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银屑病中医药治疗论文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增生性、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属于中医"白疕"的范畴。
本病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是我们临床常见且比较难治的一种皮肤病。
按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四种,临床上又以寻常型最多见。
而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为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相当于本病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近年来针对本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整体辨证,分型分期论治,应用中药内服及外治,并结合针灸等其他综合疗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伴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银屑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指导治疗将进一步地提高。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药疗法;综述银屑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等。
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
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四种,临床上又以寻常型最多见。
本病病因不明,病程缠绵反复,是目前临床比较棘手的一种皮肤病。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内治法1.1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一般分为3型:即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相当于银屑病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1.1.1血热型血热证相当于本病的初发阶段,毒热偏盛,燔灼营血,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且发展迅速,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皮疹颜色鲜红,鳞屑较多,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筛状出血点。
治疗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用药多选用牡丹皮、赤芍、生地、紫草、水牛角粉等清热凉血药。
刘长发等[1]用丹槐银屑浓缩丸(由紫草、白藓皮、大青叶、黄连、槐花、生地黄、赤芍、丹参、鸡血藤、白茅根、泽泻等共11味中药组成)治疗本病患者2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
二十位中医名家治疗银屑病经验总结一、张佩芳论治银屑病张佩芳认为银屑病有风、火、湿、热之别,虚实之分,并常相兼为病,如风火相煽、风湿相并、湿热互结、热毒相搏等,临床分为5型论治。
1.血热型为心肝火盛,血热怫郁,复受风邪,风火相煽,外走肌腠所致。
患者发病急,皮损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或片状,基底潮红,奇痒难忍,入夜加重,常伴有心烦易怒、口渴、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宜凉血泻火、祛风润燥,药用自拟凉血泻火消风汤。
方药组成:生地黄30g,生石膏30g,白蒺藜15g,赤芍12g,丹皮12g,玄参12g,天花粉12g,知母9g,板蓝根9g,蝉衣5g,生大黄5g。
2.湿热型为肝郁脾困,湿热内蕴所致。
症见皮损常融合成片或呈混合状,基底潮红,鳞屑厚,伴口苦急躁、溲赤便结,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宜疏肝运脾,除湿清热,药用自拟土茯苓汤。
方药组成: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地肤子15g,凤尾草15g,炒黄柏12g,苦参9g,黄芩9g,炒栀子9g,炒枳壳5g,厚朴花5g。
3.血瘀型为湿热久羁,营卫失调,气血失和,久病成瘀所致。
症见皮损融合成斑块状,有明显浸润,基底色黯,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舌质偏黯或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腻,脉细涩。
治宜活血散瘀、行气通络。
药用自拟逐瘀除湿汤。
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石见穿15g,石打穿15g,寻骨风15g,丹皮12g,茜草12g,三棱9g,莪术9g,鬼箭羽9g,凌霄花9g,小青皮5g。
4.血虚型为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盛所致。
症见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点状或斑块状,色黯淡,干燥脱屑,基底淡红,瘙痒较甚,或见有稀疏新皮损出现,常伴有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萎黄,关节酸痛,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腻,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药剂用自拟养血祛风汤。
炙黄芪3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熟地黄15g,白鲜皮15g,党参12g,当归12g,麦冬12g,天花粉12g,威灵仙9g,白芷5g,防风5g,陈皮5g。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的皮肤病,目前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疗效不佳,且有药物副作用,我院近几年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兼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银屑病;内治;外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03-01引言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失调等免疫机制有关,皮损特点均有各种类型的红斑和较显著鳞屑的慢性皮肤病,病因研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2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其他,如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或药物等都与本病发病有关。
1银屑病病理特点银屑病病理生理有以下特点:表皮动力学提示表皮更替加速,成熟干扰,换核苷酸缺陷,表皮及血中多氨类增多,,血管异常,动脉壁变薄,内皮细胞间隙加大。
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疮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
临床特点:皮肤粗糙有鳞屑,损害处鳞屑刮除后可见点状出血,舌质紫,有淤斑,皮损呈多形态,头皮为好发部位,,脓疱型起病急多伴有高热,关节痛,等全身不适,关节型还有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红皮病型多为治疗不当引起。
治疗主要有:外用药疗法:包括角质促成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维甲酸软膏;全身疗法:包块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
