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儿童游戏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56.82 KB
- 文档页数:8
藏族春节传统民俗游戏的欢乐时刻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中国西部的藏族地区,春节同样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节日。
藏族春节庆祝活动以其独特的民俗游戏而闻名,这些游戏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时刻。
一、掷骰子吉祥藏族春节的传统民俗游戏中,掷骰子吉祥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盘骰子,由年长的家族成员负责边唱着祝福歌曲边掷骰子。
根据骰子的点数,决定各种事物的吉凶,如婚姻、事业、财富等。
游戏过程中,人们互相祝福,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刻。
二、藏戏表演在藏族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的藏戏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戏是藏族人民享受节日欢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受欢迎的藏戏剧目如《白玛哲》、《绕木生》等,将传统故事和历史背景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观众们在观看藏戏表演时,沉浸在戏剧故事之中,体验着非凡的艺术享受。
三、拉欢拉欢是藏族春节期间举行的一项有趣的游戏。
参与者多为家族内的年轻人,他们手持一根由五彩丝线编制而成的长绳,在两组人之间拉扯。
这项游戏的目的是检验队伍的力量和团结精神。
通过比拼力气,队伍中的成员们加深了兄弟情谊,并从中获得了无尽的欢笑和快乐。
四、放风筝在藏族春节期间,放风筝是个别家庭和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活动。
放风筝的脚线上多绑着五彩缤纷的彩带,当风筝高高飘起时,彩带在阳光下闪烁,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活力与娱乐。
放风筝的同时,大家还会比较飞得最高、飞得最远的风筝,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孩子们尤其热衷于这项活动,他们用童真的笑容在放风筝的同时感受着快乐和自由。
五、藏舞表演藏族春节期间,舞蹈表演同样是人们欢度节日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藏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者们身着传统藏族服饰,随着悠扬的音乐节奏起舞。
舞蹈动作优美、舞姿独特,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视觉盛宴。
观众们通过欣赏藏舞表演,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沉浸在活力四溢的氛围中。
藏族过节游戏大全教案教案标题:藏族过节游戏大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藏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2. 掌握一些与藏族节日相关的游戏和活动;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介绍藏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2. 游戏材料准备,如藏族传统服饰、藏式骰子等;3. 活动场地布置,如设置舞台或区域。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藏族传统节日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兴趣。
2. 介绍藏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藏历新年、雪顿节等。
Step 2:游戏介绍(15分钟)1. 介绍藏族过节游戏的种类和规则,如藏式骰子游戏、藏族舞蹈游戏等。
2. 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并简要介绍游戏规则。
Step 3:游戏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参与不同的游戏,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学生可以穿上藏族传统服饰,增加游戏的氛围和乐趣。
Step 4:游戏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体现的藏族文化元素和价值观。
Step 5:拓展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藏族过节游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如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与藏族学生交流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藏族文化的知识,如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
2. 可以邀请藏族文化专家或藏族学生来校进行讲座或展示,加深学生对藏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合作性;2. 收集学生的游戏总结和讨论结果,评价学生对藏族文化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创意和建议是否能够体现对藏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游戏规则是否简明易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参与需求;3. 学生对藏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是否得到提升。
