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灾害无情人有情》
- 格式:pdf
- 大小:23.49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本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及作用本单元在适应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以“灾害无情人有情”为综合主题呈现学习和探究活动,梉学生了解经常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学习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4个主题。
主题一:“生活中也有灾害”主要通过不同的自然灾害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了解这些灾害就发生在人们的身边,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具大原影响。
主题二:“当灾害来临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体验、动手写一写和阅读事例等活动,认识面对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怎样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避灾常识。
主题三:“人间自有真情在”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人们相互支援与互助帮助受灾害人民克服困难和重建家园,从中体会灾害无情人有情。
主题四:“灾难后的思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1、主要通过不同的自然灾害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了解这些灾害就发生在人们的身边,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具大原影响。
2、通过讨论、思考、体验、动手写一写和阅读事例等活动,认识面对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臬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避灾常识。
3、培养学生了解人们相互支援与互助帮助受灾害人民克服困难和重建家园,从中体会灾害无情人有情。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了解经常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体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学习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五、本单元教学难点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储存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资料准备各种自然灾害的视频和数字资料、灾后人们互相帮助的照片等。
七、本单元教学时间:9课时。
《灾害无情人有情》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1、搜集、了解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2、搜集一些灾难中人们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图片、照片、故事等。
3、观看《龙卷风》《唐山大地震》等纪录片,及抗灾救灾的新闻。
活动过程:一、图片展示,激发情感师: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挫折、不幸、无奈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生1:最需要的是有人来帮助我、关心我。
生2:最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我。
师:(过渡)是啊,我们需要的是关爱,需要的是帮助。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老师出示“爱心互动”的图片,并配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
)师:看了这一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学习身边典型事例,初步明理师:(过渡)不错,同学们看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关爱,需要帮助。
这样的人,不仅仅在遥远的贫困地区有,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真情栏目”,来关注一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校五年七班陈天来同学。
故事讲述了他遭受的不幸。
(师生一起看真情纪实录象)师:看了这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后反馈。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明理师:(过渡)同学们,陈天来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就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类似陈天来一家这样的不幸在我们社会上还有很多。
课前同学们从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后反馈……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的故事,现在老师想知道在你的身边、你的亲朋好友、你的同学,甚至你自己有没有受到过别人帮助的事例;或者你身边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你自己有没有帮助过别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灾害无情人有情
一、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面对灾害临危不惧,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通过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多样性,知道自然灾害危害极大,学习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知识和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3、具有初步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水平。
二、本单元总体思路:
1、自然灾害是“天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无法抗拒的。
2、了解自然灾害,学习防灾和自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它带来的损失和破坏性。
3、知道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类的一些活动相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4、初步掌握避灾自护知识是顺应自然;适合社会的需要,是学会生存的水平之一。
三、本单元教学建议:
1.学习内容点面结合。
“面”是对自然灾害的整体理解。
“点”要与当地具体环境有机结合,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区、农村、山区、水库附近等。
要突出针对性。
2.学习与演练结合。
要使知识转化为水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结合学习内容和地区的条件,实行一些简单易行的训练。
例如:避震、避雷击、水灾逃离等。
3.丰富学习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知,提升学生的灾害意识。
例如图片、照片、新闻报道和案例。
4.注意科学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灾害无情人有情》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在危难之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2学情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片、读书等活动,收集一些面对灾难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进行展示。
收集有关体现在灾难面前人们互帮互助的谚语、名言等,明白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集有关人们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有关资料。
3重点难点
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从小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1. 同学们,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创造了万事万物,为我们提供了赖已生存的优美环境,请欣赏:(播放大自然优美景色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可是大自然并不是经常给我们提供这么美的生存环境,它也有发怒的时候。
请看:(课件播放灾害图片)。
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材分析:《灾害无情人有情》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下设主题《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灾害时常可能发生,而且有着突发性和不可抗拒性;为了预测、减少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一直在向自然灾害挑战,努力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和互助的方法;体会在灾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感人事迹,懂得在危难之中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愿意主动向灾区人民施以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愿意主动向灾区人民施以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忆2008雪灾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一、轻轻聊谈,导入课题1、灾害2、这是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字眼,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想到了哪些灾害?灾害让你感到怎样?板书:无情二、走进雪灾,寻找感动1、大家还记得2008年的那场冰雪灾害吗?2008年的那场冰雪,让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南方儿女感到手足无措,谁还记得当时的场景?2、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场大风雪。
