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57例临床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试分析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11-10T14:48:19.9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作者:魏宁[导读] 牙列缺损主要是因缺失部分牙齿而造成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症状,此种症状不仅会对患者咀嚼功能产生影响。
大庆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牙列缺损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修复。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8例,占66.67%;有效8例,占29.63%;无效1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29%。
对照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7例,占62.96%;有效7例,占25.93%;无效3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牙列缺损修复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的预后,对患者日后的美观度、使用度都较传统的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效果牙列缺损主要是因缺失部分牙齿而造成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症状,此种症状不仅会对患者咀嚼功能产生影响,还会对患者口颌系统健康产生影响,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近些年,伴随种植牙技术的日臻成熟,口腔种植牙也逐渐发展成为修复牙列缺损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研究,探究对其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牙列缺损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例,年龄 16岁到68岁,平均年龄(30.89±2.35);男性14例,女性13例。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观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其应用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观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
口腔种植是一种通过将人工种植体植入牙龈下槽骨中,用以代替缺失牙齿的方法。
这种修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如恢复咬合功能、美观、方便清洁和长期效果等。
其应用效果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种植体材料的选择。
口腔种植修复常用的材料有钛合金和陶瓷等。
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陶瓷则更加逼真美观,但价格较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体材料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是种植体的稳固性。
种植体在植入后需要与周围骨组织进行愈合,从而保证其稳定性。
种植体的稳固性受到患者的骨质情况、术前的牙龈状况和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影响。
应注重种植体与患者骨质的结合,以免出现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等情况。
牙槽骨的状况也会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
如果患者的牙槽骨吸收较大,种植体植入后可能会出现松动或下沉等情况。
在进行种植修复前,需要充分评估牙槽骨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如骨移植或骨增高等。
在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时,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有利于种植体的愈合和稳定性。
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和清洁,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以保证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种植体材料的选择、种植体的稳固性、牙槽骨的状况和口腔卫生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效果。
在进行治疗前,应充分分析患者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以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持久性。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种植牙对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种植牙对于牙列缺失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口腔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强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种植牙;修复;牙列缺失;疗效牙齿缺失主要是指部分牙齿出现缺失的现象,进而导致恒牙牙列不整齐,对患者的发音、咀嚼以及美观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使患者背负心理压力,产生不良情绪。
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及口腔种植修复手术的出现[1]。
牙列缺失的治疗不再只应用常规修复,应用种植牙技术保障治疗的质量。
现对种植牙修复在牙列缺失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年龄(47.5±2.5)岁;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48.5±1.9)岁。
两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口腔内的组织及周围皮肤进行杀菌消毒;在手术区使用常规的无菌单铺单;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清除患牙处的残余物质,叮嘱患者2个月后前来复诊,并在患者的拔牙创愈合之后按照常规修复治疗的条件进行牙体预备;制作相应的义齿佩戴到患者牙列缺失处。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摘要】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是一种先进的牙齿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并分析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
口腔种植牙的原理与技术、修复牙列缺损的种植牙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均在本文进行详细介绍。
