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应关注的几个点
- 格式:pdf
- 大小:231.59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是欣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的建议:
1. 了解背景:在欣赏古诗词之前,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品味语言:古诗词的语言简练、优美,常常用一些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 感受意境:古诗词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来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在赏析古诗词时,要尝试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 分析技巧:古诗词中常常运用一些技巧,如押韵、对仗、起承转合等。
在赏析古诗词时,要注意分析这些技巧,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5. 比较鉴赏:将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风格和技巧的优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及赏析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你可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要点全面解析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成为了必修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内容、形式和语言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要点进行全面解析。
一、内容要点1. 主题和意境:古典诗词大多以自然、爱情、离别、友情等主题为核心。
在鉴赏时,要理清诗词表达的主题,并体会其中所展现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读懂主题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心境和文化背景。
2. 表现手法:古诗词表现手法繁多,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映衬、借景等。
要注意辨别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通过研究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技巧运用和意图。
3. 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要仔细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所起到的修辞效果。
通过研究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语言艺术和思维方式。
二、形式要点1. 格律韵脚:古典诗词的形式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
要对照诗词的格式,理解其格律和韵脚的构成。
充分把握诗词的格律和韵脚,在朗读和欣赏时能够更好地体味其韵律之美。
2. 对仗技巧:对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平仗、仄仗、押韵等。
要注意诗词中的对仗关系,并体会其对于语言的美感和音韵的和谐作用。
通过研究对仗技巧,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的音韵节奏和语言美学。
3. 诗句结构:古典诗词中的诗句结构常见有开头收束、中间高潮、旋律循环等形式。
要仔细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并掌握其中的脉络和节奏。
通过研究诗句结构,可以更好地领略诗词的整体美感和内在秩序。
三、语言要点1. 外在形象:古典诗词中常用具体而富有意象的形容词语,要注意捕捉这些形象,并理解其象征和隐喻意义。
要善于通过语言直观地感受古代诗人的所思所想,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内在情感:古典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要准确捕捉其中的情感色彩,并体会其中所表现的人情世态。
教你如何鉴赏古诗词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古典诗词鉴赏的十大要点古典诗词鉴赏的十大要点acacia: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诗词鉴赏要点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诗词以其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然而,要真正欣赏诗词的魅力,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鉴赏要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诗词鉴赏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
1. 诗词题材与内容的把握在鉴赏诗词时,首先要注意诗词的题材与内容。
诗词的题材很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各个方面。
要把握诗词的题材,可以从题目和首句入手,了解诗词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还要关注诗词的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 诗词的韵律与格律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与格律。
要鉴赏诗词,我们需要注意其中的押韵和平仄。
押韵是指诗句中相邻的音节发出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形成音韵的和谐感。
平仄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声调,平仄的搭配可以给诗词带来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阅读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或默读的方式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欣赏。
3. 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与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诗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可以通过读者的感官来感受诗词中的意象。
而意境则是指诗词作品中所展现的艺术境界和情感氛围。
要欣赏诗词的意象与意境,读者可以设想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发挥想象力,与诗词作品进行心灵共鸣。
4. 诗词的修辞手法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诗词作品中传达情感和塑造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仗等。
通过识别和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5. 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浸润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要理解和鉴赏诗词,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以及他们对诗词创作的追求,可以更好地把握诗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义。
古诗鉴赏要点总结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要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美丽。
本文将总结几个古诗鉴赏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一、字句考究古诗的字句是表达思想和意境的最基本单元。
在鉴赏古诗时,需要仔细研究每个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作者的用意。
一些特殊的字句可能有深奥的隐喻或象征意义,需要通过阅读注释或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
二、诗歌结构古诗常常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鉴赏古诗时,需要注意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形式。
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这些特点和要求对于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非常重要。
