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5
对GDP概念的理解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代表了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终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表现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规模和活跃程度。
GDP的定义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的经济活动: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是指企业和个人购买生产设备和房屋等资本品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的商品和服务。
GDP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所有产出商品和服务的总值来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来计算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国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来计算GDP。
GDP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GDP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表现为GDP的增长。
GDP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增加,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
其次,GDP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表现。
由于GDP是一个标准化的指标,可以简单地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和活跃程度。
通过比较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此外,GDP还可以用来制定和评估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GDP的变化来评估其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GDP增长缓慢,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如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等。
然而,GDP作为一个经济指标,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首先,GDP仅仅衡量了经济活动的总量,而没有考虑到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GDP无法反映环境污染、资源耗尽等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问题。
此外,GDP也无法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分配状况,经济的增长可能并不会带来贫富差距的减小。
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最终使用。
从价值创造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成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从最终使用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二、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
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
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概述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GDP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
具体计算公式为:$ GDP = C + I + G + (X - M) $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加总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来计算GDP。
具体计算公式为:$ GDP = VA + R + P + D $其中,VA代表净增值,R代表租金,P代表利润,D代表折旧。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报酬来计算GDP。
具体计算公式为:$ GDP = W + I + R + P $其中,W代表工资,I代表利息,R代表租金,P代表企业利润。
中国GDP的历史变化中国GDP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GDP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2019年中国GDP总量为约99.1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GDP的构成中国GDP主要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构成。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今中国GDP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GDP的地区分布中国的GDP在地区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东部地区的GDP总量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的GDP总量相对较低。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GDP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GDP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都起着重要作用。
gdp大白话解释一下摘要:1.GDP 的概念和意义2.GDP 的计算方法3.GDP 的局限性4.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5.我国GDP 的发展情况正文: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经济指标。
简单来说,GDP 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1.GDP 的概念和意义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它既反映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又可以用来分析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
在国际上,GDP 还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地位。
2.GDP 的计算方法GDP 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根据各行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进行加总;支出法是根据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进行加总;收入法则是通过劳动者报酬、企业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减补贴求和。
这三种方法理论上应该得到相同的GDP 结果,但由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等差异,实际计算结果可能略有不同。
3.GDP 的局限性虽然GDP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GDP 无法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其次,GDP 也无法全面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进步;最后,GDP 容易受到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偏差。
4.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GDP 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GDP 增长,通常意味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有可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GDP 并非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5.我国GDP 的发展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 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我国GDP 总量首次突破100 万亿元大关,达到101.36 万亿元。
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名词解释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和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通常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将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是指企业和个人购买生产资本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收入法是将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为劳动者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提供了一个总体的视角,反映了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GDP,人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此外,GDP还可以被用于分析经济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观察不同产业对GDP的贡献,人们可以了解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如果制造业对GDP的贡献较大,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可能更加工业化。
另外,GDP还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例如消费、投资和出口的相对贡献。
尽管GD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只关注了经济活动的总体价值,而没有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福利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此外,GDP还无法全面反映出国家或地区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
综上所述,GDP是经济学中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它提供了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总体视角,并可以用于分析经济的结构和组成。
然而,人们也需要意识到GDP的局限性,并将其与其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结合使用,以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的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个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一、GDP的计算方式GDP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式: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根据各个产业的产出计算GDP;支出法是根据个人、政府和企业的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计算GDP;收入法是根据各个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收入计算GDP。
以产出法为例,它主要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价值增加量来计算GDP。
具体来说,就是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的产出在价格上加以评估,并加总得出总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完整产业分类统计的国家和地区。
二、GDP的作用和意义GDP作为衡量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经济发展的指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的GDP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和更大的影响力。