研究发现口腔种植牙在修复牙列缺损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口腔种植牙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通过持续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技术并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应用,临床有效性研究,原理与技术,影响因素,有效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技术完善,治疗效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缺失牙齿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种植牙的应用范围和临床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口腔种植牙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式。
针对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的研究还相对不足。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种植牙的技术和方法上,对于口腔种植牙在不同患者以及不同情况下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有效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腔种植牙在修复牙列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有效性,对于完善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推动口腔种植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口腔种植牙在修复牙列缺损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实际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提高口腔种植牙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口腔种植牙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为口腔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口腔种植牙在口腔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促进口腔种植牙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修复服务。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与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7-01-21T10:20:45.9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李泽锋[导读] 当前,临床上修复牙列缺损的主要方式为使用人工替代材料进行修复(如:覆盖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等)。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李泽锋口腔诊所山西大同 037004)【摘要】目的:分析运用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李泽锋口腔诊所收治的88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种植牙修复)和对照组(常规修复);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14±3.6)分高于对照组(74.18±3.2)分,且P<0.05;结论: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牙齿美观,具有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疗效【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77-02口腔乃消化系统的门户,但凡食物要被消化系统所吸收,首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实现。
而牙列缺损主要指的是部分牙齿缺失以至于牙列不完整,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和辅助发音,还影响了牙齿的美观。
因此维护牙列的完整性,及时对缺牙进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临床上修复牙列缺损的主要方式为使用人工替代材料进行修复(如:覆盖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等)。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李泽锋口腔诊所对牙列缺损患者实施种植牙修复,疗效显著,现将修复经过和修复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李泽锋口腔诊所收治的88例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化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44例。
实验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2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4.2±8.6)岁,牙列缺损的原因:先天牙列缺损11例、外伤引起牙列缺损8例、残冠或者残根拔除引起牙列缺损25例。
口腔种植牙修复技术治疗牙列缺损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索针对牙列缺损患者予以口腔种植牙修复的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牙列缺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均予以常规修复术治疗,研究组40例均以口腔种植牙修复术治疗。
对比临床效果。
结果接受对应方案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性超过对照的72.50%(P<0.05)。
研究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
结论针对牙列缺损患者予以口腔种植牙修复,效果十分明显,有助于有效修复缺损,恢复患者正常口腔功能。
关键词口腔功能;牙列缺损;种植牙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牙列缺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病已经成为常见口腔疾病类型。
尽管在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对换的口腔健康造成影响,但会明显影响其牙齿美观以及正常咀嚼功能[1]。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导致牙列缺失逐渐严重,产生负面效果。
既往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实施常规修复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本资料探索分析针对牙列缺损患者予以口腔种植牙修复的方法及其效果,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10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计80例。