激素,物理疗法,透析疗法等。
但是,目前为止,尚无特效疗法,以上各种疗法只有近期有效,不能防止复发。
中医学无“银屑病”病名,其大致属于中医“白?H”“风癣”“干癣”“松皮癣”等范畴。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机制多因素体肌肤燥热,久而血热,血燥,阴耗而发本病,风热之邪壅积于皮肤,气血瘀滞,肌肤气血运行失调,气血不畅,肌肤失于营养,不断产生皮疹,此外,营血亏虚,生风化燥,这些都能导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产生本病。
“血虚”“血热”“风盛”均可致本病,但“血热”之病机贯穿疾病整个过程,所以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润燥为法。
第七章银屑病的中医辨病论治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1.孙瑞珍等(上海解放军第41l医院)报道用“抗银冲剂”。
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苦参、紫草、草河车、丹参、黄芩、生甘草等。
将上药提制成颗粒剂,每袋36g(相当于生药115g)。
服用方法:每次18g(半袋),每日2次,冲服,儿童减半。
采用抗银冲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04例,其中有家族史者12例。
部分患者外用10%尿素霜涂于手及上肢暴露部位皮损。
1~3个月后评定疗效。
结果:基本痊愈39例、显效14例、有效4 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其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5例为消化道症状、l例头痛,1周后消失。
停药后未见反跳,复发时再用该药仍有效。
2.贾中华等(寿光市皮防站)报道对寻常型银屑病用中药冲剂治疗。
生地黄30g,丹参30g,生槐米15g,板蓝根15g,土茯苓15g,雷公藤15g,紫草10g,赤芍10g,丹皮10g,鸡血藤10g,乌梢蛇10g。
水煎浓缩制成冲剂,每包15g,成人每次2包,每日2次。
用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49例,结果,痊愈75例、基本痊愈181例、显效35例、有效4 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达96%。
3.崔栓效报道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内服药物:生地黄30g,白茅根:30g,土茯苓30g,板蓝根30g,丹参30g,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15g,土贝母15g,皂刺15g,青黛10g,甘草10g。
外用洗药:芒硝60g,生大黄30g,土槿皮30g,透骨草30g,白矾30g。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46例。
结果,痊愈35例、显效76例、好转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8%。
4.陈苏(江苏徐州市中医院)报道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生地黄30g,生槐花30g,白鲜皮30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20g,土茯苓15g,丹参15 g,菝葜15g,丹皮12g,赤芍10g,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0g。
加减:血热风燥型加水牛角(冲服)15g,紫草12g。
中医治疗银屑病25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中医在银屑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银屑病患者5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
结论:在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能好、价格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350-02银屑病在临床上非常的常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该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阳气闭郁、阻于肌表、气血失和、风邪外束、禀赋不足有关,在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理论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25例开展中医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银屑病患者5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处于20岁到70岁,患者的病程为半年到两年;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处于22岁到71岁之间,患者的病程为半年到两年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开展西药的抗感染治疗,其中21金维他为每次两片,每天两次;以一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同时患者口服红霉素开展抗感染治疗,每次3片,每天三次,每四周为一个治疗疗程[2]。
中医治疗银屑病275例体会作者:王海良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115-01银屑病又称牛皮癣。
目前西医一般以免疫制剂类药物和抗代谢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此类药物时效较短,易复发,且有些药物毒副作用较大。
近几年来本人采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患者27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5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1 52例,女性123例;年龄20~68岁,平均39岁;风盛血热型86例,风盛干燥型78例,血瘀风燥型52例,血虚风燥型59例。
1.2 诊断标准:临床典型的散在性或成片状皮肤局限增生性红色斑点、丘疹,斑丘疹的基底上覆盖灰白色、银白色干燥的鳞屑,较厚,发亮,刮之易脱,Auspitz呈阳性,双侧大多对称分布,并出现Koebner氏现象,冬季较夏季发病较多。
同时排除其他相似皮肤疾患。
2 治疗方法2.1 内服治疗:屑银汤加减:黄柏12g,生地20g,当归15g,丹参20g,桃仁10g,银花20g,青黛(包)20g,土鳖虫10g,全蝎6g,白花蛇10g, 秦艽10g。
风盛血热型加大黄10g、大青叶20 g、防风15g、白鲜皮15g、赤芍20g;风热血燥型加威灵仙15 g、蒲公英15g、苦参15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2g、白术10g;血瘀风燥型加苦参15g、防风15g、大青叶20g、三棱10g、莪术10g、红花lOg;血虚风燥型加苦参15 g、防风15g、大青叶20g、白鲜皮15g、女贞子15g、鸡血藤15g。
每天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口服。
2.2 药膏外治:黄连6g,黄柏4g,青黛3g,野菊花5g,苦参6g,土槿皮6g,白鲜皮6g,水杨酸粉5g,苯甲酸粉10g,稀酸10g,冰片2g,樟脑1g,羊毛脂和凡士林适量。
制成软膏,外涂创面,20天为1个疗程。
荊芩汤加味治疗女性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目的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荊芩汤加味,早晚2次分服,每2 d 1剂。
2组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确切。
标签:荊芩汤;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颜面再发性皮炎是发生于颜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化妆品、尘埃、光线、花粉等过敏或刺激有关。
