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的评课地点:会议室执教教师:x老师执教内容: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评课教师:x老师1、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列方程解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这个认知基础,组织学生用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2、找到这个新知识点后,就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新问题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把书上说的解题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在思考把哪个未知数设为x时,不是由教师指定,而是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把桃树的棵数设为x的道理。
3、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根据题意画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进一步深刻理解两个未知数(x棵和3x棵)的关系,在深入理解题意和题中的等量关系的情况下,再列方程解方程,这样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而后教师用改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掌握水平。
5、整节课的教学始终紧题目扣等量关系,让学生进- -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效果较好。
数学评课: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提纲】
一、问题概述
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稍复杂相遇问题一直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
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还需要他们熟练运用方程式的列法和解法。
二、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讲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方程式的列法和解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们在接触稍复杂相遇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对公式和步骤的掌握不够熟练,对问题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方法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讲解方式可能过于理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足,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惑。
4.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此外,我还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总结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明白得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能够依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截了当用乘法运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明白得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吃了1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吃了1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如何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依照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依旧未知的?应该如何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如何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问:那个地点吃了的重量什么缘故用x表示?(4)解方程。
问:那个方程的左边x-x如何样运算?(引导学生得出:(1-)x=15)问:我们是依照什么如此写的?1-表示的是什么?学生连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看比较。
引导学生观看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明白得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画图明白得题意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3.列式解答40-40 40(1-)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能够依照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截了当用乘法运算.二、探究新知.(一)变式引出例6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读题2.画线段图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能够如何样列方程?(1)解:设买来大米千克.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5.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二)归纳总结.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因此不能直截了当用乘法直截了当乘,能够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三、巩固练习(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差不多修了全长的,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等量关系:一条路的长度-差不多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对应关系: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2.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3.选择正确的列式.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还剩300头,那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解:设共有肉牛头.(1)(2)(3)(4)四、质疑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样准确迅速地找出题中等量关系?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要练说,得练听。