所有患者均具有明的牙列缺损相关症状表现并经检查确诊,已对并发口腔疾病者予以排除。
经征得患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审批,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各40例。
对照组含男22例、女18例,年龄跨度范围21-82岁,均数(38.5±7.2)岁,病程跨度范围1-18个月,均数(12.4±3.5)个月。
对照组含男21例、女19例,年龄跨度范围20-81岁,均数(37.6±7.4)岁,病程跨度范围1-19个月,均数(11.8±3.7)个月。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数据分布均衡(P>0.0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牙列缺损为口腔科常见疾病,病因和外伤、牙周病、龋齿等有一定的相关性[1]。
该病不但会危害口腔健康,还会对咀嚼功能与牙齿美观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整个口颌系统,应积极予以治疗[2]。
目前,临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2.035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刘为玲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口腔内科,山东日照276500[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旨在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疗法。
方法方便抽选出该院口腔科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牙列缺损患者,依照不同修复方法将其分为常规修复组与口腔种植组,每组均为47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稳固性)、并发症(修复体脱落、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口腔炎症、软组织水肿)以及美观满意度。
结果口腔种植组的总有效率(95.7%)高于常规修复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25);口腔种植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稳固性的评分[(9.6±2.4)分、(8.9±2.2)分、(9.4±2.0)分、(6.7±2.3)分)]均高于常规修复组[(7.3±1.5)分、(7.4±1.6)分、(8.2±1.5)分、(5.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3.780、3.291、2.637,P<0.05);口腔种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8%)低于常规修复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P=0.005);口腔种植组的美观满意度(97.9%)高于常规修复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1-24T03:22:14.3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唐素萍[导读] 分析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中取106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患者均分为2组:唐素萍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摘要]目的:分析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中取106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患者均分为2组:研究组(53例,口腔种植牙修复)、对照组(53例,常规义齿修复),评定2组的效果。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治疗好转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咀嚼能力、美观度、语言能力、固位能力、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咀嚼功能,提高美观度和舒适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列缺损;口腔种植牙修复;临床效果在临床上,牙列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由龋齿、牙周疾病等因素引发。
此类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不只是发音、咀嚼受限,更严重的是影响口腔健康和美观度[1]。
现阶段,临床对于牙列缺损的治疗,常采用义齿修复法,通过对牙体组织的切除进行修复,虽然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大量牙体组织的切除,诱发了系列并发症。
近年来,临床研发了一种口腔种植牙修复方法,有别于义齿修复法,不仅不会损害其他的牙齿,还便于患者咀嚼,对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显著[2]。
基于此,本文以106例牙列缺损患者为对象,探讨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自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中取106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2组:研究组53例,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8:25,年龄介于23-66岁,平均(46.65±10.32)岁;缺损位置:磨牙后区30例,磨牙区23例。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贾四庆发布时间:2023-07-05T02:44:16.60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贾四庆[导读] 目的;口腔种植牙修复研究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科室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36名牙列缺损随机分为参考和研究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包含18例实验样本。
参照组接受义齿修复,研究组接受了种植牙修复,并评估了两种修复的有效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表现出更好的修复(P<0.05)。
结论;牙列缺损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患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参考。
秦皇岛市博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阳路口腔诊所河北秦皇岛市 066000摘要:目的;口腔种植牙修复研究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科室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36名牙列缺损随机分为参考和研究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包含18例实验样本。
