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87
临床血液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等多项检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
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2.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3.血液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掌握这些指标
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4.血涂片检查:包括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的检查。
需要掌握正
常和异常形态的特征以及其临床意义。
5.红细胞沉降率(ESR):用于检测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需要掌握其正常范
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考点,具体的考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来确定。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
一、血涂片染色血涂片染色是血液细胞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将血液细胞染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一般来说,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和偏振光染色等。
1. Wright染色Wright染色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胞核染成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核质比和细胞内的细胞器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贫血、感染和白血病等。
2. Giemsa染色Giemsa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胞核染成紫蓝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疟疾、红细胞病和白血病等。
3. 偏振光染色偏振光染色是一种特殊的血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偏振光的作用,将细胞内的结构和颗粒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二、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血液细胞学检查方法。
它通过将骨髓涂片染色,从而观察和分析骨髓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和PAS染色等。
1. Wright染色Wright染色是一种常用的骨髓涂片染色方法。
它可以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骨髓中的细胞核染成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从而使细胞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骨髓细胞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等。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骨髓穿刺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如一系和/或一系以上细胞减少或增多,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等(2)不明原因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3)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CD)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测定、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寄生虫学检查(如疟疾、黑热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凝血酶灭活能力最强的蛋白质是( )(易)A、TMB、PLC、ATD、APCE、PS正确答案:C2.LMWH的监测应选用的试验为( ) (难)A、APTTB、PTC、BTD、抗因子Xa活性E、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答案:D3.患者血浆PT延长,蝰蛇毒时间(RV— VT)正常,下列哪一项正确( )(中)A、因子V缺乏B、因子Ⅻ缺乏C、PF3缺乏D、因子X缺乏E、因子Ⅶ缺乏正确答案:E4.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基础为( )(中)A、P-选择素缺陷B、GPIb-Ⅸ-V的缺陷C、血小板致密颗粒缺陷D、GPIIb/ⅢaE、血小板α颗粒成分增多正确答案:B5.vWF的主要作用是( )(中)A、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作用B、抑制血小板的收缩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D、下调FⅧ的合成E、调节血小板的释放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免疫学标志物对诊断M6有价值的是( )(难)A、CD11B、CD14C、血型糖蛋白AD、抗血小板GPIIbE、CD42b正确答案:C7.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 )(易)A、阻止Ⅱa的形成B、稳定纤维蛋白C、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D、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E、为FⅨa正确答案:E8.即将分娩妇女,患肺炎。
体检:高热,血压83/42 mmHg,全身皮肤、黏膜严重出血,四肢及躯干皮肤呈现大片状瘀斑。
检验:血红蛋白80 g /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30×109/L;粪隐血(+++);PT 26s(参考值10s-13s),APTT 86 s(参考值23.3s-36.8 s),3P试验(-),血FDP 1:512(+),纤维蛋白原1.7 g/L,ELT 50 min;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占3%)。
最可能的出血原因为( )(中)A、ITP(急性型)B、DICC、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D、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9.在白血病的FAB分型中规定,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 )(易)A、骨髓中原始细胞数≥30%B、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30%C、骨髓中原始细胞数≥20%D、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20%E、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数≥30%正确答案:A10.在PAgT试验中ADP宜保存于( )(中)A、室温B、室温避光保存C、(O-4)℃冰箱D、37℃水浴箱E、-20~C保存正确答案:E11.我国霍奇金淋巴瘤中,以下列哪一型最为常见( )(易)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混合细胞型D、原始淋巴细胞型E、结节硬化型正确答案:A12.在哪一阶段中性粒细胞的糖原无储存( )(中)A、晚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杆状核粒细胞D、分叶核粒细胞E、早幼粒细胞正确答案:E13.血清中溶菌酶主要来自( )(中)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4.泡沫样细胞是指什么细胞( )(易)A、尼曼-匹克细胞B、R-S细胞C、戈谢细胞D、骨髓瘤细胞E、脂肪细胞正确答案:A15.患者血浆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 )(中)A、I、Ⅱ、Ⅶ、V、XB、I、Ⅱ、V、ⅧC、Ⅺ、Ⅻ、XⅢD、Ⅷ、Ⅸ、ⅪE、V、Ⅶ、Ⅷ正确答案:A16.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片上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易)A、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B、急性失血后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急性红白血病正确答案:C17.下列关于APTT和PT说法正确的是( )(中)A、APTT超过正常对照3B、PT超过正常对照10C、INR为PT结果报告方式之一D、PT试剂中所含的物质可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E、APTT试剂中富含组织凝血活酶和Ca2+正确答案:C18.对粒细胞集落形成有特异性刺激的因子是( )(中)A、Meg-CSFB、BFU-EC、M-CSFD、Multi-CSFE、G-CSF正确答案:E19.TXB2减少常见于( )(中)A、肺梗死B、糖尿病C、心肌梗死D、脑血栓形成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正确答案:E20.患者女性,35岁,高热4日,皮肤多处片状瘀斑。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章作业1、试述粒细胞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答:①非特异性颗粒大小较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少量或中等量,分布不一,有时覆盖核上;②中性颗粒细小,大小一致,细颗粒状,淡红或淡紫红色,数量多且分布均匀;③嗜酸性颗粒粗大,大小一致、橘黄色,数量多,分布均匀且不覆盖于核上;④嗜碱性颗粒最粗大,大小不一,形态不一,深紫红或深紫黑色,数量不一定,但常不多,分布不一且常覆盖核上。
2、破骨细胞与巨核细胞如何区分?答:两者主要是细胞核上的区别,巨核细胞胞核1-2个,胞核较大,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核高度分页且相互重叠。
而破骨细胞胞核数常较多,1-100个,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
另外巨核细胞包膜外层有血小板等物质黏附聚集。
3、骨髓增生程度五级分类法及常用标准是什么?答:有核细胞\红细胞,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①增生极度活跃时存在有核细胞\红细胞为1:1,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为>100,其临床意义为各种白血病发生;②增生明显活跃时有有核细胞\红细胞为1:10,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为50-100,临床意义为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③增生活跃时为核细胞\红细胞为1:20,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为20-50,临床意义为健康人或者贫血;④增生减低为有核细胞\红细胞为1:50,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为5-10,临床意义为造血功能低下,部分稀释;⑤增生极度减低有核细胞\红细胞为1:200,有核细胞数\高倍视野为<5,临床意义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完全稀释。
4、什么是粒红比,粒红比的正常值是多少?答:粒红比值市直各阶段细胞(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
其正常值为2-4:15、观察骨髓片时,为什么要同时检查血涂片?答:不同的疾病,其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可能一致,也有可能有较大的区别。
有下列几种情况①骨髓象相似而血象不同: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骨髓象相似而血象不同;②骨髓象不同而血象相似: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③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如传染性单个核核细胞增多症;④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⑤血象中细胞较骨髓中细胞成熟:白血病;⑥血涂片检查可用于标准血液分析仪的检查结果。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人体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监测。
首先,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以及血清等液体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红细胞检查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因此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质量与氧气的运输密切相关。
通过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出血等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白细胞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病原体,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通过检查白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此外,血小板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如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它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