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精选3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3教学目标: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二、新授课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 地球表面积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x + 2.4x = 5.1(1 + 2.4)x = 5.13.4x = 5.13.4x÷3.4 = 5.1÷3.4x=1.5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3、练习13 (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四、作业:练习十三(5 —10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稍复杂的方程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例2教学目标:1、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找出下面数量间的等量关系1)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 人: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4 倍:3)梨树比苹果树的3 倍多15 棵:4)买3 枝钢笔比买5 枝钢笔多花15 元:5)国内邮票的张数比国外邮票的5 倍少5 张、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1)小华看一本共有206 页的小说,他每天看ⅹ页,看了6天后,还剩71 页没看。
=71 或=206(2)小丽买了7 个数学本,每本元,又买了9 个语文本,每本ⅹ元,一共用了元。
= 或=7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图书馆购进科技书和文艺书共27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2 倍,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2、商店运来桃和梨两种水果,运来桃的质量是梨的3 倍。
已知桃比梨多78千克,运来的桃和梨一共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数的和是700,又知甲数是乙数的2 倍,丙数是乙数的一半,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4、哥哥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同时从家出发去公园,10 分钟后哥哥到公园,小明距公园还有1200米。
已知哥哥骑车的速度是小明步行速度的3 倍。
小明步行每分钟走多少米?5、学校购买840 本图书分给高、中、低三个年级,高年级分得的是低年级的3倍多5 本,中年级分得的是低年级的2倍多1 本,问:高、中、低三个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6、买8个足球和60根跳绳,共用去元,每个足球的价钱比32 根跳绳的价钱还多元,每个足球多少元?7、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放的3倍。
如果把上层搬4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书架上的书相等,原来上、下两各多少本?8、李师傅要加工120 个零件,王师傅要加工96 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加工15 个,王师傅每小时加工9 个。
几小时后,两人剩下的零件个数相等9、某建筑工地有两堆沙子,第一堆比第二堆多85 吨,两堆沙子各用去30 吨后,第一堆是第二堆的2 倍。
两堆沙子原来各有多少吨?10、甲、乙两列客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 小时后在距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二)一、填空题1、甲数是,是乙数的4 倍,乙数是多少?列式为()。
13解稍复杂的方程练习题及答案稍复杂的方程练习题(四)一、填空题1.香蕉重X千克,西瓜的重量是香蕉的5倍,西瓜重()千克,西瓜比香蕉重()千克,6X表()2.王老师的年龄比小明大b岁小明X岁,王老师是()岁,如果王老师X岁,那么小明是()。
3.小明今年a岁,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a倍。
老师明年()岁。
4.小红今年a岁,老师今年的年龄比小红大a岁,老师明年()岁。
5.一本书共205页,小红看了d页,还有()页没有看。
6.养鸡场有母鸡x只,小鸡只数是母鸡只数的20倍,一共有鸡( )只。
边形7.买4支钢笔,每支钢笔x元,付100元,应找回的钱是()元。
8.工厂每天用煤(x-1)吨,用了5天后,还有煤28吨,原来工厂有煤( )。
9.每支铅笔a元,每支签字笔(a+b)元,买2支签字笔比买10支铅笔多用 ( )元。
二、解下列方程。
① 4x+1.3=36.5② 0.3x+2×7=44③ 19×60-2x=280 ④96÷6+0.2x=四、列方程解应用题1.小英有中国邮票46套,比外国邮票的3倍多1套。
小英有外国邮票多少套?2. 甲、乙两地相距798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6小时相遇。
已知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2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水果店运进菠萝250千克,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10千克,运进苹果多少千克?4.3支钢笔比5支圆珠笔贵5.9元,每支钢笔4.8元,每支圆珠笔多少元?5.一只河马的体重3800千克,比一头水牛的体重的9倍多200千克。
一头水牛的体重多少千克?6.果园里桃树棵数是梨树的2.5倍,桃树比梨树多75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7.有两筐苹果,第一筐25千克,第二筐29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卖12.8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8.一只河马的体重3800千克,比一头水牛的体重的9倍多200千克。
一头水牛的体重多少千克?9.养鸡场养公鸡和母鸡共105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0倍,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10.现有大和尚和小和尚共101人,大和尚一人吃两个馒头,小和尚两人吃一个馒头,共吃了187个馒头,大小和尚各几个人?11.买回12个篮球和15个排球,买排球比买篮球多用了127.5元。
1、海龟可活180年,=大
象活的年数×2倍还
+20年,大象可活多少
年?
解:设大象可活x年。
2x+20=180
2、有1元、5元、10元面
额的人民币共3200元,
三种人民币的张数相
同,问三种人民币各多
少张?
解:设三种人民币各x张。
1元的钱数+5元的钱数+10
元的钱数=3200
X+5x+10x=3200
1×张数+ 5×张数+10×张数=3200
X+5x+10x=3200
(1+5+10)×张数=3200 (1+5+10)x=3200
3、小明=爷爷-60岁,爷爷
的年龄是小的8.5倍,
小明和爷爷各多少岁?解:设小明的年龄是x岁,那么,爷爷的年龄是8.5x 岁。
爷爷的年龄-小明的年龄=60岁
8.5x-x=60
4、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一共要用104元,上衣
的价格是裤子的1.6倍,
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
价钱各是多少?
解:设裤子的价格是x元,那么,上衣的价格是 1.6x 元。
1.6x+x=104
5、一条公路长540米,修
了12天后,还剩210
米,平均每天修多少
米?