参照组接受义齿修复,研究组接受了种植牙修复,并评估了两种修复的有效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表现出更好的修复(P<0.05)。
结论;牙列缺损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患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临床上口腔疾病最常见的是牙齿缺损,是指上下弓的不同部位缺少不同数量的牙齿。
牙列缺损不仅会影响牙齿的美丽和自信,还会导致口腔问题。
有许多方法可以修复牙列缺损,包括活动、固定、固定活动联合及种植修复。
目前,该种植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如下所述。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36名牙齿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确定18名患者。
在研究组中,8名男性和10名女性年龄在54-20岁,平均年龄(35.2±7.4)。
参照组由7名男性和11名女性组成,者为53-23岁,平均年龄为36.2±8.5。
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轻度至中度牙齿缺损。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探析目的:对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口腔种植进行修复。
对患者种植前后的整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口腔牙列缺损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口腔种植牙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牙列缺损情况,值得推广和普及。
标签: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疗效种植牙作为一种口腔修复方法,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列稳固性以及咀嚼功能,同时能够保证美观,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种植牙技术也开始受到了更多人关注和认可。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牙修复,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44例,女性患者有36例。
年龄范围为19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43岁。
其中有51例患者为单牙缺失,29例患者为多牙缺失。
种植修复体122枚。
种植部位于上前牙有22枚,下前牙有8枚,上前磨牙有10枚,下前磨牙有18枚,上后牙有24枚,下后牙有40枚。
1.2 方法1.2.1 术前检查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血液系统检查,探查患者的口腔缺牙情况,并对患者的咬合情况以及颌间距离进行分析。
对颌骨曲面断层进行X线片检查,通过了解和认识缺牙间隙、周围组织分布情况以及骨组织情况,从而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开展。
1.2.2 治疗方法患者均进行消毒,并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于牙齿缺失数量较多的患者则可以增加眶下孔阻滞麻醉。
通过手术引导板,使用环形刀在植入点将粘骨膜垂直切开直至骨面。
将粘骨膜剥离并形成孔洞,将牙槽骨充分显露,将球钻置于牙槽嵴顶端,喷水进行冷却,并使用扩孔钻逐级进行扩张,直至达到一定的直径和深度,收集碎骨屑进行备用。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观察
近年来,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牙列缺损是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会影响口腔功能,还会降低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观察,对于了解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改进治疗方案。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是将一根人工种植体植入下颌或上颌骨组织中,用于稳定支撑人工牙齿。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种植体与骨细胞结合形成牙周炎退缩,从而达到支撑人工牙齿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在植体所需位置处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手术操作将种植体植入颌骨中,然后等待一定时间,种植体与骨细胞结合,形成固定的种植体,然后在种植体上安装人工牙齿即可。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优点是可以重现口腔功能和外观美观,比其他修复牙齿的方法更为稳定和持久。
通过对85例患者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成功率高达98.1%,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程度较小,恢复期较短,术后口感也相当自然。
三、不足之处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治疗费用比较高。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局部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和不适。
四、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最为理想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优越的治疗效果。
尽管其费用比其他修复方法较高,但其持久性和美观度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在选择种植修复治疗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并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陈慧玲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牙列缺损是指患者由于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牙齿整体不完整的一种临床表现[1]。
牙列缺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发音功能,还会对患者口腔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其中种植牙修复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因牙列缺损导致的口腔健康问题,是目前治疗牙列缺损的最佳选择方案之一[3]。
本文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114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2-43岁,平均年龄为(27.38±3.27)岁,男性31例,女性2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49岁,平均年龄为(31.28±4.04)岁,男性36例,女性2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进行,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列缺损的检验标准。
