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课时目标教学过程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精读课文 )1. 认识“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 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 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课时第 一 课 时1. 会认“畏、筏”等 14 个生字,会写“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流落、凄凉”等 20 个词语。
(重点)2. 阅读作品梗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
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借机插入对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
教师口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插图,说说图片中都有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第 二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到船上去取东西的场景。
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故事。
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鲁滨逊会一个人到了这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最后是否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教具准备 一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英国报纸之父”等。
他的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
《鲁滨逊漂流记》是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初读感知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学生初读。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认生字。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滨逊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讨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主要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4. 教学重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5. 教学难点: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名著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名著,通过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阅读心得和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思考作品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案例分析: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提纲:-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鲁滨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 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作者介绍】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其作品可读性强。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课文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至荒岛,独自生存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3. 节选内容:深入讲解节选章节,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感受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生活智慧,激发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节选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荒岛求生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节选内容,分析鲁滨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滨逊品质的理解,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要点:作者背景、故事梗概、节选内容、鲁滨逊品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重点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2. 实践作业:学生分组,模拟荒岛求生,设计生存策略,并在班上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研读梗概,感知大意1.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热爱航海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的独身生活。
那么,他上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同桌互相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课件出示:●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熟悉文本内容,了解大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研读赏析,对比学习1.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对比阅读: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
(2)研读精彩片段: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为什么这里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①预设一: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节选部分的“好处”和“坏处”。
a.根据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b.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c.学生齐读: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不利的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
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
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
激起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评价设计:
1.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你喜欢鲁滨逊吗?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
这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学生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我们的课文第5课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几种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2.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
那什么是梗概呢?
课件出示: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
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
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
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3.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先快速的浏览一下。
(学生浏览课文梗概中……)
师:谁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4.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他在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能力)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下杨柳庄子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
(设计意图从中体会:鲁滨逊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
四、阅读精彩片段
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
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先请大家浏览“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学生浏览精彩片段),班内交流。
2.速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学生浏览片段)班内交流。
3.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
请男同学来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读完交流
4.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
鲁滨逊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齐读: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5.师小结: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6.读这个片段,你还觉得哪方面很精彩?
7.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8.师小结:《鲁滨逊漂流记》之“精彩片段”,叙述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
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六、课堂检测
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
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