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目标配合比-004审批表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
(最新版)
目录
1.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概述
2.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计算方法
3.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影响因素
4.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控制措施
正文
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是指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基层质量,对混合料中各种组成材料的比例波动范围进行控制的指标。
这个范围的设定,是为了确保混合料在一定范围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出现混合料性能不良,影响基层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计算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方法,通常是根据设计要求、材料性质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
比如,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就详细规定了各种组成材料的允许波动范围。
影响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性质、施工条件、设备精度等。
原材料的性质,如水泥的强度、粉煤灰的活性等,都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施工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施工条件进行配合比调整。
设备精度,如拌合机的精度、计量设备的精度等,也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对于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二是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合料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三是加强施
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合料的性能在允许范围内;四是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设备的精度。
X X 大学实验中心检测报告(2014)XX实字第(320)号项目名称:捷通通道建设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委托单位: XX县交通运输局检测类型:委托发出日期:2014年10月8日说明:1、检测报告未加盖本中心检测专用章无效;2、检测报告的复印件未加盖本中心检测专用章无效;3、检测报告无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4、若客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之日起15天内向本中心提出,超过期限不予受理;5、委托检测仅对来样负责;6、XX实验中心竭诚为您服务,真诚欢迎用户多提宝贵意见。
通信地址:XXXXXXXXX邮政编码:123456联系电话:(025)88888888传真:(025)88888888联系人:XXXXX实验中心检测报告一、概述受XX县交通运输局委托,XX实验中心承担了捷通通道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送样,分为1#(16~31.5mm)、2#(4.75~16mm)、3#(2.36~4。
75mm)、4#(0~2.36mm)四档集料,水泥为大鱼牌P。
O42.5缓凝水泥。
主要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采用的主要试验仪器有:压力试验机、振动击实仪、脱模机、电子天平、烘箱、方孔筛等。
二、原材料检测1 水泥检测结果XX实验中心对捷通通道建设工程水稳基层混合料使用的大牛牌P。
O42.5水泥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水泥物理检测试验结果表2 集料检测结果XX实验中心对水稳基层混合料所使用的集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水洗筛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2水稳集料试验结果表三、设计过程1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表3 各种矿料的水洗筛分试验结果表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表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3 级配设计依据捷通通道建设工程的设计要求,结合以往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合成级配筛孔通过率如表5,级配曲线图如图1。
路面基层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设计图纸二、试配要求1.集料级配符合下表要求:方孔筛尺寸(mm)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a x*e(d9}!s X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2.水泥与碎石的比例在(4:100~5.5:100)之间。
3.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3.5MPa。
三、材料1.水泥:采用无锡恒安水泥,标号为P.O32.5,三天抗折强度为3.9 MPa,三天抗压强度为18.3 MPa,符合规范要求。
2.碎石:1#料为19~31.5mm, 2#料为4.75~19mm,3#料为0~4.75mm,均为宜兴碎石。
3.水:饮用水。
4.原材料按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资料附后。
四、按JTJ034-2000《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1.确定水稳碎石集料的组成:1.1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筛分结果,进行图解法集料组成设计,根据图解法设计计算三个集料的比例确定为:1#料(19~31.5mm):2#料(4.75~19mm):3#料0~4.75mm=34%:30%:34%%~1.2 根据以上三个集料的比例,进行取样做混合集料的筛分,结果符合《锡东大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要求。
2.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四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2.1 根据《公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四个水稳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碎石=4:100;②水泥:碎石=4.5:100;③水泥:碎石=5:100;④水泥:碎石=5.5:100。
2.2 根据以上确定的四个配合比,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四个配合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分别为:1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2g/cm3、最佳含水量为4.8%;2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59g/cm3、最佳含水量为5.0%;3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72g/cm3、最佳含水量为5.0%;4号配合比:最大干密度为2.380g/cm3、最佳含水量为5.2%。
