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腐蚀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海洋腐蚀因素分析报告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设施的建设和海上活动的增加,海洋腐蚀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海洋腐蚀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
首先,海水中的盐分是导致海洋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它们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产生腐蚀。
此外,海水中的氧气也会参与腐蚀反应,加速金属的氧化过程。
其次,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也对腐蚀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环境中的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金属表面的水分蒸发缓慢,形成细小的水滴,进而加速金属腐蚀的发生。
此外,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较大,金属表面会发生热胀冷缩的变化,加剧了金属腐蚀的程度。
第三,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也是导致海洋腐蚀的重要因素。
海水中富含微生物,它们能够附着在金属表面并分泌酸性物质,进一步加速金属的腐蚀。
此外,海洋中的微生物还能够形成生物膜,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导致金属腐蚀的加剧。
最后,海洋环境中的海浪和海风也是导致海洋腐蚀的因素之一。
海浪的冲击力和海风中的盐粒会磨损金属表面的保护层,使金属暴露在腐蚀介质中,从而导致金属的腐蚀加剧。
针对以上海洋腐蚀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缓腐蚀的发生。
首先,可以采用防腐涂层来保护金属表面。
防腐涂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金属与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
其次,可以选择抗腐蚀材料来替代易腐蚀的金属材料。
抗腐蚀材料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减缓腐蚀的发生。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海洋设施也是减少腐蚀的有效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海洋腐蚀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涉及到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通过对海洋腐蚀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腐。
海洋工程中的防腐技术研究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海洋工程逐渐成为了重要的领域。
然而,海洋环境极为苛刻,具有高湿度、高盐度、强腐蚀性等特点,这给海洋工程设施带来了严峻的腐蚀挑战。
为了确保海洋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长期运行,防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一、海洋环境对工程设施的腐蚀影响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因素众多。
首先是海水本身,其富含的氯离子能够穿透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引发点蚀和缝隙腐蚀。
其次,海洋生物的附着会形成局部缺氧环境,加速腐蚀进程。
再者,海浪的冲击、海流的冲刷以及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都会对工程设施造成机械损伤,使得腐蚀更容易发生。
在海洋工程中,常见的受腐蚀设施包括海上石油平台、港口码头、船舶以及海底管道等。
这些设施一旦遭受严重腐蚀,不仅会影响其正常功能,还可能导致泄漏、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二、常见的海洋防腐技术1、涂层防护涂层防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腐方法之一。
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具有良好耐腐蚀性、附着力和阻隔性能的涂层,可以有效地阻止海水、氧气和其他腐蚀性物质与金属接触。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环氧涂料、聚氨酯涂料和氟碳涂料等。
为了提高涂层的防护效果,常常采用多层涂覆的方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表面处理质量和涂层厚度。
2、阴极保护阴极保护是一种通过向被保护金属结构施加阴极电流,使其电位负移至免蚀区,从而抑制腐蚀的电化学保护方法。
分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两种。
牺牲阳极通常采用锌、铝等活泼金属,它们在海水中优先溶解,为被保护结构提供阴极电流。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则通过直流电源和辅助阳极向被保护结构提供阴极电流。
3、耐蚀材料的应用选用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是预防腐蚀的根本措施之一。
例如,不锈钢、钛合金和镍基合金等在海洋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但由于成本较高,这些材料往往只用于关键部位或对耐蚀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海洋管道腐蚀案例
