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共60页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60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设备。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权责明确、分级负责、分类监管、全面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监督管理第五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规章、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并对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安全评价,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设备,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测、改造、修理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三章监督检查第十一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查、了解情况;(二)查阅、复制与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有关的文件、资料;(三)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四)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024年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于常压的压力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容器、锅炉、气瓶等。
第三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当坚持依法、科学、统一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
第四条国家设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一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国范围内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运行、检验、检测和报废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章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第七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
第八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设计、制造能力,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操作。
第九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产品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能够追踪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
第十一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修改管理第十二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修改活动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且经过安全监督部门的审查和验收。
第十三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修改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安装技术能力,操作人员应当持有相关岗位的操作证书。
第十四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修改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图纸和安装规范进行作业,确保安装质量达到要求。
第十五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修改单位应当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共同制定和发布。
这项管理办法主要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进行规定,其中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电梯等。
它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运行、检验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要求和监督管理。
具体来说,这项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制造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备的制造。
2. 设备安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安装资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
3. 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4. 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抽查和抽样检验,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和处理。
5. 对于违反管理办法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警示、通报批评、罚款等监督措施,并在严重情况下可以吊销相关单位的资质证书。
总体来说,《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宗旨是保障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承压大型容器、承压管道、高压锅炉、气瓶等属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第五条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生产许可审核和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第六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和报废处理等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技术标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第三方机构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工作,并记录相关信息。
第二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第七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明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二)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三)组织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四)落实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记录设备维护、检验和事故信息;(五)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配合调查处理特种设备事故。
第八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专项评估。
第十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合格证书颁发和技能鉴定。
第三章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第十一条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
2023年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前言:近年来,特种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特种设备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等。
本办法适用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报废和检验等活动。
二、分类管理根据承载压力、介质性质和设备类型,承压类特种设备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三类。
高压设备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大于1.6MPa的设备;中压设备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在0.1~1.6MPa之间的设备;低压设备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设备。
三、监督管理机构本办法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质检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分支机构。
四、主要职责(一)制定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及时完善和更新。
(二)开展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并完善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检验的安全性。
(三)组织安全监督检查和评估。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整治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追究相应责任。
五、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积极与公众沟通,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承压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承压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特种承压设备的安全管理职责,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特种承压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承压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特种承压设备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特种承压设备的监督管理,包括设备注册、检验、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培训等。
第七条设备使用部门负责特种承压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持证上岗。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九条特种承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技术评估,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第十条特种承压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特种承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第十二条特种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改造等,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第四章操作管理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特种承压设备。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应当对特种承压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包括设备运行参数、维护保养情况等。
第五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新上岗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承压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第三讲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录:前言锅炉安全管理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气瓶安全管理RBI简介前言:特种设备事故概述2008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07起,死亡317人,受伤461人,直接经济损失9789.48万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20%,死亡人数减少2.5%,受伤人数增加62%。
其中,重大事故3起,较大事故74起,一般事故230起,未发生特大事故。
2008年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为0.74起,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82人,比2007年分别下降8.6%、8.9%(扣除停用设备,下同),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事故死亡318人以下的控制指标。
在307起事故中,起重机械事故54起,电梯事故38起,锅炉事故33起,占事故总数的40.7%。
发生压力容器事故22起,气瓶事故15起,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15起,压力管道事故5起,游乐设施事故3起。
另外,发生土锅炉事故15起,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机械事故26起,其它未发生人员伤亡的特种设备涉险事故81起。
客运索道未发生事故。
/sgzl/特种设备事故概述2001年至2008年万台事故起数趋势图一、因违规使用造成的事故244起,占事故总数的79.5%。
二、因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致使未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引发的事故2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6.8%。
其中主要是起重机械钢丝绳检验、维护不当导致钢丝绳断裂的问题。
三、因安全附件失效或安全装臵损坏引发的事故1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5%。
四、因设备制造安装缺陷引发的事故1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2%。
五、因违规充装引发的气瓶事故9起,占事故总数的2.9%。
主要表现为充装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或标准的气瓶、未按规定进行充装前安全检查、气瓶混装、野蛮装卸等。
事故特点:1. 起重机械、电梯、锅炉事故呈高发态势。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点承受压力危险性大数量大、使用广连续运行锅炉的安全监察范围安全监察范围:蒸汽锅炉:承压、容积≥30L热水锅炉:承压、出口水压≥ 0.1MPa,额定功率≥ 0.1MW有机热载体锅炉:所有锅炉的主要参数锅炉的基本参数锅炉产生蒸汽的数量(额定蒸发量)质量(压力和温度两个方面的指标)在锅炉铭牌上标示:工业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t/h)额定蒸汽压力(MPa)额定蒸汽温度(℃)热水锅炉:额定功率(MW)热水温度(℃)额定出水压力(MPa)锅炉的工作原理、用途及特点工作原理以常见的蒸气锅炉为例,燃料(煤)在炉膛中燃烧发出热量,水接受炉膛和炉管的热量变成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