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作业成本核算
- 格式:xls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作业问答题:1.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2.简述成本核算的⼀般程序。
3.⽣产费⽤按照计⼊产品成本的⽅法不同可以分为哪⼏类?计算题:1.某企业5⽉⽣产甲产品500件,⼄产品600件,共耗⽤A种材料2700千克,计划单价为10元。
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6千克,⼄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千克。
要求:①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标准分配甲、⼄产品应负担的计划材料费⽤。
②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
③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2.某职⼯4⽉份⽉⼯资标准为1600元,本⽉出勤18天,病假2天,事假1天,本⽉制度休假9天。
该职⼯病假标准⼯资扣款⽐例为20%。
该职⼯病、事假期间没有节假⽇。
各种补贴及津贴240元,本⽉应得综合奖140元。
要求:分别采⽤不同的⽅法计算该职⼯⼯资。
3. 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年限为5年。
要求:分别采⽤直线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1.辅助⽣产的分配某⼚有供⽔、供电两个辅助⽣产车间,供⽔车间本⽉发⽣的费⽤为4000元,供电车间本⽉发⽣的费⽤为7000元,每吨⽔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22元,每度电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6要求:1.采⽤直接分配法分配供⽔、供电车间的辅助⽣产费⽤。
2.采⽤⼀次交互分配法分配供⽔、供电车间辅助⽣产费⽤3.采⽤计划单价分配法分配供⽔、供电车间辅助⽣产费⽤(计划成本差异对外分配)2.制造费⽤的核算某⼯业企业只有⼀个⽣产车间,全年制造费⽤计划为792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200件,⼄产品9600件。
单件产品的⼯时定额为甲产品8⼩时,⼄产品5⼩时。
11⽉实际产品产量为:甲产品110件,⼄产品100件,本⽉实际发⽣的制造费⽤为6076元。
“制造费⽤”科⽬⽉初余额为贷⽅190元。
要求:①计算制造费⽤年度计划分配率②计算并结转11⽉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3.废品损失的核算某车间本⽉⽣产甲产品,其中⽣产记录和核算资料如下:合格品20件,不可修复废品4件。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按照不同的产品、工序或作业进行成本
核算的一种方法。
它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作业次序或过程直接分配到相
应的产品或作业中,然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以便清楚地了解到底是哪
些作业产生的成本较高或较低,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
2.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是将企业的生产或制造过程划分为若干个
不同的阶段或过程,然后根据每个过程所需的成本进行成本核算。
它可以
帮助企业了解各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生产效
率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3.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到不同的产品或作业中,以便计算每个产品或作业的综合成本。
这种方法
尤其适合那些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
解各个产品或作业的成本构成和综合成本水平。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实际成本的
比较来评估和管理企业的成本。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成
本水平,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成本来引导和监督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
5.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分
配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中,然后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
这种方
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和直接成本水平,从而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估和决策。
以上是会计实务企业核算成本管理的常用5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成本会计》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二、判断题: 1.× 2.√ 3.√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一、单向选择题: 1.C 2.D 3.A 4.B 5.C二、判断题: 1.× 2.√ 3.√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C二、判断题: 1.× 2.× 3.×三、业务题:习题一材料费用分配率为1.2。
习题二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率为4。
习题三工资费用分配率为2。
习题四 1.交互分配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机修车间为5,动力车间为2;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机修车间为5.372,动力车间为2.176。
2.辅助生产计划成本:机修车间为24 960,动力车间为33 000;辅助生产成本差异:机修车间为800,动力车间为-400。
习题五制造费用分配率为0.85。
习题六废品净损失为6 300。
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D 5.B二、判断题: 1.√ 2.× 3.√三、业务题:材料:1工序投料率为60%,2工序投料率为100%;加工费用:1工序完工率为40%,2工序完工率为90%;完工产品成本为71070元;在产品成本为16940元。
第五章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B二、判断题: 1.√ 2.√ 3.×第六章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C二、判断题: 1.× 2.× 3.√三、业务题:工资分配率为2;制造费用分配率为2.5。
第七章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D二、判断题: 1.× 2.× 3.√三、业务题:一步骤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原材料项目为140;加工费用项目为110。
会计师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和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会计师作为一名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承担着负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会计师成本核算方法,助您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而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例如管理人员工资、租金等。
通过直接成本法,会计师可以准确评估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定制生产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上,以衡量每个作业的成本效益。
会计师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需要根据不同作业的特点来确定成本分配基础,并将间接成本按照合理的分配规则进行分配,以更准确地计算项目或产品的成本。
三、过程成本法过程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连续生产的企业。
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通过过程成本法,会计师可以监控每个阶段的成本支出,及时排查和解决成本过高或浪费的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益。
四、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来核算和控制的方法。
会计师通过预先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并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评估业务绩效和成本效益。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目标。
五、活动-based成本法活动-based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来核算和分配成本的方法。
会计师通过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资源消耗和产出情况,确定成本分配的基础。