播放视频:《走进南方风雪》。
3、看了这个短片,一定勾起了你不少的回忆。
想想在冰雪灾害中,你和你身边的人遇到了哪些困难?(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3、当我们正处于困境时,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帮助,在雪灾中你得到过哪些帮助呢?板书:自己受灾——关爱4、小结:经历了这次冰雪灾害,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虽然灾害是无情的,但人间处处有真爱,真是灾害无情——板书:人有情5、在大家的关爱下,我们很快度过了难关。
相比那些在猛烈的大灾大难中瞬间被夺走生命的的人们,我们是幸运的。
《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案活动目的1.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难得。
2.通过了解灾区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勤奋的双手再建家园的事迹,感受他们创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与坚强决心。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故事和图片,尽可能观看一部抗灾题材的影片。
教师:搜集印度洋大海啸的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准备空白小卡片。
活动过程一、敬礼,英雄1.教师: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痛苦和灾难。
面对这头猛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欣赏影片《惊涛骇浪》抢险片断)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场面或故事?(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3.教师:同学们,听了这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看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此时此刻,你们想对故事的主人公说些什么呢?请把想说的话写在“感谢卡”上吧!最后,让我们用少先队员最崇高的礼节向英雄们致敬。
二、生活剧场1.教师:请大家解放阅读教科书84页杰杰的故事,想像一下,组成“临时家庭”后,故事会怎样继续发展?“家”里会有哪些感人风趣的故事发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将“临时家庭”的故事继续演绎下去,然后分组汇报。
2.学生分组,先讨论再表演,最后各组汇报表演。
三、聚焦大海啸1.教师:同学们,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洋的那场大海啸,你们还记得吧?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大海啸。
(课件展示相关图片)2.学生说说大海啸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或一件事。
3.交流:海啸发生后,灾民们最需要什么帮助?国际社会给了灾区哪些援助?你和你身边的人有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四、寻找魔法师1.观察海啸灾区刚发生后和再建后对比图片和教科书第85页的对比图,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灾区魔术般地变了样?一起来找一找奇特的魔法师吧!2.引导学生从国家的支持、社会各界的援助和灾区人民自身地努力来寻找灾区变样的原因,在寻找出“魔法师”的基础上,再解读教科书第84页图片反映的事例。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灾害无情人有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再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用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灾难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学生看图,看看人们在灾难面前是如何做的?
2、再仔细读书,看看还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发生?
3、过渡:像这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场面,这种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情景还有很多。
看到这些场景,听到这些故事,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同学们在空白处填写出来。
二、学生主动探索
1、在灾难面前,灾区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国家和社会给予灾区什么样的帮助?
2、指导学生看图。
3、我们能为灾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吗?
三、升华主题:
1、请同学们看图,灾后,在各方人们的努力下,灾区变成了什么
模样?
2、学生汇报。
3、揭示主题:这就教灾害无情人有情
四、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
五、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并和他们交上“手拉手”的好朋友。
《灾害无情人有情》说课稿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陈婕一、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本册教材突出其“范例”的特点,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注重“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体现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体现在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认知与情感的升华呈螺旋式上升。
《灾害无情人有情》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对前面的课题有着总结性的作用,更深化了学生的品德情感,其编排意图在于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会关注度与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明白社会上很多事情是大家的事情,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完成,感受到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册课程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就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活德育理念、尊重儿童理念和追求教育有效性理念,是教学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因此我将这些理念贯穿和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提炼适合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尽量做到细化。
《灾害无情人有情》这个主题是在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所了解后编排的课题。
重在培养他们具有一个社会人的意识,关注社会问题。
让他们看到社会中有这样一些为了社会甘于奉献的人,使他们从小产生一种意愿,就是向这些人学习的愿望。
了解灾难时人们需要帮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事例,懂得危难中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内化。
《灾害无情人有情》案例与反思《灾害无情人有情》案例与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1、搜集、了解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2、搜集一些灾难中人们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图片、照片、故事等。
3、观看《龙卷风》《唐山大地震》等纪录片,及抗灾救灾的新闻。
活动过程:一、图片展示,激发情感师: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挫折、不幸、无奈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生1:最需要的是有人来帮助我、关心我。
生2:最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我。
师:(过渡)是啊,我们需要的是关爱,需要的是帮助。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老师出示爱心互动的图片,并配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
)师:看了这一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二、学习身边典型事例,初步明理师:(过渡)不错,同学们看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关爱,需要帮助。
这样的人,不仅仅在遥远的贫困地区有,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真情栏目,来关注一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校五年七班陈天来同学。
故事讲述了他遭受的不幸。
(师生一起看真情纪实录象)师:看了这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后反馈。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明理师:(过渡)同学们,陈天来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就在他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类似陈天来一家这样的不幸在我们社会上还有很多。
课前同学们从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后反馈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的故事,现在老师想知道在你的身边、你的亲朋好友、你的同学,甚至你自己有没有受到过别人帮助的事例;或者你身边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你自己有没有帮助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