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传统藏族民间游戏教案标题:传统藏族民间游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传统藏族民间游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传统藏族民间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3. 增强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介绍:向学生介绍传统藏族民间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如藏式射箭、藏式摔跤等。
2. 游戏规则:详细解释每个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并通过示范演示给学生。
3. 技巧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游戏所需的技巧,如射箭的姿势和动作、摔跤的技巧等。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游戏分析:对每个游戏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思考游戏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兴趣。
2. 游戏介绍:向学生简要介绍传统藏族民间游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游戏规则:逐个介绍每个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并通过示范演示给学生。
4. 技巧训练:针对每个游戏,进行技巧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技巧。
5.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配合,进行游戏实践。
6. 游戏分析:引导学生对每个游戏进行分析和总结,让他们思考游戏的策略和技巧。
7. 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8.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展示,让其他同学观摩和学习。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用于导入和引起学生对藏族文化的兴趣。
2. 游戏道具:准备传统藏族民间游戏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3. 分组标志:为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标志,以便区分和组织游戏实践。
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游戏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团队合作等。
2. 学生反馈: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体验,以及对藏族文化的认知。
拓展活动:1. 藏族文化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藏族文化展示,让他们分享更多关于藏族文化的知识和经验。
2. 文化交流: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各自的传统游戏。
苗族的“苗童毽趣”、景颇族的“小猫钓鱼”、黎族的竹竿舞、傈僳族的“盲人敲锣”、“民歌我来猜”等活动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壮族:板鞋竞速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
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 X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首次被列为竞技比赛项目。
板鞋竞速是一项节奏感及强的集体项目,可以培养人很高的灵活性和协调配合能力。
朝鲜族: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
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 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100 米或200 米。
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完)白族: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
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
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跳得高者为优胜。
(完)塔塔尔族:赛跳跑塔塔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比赛时,参赛者口衔一匙子,匙内放鸡蛋一枚,有的还在腿上绑上一个小沙布口袋。
主持者口令一下,即迅速向目的地前跑,以鸡蛋不落地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多在节日喜庆时举行。
(完)藏族:押加押加又称“大象拔河” ,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
比赛时运动员背对背将以绳圈通过胯下套在脖子上,可双手着地,将对方拉过中线为胜。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藏族民俗文化,了解藏族弦乐器弦子的特点;
2.感受弦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培养敏感的听觉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音乐:《藏族弦子》;
2.音箱;
3.幼儿园音乐室或其他教学场地;