1.2方法1.2.1常规修复对照组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常规修复,首先对患者口腔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处理,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细菌感染,防止患者病情加重。
拔出患牙之后,进行常规义齿修复。
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义齿位置,提升其自身的舒适感,再逐步进行固定修复。
1.2.2种植牙修复观察组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种植牙修复,进行口腔种植牙修复之前需要对患者牙列缺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定患牙的位置和缺损情况,以便制定最佳的种植牙修复治疗方案。
对患者口腔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麻醉,在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后,利用手术刀作用于患者患牙部位,从切口处切断直达骨面,使骨面处于暴露状态。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患者48例,对其种植失败率、牙槽骨的骨吸收情况及患者对种植前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随访1年,1枚种植体失败,1年种植失败率为0.84%;患者结构修复完成后1年牙槽骨近中和远中吸收量与负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患者满意度较种植前明显提升(P<0.01或<0.05)。
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成功率高,患者使用更自然、舒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牙列缺损不仅对患者的辅助发音、咀嚼和美观产生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口腔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随着口腔材料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种植牙技术不断的成熟,目前治疗牙列缺损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种植牙来修复。
种植的义齿结构与正常牙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不损害其他牙齿的同时能发挥咀嚼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种植义齿修复牙缺损的患者4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种植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9~63岁,平均(37.6±7.8)岁。
单牙缺失27例,多牙缺失21例。
缺损原因:外伤脱落14例,牙周病拔出11例,龋齿损坏拔除22例,其他1例。
共种植98枚。
种植部位:上前牙21枚,上前磨牙7枚,上后牙19枚,下前牙5枚,下前磨牙14枚,下后牙32枚。
1.2 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常规术前血液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口腔缺牙区及余留牙的情况,检查患者咬合关系和颌间距离。
拍摄颌骨曲面断层X线片,了解缺牙间隙,缺牙区周围重要组织分布情况以及缺牙区骨组织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制作手术模板,选择合适的种植体。
(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或碧兰麻局部麻醉术区,缺牙较多者可增加眶下孔阻滞麻醉,借助手术引导板,用环形刀在确定的植入点垂直切开黏骨膜至骨面,剥离黏骨膜形成孔洞,暴露牙槽骨,球钻在牙槽嵴顶端顶点,喷水冷却下扩孔钻逐级扩张到所需的直径和深度,碎骨屑收集备用,先在骨孔植合适型号的试植体,了解吻合程度,如合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骨孔,植入种植体安放封闭螺丝,检查初期稳定性,采用丝线缝合软组织。
健康域口腔伴随着国内外口腔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然成为一种美容技术,不但运用在口腔医学中,还运用在美容医学领域中。
牙列缺损作为多因素引发的牙齿缺失疾病,会对口腔的美观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1-2]。
现阶段,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干预过程中,对舒适度和美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牙列缺损修复性治疗需得到重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保障修复后患者的牙齿功能可恢复到正常状态,修复需具有长期的美观性与稳定性。
在实施口腔种植修复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口腔整体状况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性检查,选取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
在开始治疗前,需为患者制定出完备的治疗方案,其中包含制作种植模板、修复体设计以及对植牙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全面性检查[3]。
对牙齿模板进行制作之前,需要对设计加以完善,保障患者接受修复治疗后咬合力、美观度以及舒适度都能够得到保障。
基于此,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牙列缺损18~63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两组,以观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
患者入院之后需要接受基础的诊断,其中包含牙齿CT诊断。
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明确患者遗留患牙的缺损状态、健康程度、骨密度以及邻牙组织结构等,依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对修复计划进行明确。
对照组内患者接受常规的修复干预,医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缺损状态开展检查与修补治疗,包含明确患者残留部位牙齿状况、牙列缺损的具体状况等,而后把患者的残留牙齿与牙根运用设备拔除。
在开展拔牙之前,需要使用2%利多卡因药物进行麻醉处理,麻醉之后需要运用硅橡胶硅对牙冠和浇筑石膏模型进行制作。
完成之后,需要按照牙膜制作出个性化的烤瓷冠,保障烤瓷冠能够与患者的牙齿修复需求相符,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舒适度。
在开展修补干预之后,医务工作人员须为患者详细讲解佩戴的日常注意事项和相关的清洁方式,叮嘱患者在出院之后要定期入院接受复诊。
实验组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干预技术,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然后运用2%普鲁卡因药物开展局部麻醉干预。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57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57例,植入种植体73颗,3~6个月后行冠修复,定期复查,检查种植体与周围软硬组织的结合情况和修复体使用情况。
