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第九章人口投资与经济效益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28
经济学与人口学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经济学与人口学: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学和人口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变动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人口规模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直接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长可以使得劳动力市场扩大,从而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刺激经济产出的增长。
此外,增加的劳动力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消费者,推动市场的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同样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
随着人口结构朝着年轻化、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增多,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也会得到提高。
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此外,人口变动还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人口变动往往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些变化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例如,随着劳动力的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尽管人口变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益严重,这给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社会养老机制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其次,人口变动还会引起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从而对就业形势产生冲击。
例如,劳动力的流失和不足可能导致某些产业或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青年人口的流失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断层现象的出现。
再次,人口变动还可能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挑战。
人口稠密度的变动可能导致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或不均衡。
人口经济学课程设计设计背景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口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而经济发展又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之一。
因此,人口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其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提高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目标1.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掌握人口统计学基本方法,包括人口统计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3.熟练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人口经济学分析和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如下主题:第一章人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本章主要介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人口转移和流动的影响,以及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第二章人口统计学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人口统计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人口结构和特征的分析,以及基于人口统计数据的人口经济学分析技术。
第三章人口增长和调控本章主要介绍人口增长和调控的方法和政策,包括人口增长预测、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以及人口增长和社会安全等内容。
第四章人口转移和流动本章主要介绍人口转移和流动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城市化、农民工、外来人口和城市贫民等问题,以及人口迁移和社会矛盾等议题。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等问题。
第六章人口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本章主要选取一些现实的人口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人口政策和婚恋观等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面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口经济学人口变动与经济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力量,而人口经济学则是研究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口变动作为人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口数量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人口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将从人口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生产力和市场需求、社会福利以及经济增长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人口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口变动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着经济的运行状况。
当人口数量增加时,劳动力市场供给增加,可能会导致劳动力过剩,使得失业率上升,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相反,当人口数量减少时,劳动力市场供给减少,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不足,造成劳动力市场紧张,进而推高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变动对生产力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人口变动也会对生产力和市场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效应可能会带动经济的增长。
人口红利效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高,从而提高经济产出的能力。
同时,在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这将促进市场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可能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和市场需求的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人口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人口变动还对社会福利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福利金等社会福利支出将逐渐增加。
这将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导致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可持续。
因此,正确应对人口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变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水平和速度。
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学(本)笔记第九章IS--LM 模型第一节投资函数与资本边际效率1、投资的含义和分类(1)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
(2)投资的种类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又称折旧的补偿,是指用于维护原有资本存量完整的投资支出,也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耗费部分的投资。
净投资: 净投资则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
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
非住宅固定投资: 是指企业购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支出。
住宅投资: 住宅投资是指建造住宅和公寓的投资支出。
存货投资: 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存货价值的变动。
自发投资: 自发投资是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引致投资: 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总和即总投资,即为维护和增加资本存量的全部投资支出,如下式:公式IT=D+△I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之和就是总投资。
如下式:公式IT= Io+ Ii我们这里讲的投资是狭隘的投资,即资本存量的增加量,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部分。
企业有一个计划投资,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实际投资往往会与计划投资有差异,特别是存货投资这一部分波动较大。
投资量大小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回报率和资金成本,资金平均成本可以用市场利率来表示。
短期来说,投资者对某一项目的预期回报率或者说期望回报率一定的话,如果利率下降,就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值得投资,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量,因此经济学中认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简单的投资函数可以表述为:公式I=I0-d·r式中,R为市场利率2、投资函数投资规模的总水平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社会对投资的需求、家庭的储蓄供给和厂商的投资品供给。
我们这里所说的投资函数是指投资需求函数。
(1)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是决定投资成本的主要因素。
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学科介绍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范畴。
(一研究对象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
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
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三研究方法1、调查和统计分析。
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内在联系。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
前者可以揭示不同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
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
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宏观第九章作业答案1.1、考虑一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下降。
(a)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b)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第1题:(a)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化生产函数,即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t)=F[K(t),L(t)]。
同时假定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L,每个人平均资本k=K/L, 每个人平均消费c=C/L,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f(k).并且该密集形式的生产函数满足:f(0)=0,f′(k)>0,f″(k)<0,l i m k→0f′(k)=∞,l i m k→∞f′(k)=0.根据K˙(t) = s Y(t) -δK(t),我们可以求得此时的关键方程:(1) k˙=sf(k)-(n+σ)k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k*˙=sf(k*)-(n+σ)k*=0.此时,经济中的实际投资等于持平投资,两条线相交于(k*,y*)。
在t0时刻,当人口增长率由n下降到n new后,实际投资线不变,持平投资线发生偏转,此时,k*˙=sf(k*)-(n new+σ)k*>0,实际投资超过持平投资,每个人平均资本开始增加。
根据y=f(k),伴随k的开始增加,每个人平均产出y也开始上升。
而c=(1-s)f(k),所以,每个人平均消费也开始增加。
在t1时刻之后,经济重新达到平衡增长路径后,k*new˙=sf(k*new)-(n+σ)k* new =0, 每个人实际投资等处持平投资,两条线相交于(k* new,y* new)。
k* new、,y* new、c* new 均维持不变,且k* new>k*,y* new>y*, c* new>c*.y=f(k)y=sf(k)(n+σ)kkk n e wk*y n e wy*y(n new+σ)k在t 0时刻到t 1时刻之间,由于k ˙>0,所以每个人平均资本逐步增长。