江宁区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江苏育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1月8日宁铜公路(禄口-铜山段)改造工程水稳配合比设计一、概述江宁区宁铜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依据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监理组进行了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2、交通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交通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4、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6、《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7、江苏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站《质量技术标准汇编》GB(2003-11)三、配合比设计本次上面层所用集料为淳化镇采石灰岩集料,矿料为上峰孟墓厂产品,沥青为金陵实业AH-70沥青。
依据要求进行了沥青和集料的各项指标试验(详见下表)。
1、水泥:该项目选用的水泥南京三龙水泥厂天宝山牌(缓凝)P.O32.5级水泥,终凝时间大于6个小时,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
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水泥原材试验结果表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室内配合比设计中所用集料为石灰岩,由淳化镇采石场所供,矿粉为上峰孟墓厂产品,各种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1。
各种粗集料的试验结果如表2,细集料的试验结果如表3,矿粉的试验结果如表4该项目选用石料的产地为青龙山采石场,质地为石灰岩。
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概述: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设计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
我部试验室选用山东莱阳产20-25mm、10-20mm、5-10mm 碎石及0-5mm石屑作骨料﹔选用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作胶结材料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进行设计。
二、检测依据:1、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6、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7、招标文件及图纸要求三、原材料:1、水泥: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产“重山牌”P·S·A32.5级缓凝水泥,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集料:山东青州产20-25mm、10-20mm、5-10mm碎石和0-5mm 石屑,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水﹕当地饮用水。
四、矿料级配:首先采用水洗法对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依据级配范围要求,经反复调整,确定集料比例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级配结果如下﹕五、击实试验:依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水泥剂量为 4.5%、5.0%、5.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做击实试验,击实采用五点法。
其结果如下表﹕六、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击实结果﹐用静压法成型试件,经过6天保湿养生,浸水24小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其结果如下﹕七、结论:根据强度结果、设计及经济性要求,我部拟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矿料级配为: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石屑=20:21:24:35水泥:集料=4.5:100.0最大干密度为2.366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水稳基层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坚固的基础以支撑上层的交通荷载。
在水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配合比的合理性和级配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来评估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深度评估:1. 了解水稳基层:水稳基层是由矿渣、碎石等骨料、沥青等胶结材料以及一定比例的填料、黏结材料混合而成。
它不仅能够增加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可以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
2. 目标配合比的意义:目标配合比是指在设计阶段根据路面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确定的各种原材料的比例。
合理的目标配合比能够确保水泥浆料中各组分的比例达到最佳,从而提高水稳基层的质量。
3. 级配的重要性:级配是指骨料中各个不同颗粒的分布情况,合理的级配可以提高水稳基层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级配波动范围指的是骨料中各个级配区间之间的变动大小,过大或过小的波动范围都会影响水稳基层的性能。
广度评估:1. 目标配合比的确定:在确定水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时,需要综合考虑路面的使用要求、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通过对不同骨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等指标进行实验和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 级配波动范围的控制:级配波动范围的大小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确定。
太大的波动范围会导致骨料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从而影响水稳基层的密实性和强度;而太小的波动范围则可能导致骨料的过筛率和孔隙率偏离设计要求,影响基层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
3.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水稳基层的质量,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通过合理的振动方式和振动频率来提高骨料的密实度,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在配料和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个组分的比例和分散性,以保证水稳基层的质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水稳基层的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对于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水泥浆料中各组分的比例达到最佳,从而提高水稳基层的质量。
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1. 引言水稳基层作为公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而水稳基层的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则是评判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2. 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的意义水稳基层目标配合比级配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要求,将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混合,以保证其密实性和稳定性。