2. 政策制定的依据:GDP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GDP的变化来评估和调整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3. 国家竞争力的衡量:GDP也被用作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GDP意味着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和提升国际地位。
4. 社会福利的反映:GDP的增长通常与社会福利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GDP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社会福利也会得到改善。
5.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监测:GDP的计算还可以用于监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
通过分析GDP的构成和增长方式,可以评估经济增长是否依赖于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三、GDP的局限性和批评尽管GDP作为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批评意见。
1. 忽略非市场经济活动:GDP主要衡量市场中的经济活动,而忽略了非市场部门和非货币经济活动的贡献。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间内中国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总量。
GDP的计算方式为各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即是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值的总和。
下面将从GDP 的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的GDP 进行分析。
一、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衡量国家一定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表现和经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
二、GDP的发展历程中国的GDP由来已久,但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公元1952年,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7亿元人民币,增速为4.2%。
此后,在实施“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GDP增速减缓且出现超调,使得国家经济出现了长期停滞和萎缩的现象。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发展逐步加速,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GDP增速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2020年,中国GDP实现96.51万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3%。
三、GDP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三种:产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值法是通过将不同产业里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最终价值进行汇总来计算GDP。
它把生产物资与非物资产品的现价加以计算,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支出法是通过对全社会所有最终支出进行汇总来计算GDP。
支出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方面。
投资被视作资本形成,属于国家财富的增长;消费是个人消费的总和,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净出口是出口减去进口,并加以贡献于GDP。
收入法是通过对各生产者所获得的贡献进行统计来计算GDP。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简称GDP。
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概述一、定义和意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作为经济的核心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高的GDP意味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相对高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GDP还可以作为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GDP的监测和分析,决策者可以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产出法产出法是以产业为单位,根据各个产业的产出来计算GDP。
它将各产业的产值加总,得到GDP的数值。
2.收入法收入法是以居民为单位,通过统计居民的经济收入来计算GDP。
这包括了劳动所得、财产所得和经营所得等。
3.支出法支出法是以需求为单位,根据各个领域的支出来计算GDP。
这包括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等。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和解读1.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2.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投资购买实际资产的支出。
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增加投资支出,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3.净出口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差额。
净出口的增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具有积极作用。
4.其他因素除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政府的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GDP产生影响。
四、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概述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所有最终生产活动的货物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体现,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1.生产法:以各生产单元生产的价值作为计算对象,包括价值增加法和产出法。
2.支出法:根据国民经济中不同部门和行业的支出情况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收入法:通过劳动报酬、经营盈利、生产税净额和产品补贴净额等因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公共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净)出口: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
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生产固定资本时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和设备的价值总和。
4.存货变动:指在一定时期内存货的增加或减少值。
5.净生产税:商品生产税和进口货物税减去商品内增值税、关税和其他产品税以及对外国的进口税。
6.净间接税净额: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税减去商品和劳务的净补贴。
四、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不断改善。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宏观经济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它无法完全反映经济质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不能充分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各种社会问题。
五、总结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在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应当结合其他指标,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正确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能够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宝。
一样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运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物资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物资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运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资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运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运算,表现形式为产值。
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
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运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因此运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运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运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运算,如金融业〔要紧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运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的价值。
经济活动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绩效的尺度•产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对于一个国家(城市)经济来讲,没有比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住房、食品、教育和娱乐更为重要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年内其境内的全部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啤酒、水果、轿车、音乐会、飞机航班、医疗保健等)的市场价值(货币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产品: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中间产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统计是国家用以判断经济是紧缩还是扩张的依据,并能就此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多一点鞭策还是紧一点缰绳,还能据此判断是否会面临严重衰退或通货膨胀的威胁。
经济学家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时,也会核查该国的人均GDP。
国民收入账户提供的各种数据犹如灯塔,引导决策人将经济航船驶向其目的港。
没有GDP这类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决策人就只能在纷繁无序的数据海洋中茫然漂泊。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可以显示一国经济全貌,没有GDP,没有被称为物价指数的价格指标,没有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宏观经济学就不可能进步。
这些指标使我们得以抓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商业周期、经济行为与失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决定因素,等等。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
他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GDP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衡量一国经济的整体状况。
•如果你问经济史学家大萧条时期发生了什么,那么最好的简短的回答将是:从1929年到1933年,GDP从1040亿美元下降到560亿美元,导致生活艰难、企业破产、银行倒闭、社区骚乱和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