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人口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关系以及人口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一、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经济活动,而人口经济学则进一步研究人口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而人口经济学因素则是决定资源利用和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学中,人口经济学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人口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市场规模、劳动力供给、消费能力等因素,从而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2. 人口结构: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以及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等。
3. 人口流动: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流动会导致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
4. 人口质量:人口的素质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素质的人口将为经济提供更多的创新力和人力资本,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二、人口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人口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政策建议:人口经济学为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解释经济现象:人口经济学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如通胀、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
通过对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3. 预测经济趋势:借助人口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可以对未来的经济趋势进行预测。
这对于政府和企业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变化。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数量从30亿增长至70亿以上,而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
如此多的人口数量不仅对全球社会和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经济学领域的迅猛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人口与人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研究,经济学家们已经相对明确地得出了结论:人口数量越多,经济增长越快。
他们认为,人口数量越多,就有更多的人支付税收,进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非是单一的。
事实上,与人口数量一样,人口结构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口的占比不断增长,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医疗保健开支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等等。
此外,事实上,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过高,那么经济增长可能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劳动力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技能,提高生产力。
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除了人口数量和结构之外,人口迁移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许多时候,人口的迁移是由于某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就业机会、教育和卫生水平等。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教育和卫生保健,那么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这个地区来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如果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和卫生保健,那么人口可能会留下来,甚至吸引更多的人口移民。
此外,人口迁移也会导致贸易和投资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例如,移民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移民还可以带来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来谈谈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复习资料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梳理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复习资料: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梳理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将人口变动的规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旨在为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山东省考研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的复习中,对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的梳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口经济学核心观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总结。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人口红利理论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年龄结构合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时,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人口增长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人口红利并非永久存在,一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就可能出现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
2.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人口增长也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可能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1. 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籍、以农业劳动力为主的人口,他们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这包括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缺乏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予以关注和解决。
2. 城乡差距问题城乡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差异。
人口流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得到一定缓解,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例如,城市过度拥挤、资源短缺等。
因此,在人口流动中,需要注意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促进经济的公平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1.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提高。
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都面临的挑战。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加重了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
2.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等。
(劳动、人口经济学)童工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童工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甚至更早些时候的手工工场中,就曾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比如1816-1819年,在曼彻斯特、斯托克港以及普雷斯顿的英国早期的棉纺织厂中,18岁以下的两青少年工人占整个工人比重分别为47%,、58%、和65%,即使在工厂法完全生效之后的1835年,这一数字仍然达到了39%,、36%、和47%(Galbi,1997)。
在美国,正如黑人奴隶制度的阴影笼罩在南方老区的田野那样, 儿童奴隶制度的阴影也笼罩在南方新区的棉纺厂,其整个历史的3/4时间内都普遍存在童工。
在我们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童工也屡见不鲜。
童工的现象很早以前就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马克思就较早地对童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他从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角度出发,认为机器的利用必然将妇女和儿童推入到劳动大军当中,而资本家出于对利润的追逐,也愿意用较低的工资来雇用他们。
Mill、Marshall和Pigou则从教育的外部性出发来看待童工问题,他们认为,儿童过早地参与劳动必然以牺牲教育为代价,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
直到上个世纪末之前,这种教育外部性的观点仍然为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Grootaer and Kanbur ,1995),他们主张政府实行强力的政策和法律干预以消除童工问题。
问题是,除了贫穷之外,是否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童工的出现?在消除童工的各种措施之中,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本文的结构如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会依据统计资料对当前存在童工现象作简单的描述;第二部分介绍已经发展起来的几种主要的童工理论以及其结论;第三部分根据经济学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作的实证研究,来考察一下上述理论的解释力,第四部分是根据各种理论以及实证检验的结果,对各种政策尝试进行评价。
一,事实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第138和146号公约,儿童是:任何十五岁以下的人.若当地法律规定最低工作年龄或义务教育年龄高于十五岁,则以较高年龄为准.若当地法律规定最低工作年龄是十四岁,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38条有关发展中国家的例外规定,则以较低年龄为准。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
早在几百年前,中国著名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汪士铎等人便根据当时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上探讨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为代表学者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角度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提出控制人口的现实必要性,这是建国以后学术界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遗憾地是,由于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人口与经济关系的学术研究便就此中断了20余年。
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发展和完善,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也随着走向恢复、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新阶段。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学术界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人口与经济关系运行的机理、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深入剖析与探讨,在许多关键的人口经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观过去20多年的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过程,学术界在不同阶段中对问题研究的内容、手段、视野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因此,我们将其主要研究成果划分为改革初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进行文献的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重点作一展望。
一、改革初期的研究成果回顾与评述(1979~1986年)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客观上急需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带动了当时人口经济学的研究。
学者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李竞能1999),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人口经济研究得以恢复的催化剂,这突出反映在三件事上:一是从思想上把原有的禁锢逐步打破,提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是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人口压力沉重,突出表现在失业问题极其严重,物质供应非常紧张,住房短缺,建设资金不足,使人们再也无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