[1]本病反复迁延,影响美观,重者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笔者临床应用荊芩汤加味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女性,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33±1225)岁。
对照组30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3356±1331)岁。
2组年龄经统计学统计,P>005,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制定[1]:①皮损初起于眼睑周围,渐次扩展至颜面全部;②表现为轻度局限性红斑、细小鳞屑或者轻度肿胀,无丘疹、水疱,亦无浸润和苔藓化;③自觉瘙痒、局部灼热或紧绷感;③发病突然,可自行消退,但易再发,复发多次后可有色素沉着;⑤春秋发病。
13纳入标准①符合颜面再发性皮炎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③男女不限;④近4周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14排除标准①皮损有水疱、渗出者;②合并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⑥近4周内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者。
2方法21治疗方法对照组: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每日2次;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日2次。
探讨银屑病患者治疗的治疗体会目的探讨银屑病的治疗体会。
方法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青霉素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228例,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第一疗程结束时,血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证明复方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机理不单在于改善微循环,其更重要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免疫反应。
标签:银屑病;复方丹参;青霉素银屑病的病因虽经多年研究,至今未明,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泛发性银屑病,且其血液粘度普遍增高。
为此,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青霉素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120例,取得良好效果。
为明确药物的作用机理,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并分析微循环的改变与疗效有无必然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皮肤科门诊、住院银屑病患者120例。
其中70例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余病例诱因不明。
均为泛发。
男58例,女68例;年龄7~58岁;病程3d~31年。
1.2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第一、二疗程结束后分别测血流变学:晨起取患者空腹静脉血8ml,在血流变仪内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等。
同时所有患者均测甲皱微循环:受检前1d禁药物及烟酒,于18℃~20℃室温下测定。
1.3治疗据患者不同年龄及体重,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青霉素皮试阴性后将480万U~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0ml 内,静脉滴注,1次/d,2w为1疗程;休息5d,进行第2疗程的治疗。
1.4疗效判定标准①疗效判定:痊愈为皮损100%消退,留色素减退斑,无瘙痒症状;显效为皮损消退>70%,无或自觉轻微瘙痒;有效为皮损消退30%~70%,轻度瘙痒;无效为皮损消退<30%。
②血液流变学:共观察指标12项,一项异常积1分。
计算每例所得分数。
③甲皱微循环:甲皱微血管的形态、流态及血管周围状态的改变按照全军微循环专业组判定的标准评分。
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目的分析银屑病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5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黄芪注射液治疗)各28例。
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7例(96.4%),高于对照组的21例(75.0%);经治疗后患者的IL-2、CD4+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研究认为作用机制在于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银屑病;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复发的特点,由于发病群体主要是青壮年,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且对精神状态带来不利影响[1]。
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银屑病患者56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6月~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
在对照组中,男性14例(50.0%),女性14例(50.0%);年龄18~68岁,平均(35.8±1.6)岁;病程1~7年,平均(2.6±0.3)年。
在试验组中,男性17例(60.7%),女性11例(39.3%);年龄19~70岁,平均(36.2±1.8)岁;病程2~8年,平均(3.1±0.5)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1.2临床诊断标准①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2],患者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后确诊,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②排除免疫疾病患者,近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皮肤病,常有家族发病史,有遗传倾向。
其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其皮肤损害的形态学变异极大,可表现为斑丘疹,环状红斑,红皮病,脓疱等,伴有瘙痒,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病的发生男女老少皆可罹患,多见于青壮年,男略多于女。
近年来,随着人们学习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劳累等因素的增多,该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往往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及痛苦。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观察治疗102例银屑病患者,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
线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共10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治疗组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7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1年。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2岁,平均2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0年。