海洋管道腐蚀的案例之一是新疆的一条X52钢输油管道。
该管道在2003年发生了一次爆管泄露事件,经过调查发现,管道沿线的起伏管段是内腐蚀穿孔泄漏事故的多发地带。
原因是这些管段低洼处有微量游离水或积水聚积,为硫酸盐还原菌(SRB)提供了生长环境,导致管道局部腐蚀失效。
此外,还有一艘船在船底喷砂、喷漆和更换阳极锌块后,船体进水。
经调查发现,海水管道的腐蚀、腐烂和故障可能是导致进水的原因。
同时,舱底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数量远高于舱外海水,说明SRB在舰船的舱底水中大量存在,可能对船体造成腐蚀。
因此,在海洋管道和船只维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管道和船体的腐蚀问题,尤其是在管道的起伏管段和船底区域。
同时,对于船只来说,还需要注意舱底水的处理和监控,防止硫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对船体造成腐蚀。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研究一、前言金属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及镁合金的制备与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特别是海洋环境中,暴露在风吹日晒、潮湿、海水侵蚀的金属材料,更易发生腐蚀现象,不仅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而且还会给海洋经济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海洋环境腐蚀的原因海洋环境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主要来自于海水中的盐。
海水中的氯离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尤为明显。
此外,海洋环境中的氧和水分子也会参与金属材料的腐蚀反应。
海水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三、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现象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现象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腐蚀、局部腐蚀、应力腐蚀、海洋生物腐蚀等。
1、普通腐蚀普通腐蚀是最常见的一种腐蚀现象,主要表现为金属表面逐渐变薄,出现斑块和坑穴。
由于海水中的氯离子和氧气等对金属表面的作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2、局部腐蚀局部腐蚀是海洋环境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腐蚀现象。
局部腐蚀常常发生在金属材料表面的无损区域,而对金属表面形成腐蚀坑。
局部腐蚀通常由于盐分、流体动力学、金属表面形状和材料缺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一种由于材料所受的应力而引起的腐蚀过程。
在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会受到外来应力,例如流体的冲击或者机械载荷的作用。
这些应力会在金属表面产生微小的裂纹或者缺陷,从而加速材料的腐蚀过程。
4、海洋生物腐蚀海洋生物腐蚀是由海洋生物如海藻、蛤壳等产生的物理、化学过程所引起的一种腐蚀现象。
在海洋环境中,这些生物通常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
四、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防腐措施为了减缓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目前常采用的防腐措施主要有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和电化学防护。
1、物理防护物理防护主要包括保护涂层、阻氧层和阻隔层等。
海水、海洋大气中的金属腐蚀1、海水水质的主要特点含盐量高,盐度一般在35g/L左右;腐蚀性大;海水中动、植物多;海水中各种离子组成比例比较稳。
pH变化小,海水表层pH在8.1~8.3范围内,而在深层pH则为7.8左右。
2、海水腐蚀的特点海水腐蚀为电化学腐蚀;海水腐蚀的阳极极化阻滞对大多数金属(铁、钢、铸铁、锌等)都很小,因而腐蚀速度相当大;海水氯离子含量很高,Cl-破坏钝化膜,因此大多数金属在海水中不能建立钝态,在海水中由于钝化的局部破坏,很容易发生空隙和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
不锈钢在海水中也遭到严重腐蚀;多数金属阴极过程为氧去极化作用,少数负电性很强金属(Mg)及合金腐蚀时发生阴极氢去极化作用;海水电导率很大,海水腐蚀电阻性阻滞很小,所以海水腐蚀中不仅腐蚀微电池的活性大,腐蚀宏电池的活性也很大。
海水的电阻率很小,因此异种金属接触能造成的显着的电偶腐蚀。
其作用强烈,作用范围大。
3、海水腐蚀的影响因素3.1盐类及浓度盐度是指100克海水中溶解的固体盐类物质的总克数。
一般在相通的海洋中总盐度和各种盐的相对比例并无明显改变,在公海的表层海水中,其盐度范围为3.20%~3.75%,这对一般金属的腐蚀无明显的差异。
但海水的盐度波动却直接影响到海水的比电导率,比电导率又是影响金属腐蚀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破坏金属的钝化,所以很多金属在海水中遭到严重腐蚀。
盐类以Cl-为主,一方面:盐浓度的增加使得海水导电性增加,使海水腐蚀性很强;另一方面:盐浓度增大使溶解氧浓度下降,超过一定值时金属腐蚀速度下降。
3.2 pH值海水pH在7.2-8.6之间,为弱碱性,对腐蚀影响不大。
3.3碳酸盐饱和度在海水pH条件下,碳酸盐达到饱和,易沉积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
若未饱和,则不会形成保护层,使腐蚀速度增加。
3.4含氧量海水腐蚀是以阴极氧去极化控制为主的腐蚀过程。
海水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海水腐蚀性的重要因素。
