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江南十校4月综合素质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含答案及评分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540.00 KB
- 文档页数:7
理综生物部分参考答案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酶体的功能。
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形成小泡,变为溶酶体。
溶酶体内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多肽,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由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B正确;色素积累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增多会导致色素积累,C正确;因为溶酶体内的pH值比细胞质基质要低,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D错误。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细胞的癌变。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①错误;不同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一般不同,②正确;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均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③正确;人体细胞内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均遵循孟德尔定律,故④错误。
3.B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增殖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
细胞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则配子有3种,若发生的基因交叉互换,则配子有4种;乙为有丝分裂中期,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细胞甲和乙的子细胞的遗传信息均不相同,B错误。
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
F1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是否定融合遗传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杂交实验,C错误。
5.D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馈调节的原理。
甲状腺激素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它们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属于负反馈,A正确。
反应终产物增多会抑制正反应的进行,属于负反馈,B正确。
害虫增加,鸟增加,害虫数量将减少,属于负反馈,C正确。
鱼类死亡,尸体腐烂,加速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D错误。
6.B 解析:本题考查DNA体内复制和体外扩增的比较,体现必修和选内容的综合,为选修内容的考查方式。
DNA解旋时断裂的是氢键,故A项错误。
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B.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D.与②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广义上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膜性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B.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结构可通过生物膜的融合实现其膜成分的更新C.细胞内膜系统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D.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使同时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酸奶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C.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D.变酸果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磷酸腺苷可用于DNA的合成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结合同一底物5.如图表示5个校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据图可知,校园2中灌木在所有校园植物中数量最多B.每一个校园中所有的乔木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校园5可能没有栽培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D.引种栽培某濒危物种至校园3中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6.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0 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狼毒草是一种在西藏分布极为广泛的毒性较大的草本植物,以其根为原料制作的狼毒纸是西藏地区印刷高品质经书的首选用纸。
狼毒纸是随文成公主入藏的造纸工匠经过9年探索实践,对以竹子、稻草和破渔网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改良而成,一般要经过采料、泡洗、锤捣等11 道工序,每道工序均手工完成,其制作技艺(藏族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1~3 题。
3. 将狼毒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狼毒纸的生产规模B. 保护和传承造纸技艺C. 拓展狼毒纸的销售渠道D. 提高狼毒纸的知名度合理的采收期是水果品质的重要保障,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出现猕猴桃提前近两个月早采早摘上市的现象,引起业内关注。
据此完成4~5 题,4. 猕猴桃早采早摘的根本原因是A. 提前采摘劳动力成本低B. 猕猴桃成熟期天气多变C.未成熟猕猴桃易于运输D. 市场上猕猴桃供需差异5. 从长远来看,早采早摘对当地水果产业的主要影响是A. 产量总体提升B. 品牌效应弱化C.经济效益提高D. 生态效益降低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显著的地形起使以及多山地的特点导致其气候复杂,区域内降水差异大。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生物学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新细胞都是由老细胞分裂而来B.1665年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并命名了细胞C.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台盼蓝染色法”,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D.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亮-暗-亮”的生物膜静态模型2.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是引起人类肺炎的病原体,可经飞沫传染。
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一类抗生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青霉素不能治疗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但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有效药物C .与肺炎支原体相比,新冠病毒结构主要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 .采集病人痰液进行微生物培养,依据菌落特征判断病人是否有支原体感染2.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细胞学研究十分关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3.小鼠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 )和褐色脂肪组织(BAT ),两种组织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两种组织细胞可以相互转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选材选材理由A制备纯净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该细胞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B观察叶绿体和胞质流动菠菜叶片下表皮细胞该细胞中叶绿体较大且数量较少C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该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D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该细胞具有有丝分裂能力A.与等质量糖类相比,脂肪细胞中三酰甘油的H/O比更大,产热更多B.BAT转化为WAT,是小鼠在细胞水平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C.相比WAT细胞,BAT中线粒体数目增多,脂肪滴氧化分解产热加快D.相比BAT细胞,WAT中形成巨大脂肪滴,可能来自多余糖类的转化4.将小球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B. 细胞核通过mRNA 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控制C.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D. 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 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种精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 含量、染色体数相同C. DNA 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D. 1个精原细胞经两次分裂产生4个相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3. 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β-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如表为添加一定量化合物后β-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酶活性 项目 酶活性 处理前1000 ZnSO 4•7H 2O 1084 NaCl1005 MnCl 2•4H 2O 1435 KI1001 KH 2PO 4 1036 CuCl 2•2H 2O902 CaCl 2 1069 MgCl 2•6H 2O 1048 FeCl 3 1160注:忽略Cl -对酶活性的影响。
A. 实验中Na +、Cu 2+、Mn 2+、Fe 3+均对β-葡聚糖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B. Cu 2+可能通过改变该酶空间结构抑制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C. 若分别增加Mg 2+和Ca 2+的浓度,则它们对酶的激活作用也将会增强D. KI 和KH 2PO 4中酶活性不同是因I -抑制了K +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4. 秀丽线虫细胞中有一类单链piRNA .它能使入侵基因序列沉默而无法表达。