4.点读笔及可互动的幼儿读物其中包括了解民族乐器弦子的绘本、声音解说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通过点读笔让幼儿了解民族乐器弦子的基本情况,并观看相关图片;
2.介绍弦子,让幼儿认识和感受音乐乐器的声音和优美节拍。
第二步:学习音乐
1.播放《藏族弦子》的音乐;
2.请幼儿跟随音乐节拍摆动身体,让幼儿听觉上体验到这种节奏感的总体感受;
3.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学习鼓掌、拍手、跳舞等动作。
第三步:音乐游戏
1.根据音乐节奏,将幼儿分为两组;
2.玩游戏,由一组开始啪啪拍手,另一组在啪啪声响起的时候大声说出“弦子”,当拍手声停止后,另一组也必须跟着停止,同时由另一组开始顺序表演节拍动作,这时,另一组必须听觉上在时间方面捕捉节奏的变化,在合适的时间响应另一组。
3.接下来两组角色转换,再进行游戏。
教学总结
1.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弦子音乐文化,提高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
2.培养幼儿对节奏感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3.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教学目标:1. 了解藏族弦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4. 发展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藏族弦子音乐的录音。
2. 多媒体设备。
3. 藏族弦子图片或实物。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藏族弦子的图片或实物):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这是一种叫做藏族弦子的乐器,你们知道藏族弦子是怎么样的吗?2. (教师播放藏族弦子音乐的录音):请大家仔细听曲子,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乐器在演奏?音乐游戏3. (教师出示藏族弦子的图片或实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找一找藏族弦子》。
我会把藏族弦子藏起来,你们能不能找到它呢?4. (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将藏族弦子藏在教室某个角落):开始找吧!谁能找到藏族弦子,就可以亲自弹奏一下哦!音乐欣赏5. (教师播放藏族弦子音乐的录音):请大家再听一下这首曲子,仔细感受音乐给你们带来的感觉和情绪。
表演和合作6.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弹奏藏族弦子):谁愿意来弹奏一下藏族弦子呢?大家可以一起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每人可以尝试弹奏一段音乐,然后交给下一位朋友。
总结活动7.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觉得弹奏藏族弦子的感觉怎么样?藏族弦子音乐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情绪和感受?拓展活动8. (教师播放其他藏族音乐的录音):大家还想听一听其他藏族音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学反思:通过这个音乐游戏教案,幼儿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藏族弦子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表演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和实物图片,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拓展其他藏族音乐的欣赏,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展示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汉族传统民间游戏1. 跳绳跳绳是汉族传统民间游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参与其中。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跳绳方式,如许多地方的“双长绳跳”以及北方地区的“高脚跳”等。
跳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协调能力和耐心,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2. 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需要运用脚和腿部技巧的传统民间游戏。
参与者需要将毽子踢起并用脚不断接住,追求连续接触的次数。
踢毽子不仅考验玩家的灵敏程度和动作协调能力,更是一种展示个人技巧和魅力的方式。
二、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游戏1.蒙古族摔跤蒙古族摔跤被誉为“草原上的角力之王”,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
参与者需要用各种技巧和力量摔倒对手,摔跤过程中展现出的勇猛、机智和身体协调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瞩目。
蒙古族摔跤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藏族拉萨藏族拉萨是一种利用铜铃、佛珠等器械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的传统民间游戏。
表演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铜铃、佛珠等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身姿、摇动手中的器械。
藏族拉萨富有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藏族人民重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传承方式。