盘点十大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前言海洋工程构筑物大致分为:海岸工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近海工程(海洋平台、钻井、采油、储运)、深海工程(海洋平台、钻井、采油、储运)、海水淡化、舰船(船体、压载舱、水线以上),简称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包括:均匀腐蚀、点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腐蚀/磨损、海生物(宏生物)污损、微生物腐蚀、H2S与CO2腐蚀等等。
控制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失效的主要措施包括:涂料(涂层)、耐腐蚀材料、表面处理与改性、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缓蚀剂、结构健康监测与检测、安全评价与可靠性分析及寿命评估。
从腐蚀控制的主要类型看(表1),涂料(涂层)是最主要的控制方法、耐腐蚀材料次之,表面处理与改性是常用的腐蚀控制方法,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与外加电流)是海洋结构腐蚀控制的常用手段,缓蚀剂在介质相对固定的内部结构上经常使用,结构健康监测与检测技术是判定腐蚀防护效果、掌握腐蚀动态以及提供进一步腐蚀控制措施决策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腐蚀安全评价与寿命评估是保障海洋工程结构安全可靠和最初设计时的重要环节。
建立全寿命周期防护理念,结合海洋工程设施的特点及预期耐用年数,在建设初期就重视防腐蚀方法,通过维修保养实现耐用期内整体成本最小化并保障安全性,是重大海洋工程结构值得重视的问题。
表1腐蚀防护方法及中国的防腐蚀费用比例一、防腐涂料(涂层)涂料是船舶和海洋结构腐蚀控制的首要手段。
海洋涂料分为海洋防腐涂料和海洋防污涂料两大类。
按防腐对象材质和腐蚀机理的不同,海洋防腐涂料又可分为海洋钢结构防腐涂料和非钢结构防腐涂料。
海洋钢结构防腐涂料主要包括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海上桥梁涂料和码头钢铁设施、输油管线、海上平台等大型设施的防腐涂料;非钢结构海洋防腐涂料则主要包括海洋混凝土构造物防腐涂料和其他防腐涂料。
海洋防腐蚀涂料包括车间底漆、防锈涂料、船底防污涂料、压载舱涂料、油舱涂料、海上采油平台涂料、滨海桥梁保护涂料以及相关工业设备保护涂料。
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海洋作为一个广阔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无尽的生命和资源。
然而,海洋腐蚀却一直对海洋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海洋腐蚀是海水中金属材料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的腐蚀现象。
海洋腐蚀不仅对海洋设施造成经济损失,更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因此,海洋腐蚀的防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洋腐蚀的现状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海洋腐蚀的复杂性。
海水中的氧、二氧化碳、氯化物、硫酸根离子以及微生物等因素均会加速金属的腐蚀速度。
同时,海水中的温度、压力、流动性等物理因素也会对金属的腐蚀产生影响。
此外,海洋设施的使用年限长,维修难度大,因此海洋腐蚀对海洋设施的破坏作用更加强烈。
由于海洋腐蚀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防腐方法。
传统的防腐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镀锌、喷涂和包覆等,这些方法有效性较低、维护困难且成本高昂。
因此,研究海洋腐蚀的防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腐蚀的防护研究现状在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研究方面,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防腐处理方法。
以下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几种防腐技术。
1. 金属涂层技术金属涂层技术是常用的一种防腐方法,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有效地抵抗海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目前,采用的金属涂层材料主要是铝、锌、镁、铝锌合金等。
2. 金属钝化技术金属钝化技术通常是采用化学方法将玻璃化膜或氧化膜形成在金属表面,从而降低金属的反应性,提高金属对海水腐蚀的抵抗能力。
3. 器件改进针对海洋设施本身特殊的腐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者在器件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改进。
例如,采用新型材料进行组装、采用防水涂层、采用防震方案等。
4. 复合材料技术采用复合材料作为海洋设施的建造材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海洋设施的腐蚀问题,还可以在防水、防震、减重等方面发挥优异的性能。
三、海洋腐蚀防护技术发展前景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求日益增加,防腐技术研究也进一步加深。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下腐蚀与防护的研究意义
金属材料是现代社会中使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在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仅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方面用到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在使用金属材料。