三、意象与比喻古诗经常使用意象和比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鉴赏古诗时,要留心其中的意象和比喻,探究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有时候,通过比较不同的意象和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旨和情感。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借物抒情、拟人写景、比兴等,它们有助于加强古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鉴赏古诗时,我们需要识别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在古诗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五、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古诗是历史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鉴赏古诗时,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于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哲学思想和政治环境等,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六、音韵与韵律古诗的音韵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鉴赏古诗时,可以注意诗句中的押韵和平仄,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通过欣赏古诗的声调变化和音节的抑扬顿挫,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带来的美感和韵律之美。
七、情感体验古诗常常以抒发情感为主题,通过音韵美和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鉴赏古诗时,我们需要从情感上与古诗产生共鸣,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与古诗的交流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情感世界和情感价值。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抓三个关键点
【实用备考经验33】:古诗词鉴赏题要抓三个关键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我们文字鉴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陶冶情操。
这也是高考坚持出古诗词鉴赏题的真正意义所在。
同学们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呢?主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
1、抓诗眼
“诗眼”是诗句中的关键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抓意象
诗词中所写的景物,往往是作者用以抒情言志的。
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
把握好古诗词中这些约定俗成的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作的意义。
3、明意境
诗人写作时往往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
领悟诗歌的意境,是解诗答题的关键。
尽管古诗词鉴赏题的难度正在逐渐加大,但只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拿下这类题是没有问题的。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抓三个关键点。
古诗词鉴赏要注意些什么?古诗词鉴赏五“注意”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初中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1 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 注意作品中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1)触景生情。
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2)情景分列。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
(3)景略情在。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
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
古典诗歌鉴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标签:诗歌鉴赏;音韵语法;意境典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学生应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
《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于是各种复习资料关于这方面的题型,答题模式比比皆是,学生对此有所掌握,但接触到一首不熟悉的诗歌。
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这说明学生对诗歌的音韵,语法,典故等基础方面掌握不到位,缺乏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为此我将鉴赏诗歌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于后,计有以下几点:第一,诗歌鉴赏,学生应注意古人遣词造语中同义词的组联替换。
古典诗歌有很多特点,首先就是它具有四声,这是构成诗歌文学的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子。
懂得这一点,去欣赏诗歌,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鉴赏,离开这一点侈谈诗歌的艺术,很容易流为肤词泛语。
众多诗歌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比如“兰音”唱出来却成了“滥饮”……即此可见,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诗人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
正是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出了他的驾驭诗歌音律的真实功夫。
正因此故,“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这些变换的词语才被词人们创组和选用。
学生不懂这一道理,见了“落日”、“夕曛”、“晚照”、“斜阳”、“馀晖”也会觉得奇怪,以为这不过是墨客骚人的习气,天生好玩弄文字。
把“月照房宇””说成是“桂华流瓦”,这其实是“代字”,原本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关系所产生的诗歌艺术中的一大特色。
讲欣赏,应该细心玩味词语间极为精微的分别。
“青霄”、““碧空””意味不同,“征燕”、“飞鸿”神情自异。
“落英缤纷”,并非等同于“断红狼藉”;“霜娥幽独”,绝不相似于“桂魄高寒”,如此类推,整理辨析,对提高学生诗歌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第二,要讲诗歌欣赏,学生还要掌握诗词创作中词类活用的特点。
苏东坡的诗说“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流已摇村”是否那“江柳”竟然动摇了一座村庄,这里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是使动用法,它很形象地活画出整个村庄在春风荡漾,江柳轻拂中的神态。
鉴赏古诗词应注意什么鉴赏古诗词应注意什么1、应注重诗词的思想性。
我提出这个问题并不说就要求作者思想先行,或者说是口号式歌功颂德般的思想性,而是要求对社会的现实有所指摘或者说是有所反思、思考抑或是作者从诗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忧患意识(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最宝贵的意识),比如像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德“三吏”、“三别”之类的优秀作品。
一首诗词没有自己的思想性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或者说是没有灵魂的生命,就如一个孱弱的女人,如何娶得?又假如你对一个女人描写的如何如何地漂亮:杏眼蜂腰、粉面桃腮、双眸如水等等,如此,你写出了女人的美丽,却没有告诉读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想娶之还是要媒之?这就如同没有灵魂的文章像墙上的影子一样。
现代人喜欢把景物描写的无懈可击,不少网站的编辑也在推波助澜,往往这类诗作容易获得推荐,其实这是诱导的误区,也是一种没有了解诗词真谛的表现,写好景物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和衬托思想,反之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表现,复制美女般地复制景物不是诗词的要义,其要义是艺术地——诗中有画,画中有话,就是画家的思想也是在优美的景物中暗含着,这是无可否认的.好的诗词作品是形式和思想的统一,不能偏颇一方。
诗词由于有平仄的限制对表现自己(要说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妨碍,有着不能尽兴的感觉,为此毛主席说过:……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写古体诗词确时有这样的限制,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因为字数尤其是平仄的限制,思想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外在的形式要服务于内在的思想,这样就要有所取舍,看起来粗糙了些,其实,把景物描写的再优美,如果没有灵魂(思想内容)的支撑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仅是景物描写的细腻不细腻这样的简单。
毛**的诗词大气磅礴而在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把他的诗归为“豪放派”,而不是“婉约派”,其气势无人能比,诗词中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领袖气质,1925年作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以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等等就充满着强烈的思想性,正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而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