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pdf
- 格式:pdf
- 大小:9.55 MB
- 文档页数:87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医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设置在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本课程主要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安排,课程设置建立在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后。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
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
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