两组一般情况及病情轻重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通过辨证分两组:银屑病热毒风盛型,药物组成:双花、土苓、蛇舌草、板兰根、苦参、丹皮、紫草、茜草、槐米、赤芍、乌梢蛇、白鲜皮、蝉蜕、甘草。
银屑病血瘀风热型,药物组成:双花、土苓、蛇舌草、板兰根、丹皮、紫草、茜草、槐米、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乌梢蛇、白鲜皮、蝉蜕、甘草。
配合西药恩博克外涂、照光、抗生素等的治疗。
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恩博克外涂、照光、抗生素等的治疗。
两组均以1.5月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遗留色素沉着斑。
显效:皮损消退≥70%;有效:皮损消退30%~69%无效:皮损消退<30%或无变化或加重。
2.疗效观察治疗组62例中痊愈:49人,显效:9人,有效:2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8.39%。
对照组40例中:痊愈:21人,显效:9人,有效:4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85.00%。
中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91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9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成2组。
A组50例,用中药,包括辩证论治口服及静脉滴注中药和外用普外膏。
B组41例,用中药加西药,中药口服煎剂同A组,西药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等。
结果 A组治愈27例(54%),显效19例(38%),进步4例(8%),总有效率92%。
但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1)。
结论从疗效与危险因素两方面分析来看,迟早合理治疗银屑病是必要的,单纯用中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能更稳定更安全。
【关键词】中医药银屑病寻常性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呈慢性炎症性,表现为红斑鳞屑性损害。
由于其发病率高,顽固难治,且经常复发,已成为皮肤科领域的疑难课题之一。
正确、有效地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尤为重要。
为探讨一种比较适合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现拟将我科近年来住院的9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统计的病例共91例,均为1985年1月—1999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78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15-76岁,平均35.13岁,其中15-45岁75例,> 45岁16例,病程<1年者21例,1-10年者31例,>10年者39例;进行期79例,静止期12例。
中医辩证分裂:血热型79例,血瘀例4例,血燥型8例。
皮疹基本泛发。
肝功能异常者8例,高血糖1例,合并脂肪肝3例,肝脾大1例,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1例,HbsAb阳性6例,HbcAb阳性4例,HbeAb阳性2例,HbsAg阳性1例。
检查18例患者血清IL-2R其中17例明显高于正常。
部分病人的血清TNF、TXB2均高于正常。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
A组口服中药煎剂、静脉滴注中药、外用普连膏,B组口服中药煎剂加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其中15例曾配合应用强的松或乙双吗啉或制银灵片。
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中药治疗62例,起效时间、治疗时间和复发率。
结果中药治疗总有效率高、起效和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药治疗银屑病起效快、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小。
【关键词】银屑病中药疗法治疗结果银屑病是一种表皮过度增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藓,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人群发病率较高,有资料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至少在300~400万人左右。
银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难度较大。
临床将其分为四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最为常见,约占银屑病的90%以上。
本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无论中医或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难以防止复发。
我科2005年12月~2009年1月采用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半个月~20年,平均病程3.8年;均按《皮肤性病学》本科教材第6版的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属血热风燥型;湿热蕴毒型;血虚风燥型;热毒伤营型。
临床表现均以皮肤出现粟粒至蚕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瘙痒。
1.2 治疗方法中药:桑白皮地骨皮丹皮白花蛇舌草生地青黛紫草紫荆皮蝉衣为基础方,随证型、证状和皮损的不同作一些药物调整。
1个月后开始观察疗效。
1.3 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每1周复诊1次,1月为1疗程,连续观察1~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详细记录自觉症状、皮疹形态、皮损部位与范围、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用药后的变化及有无副作用。
临床床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或消退95%以上;显效:皮疹消退75%~94%;进步:皮疹消退31%~74%;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
医案分享:银屑病
医案分享:银屑病--柴葛解肌汤加减
处方:柴胡、葛根、白芷、桔梗、元参、理石、赤芍、生甘草、双花、连翘、川芎、川军、茵陈、苦参、黄柏、公英、地丁水煎服,每日一剂。
痒重者可加地肤子,白藓皮,皮屑多者可加苡米。
中医辨证:因风寒外袭,营卫失调,风热湿邪客于肌腠,使皮肤失去濡养而致病。
治法:辛凉解肌表邪气
临床效果:王某某,女,15岁,学生。
患者七、八年前初始全身潮红而生癣,脱白屑及瘙痒,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经用肝精维生素b12及外用药膏等治疗,疗效不著。
后来突然全身发疹,潮红发热,剧痒而皮屑大量剥脱,经治无效,同年来诊。
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发干,全身脱屑,且头昏及恶心,舌面沟状,苔黄腻脉弦数,结合皮损所见,诊为干癣(银屑病)进行期,以“柴葛解肌汤加减”治之,服药3剂后,皮损潮红减轻,痒感渐微,服用7剂后皮损变薄而无新痒,疗效显著,服药11剂后,全身已不见皮损,残有浅色素治愈斑,获临床治愈。
按:以后又按此方治疗五例全身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都获得显著疗效。