三、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游戏1.乌兹别克族摔跤乌兹别克族摔跤是维吾尔族传统民间游戏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这项游戏要求参与者用双手抓住对方的裤子或腰带,将对方摔到地上。
另外,参与者还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力量,以取得胜利。
乌兹别克族摔跤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方式。
2.维吾尔族棋类游戏维吾尔族棋类游戏如拔河、抓拍等,是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和娱乐活动中常常进行的一种游戏。
这些游戏既考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含反思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藏族弦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藏族弦子》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的:1.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2.幼儿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从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为乐曲自编舞蹈动作。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教学重难点:熟悉乐曲的结构及节奏,感受乐曲整齐的乐段。
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节奏图、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听着音乐愉快地进教室。
二、基本部分1.欣赏音乐听后提问:A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愉快、欢快、高兴)B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不同部位乐拍出2/4拍节奏)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D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再次欣赏音乐,发幼儿做各种简单的动作。
3.教师和幼儿便哼唱歌曲便随老师学习动作表演。
4.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3)学习用小手演奏(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
(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5、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1)认识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2)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
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
藏族筛子口诀
骰子游戏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藏民族先祖们把骰子作为打卦的卜辞,仅限于西藏贵族之间使用,后经分裂割据时代流入民间。
骰子也逐渐成为一种较量人们之间智慧的技能活动,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
一个骰垫
一个骰碗
两个骰子
九个筹码
若干小子儿
三五人成群
随意而坐
便是一个下午
在西藏,很多甜茶馆或者公园都可以看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抑或着晚上的朗玛厅、酒吧也少不了这样的场景。
他们玩的游戏便是藏式骰子,藏语意为“巴热秀”。
少数民族游戏苗族的“苗童毽趣”、景颇族的“小猫钓鱼”、黎族的竹竿舞、傈僳族的“盲人敲锣”、“民歌我来猜”等活动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壮族:板鞋竞速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
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首次被列为竞技比赛项目。
板鞋竞速是一项节奏感及强的集体项目,可以培养人很高的灵活性和协调配合能力。
朝鲜族: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
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100米或200米。
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完)白族:跳花盆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
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
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跳得高者为优胜。
(完)塔塔尔族:赛跳跑塔塔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比赛时,参赛者口衔一匙子,匙内放鸡蛋一枚,有的还在腿上绑上一个小沙布口袋。
主持者口令一下,即迅速向目的地前跑,以鸡蛋不落地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多在节日喜庆时举行。
(完)藏族:押加押加又称“大象拔河”,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