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评估每个活动的成本,帮助企业确定关键活动,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并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结语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会计师成本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活动-based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作业成本法1.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相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成本的构成并进行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和指导。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的:1)成本驱动: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的驱动因素是生产活动,而非期间或产品。
2)成本积累:作业成本法要求将成本与作业或活动相关联,进行逐步累积。
3)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通过成本分配,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活动中,以便更好地衡量各项活动的成本。
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作业成本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2)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成本驱动、成本积累和成本分配的具体实施步骤。
3)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比较:对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意义和作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对于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明确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可以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理解成本构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促进企业持续改进: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改进。
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成本会计核算的7个方法
嘿,今天来给你讲讲成本会计核算的 7 个方法哈!
第一个,品种法。
就好比你开了个水果店,每种水果都单独核算成本,这就是品种法啦。
比如说苹果,它的进价、运费这些加起来,就是这一批苹果的成本呀。
第二个,分批法。
想象一下你接了几个不同的手工订单,每个订单单独算成本,这和分批法很像哦。
像那个特别定制的手工包包订单,它的材料、人工等成本都是单独算的。
第三个,分步法。
就像做蛋糕一样,做蛋糕有好多步骤吧,每个步骤的成本都要算清楚,这就是分步法啦!比如做蛋糕的第一步搅拌原料,这部分的成本得单独拎出来算。
第四个,分类法。
可以把它想成整理衣柜,把衣服按照不同类型分类,然后计算每类的成本。
比如把上衣归为一类,算一下所有上衣的总成本。
第五个,ABC 成本法。
这就如同把你的朋友分成重要的、一般重要的
和不重要的,重点关注重要的那些人的成本。
像公司里主要的几个大产品,就重点核算它们的成本。
第六个,作业成本法。
好比你打扫房间,擦桌子是一个作业,扫地是一个作业,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要搞清楚呢。
像生产线上的每个操作步骤,都当作一个作业来算成本。
第七个,标准成本法。
这个就像是定个目标体重,然后和实际情况对比,看差距是多少。
在工厂里,设定一个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比较分析。
怎么样,这 7 个方法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成本会计核算就是这么重
要又有趣呢!。
【会计实操经验】作业成本法核算步骤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
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份数、“收单份数、检验报吿数或对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常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网上公布相关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等内容总结如下: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摘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文章对比了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资源消耗会计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举例进行论证、评价、分析,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
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
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
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
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
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
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
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作业成本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资源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开展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源耗费。
资源费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商品等有形资源的耗费,也包括信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源的耗费,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以及其他各种税费支出等。
作业,是指企业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是连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
一项作业既可以是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也可以泛指一类任务或活动。
按消耗对象不同,作业可分为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
主要作业是被产品、服务或客户等最终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次要作业是被原材料、主要作业等介于中间地位的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成本对象,是指企业追溯或分配资源费用、计算成本的对象物。
成本对象可以是工艺、流程、零部件、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客户、作业、作业链等需要计量和分配成本的项目。
成本动因,是指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最终关联的资源之间的中介。
按其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第二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包括:(一)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流程、产品、分销渠道或客户等成本对象,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二)通过作业认定、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对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的计量,更真实地揭示资源、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作业、流程和作业链(或价值链)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三)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及其分析,为企业更有效地开展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种管理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条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作业类型较多且作业链较长;同一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企业规模较大且管理层对产品成本准确性要求较高;产品、客户和生产过程多样化程度较高;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等。
