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 刘爱华第二版 1 概述【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0.22 MB
- 文档页数:109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概述。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检测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非电信号到电信号的装置,它是现代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各种自动化系统的测量、控制和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传感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传感器根据其测量原理和测量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着各自独特的工作原理,比如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而温度传感器则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获取温度信息。
3. 传感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工业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各种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产品的尺寸、形状、颜色等信息,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控制。
此外,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工业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4.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各种传感器也开始在家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光敏传感器可以用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人体红外传感器可以用来实现智能安防监控等。
5. 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传感器将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测量和控制,同时还将更加节能环保,更加适应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6. 结语。
传感器作为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与应用对于各种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不断创新和完善传感器技术,以推动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ensor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可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传统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并对当代新型传感器的发展状况与应用作以简要介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传感技术方面具有较广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应用及当代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静态、动态的数学模型的推导以及系统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例,培养和锻炼学生去组建非电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3.适应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4.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力学、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
6.推荐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黄贤武、郑筱霞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参考教材:1)唐贤远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2)郁有文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3)王化祥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二版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内容上应尽量联系实际,在讲解上着重物理概念的阐述,讲清结构、原理、特性,不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必要时直接引用公式。
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选用。
在应用方面介绍相关典型物理量测量的例子,使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实用的概念。
对于更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参阅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学中应辅之以多媒体、电视教学片及各类传感器、测试仪器、测试装置等实物。
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本课程共开设实验课8学时,具体实验内容与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见《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 答: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化学量的装置,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此外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必须有辅助电源,因此信号调理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分别说明这些指标的含义?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 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灵敏度是输入量∆y 与引起输入量增量∆y 的相应输入量增量∆x 之比。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迟滞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正行程)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反行程)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精度是用来评价系统的优良程度。
1-3 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X 由3.0mm 变到4.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V 由3.0V 减至2.0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解:该仪器的灵敏度为10.30.40.30.2X V -=--=∆∆=S (V/mm ) 1-4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X L ∆=-=142-140=2 相对误差100%L δ∆=⨯=2100% 1.4285%140⨯= 标称相对误差即%100⨯∆=x ξ=2100% 1.4084%142⨯= 引用误差100%-γ∆=⨯测量范围上限测量范围下限 =22100%1%150(50)200=⨯=--1-5 某传感器给定精度为2%F·S ,满度值为50mV ,零位值为10mV ,求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δ(以mV 计)。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复习要点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传感器的概念及其作用:传感器是将一种物理量(温度、压强、
电压、加速度等)转换为另一种物理量(电流、电压、力等)的装置,从
而实现检测环境或机械参数变化的目的。
它的作用是将外界的信息转换为
可测量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于系统控制、测量和分析。
二、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电气传感器、机械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电子传感器等几大类。
电气传感器是指将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变化的装置,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机械传感器是指以机械变化为基础的传感器,它可以感知和检测物体
的运动、位置、频率、位移等,如磁传感器、编码器、传送器、力矩传感
器等。
光学传感器是指利用光学或光电的原理,通过感受光的位移、亮度、
颜色等特征,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形状、运动、温度等特性。
例如光学编
码器、光纤传感器等。
化学传感器是指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温度、pH
值、电导率、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的变化,如气体浓度传感器、pH传
感器等。
电子传感器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