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聚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86.80 KB
- 文档页数:4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
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XP i3XX12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
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
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
水环境质量评价摘要: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关于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的科学,是水环境科学工作者认识水环境、保护水环境资源的基础。
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发力度与不断增强,使得自然界所固有的水文循环过程受到严重的扰动,水资源自然循环的通量和再生能力也遭到不同的程度的改变,并出现了一系列的诸如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所以,如何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了重要意义,变成了项开拓性的工作。
关键字:水环境质量河流生态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一、水环境质量评价概述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与手段,对某一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要素分析,对其作出定量描述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摸清区域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环境系统的污染控制规划及区域环境系统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水环境由地表水环境与地下水环境组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沼泽、冰川、泉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等。
水环境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和破坏的地域,它同其它环境要素如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大气环境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当改变或破坏某一区域的水环境状况时,必然引起其它环境要素的变化。
就水体组成部分而言,水环境是指水体中的水组份、底质组份、水生生物组份和微生物组份的联合体。
它们是又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人们要促进与其它环境要素间保持协调一致。
从自然规律看,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作用下形成的水循环,是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对人为产生的物理与化学干扰极为敏感。
上游地区干扰水循环系统,会迅速传递到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流域内任何地点的水土开发利用,都会影响全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流域的水循环规律的改变可能引起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一系列不利效应;流域产流机制改变,在同等降水条件下,水资源总量呈逐步递减趋势;径流减少导致水环境容量减少、水质等级降低、水盐关系失衡等问题等等。
水环境评价方法概述杨洪霞【摘要】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文中主要论及水环境的含义、水环境容量、国内外水环境研究发展概况和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以及对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21【总页数】3页(P108-109,115)【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作者】杨洪霞【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成都6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及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
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水体及环境要素;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体及环境要素。
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受人类影响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域[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镇建设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用水量剧增,致使污水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导致水污染成为目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化工项目更是严重影响水污染的原因之一,其产品以及原辅材料千差万别,工艺不尽相同,排污环节多,污染物复杂多变,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突出。
因此要实现对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治理和改善,首先应该对城市水环境质量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所以重视水环境的保护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一定水体在规定水质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是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
一般是以环境目标和水体稀释自净规律为依据的。
水环境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及水质目标有关。
水环境容量包括:①存储容量。
由于稀释作用,污染物逐渐均匀分布于水体中,使水体浓度达到基准值或标准值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