比赛时运动员背对背将以绳圈通过胯下套在脖子上,可双手着地,将对方拉过中线为胜。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续)人的搀扶下到达了终点.大会组委会对他能否莸奖虽然出现了异议.但为了表彰他勇敢与坚毅的参与精神,亚历山大女王{QueenAleya~ndra)授予了他一尊金质奖杯.另外,画家以动物形象组成人的轮廓横穿画面的掏图,则是来表现得胜而归的美国运动员在一头狮子的引导下进入纽约市政大厅时的情景.这象征着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势力在逐步削弱.画家试图通过以上两项内容来说明奥运会的真正意义:1908年,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PierredeCoulm~in)先生在一欢讲话中借用宾夕法尼亚大主教的话所强调的"奥运会最重要的意义在参与而非取胜.5,斯德哥尔摩(Stockholm)1912要是不明其意,这幅画看起来特别奇怪.主画面是一个大骷信,画家以鲜明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赋予它真正的意义,目的是为了纪念当年最重要的人类学发现之一:道生(Dawstm)发现全新纪(Holocene)时期人类的头盖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使用了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装置来判定名次和纪录,头盖骨右下方简洁的线条就是反映这项重要技术进步的.人们还对集光荣与悲怆于一身的美国运动员索普{JimThorpe){己忆狁新.索普出生在一个爱尔兰和印第安人(SiouxIndian)结合的家庭,在本届奥运会中取得了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这两项在田径比赛中持续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项目的金牌,当时他的面前是一条金光大道".但赛后不久,一名美国记者指控他参加过职业棒球赛,不是"业余运动员",于是,他的奖牌被追回,创造的世界纪录也被宣布无效.索昔在以后的岁月中念念不忘他失去的金牌.直到1982年,已不再坚持业余原则"的国际奥委会终于为索普平反昭雪.将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的儿女.画家在作品的中央勾画出一条点缀着不同颜色条片串起的带有印第安民族风格的项饰来描绘对索普事件的理解,周为,索普有一半的印第安血统.6,19161913年巷国的柏林(Bedin)为筹备第6届奥运会已开始修建新的运动场,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教人会摁到运动会会延期,周为威廉姆二世{Wilhelm Ⅱ)的将领们曾预言这只是场局部的战争.但1916年的奥运会最终还是未能如期举行.这幅画没什幺可说的, 它本身已说明了一切.画面的底色使人联想到舞台上悲剧的背景,画家使用鲜艳的红色突出了一列炮的造型,以此说明在这一年战火已烧遗了世界所有角落.当理解了画中这辆坦克的意义时,莪们更会感觉到世界的悲惨.这辆穿过一大片温和色彩的坦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技术的进步却允许这种毁灭性机器使用的范例)将人头作为车轮,展开双臂的人体就像一个不设防的十字架,成为这辆残酷杀人机器装置的一部分. (林淑英王军冀译)(配圈见封底)(未完待续)责任冀辑/崔晋静58大观园?(续上期)五蹋毽子蹋毽子在西藏及邻近藏区比较流行.无论在少年儿童中还是寺院小和尚中都有此项活动,幼儿童僧业余时间常三,五一堆蹋毽子.0古时西藏的毽于是用鹰的羽毛涂上颜色和铜钱制成,现在多用公鸡毛,山羊毛和狗毛.踢毽分单踢,对踢和分组蹋等几种形式.蹋法由易到难, 由头到脚.旋转跳跃,花样繁多,错落有致一般有蹋,剥,盘剪,抗,嘴,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比赛时有单个动作的计数比赛,也有组台成套动作的比赛,先完成者J胜.对蹋是一方完成一定玲数量的动作后,蹋向对方辉接着完成相应的动作,叉蹋回,或重复或另改花样, 如一方接不住或做错即判负.奖罚一般规定负者要给胜者拾毛,胜者以"蹦毛"惩罚对方.胜者将毽子用手掷向前方任何地方, 负者在毽子落地处掷毽子给胜者,要求掷毽子的速度,方向,高低均要适度,不得有意刁难,否则胜者不动,负者要捡起毽子回到原地重新掷.胜者可将掷到脚前的毽子蹰向前,左,右任何位置,直到胜者踢空或者负者用手接住毽子.方可停止"抬毛"有时因胜者"蹦毛不远,负者可用立定单脚或双脚跳的方式,从毽子落地处跳到胜者站立地点,以示蹦毛"无效,也算"抬毛结束.比赛重新开始藏族毽子制作简单,踢时不受场地限制,从脚踢,膝顶,肘打,头顶到手掬全身各部位都能得到话动.跳, 转,蹦,落,凑,捻,顶等动作静动结合,是发展力量,柔韧,技巧,灵敏噩平衡能力的一种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其运动量可大可小,练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介绍藏族的几种游戏一续一六,芭戏史称"景龙中(9世纪初).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踢观打球,吐番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仗内试之.决数都,吐着皆胜."吐蕃人精于此道,定非一时之功,此技最迟在唐初已传人藏地了.藏历年期间,憎人们的娱乐活动为踢球游戏.根据宗教要求,球是用十二块牛皮做成,代表十二缴生,内装牛膀胧作球胆,蜀球无规则,谁蜀得高.即认为谁今年运气好.踢球无固定地点,鞍多的在寺院内空地上进行..民间也偶有以拍球,抛球为戏的.其球制法均以羊毛宴皮中,当为古代毽之遗制. 七,,^活动曲矗"T-潮之称,河流众多,一到冬天.犬寒地冻,到处都是天然冰场,并且球冻期很长.这给球上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藏的球上运动丰富多彩,一般以青少年溜球为多.多以加助跑正面滑,倒滑,瞄滑,有数人手拉手并排滑的;也有一人带许多人成一条长龙滑的;还有个别用单胛滑的.在西藏.人们将特大球块制成平底,上面制成凹口,名日"冰船".将其移到溪河球面上,下面村以衰草,术叶.人在其上,以术为篙,撑之以行.在拉萨,安多,康巴等地区还有以木制成50厘米宽,70厘米长的冰车,下面纵行固定两根铁丝,以减少摩擦力,用8~1o毫米钢筋制球锥(长度随人的大小,冰车高度而定).人坐其上,撑之以行.滴球和自制滑冰车是原始的球上运动.8o年代以来,在拉萨的龙王潭等地冬天也开展现代溜球运动, 参者踊跃,是人们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在漫长的冬天开展冰上运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发展少年儿童的平衡能力,开发智力,起到适应外界环境,增强体质的功效.