成本会计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成本会计: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成本会计是企业内部用于获取、处理和报告成本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成本会计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多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思想是按照每个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下面是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 识别成本池:首先,需要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业环节,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池。
例如,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等作业环节可以作为不同的成本池。
2. 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每个成本池都有其成本驱动因素,即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或消耗的资源。
例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驱动因素可以是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
3. 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需要计算作业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成本驱动因素的具体数值,将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中。
例如,根据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将原材料采购成本分配到相应产品中。
4. 计算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率是指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与相应成本驱动因素的比率。
通过计算作业成本率,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5. 计算产品的作业成本:根据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和相应的作业成本率,计算每个产品的作业成本。
将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与作业成本率相乘,然后相加,即可得到产品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并且能够追踪和管理不同的作业环节。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有一些限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本池的设置要合理:成本池应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业环节进行划分,既要满足计算需求,又要保持简洁和实用。
2. 成本驱动因素的选择要恰当:成本驱动因素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成本的发生原因和资源的消耗程度。
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成本分配的不准确。
3. 作业成本率的计算要准确:作业成本率的计算应该基于充分的成本数据和统计分析,以避免误差和失真。
成本会计作业(一)一、判断题1.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有助于划分本期费用与非本期费用的界限.(√)2.提供供电劳务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在分配各收益对象后,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应无余额.(√)3。
在产品数量的日常核算,可以通过设置“在产品台账”来进行.(√)4.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分次投入时,应当根据该工序在产品累计已投入的材料费用占完工产品应投入的材料费用的比重来计算在产品的投料率.( X )5.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品计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6。
成本管理的要求直接影响成本计算方法。
(√)7。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
( X )8.无论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月末都需将本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X )9。
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但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受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10.一般情况下,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与本期产品成本在量上基本相等。
( X )二、简答题11、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有什么区别?答:产品成本是计入产品的初始入账价值的,也就是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资和各项制造费用.广义的产品成本除了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和销售费用等。
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断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简称(料、工、费)而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肯定是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广告费宣传费销售人员的工作等;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区分: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的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这里的管理费用,是指单位的后勤部门比如财务科、总务科等辅助科室的一些基本耗费计入此科目;财务费用最典型的就是单位向银行支付的银行利息。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分析摘要: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一种以服务或产品生产作业为核心的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本文对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分析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一种以服务或产品生产作业为核心的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
作业的划分涉及到工艺流程中物料的供应、产品的设计等各个环节,涵盖了产品的总装、质量检测到运输、销售的全部过程。
作业基础成本法能够通过对生产作业以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统计,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基础成本法能够对所有跟产品生产有关联的作业进行跟踪,有效地消除不增值的作业环节,从而优化产品生产的作业链和产品价值链,最大限度地促进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产品生产信息,提高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的计划、控制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运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是一种企业基于服务或产品生产所产生的成本核算方法。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前提,即企业经营的服务或者产品生产是通过作业完成的,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产生了作业成本,为了有效控制作业成本,需要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从而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是一种具有很高优越性的成本核算方法。
但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使用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发挥出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优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行基础。
首先,进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需要有明确并且一致的系统目标。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系统目标决定了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和运行的结果。
不同的系统目标,对于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结构设计、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运行方法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核算的运行结果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