而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则是指在实际施工中,实际的配合比级配与设计要求之间允许的偏差范围。
合理控制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对于确保水稳基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还能够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日后的养护成本。
3. 影响水稳基层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因素在实际施工中,水稳基层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原材料的影响。
不同原材料的性质和颗粒大小会对配合比级配的偏差产生影响。
其次是施工工艺的影响。
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施工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配合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水稳基层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应对水稳基层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水稳基层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的颗粒分析和筛分试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是优化施工工艺。
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保证配合比的稳定性。
最后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
在设计水稳基层时,应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配合比的要求,以降低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
5. 个人观点与总结个人认为水稳基层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的控制对于保证路面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级配波动范围,才能够确保水稳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XXXX路面XX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XXX检测有限公司XXXX路面XX标工地试验室2020年xx月xx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XX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XXXX路面施工指导意见》3.《XXXX路面xx标施工图纸》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材料来源1、碎石:石灰岩规格:19~26.5mm、9.5~19mm、4.75~9.5mm厂家:xx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规格:2.36~4.75mm、0~2.36mm厂家:xx矿业有限公司2、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32.5厂家: xx水泥制造有限公司3、水:生活用水三、设计过程1、根据招标文件、指导意见、图纸及规范的要求,对各种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见下表)。
集料1#(19-26.5mm)各项指标集料2#(9.5-19mm)各项指标集料3#(4.75-9.5mm)各项指标集料4#(2.36-4.75mm)各项指标集料5#(0-2.36mm)各项指标P·F 32.5水泥原材料各项指标2、依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机计算,确定各种材料比例(见下表)矿料级配合成试验检测记录表(水洗法)级配中值(%)100 95 80.5 67.5 58 49.5 32 20 16 11 8.5 7 4.5 级配上限(%)100 100 89 75 66 55 37 25 20 15 12 10 7 级配下限(%)100 90 72 60 50 44 27 15 12 7 5 4 2级配上限、级配下限、级配中值合成级配曲线图由上图表可以看出三种合成级配数据接近且都符合规范及图纸要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技术交底1.材料准备(1入原材料准备①水泥采用冀星牌的32.5#水泥,各项指标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②碎石采用机砸碎石,其中集料产于三河市采石厂。
石料的压碎值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2}配合比设计①目标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的目标配合比经我部中心试验室设计完成,混合料的级配、强度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的要求。
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混合料组成比例如下:10-30mm: 10-20mm:5-10mm:0-5mm =17:30:16:37冰泥剂量为3.5%,最佳含水量5.8% ;最大干密度为2.35g/cm3.②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根据拌和机拌和能力、配料电机的转速与出料的情况和各种材料的比例确定各电机的转速,经过调试确定的生产配合比:水泥剂量为4.0%,集料的比例和目标配合比相同。
试拌的混合料通过试验,其级配、水泥剂量及混合料强度等符合要求。
2.施工准备(1入施工放样首先确定设计宽度的外缘线位置(距中桩0.79米处),放出每10m的整桩以及相对应边桩。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间距10米左右。
沿边桩线两侧设置2根高程控制线,中间设置平衡梁。
高程控制线使用钢钎及钢绞线控制。
钢钎用920钢筋加工而成,配有丝扣固定架,便于拆卸和调整标高。
钢钎长度为75cm , 10m一个断面。
钢丝绳采用户3钢绞线,每300米一根。
另配两套紧线器,将钢丝绳拉紧固定。
钢钎打设在离铺设宽度以外30cm—40cm处,以防与摊铺机碰撞或干扰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
钢钎打设完后由测量人员根据控制标高来确定钢钎顶标高,确定固定架的高度。
架设调平钢丝,然后目测钢丝平纵向是否顺畅、圆滑,如果有异常点,务必复合,然后用紧线器将钢绞线拉紧固定。
(2}下承层准备①下承层充分清扫,确保无浮土、无软弹;②洒水湿润,洒水量以充分润湿下承层且无集水坑为准;③摊铺前用白灰打出应摊铺的宽度线,并用土培路肩,人工踩实。
(3)、拌合站准备工作①对拌合站及配套设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拌合工作顺利进行;②对拌合站计量系统进行校正,确保混合料配比的准确;③正式拌合之前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检测,调整;3.施工控制(1入拌合站拌合时现场设专人负责随机抽样检测石料级配拌和时间,拌合物的含水量,水泥剂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SWPHB190001 检验编号:SWPHB190001
一.路面基层使用材料
水泥:军峰牌P·S·A32.5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二.集料:阳新产,实验结果如下:
A.筛分试验(方孔筛通过百分率)
B.集料掺配比例:碎石:5~31.5,掺量60%;
石屑:0~5,掺量40%
C.集料集配:按照CJJ1-2008中表7.5.2水泥稳定土类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要求,采用两种集料掺配,按比例掺配后集料级配如下:
D.石料其他试验指标如下:
试验室温度21℃,湿度58%;
标准养生温湿度:20℃±2℃,湿度≥9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试验配合比的无侧限七天保水抗炎强度结果如下:
推荐配合比:
水泥:集料剂量=4:96
最大干密度:2.31g/cm3
拌合混合料最佳含水量:6.2%
每m³用料比例= 1/14.3/9.6/1.64 (水泥∶碎石∶石屑∶水) 每m³用料用量(kg)= 87:1248:832:143 (水泥∶碎石∶石屑∶水)
注①.最大干密度采用标准重型击实法求得。
②.砂、石均为干燥状态下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