八,飞石索和投石在西藏昌都卡若和拉萨曲贡遗址中,有大量飞石索所用的圆石(石球),可见西藏飞石索活动由来之久远.飞石索游戏在西藏各地随处可见,尤其在牧区开展最为普遍,称之为俄多,意即用牧羊鞭甩石块.其{6i:毛绳长四尺,中部有一皮碗,绳之一头有扣,扣于食指之上,掷时石块放置皮碗中央.手握两头旋之,最后用力抛出,既远且准.这率是放牧时用来驱畜和驱赶虎豹豺狼的,以后发展为专门的活动.形成西藏的民间体育活动.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以甩准或远定胜负.俄多掷出的石头很有力量,一般能飞出二三百米,也有抛出五百多米的.19o4年江孜人民曾用"俄多"作武器抗击英国侵略军.在西藏有的地区,"俄多" 上匕赛很有特色.即以树藤为鞭,在200米外设靶,比赛时连鞭带石一间甩出击靶.藏地牧民还喜爱投石游戏,其石飞出迅速,准确而叉旋转.这种投石游戏为打牛角,分甲,乙两组进行对抗赛.选长30米,宽5米的草地作为场地,器材为牛角5只,石饼若干.在草地一端将5只牛角排成纵行,石饼多选用圆形光滑,扁平,且易把握,易投掷.赛前双方商定投掷距离,轮流次数和顺序,比赛时,站在投掷线后,每组每次可投5块石饼,组长3块,组员2块,打中一只牛角得一分,另一组如法进行.几个回合后,以计分多少判定输赢.在西藏的农区,农民进行打牛角比赛者多为个人.参赛者(投手) 排戚一列横队,每人前后各放三块扁圆形的石饼.石饼一般重约2斤多,也有3斤多的在前后如米处各放套在术桩或铁桩上的牦牛角, 牦牛角尖背对或倒向投掷者.比赛时依次从队列右侧第一人开始向前方投三块石饼,第一轮次投完后,转身向后方牛角每人再投三块石饼. 评定成绩以打中牛角并能打脱者为一等,对胜者观窳将唱赞美歌并献上祝酒;击中牛角但未打脱为二等, 观众亦唱出相应的赞歌;击不中或只击中牛角边缴并使牛角尖向内旋转为劣等,掷者会被在场所有观众讽刺哄樊.牛角都是弯的,在打中的情况下,掉下和不动是少数情况,向内旋转的居多,因此比赛热烈,_厥张富有情趣.西藏不少寺院中也盛行这一活动,但大都以牛角作为投掷物,以它物为且标,以击中多少或距离远近爿定胜负.藏族的投石打牛角活动开展非常普遍,有的集市上有人专门出卖石饼为生,可见这项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西藏牛角,石饼就地取材,比赛方法简单易行,易于开展. 这种游戏项目,既要有一定的力度, 叉要有一定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投掷者懂得石饼的飞行规律,掌握这种特殊物体的投掷技术,需长时间的锻炼,以提高飞石的术乎及技巧.注释④,@姜安着'神秘的重域连摩),中国藏学出版杜1995年.责任编辑/羽戈。
幼儿藏族主题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藏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化修养,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上鼓楼,参观藏族文物馆时间:1小时地点:鼓楼,藏族文物馆活动流程:- 带领幼儿上鼓楼,让幼儿了解鼓楼的历史和文化。
- 带领幼儿参观藏族文物馆,让幼儿欣赏各种藏族传统艺术品和藏族服饰,并讲解解释其寓意和历史背景。
- 引导幼儿观赏藏族民族舞蹈表演,并参与其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 制作藏族传统手工艺品时间:2小时地点:教室活动流程:- 介绍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如藏毯、木雕、陶瓷等。
- 提供幼儿制作藏族传统手工艺品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幼儿进行制作。
-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属于自己的藏族手工艺品。
- 分享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并给予肯定和赞扬。
3. 感受藏族传统音乐时间:1小时地点:音乐室活动流程:- 介绍藏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乐器,如马头琴、手鼓等。
- 播放藏族传统音乐,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美妙和神秘感。
- 分发简易的乐器给幼儿,指导幼儿用乐器模仿藏族传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 组织幼儿进行小型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4. 学习藏族民族舞蹈时间:2小时地点:活动室活动流程:- 请专业的藏族舞蹈老师来教授幼儿藏族传统舞蹈- 带领幼儿进行基本的舞蹈动作学习,如手舞、身体动作等。
- 在活动室上演幼儿版的藏族舞蹈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的舞蹈才华。
5. 穿藏式服装拍摄合影时间:1小时地点:摄影棚活动流程:- 提供藏族传统服装和饰品给每位幼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藏族民俗风情。
- 在摄影棚设置合适的背景和道具,让幼儿穿着藏族服装进行拍摄合影。
- 打印照片,并发放给每位幼儿作为留念。
三、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判断活动的效果和意义,了解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收获,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了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审美能力。
藏族幼儿园手指操教案介绍手指操是一种有益于幼儿手指协调和灵活性发展的活动。
本教案旨在为藏族幼儿园提供一套适合他们的手指操教案,既能满足他们的文化特征,又能促进他们手指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手指灵活的动作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提升幼儿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
•培养幼儿对藏族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室或室外场地。
