综上所述,番茄酱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的原理
沼气发酵产生沼气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成分。
具体来说,沼气发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装入沼气池:将有机废弃物、粪便等有机物装入密闭的沼气池中。
2. 发酵阶段:在沼气池中,有机物质被厌氧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古细菌)分解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有机质。
这些微生物以厌氧的方式进行代谢,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有机酸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主要的代谢过程是酸化阶段和甲烷生成阶段。
3. 酸化阶段:在酸化阶段,有机物质被厌氧细菌分解为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产物会使反应液呈酸性,并发酵过程的温度升高。
4. 甲烷生成阶段:在甲烷生成阶段,产酸细菌进一步将有机酸和醇分解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氮气和硫化氢等气体。
这些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沼气。
总体来说,沼气发酵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沼气和其他有机物质。
发酵过程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的,主要产物是甲烷。
因此,沼气发
酵是一种既能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又能产生可再生能源的环保技术。
梅子的发酵过程梅子的发酵过程梅子是一种口感酸甜的水果,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广泛栽培。
梅子在成熟后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能够产生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梅子的发酵过程。
首先,梅子一般在夏季成熟,当梅子脱离树上,并表皮变成暗红色时就表示梅子已经达到了最佳的食用状态。
此时的梅子饱满多汁,口感酸甜。
然而,如果想要让梅子具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就需要将其进行发酵。
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某种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气体、酶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过程。
在梅子的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乳酸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乳酸菌是一种可以产生乳酸的细菌,在梅子的发酵过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梅子的发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醋化阶段和酸化阶段。
首先是醋化阶段。
当梅子成熟后,人们会将其放入带有透气孔的容器中,如陶瓷罐或玻璃瓶。
在容器中,梅子会释放出一种叫做果胶酯酶的酶,它能够分解梅子内的果胶。
当果胶被分解后,梅子内的果胶酸就会变成果胶,而果胶是一种可以促进有机物质发酵的碳源。
此时,通过容器中的透气孔,空气中的乳酸菌会进入到容器中与梅子进行接触。
在接触梅子的过程中,乳酸菌会利用梅子内的果胶作为碳源进行生长。
在生长的过程中,乳酸菌会分泌乳酸。
乳酸具有抑制其他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所以在梅子发酵过程中,乳酸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
同时,乳酸还能够促进梅子内的味道和香气的形成,使得梅子具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
接下来是酸化阶段。
在醋化阶段结束后,乳酸的含量会逐渐增加,梅子的味道会变得更加酸涩。
此时,梅子内的糖分也会经过乳酸菌的作用而消耗殆尽,乳酸菌开始利用梅子中其他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乳酸菌会产生乳酸、乳酸醛、丙酮酸等有机酸,使得梅子的味道更加复杂,口感更加柔和。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取决于梅子的成熟程度、环境温度和梅子的保存方式等因素。
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度地摇晃容器,以便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的均匀分布。
发酵:通过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培养,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和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的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这里所指的生物材料包括来自自然界微生物、基因重组微生物等以及各种来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发酵罐的灭菌:(在夹套中)关好空气阀,蒸气上进下出,冲蒸气,压力大于2 kg/cm2(120℃),最好是4~5 kg/cm2(160℃)。
当罐内温度>80℃,进蒸气口(蒸气阀)关掉,出蒸气口(排气阀)关小。
打开空气阀,蒸气直接进罐,121℃,20~30min。
从80℃~100℃上升很快,大于100℃后温度上升很慢,到118℃时就开始计时,计时25min时立即关掉蒸气阀。
关掉蒸气阀后通入无菌空气,使罐内一直保持正压(高于大气压,空气不倒灌入罐内)。
(在夹套中)立即加自来水冷却,从下向上,使温度尽快降到55℃左右,到37~38℃时关掉水,也有缓冲性。
升温降温时注意缓冲性灭菌时蒸气从夹套中进去,如从罐中进去,蒸气冷凝,产生冷凝水、无法接种、容易污染冬天温度低、散热快,低于30℃需加温。
加温时蒸气由下进入、从上而出。
如从25℃→30℃,加热到28℃时即可关蒸气阀微生物代谢发酵时产生大量热,使温度大于30℃,需考虑适当降温。
冷却时冷却水由下进入、从上而出,注意缓冲性,不要降至30℃才关小型罐50L~7T用夹套系统冷却;大型罐7吨以上,用冷却管发酵罐的管路和死角的消除:1尽量减少管路2发酵罐的出口越少越好3出料口和进气管可以合并4接种管、消泡管、补料管可以合并5排气管不能合并,易引起交叉污消灭死角:1丝口连接处改用法兰连接,2焊接部位:堆焊、电焊、氧焊、鱼鳞焊,选用鱼鳞焊,3管道转弯有弧度,4放料管、取料管的阀腔处装小阀消灭渗漏罐体穿孔——不锈钢,冷却管产生裂缝——定期更换,垫圈(法兰连接)松脱——拧紧,轴封渗漏——轴绝对垂直,焊缝渗漏阀杆发酵罐的管道布置保证蒸气在管道中畅通,有排气口(小阀),接种管、中间补料管、放料管都要有排气口(小阀)避免冷凝水排入已灭菌的罐体或空气,加止逆阀(单向阀)灭菌后的管道用无菌空气保压单向阀位置正确蒸气总管道要有分气缸、排气阀、减压阀、安全阀相邻罐不联通接种:接种的三种方法,火圈直接倒种,注射器接种,压力差接种业微生物分离的程序: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