然而这些金属材料都会被破坏,其损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腐蚀。
腐蚀是在周围环境介质的作用下逐渐产生的编制和破坏。
在众多的损坏形式中,腐蚀的损坏已被广泛重视。
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大的工程结构件还是细小的零部件,都毁于周围的介质接触,不仅高温,高压,工业气体等可以使金属腐蚀,就是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受气候的变化也会引起金属的腐蚀。
腐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损失是巨大的。
20世纪70年代前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腐蚀调查工作,并发表了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腐蚀的损蚀占全国GNP的1%到5%。
这次调查是各国政府关注腐蚀的危害,也对腐蚀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后的30年间,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金属的保护工作。
在以后的不同时间各国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工作,不同时期的损失情况也是不同的。
有资料记载,美国1975年的腐蚀损失为82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9%;1995年为3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这些数据只是与腐蚀有关的直接损失数据,间接损失数据有时是难以统计的,甚至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国的金属腐蚀情况也是很严重的,特别是我国对金属腐蚀的保护工作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分析,中国石油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每年约100亿人民币,汽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约为300亿人民币,化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也约为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都属于直接损失。
如该报告中调查某火电厂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实例,累计损失约15亿千瓦·时的电量,折合人民币3亿元,而由于缺少供电量所带来的间接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
所以说,金属腐蚀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金属腐蚀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由于所报废的设备或构件有少部分是不能再生的,可以重新也冶炼再生的部分在冶炼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能源。
目前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因此由腐蚀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损失的问题了。
腐蚀对金属的破坏,有时也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此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对金属腐蚀的研究是利国利民的选择。
由于世界各国对于腐蚀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各种技术开展了金属腐蚀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代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般腐蚀的定义是指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材料破坏。
这个定义包含所有的自然存在的和人造的材料,含塑料、陶瓷和金属。
本文的核心是金属的腐蚀,腐蚀的这个定义涉及到这样的问题:首先金属为什么会腐蚀?答案可用热力学解释,它告知我们腐蚀过程是否会发生。
第二个问题是腐蚀速率是什么或者管道可使用多长时间?腐蚀动力学可以提供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氧化反应一般称为阳极反应,而还原反应一般被称为阴极反应。
两个电化学反应对腐蚀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
氧化反应造成金属的实际损失,但还原反应必须消耗由氧化反应释放出的电子来维持电荷的中性。
否则,大量的负电荷将会在金属和电解质间快速形成而且使腐蚀过程停止。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时也被称为半电池反应,它们可以局部发生在金属的同一点或者分开发生。
当这些电化学反应被分开的时候,这个过程称为差异腐蚀电池。
金属被氧化的点被称为阳极或者阳极区。
在这一区域,当金属离子离开金属表面时,直流电流(定义为正电荷的流向)从金属表面流到电解质中。
该电流流经电解质到达另一点,在该点的氧气、水、或者另外的一些物质被还原,该点称为阴极或者阴极区。
金属的防护
(一)改善金属的本质。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组成耐蚀合金,或在金属中添加合金元素,提高其耐腐蚀性,可以防止或减缓金属的腐蚀。
例如,在钢中加入镍制成不锈钢可以增强防腐蚀能力
(二)形成保护层。
在金属表面覆盖各种保护层,把被保护金属与腐蚀性介