故本人认为“柴葛解肌汤加减”化裁,治疗银屑病(进行期,全身性)疗效尚为理想。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来了##养生之道##健康##健康解密##养生#。
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点滴体会
窦海中;郝平生;姜青松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3(44)2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药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尽管难以根除,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复发,兹将临床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2页(P101-102)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药疗法;疗效观察
【作者】窦海中;郝平生;姜青松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6.3
【相关文献】
1.七仙银屑病研究院治疗银屑病的特色方法与临床体会 [J], 荆夏敏;吴刚;荆宁
2.自拟银屑病1号方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临床研究 [J], 岳喜昂;邹勇
3.丹参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6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斌;郑双进
4.犀角地黄解毒汤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 [J], 姜云平; 王坤; 刘爱民
5.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儿童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J], 薛慧;李军娜;张杏莲;寒宇阳;张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8-01
点滴状银屑病以栗状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为主要表现,进行期皮疹颜色鲜红,周围有炎性红晕,痒感明显,不断右新发皮疹出现,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不当,可迅速泛发全身,病情迁延不愈。
采用荆芩五草汤(荆芥15g,黄芩1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30g,紫草30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茜草30g,仙鹤草30g,旱莲草30g,掉毛草15g)治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将点滴状银屑病3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40岁,平均32岁。
对照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45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病程均1个月——10年,皮疹面积约占全身体表面积15%——50%。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20ml及维生素c注射液3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加阿奇霉素注射液0.5g静滴,1次/日;治疗组除给与上诉治疗外,同时给与荆芩五草汤,如皮疹颜色较鲜红,瘙痒较剧烈可加银花30——60g,生石膏30——100g,大青叶10——15g口服,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0——15天为1疗程。
1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为无新发皮疹,原皮疹炎症浸润逐渐消
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而达临床治愈;②显效:为大部分红斑消退,鳞屑减少,瘙痒减轻,基本无新发皮疹:③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仍有新发皮疹。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8例(47%),显效9例(5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痊愈3例(23%),显效6例(46%),无效4例(31%),总有效率69%。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3 讨论
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疾病进展快,瘙痒多较明显,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泛发全身,且有很多为除次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相比较,具有起效快,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等优点,除少数患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外,无明显其他不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让患者适当减少服药量即可。
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皮疹颜色鲜红,瘙痒明显,银屑不多。
辨证多为热入营血、气血凝滞发斑,皮疹色鲜红;热极生风,多有瘙痒或瘙痒剧烈;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病情进展迅速。
近年来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各地都有很多研究,并认为血热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从发病机制来说,虽有风、热、寒、燥等邪,但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是发病转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在点滴状银屑病中血热血瘀又表现得尤为突出,故凉血活血在点滴状银屑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位置,荆芩五草汤中生地、丹皮、紫草、茜草、仙鹤草、旱莲草均
具有凉血活血散瘀消斑之功效,其中生地、旱莲草除凉血活血外尚具有养阴生津、滋阴益肾作用以减少血热风燥、肌肤失养之鳞屑及减少寒凉药物伤阴之弊端,黄芩、银花、生石膏、大青叶加强清热解毒消斑之力,荆芥、白鲜皮、地肤子以祛风止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正和该病的发病机制,且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现代医学研究虽然在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但其中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占有主要位置,在感染因素中,以病毒及细菌感染为主,在临床实践中,点滴状银屑病常可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扁桃体炎等症状。
近年来有报道在银屑病患者中存在着多种免疫学紊乱。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芩、银花、大青叶具有抗细菌及病毒感染的作用,紫草、仙鹤草、旱莲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掉毛草药理显示具有免疫抑制、抗炎作用,采用荆芩五草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点滴状银屑病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