修好的路程+未修好的路程=全长
解:设平均每天修x 米。
12x+210=540。
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二)1.进一步理解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够比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找出单位“1”1.一本书已经看了2.实际比计划节约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4.乙数比甲数少(二)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7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1.读题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2.教师提问(1)哪句话是说明数量关系的?(2)怎样理解这句话?(3)你能根据这句话画出线段图吗?3.分析数量关系把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单位“1”,原计划用水的吨数是未知的,可以用表示.已知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也就说“计划用水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吨数”或者说“原计划用水吨数某=实际用水吨数”.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解答.4.列方程,解方程.解:设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吨.答:原计划用水540吨.三、巩固练习.(一)根据方程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学校种了苹果树和桃树,苹果树有2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棵.1.2.3.(二)找出单位“1”,说等量关系.1.海豚每小时可以游70千米,比蓝鲸的速度快,蓝鲸的速度是多少?2.有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48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李红家一月份用煤气20立方分米,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了,二月份用煤气多少立方米?四、质疑小结.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解:设原计划用吨,答:原计划用540吨.分数除法应用题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确定单位“1”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倍.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白兔只数的是黑兔.4.红花朵数的相当于黄花.(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二、讲授新课(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教师提问:(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谁是单位“1”?(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某).(3)全村耕地面积的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公顷.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1)把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是原方程的解.)(公顷)(根据棉田面积和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二)练习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解1:设一共有果树棵.答:一共有果树640棵.解1:(棵)(三)教学例2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一件上衣多少钱?1.教师提问(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3.分析:上衣价格的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某=裤子的单价)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解:设一件上衣元.答:一件上衣元.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元)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三、巩固练习(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米)(二)幼儿园买来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2.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五、课后作业(一)一桶水,用去它的,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价格是多少元?(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二)教学目标1.理解以“和倍”问题为基础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69页的内容【本节课设计简析:解方程的内容先学习完了,本节课只是落实列方程解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列方程解含两积之和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联系熟悉的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感受列方程解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感知数学与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具准备:小研究(自学卷)、画图用的尺子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自然引入1、课前互动,轻松谈话师: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上课,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掌声)看到那么多的老师,你们心情怎样?生:兴奋、激动、紧张。
师:老师也一样很紧张。
要不我提议:让我们用掌声为自己打打气、加加油,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掌声)好,现在不紧张了。
我们可以上课了吧!【设计理念:课前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排除紧张的情绪,沉浸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会更好】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问:同学们有没有买过水果?在购买水果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生答)师:这不,家里来客人了,于是“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已知梨子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出多少元?”(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解答)生:我的列式是:2.4×2 + 2.8×2 = 10.4师:能不能说说本题的数量关系?生补充:苹果的总价+ 梨子的总价= 总钱数师:很棒。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的列式是:(2.4+2.8)×2 = 10.4师:能补充说说数量关系吗?生:我找的数量关系是:(苹果的单价 + 梨子的单价)×2 = 总钱数,请问我说对了吗?(其他同学均用掌声表示赞同)师:,好!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购买水果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回忆购买水果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并作为切入点引出新知识。
用算术方法会解决了,而且能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
那么用方程的思维又如何去思考呢?从而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比,诱发学生积极探索用方程的思维模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会有什么新的收获?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复习中特别强调学生说出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二)积极探索,合作交流1、理解图意,提取信息结合书本的图提供的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师:看了书本提供的信息,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生汇报师补充完成)板书: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子各2千克,共付出10.4元。
已知梨子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设计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题正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取出来的,从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明白解决问题可以为生活服务。
】2、初步感知,理解题意读题,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生答,要求重点理解“各”是什么意思。