结果经1~2年观察,1例出现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1例出现基台松动,1例未能达到骨结合,其余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良好。
结论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但修复设计需合理,操作需规范,并要定期复查。
标签:种植牙;义齿修复;牙列缺损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患者对口腔修复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种植牙因其具有稳固、固位好、咀嚼效率高、美观舒适,口内无异物感,不磨损邻牙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
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行种植牙修复的57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郑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种植牙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32~57岁,平均(36.8±3.4)岁;共植入种植牙73颗,包括上颌31颗,下颌42颗,其中前牙区14颗,双尖牙区20颗,后牙区39颗。
3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8例骨量不足需要植骨。
所有患者缺失牙达3个月以上;口腔卫生情况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排除口腔及全身系统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证;能定期复诊。
1.2 材料
种植体采用德国FRIADENT公司提供的Ankylos种植体、Ankylos种植体连接部件及上部结构。
1.3 治疗方法
术前作全面细致的局部检查和术前准备,包括常规拍摄颌骨曲面体层X线片,必要时拍摄CT了解缺失牙区牙槽骨密度及高度、邻牙牙周情况及种植区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计算缺失牙区的骨高度,并对种植体植入角度进行准确测量,选择合适型号的种植体。
取术前记录模型,制定合理种植计划。
局麻下应用Ankylos种植系统的专用骨钻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
术中注意保护软组织。
术后立即拍摄X线片检查种植体植入的角度、深度及毗邻关系,评价种植效果。
术后常规服用罗红霉素胶囊1周,每天口泰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1周内缺牙区禁用局部可摘义齿,第10天复诊了解伤口愈合情况,拆除缝线。
一般上颌牙术后5~6个月、下颌牙术后3~4个月行Ⅱ期手术,安装愈合帽。
Ⅱ期
手术2周后制作烤瓷冠,要求力学分布合理,在正中牙合时轻微点接触,侧向牙合时无牙合干扰,避免产生牙合创伤。
烤瓷冠戴入后2周和1年必须复诊观察,长期无自觉症状的病例每半年复查1次,有不适者即刻复查,每次检查口腔卫生情况、种植体与周围软硬组织的结合情况和修复体使用情况。
2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共植入义齿73颗,术后随访1~2年。
1例出现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1例上部烤瓷冠在修复后1年出现基台松动,1例上颌后牙区的种植体未能达到骨性结合,拔除3个月后二次修复。
其余种植体均无松动,患者咀嚼良好,无牙龈出血,无不适感,外表美观,X线片示种植体周围垂直方向的骨吸收小于0.2 mm,周围无透射影,与骨结合良好。
3 讨论
3.1 严格选择适应证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定,严格选择适应证,特别要注意口腔牙槽嵴高度宽度、咬合、邻牙关系及种植区骨密度,要求口腔卫生良好,局部没有颌骨病变。
骨质疏松与骨量缺失过多、严重的糖尿病、有出血倾向及未满18岁的未成年患者不宜种植;牙周病失牙患者牙槽骨存在进行性吸收,临床失败率相对较高,适应证选择要更加严格;患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种植牙产生的各种异常情况。
此外,选择种植病例时还需考虑患者的要求及经济情况。
3.2 规范的手术操作
种植修复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形成骨结合,而种植体骨结合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2]。
精细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手术时要严格按种植外科的原则进行。
种植手术必须要有高度的无菌观念,术中应避免污染种植体涂层面及种植窝并同时加强消毒[3],防止种植术后发生早期感染,导致骨形成受阻。
预备种植窝应该使用提拉动作,压力适中,尽量减少骨组织损伤、尤其是皮质骨的损伤。
同时术中要使用冰生理盐水进行深部降温,并密切注意手机头部的冷却液流量,保证扩孔过程的降温效果。
如存在骨量不足,则需要植骨和骨膜,待种植区骨量达到要求后方行种植义齿修复。
本组8例植骨患者初期稳定性好,这与杨旭等[4]报道一致。
本组病例中出现的1例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可能是由于牙槽嵴低平所致。
3.3 合理的义齿修复
种植义齿设计与常规义齿设计不同,要求力学分布合理。
修复制作过程中,在保证咬合接触的前提下,减少桥体的颊舌径,降低牙尖倾斜度,加深溢出沟,前牙设计防旋转的舌侧翼,以减少种植义齿所承受的咬合压力及扭力,避免产生咬合不协调、咬合早接触、局部力过大造成创伤;如果人工牙尖过陡,恢复功能过大等,有可能使修复后种植体因为承受力量过大而导致失败[5],因此,对于
后牙缺牙间隙过宽者,应当尽量选用双种植体以减轻负荷。
种植手术成功后,修复体设计制作要能保护龈上皮袖口,利于种植基台清洁、保证种植体基牙颈部周围支持组织的健康。
修复后定期检查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早诊断、早处理,可以提醒患者正确使用种植义齿,渐进性负重,从而保障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6]。
本组病例中出现1例基台松动是由于患者较长时间未能遵医嘱定期复查,咬合过紧所致,1例未发生骨结合发生在上颌后牙区,分析是因为上颌后牙区骨质较为疏松且又负荷过早所致。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黄伟,赖洪昌,等.Straumann种植系统7年临床回顾应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67-271.
[2] 施斌,吴乐平,魏斌,等.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570-572.
[3] 黄卫东,黄秀芳,徐勇刚.影响种植牙成功率的临床操作因素分析附830枚种植体植入修复报道[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11(2):85-87.
[4] 杨旭,张玉凤,刘学,等.Ankylos种植系统单牙修复临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2011,37(4):738-741.
[5] 余道竹.引起种植义齿失败的因素学回顾[J].口腔医学纵横,2009,18(5):75.
[6] 刘怀勤,叶蕾,高宇,等.骨内种植体178例临床应用研究及回顾[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498-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