进一步研究发现秀丽线虫细胞的内源基因中具有某种特殊的DNA 序列,可帮助其抵御piRNA 的沉默效应,从而实现相关基因表达。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B.细胞核通过mRNA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控制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种精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含量、染色体数相同C.DNA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2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D.1个精原细胞经两次分裂产生4个相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3.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β-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表为添加一定量化合物后』3一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Na+、Cu2+、Mn2+、Fe3+均对β-葡聚糖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B.Cu2+可能通过改变该酶空问结构抑制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C.若分别增加Mg2+和Ca2+的浓度,则它们对酶的激活作用也将会增强D .KI和KH2PO4中酶活性不同是因I-抑制了K+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4.秀丽线虫细胞中有一类单链piRNA.它能使入侵基因序列沉默而无法表达。
进一步研究发现秀丽线虫细胞的内源基因中具有某种特殊的DNA序列,可帮助其抵御piRNA的沉默效应,从而实现相关基因表达。
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特殊DNA序列识别piR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秀丽线虫细胞中piRNA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特殊DNA序列和piRNA中柏邻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D. piRNA作用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基因组的表达机制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X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1处理应为培养液5 ml,,加入干酵母0.1g,环境温度28℃B.实验2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a所示C.b组前6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a一致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日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6.植物根尖感知土壤水分梯度.向较高水势侧生长的现象被认为是根的向水化。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正常植株根部较低水势侧细胞分裂素含鼍增加,而细胞分裂素缺陷体(MIZl)无根的向水化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不对称分布足控制根的向水化现象的重要决定因素B. 水分胁迫导致低水势侧分牛区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使根向较高水势侧弯曲C. 若用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不对称处理MlZI地下根,则其根可表现出向水化D. 植物根的向地性和向水化现象作用机理不同.但都体现了激素作用的两重性29.(10分)植物的花、果实等器官能够储存有机物,但储存能力有限,当植物不能完全容纳源器官(如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
某实验小组研究CO2浓度和氮(N)含量对非洲菊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期间呼吸速率基本恒定,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l)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____ 。
(2)CO2在光合作用中通过直接参与(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
由实验结果可知,CO2加富对非洲菊叶片Pn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的趋势,N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作用。
(3)提高N水平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总生物量增加,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对90~150 d的非洲菊各组叶片淀粉含量检测时,发现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量低于丙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30.(9分)情绪应激是指动物或人在诸多外界应激源的强烈刺激下而产生的情绪变化。
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恐惧情绪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对体液免疫的作用,建立了电击装置诱发的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经1周适应期饲养后,注射某种抗原,并进行如下实验:电击组:大鼠免疫后2周内,每天无规律给予10分钟的足底电击,连续处理6天,其余时间内无处置。
电击+恐惧情绪应激组:在电击组的基础上,。
对照组:仅在其他组大鼠电击的当天被置于电击装置中10分钟而无电击。
实验在每天8:00—9:00间进行且各组动物被交替置于电击装置中,2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相应处理,测定相关数据。
实验期间对各组大鼠均保证正常的饲养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1)电击十恐惧情绪应激组的实验处理为在电击组的基础上,________。
(2)实验在每天8:00--9:00间进行,目的是。
(3)抗原引起大鼠免疫反应时,抗原刺激大鼠T细胞产生的物质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4)研究发现免疫器官如(写两种)上均存在着与神经纤维的直接联系,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降低,可促进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形成,提高免疫功能。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得到恐惧情绪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对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理是____。
31.(8分)2019年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 --D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B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l)图中五种成分构成___ _;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2)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___ _形式在A~D之间流动;图示可以发生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是(填图中序号)。
(3)根据图中营养结构,若要使D同化的能量增加100kJ,则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提供的能量为_ __kJ;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动去向是。
(4)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运用恢复生态学重建了该森林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
32.(12分)果蝇的有眼和无眼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棒眼和圆眼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
现让亲本无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1全为棒眼果蝇,让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圆眼雄果蝇:无眼雌果蝇:无眼雄果蝇=6:3:3:2:2。
回答下列问题:(l)有眼和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B.b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让F2中的棒眼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无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是____。
(3)已知染色体缺失会导致基因丢失,若同源染色体均不携带控制眼形的基因时,胚胎致死。
某实验小组发现F2中出现一只圆眼雌果蝇,现要探究该雌果蝇产生的可能原因,请以实验中所出现的个体为材料设计最简杂交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思路:____ ;实验结论:。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某研究小组欲分离能在Fe2+污染的土壤环境下生存的希瓦氏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l)配制培养基:加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I、H2O及等并灭菌;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培养基。
(2)分离希瓦氏菌:将10 g土样溶于90 mL蒸馏水中,再稀释成多个倍数,取多个稀释倍数的土壤样品液0.1 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A、B研究员在105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A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B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5、175、184,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希瓦氏菌数量最可能为个。
(3)进一步纯化希瓦氏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上几乎无菌落,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两点)。
(4)研究人员还欲采用测定ATP含量的方法估算希瓦氏菌数,该方法的依据是____ ,此方法与显微镜直接计数相比,得到的希瓦氏菌数目(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VNN1基因(1 542bp)与炎症相关性疾病有关,GFP基因(4 735bp)控制绿色荧光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可在相应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
某研究小组进行鼠源GFP - VNNI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回答下列问题:(l)为构建重组质粒,研究小组从数据库查找到VNNl的DNA序列,并设计引物。
上游引物:下划线为HindⅢ酶切位点),下游引物:(下划线为BamH I酶切位点),之后进行PCR扩增,PCR的原理是。
扩增后的VNNI基___ _________ 。
因要与含GFP基因的载体连接,需用(填具体酶)切割VNNI基因和含GFP基因的载体,再用酶处理,构建重组质粒。
(2)GFP基因在重组质粒中可作为,其作用是。
用之前相同的限制酶对GFP - VNNI重组质粒切割后,进行电泳鉴定时得到如图1所示的部分条带,结果表明。
(3)IL -6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炎症反应。
图2为GFP - VNNI重组质粒对细胞分泌IL -6的影响,由此说明,同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空质粒转染组IL -6的表达有轻微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