师:对照复习题,看看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生:复习题只要求用算术方法解决,而例题则要求用方程的方法解决。
两道题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位置变化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化。
【设计理念:通过读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读题,也是理解的开始,只有读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的重点词句,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
同时让学生明白两道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帮助学生顺利地由算术方法过渡到方程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找出要求的问题用未知数X表示。
】3、小组交流,探索方法(说明:上课前一天先发给学生自学完成前置小研究,具体设计附后面)A:交流想法,碰撞思维请学生根据小研究,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
要求说说:(1)你是怎样分析的?(2)你找的等量关系式是怎样的?(3)你是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式的?B、小组汇报,落实方法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上台汇报自己的方法?”(学生说自己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小组汇报要求:(1)组长分好工:1人主讲、2人补充,1人评价。
(2)注意组织好语言:先齐读题目,再说说读完题目后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把要求的设为未知数X。
(3)重点分析:你是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说说自己的分析过程。
(4)汇报完毕再问问:谁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补充?谁还有别的方法?组1:我是这样分析的:题目中说共付10.4元,就是说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一共的价钱是10.4元。
根据这句话,我找的等量关系式:2千克苹果的价钱+ 2千克梨子的价钱= 总价钱方程为:2X + 2×2.8 = 10.4谁还有别的方法来找等量关系式?组2:我们组是画示意图帮助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请看我的图:10. 4元我把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子看成一份,2X元(2×2.8)元有这样的有两份,所以等量关系式列为:(苹果单价+ 梨子单价)×2 = 总价10. 4元组3:我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式的:苹果:&, nbsp; 2X元10.4元梨子:2×2.8 元C、教师补底,点拨提升:注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点拨,最后总结提升:(1)对比上面的两种等量关系,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列方程解应用题特别需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设计理念:这个环节包含几个小环节: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再到全班交流、落实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提升、点拨和补充。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
把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提升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
特别是后面的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再次总结和提醒重点的地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一步突显教学难点。
】4、看书质疑,提高认识看书本69页,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不懂的地方?有什么疑问?【设计理念:通过看书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练习的具体内容如下)1、看图列出方程,不用计算。
儿童:X人X人X人X人?人列方程:成人:X人2、6个易拉罐、9个饮料瓶,每个的价钱都一样,一共是1.5元。
每个多少钱?(列方程解)3、小红买了《科学家》和《发明家》丛书各一套,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共花了22元。
已知《科学家》丛书每本2.5元,《发明家》丛书每本3元,问:每套丛书有多少本?(列方程解)4、编题目:根据方程5(X+8)= 400 ,编一道用方程解决的应用题。
5、趣味数学——鸡兔同笼问题:小敏的妈妈去姥姥家了,走的时候把家里的鸡和兔子放到一个笼子里,然后告诉小敏: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笼子里现在共有42只脚,有11个头。
猜一猜,鸡和兔子各有几只?【设计理念: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
同时也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得到锻炼,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设计了趣味数学,让学生感受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最棒,值得学习?【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小结,同时引导学生去评价同学的表现,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附一: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子各2千克,共付出10.4元。
已知梨子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苹果的总价+ 梨子的总价= 总钱数(苹果单价+梨子单价)×数量=总钱数2x + 2×2.8 = 10.4 (x + 2.8) ×2 = 10.4 2x + 5.6 = 10.4 (x + 2.8) ×2÷2=10.4÷2 2x+ 5.6-5.6 = 10.4-5.6 x + 2.8=5.22x = 4.8 x=2.4x = 2.4答:苹果每千克2.4元。
我的提醒:【小研究设计理念: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将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以小研究的形式作为学生自学的资料,让学生回家先自行研究,然后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课堂与同学分享,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
从而保证课堂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与高效性,让课堂小组讨论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通过小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学生会呈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样,课堂上就会不断闪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课堂变得生动而精彩】【附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2008年10月10日我校开展生本数学研讨课而设计的一节《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的新授课。
课后,我积极进行反思,觉得这些方面值得好好记录:一、课前自学,促进研究课前设计小研究,引领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为有小研究作为学生课前自学的依据,学生呈现了分析问题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比如:画示意图、线段图和找关键句、关键词等方法来理解。
理解应用题三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在本节课中都呈现出来了,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研究精神,也呈现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
二、课中交流、促进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
同学们在相互探讨与研究中,明白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堂交流热烈、有效。
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思维变得更开阔了,方法变得更多了。
记得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课后总结、促进提升应用题的教学,应该注重总结和提升。
解决完一种类型的题目,就应该让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总结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和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和评价自己与同伴上课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思考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边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把算术练习本从中间起分成‘两半’,左边的一半是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