质隔开,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
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保护层有非金属保护层和金属保护层两大类。
它们是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电化学方法实现的。
(1)金属的磷化处理。
钢铁制品去油、除锈后,放入特定组成的磷酸盐溶液中浸泡,即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这种过程叫做磷化处理。
磷化膜呈暗灰色至黑灰色,厚度一般为5-20μm,在大气中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膜是微孔结构,对油漆等的吸附能力强,如用作油漆底层,耐腐蚀性可进一步提高。
(2) 非金属涂层。
用非金属物质如油漆、塑料、搪瓷、矿物性油脂等涂覆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层,称为非金属涂层,也可达到防腐蚀的目的。
例如,船身、车厢、水桶等常涂油漆,汽车外壳常喷漆,枪炮、机器常涂矿物性油脂等。
用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喷涂金属表面,比喷漆效果更佳。
塑料这种覆盖层致密光洁、色泽艳丽,兼具防腐蚀与装饰的双重功能。
(3)金属保护层。
它是以一种金属镀在被保护的另一种金属制品表面上所形成的保护镀层。
前一金属常称为镀层金属。
金属镀层的形成,除电镀、化学镀外,还有热浸镀、热喷镀、渗镀、真空镀等方法。
目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例如,热喷涂防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加丰富了防腐的方法。
(三)电化学保护。
研究金属腐蚀的目的是提出高效,价廉而易行的措施,避免或减缓金属的腐蚀。
由于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影响因素千差万别,在防腐实践中,人们研究了多种应对金属腐蚀的措施和方法,其中电化学保护,金属选材和结构设计,覆盖层保护和缓蚀剂是用的最多的几种。
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电化学保护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船舶,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是需要重点了解的方法之一。
电化学保护是金属腐蚀防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外部电流使被腐蚀金属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减缓或抑制金属腐蚀。
电化学保护可分为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两种方法。
阳极保护是向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阳极电流,使金属发生阳极极化即电位变正并处于钝化状态,金属溶解大为减缓。
阴极保护是向腐蚀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使金属发生阴极极化,即电位变负以阻止金属溶解。
阴极
保护根据电流来源不同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两种方法。
前者牺牲阳极法是将被保护金属与电位更负的牺牲阳极直接相连,构成电流回路,从而使金属发生阴极极化。
此法是用电极电势比被保护金属更低的金属或合金做阳极,固定在被保护金属上,形成腐蚀电池,被保护金属作为阴极而得到保护。
后者外加电流法则是利用外加电源,将被保护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通过辅助阳极构成电流回路,使金属发生阴极极化。
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河水中金属设备的腐蚀。
牺牲阳极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铝、锌及其合金。
此法常用于保护海轮外壳,海水中的各种金属设备、构件和防止巨型设备(如贮油罐)以及石油管路的腐蚀。
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保护时,保护效果好坏与牺牲阳极材料本身的性能有着直接关系。
牺牲阳极材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电位负,极化小。
牺牲阳极的电位一定要比被保护金属的电位更负,以保证被保护金属发生显著的阴极极化。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牺牲阳极的电位变化要小,不能随着输出电流增加发生较大改变;
(2)单位质量的阳极放出的电量大;(3)阳极腐蚀小、电流效率高,阳极溶解时产生的电流大部分用于被保护金属的阴极极化;(4)溶解均匀性良好;(5)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加工方便。
目前研制成功并被广泛用于钢铁设施阴极保护的牺牲阳极材料有3大类:镁阳极、锌阳极和铝阳极。
随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渤海、黄海、南海及胜利油田先后建造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平台,渤海在未来5年内将建设50余座海上平台,1100口生产井,原油产量将突破2000万吨。
这些平台,大部分是用钢铁作为主要材料制作的。
但由于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中极易被腐蚀,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造成资源、材料和能源的巨大浪费,不但成为成为灾害性事故的隐患,还有可能因为管线设备的破裂,造成更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海上石油、油气田等的石油平台、输送管线等海洋钢铁设施的腐蚀及其检测问题成为科学界和石油界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