•幼儿园教具和道具(如音乐、鞭炮等)。
•藏族音乐CD或音乐播放设备。
•幼儿的座位和空间布置。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手指操1.老师向幼儿介绍手指操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幼儿参与活动。
2.播放藏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活动二:手指操基本动作1.老师向幼儿展示并示范手指操基本动作,如握拳、弯曲、伸直、分开等动作。
2.引导幼儿按照示范逐步学习和模仿这些手指操基本动作。
活动三:活动游戏 - 手指操冒险1.老师设计一个“手指操冒险”游戏,幼儿需要完成一系列手指操动作来完成任务。
2.游戏中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机制,如完成任务可以发放小奖品或奖励,未完成任务可以进行惩罚性体能训练。
活动四:手指操与藏族文化结合1.老师向幼儿讲解藏族传统文化中与手指操相关的故事和习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在手指操中加入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动作或元素,如手指摆动时模仿藏族舞蹈动作等。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手指操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了解幼儿对手指操和藏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注意事项•保持活动的愉快和轻松氛围,避免给幼儿带来过多的压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度调整手指操难度和要求。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性。
结语通过本教案设计的藏族幼儿园手指操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手指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强幼儿对藏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希望这套教案能够为藏族幼儿园提供一种具有特色的手指操教学方案,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文化发展要求。
西藏地区的滑绳游戏是藏族的一项民间习俗,滑绳也叫飞绳,古时候就活络于宫廷中,现流行于西藏门珞地区。
据史书记载,吐蕃时期每年藏历正月初二要在布达拉宫表演“飞绳之戏”。
道具就是皮绳四条,参加人员为三人,表演者多为16至30岁的青壮年。
表演方法是一端系于布达拉宫宫殿顶端,另一端拴在山下的柱桩上,绳子斜长二百五十英尺(约80米),净高一百英尺(约32米),三位表演者依次倒悬身体,直溜而下,迅捷如飞。
这项活动是由溜索发展而来的,溜索原是一种渡河工具,藏地山川险峻,江河湍急,无法架桥,故以竹、牛皮或藤为索,横悬在两岸陡峭的崖壁上。
索端系短木,另以一绳连接多数竹圈,亦系于两端,溜筒亦系缚于绳上,绳动则筒动。
渡河之人骑坐在短木上,将筒挟在腋下,两岸之人则拉绳,即可横渡,也可一手抱溜筒,一手抓竹索,摇而过。
至今在西藏澜沧江、怒江等江河流域两岸尚可见。
后来统治者为了预测年景的好坏,而选拔出勇敢者来做这项表演,如果表演者安全着陆,则预示着这一年年景良好,粮食丰收,百事吉祥,若表演者受伤或者坠死山下则是不祥之兆,必有荒年。
这种需要力量、技巧,更需要胆魄的技艺后又在拉萨形成了具有冒险性的运动,当时五世达赖在蒙古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推翻了日喀则的藏巴汗政权,建立甘丹颇章王朝。
为了对藏巴汗的臣民进行惩罚,规定他们每年要派一人,到拉萨支付这种差役,表演高空滑绳。
后因此项活动带有一种惩罚性质,表演者又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至达赖十三世后期,遵命将绳技改成竿顶部旋转,这种活动,一直保持到1959年。
由于高危险系数,滑绳被演变为有同样趣味性的攀藤索活动,这项活动至今仍在西藏门珞地区进行表演,带给人们欢乐。
藏民们对这一项活动的传承也是颇感骄傲,技艺高超的表演者的敏捷程度和花猫和猕猴相媲美。
有时,当他们攀援到山顶时,便展开双臂就如同要跳下去游泳一般,顺着绳索而如离弦的箭一般地滑下去。
藏地的居民被认为是从事这类运动的最灵活者。
藏族民间儿童游戏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藏族民间儿童游戏一、找牛犊由一名最小的孩子充当牛犊,其余孩子手拉手把他围在中间,再由一名孩子扮找牛犊者。
找牛犊者装出什么也没看见,冲着孩子们喊道:“喂,看见牛犊了吗?”“你的牛犊什么样子?”孩子们反问。
“我的牛犊上身是金做的,下身是银做的……”“我们没有这样美的牛犊,只有一只全身是泥的脏牛犊。
”孩于们喊道。
当找牛犊的孩子找到牛犊后,他要走进孩子们手拉手搭成的一个个门洞,去赶小牛犊。
他先走到一个门洞前说:“这门是什么做的?”孩子们答到:“是黄金做的,要金钥匙才能打开。
”找牛犊的孩子没有金钥匙,只好去问下一道门。
后面的门还有银子的、玛瑙的、珊瑚的等等。
当找牛人问到最后一道门时,孩子们立刻放下手,挤在一起,所有的门都关了。
最后扮演找牛犊的孩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说道:“我要是变成一头老牛,你们的门能挡住我吗?”说完就朝人群中冲,这时别的孩子就拉紧手快速旋转起来。
如果找牛犊孩子冲进圈子中抢走小牛犊,那他就胜利了,闯不进去,就得认输。
二、老虎捉羊首先用游戏方法确定孩子们的角色,即一个闭上眼睛俯卧在地,其他小孩伸出食指放在他身上,另一个小孩用拳头敲着叠在一起的手指问:“虎,一二三四猜猜是什么?”趴在地上的小孩说:“羊”。
于是手指叠在最上面的孩子即确定为“羊”。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两只“虎”、一个“猎人”、一只“狗”和数只“羊”,游戏即可开始。
玩法是:“虎”追扑“羊”,追上后在“羊”头上拍一下,被捉的”羊”就成了“虎”,直到把”羊”捉尽,游戏便结束。
三、找羊毛球这是年幼的小孩玩的游戏。
首先由孩子们报出各自的游戏名称,如“我是太阳”、“我是月亮”、“我是金星”、“我是花朵”等。
然后由一个稍大的孩子担任裁判。
他先让所有的孩子背过身去,闭上眼睛不让偷看,把一个包着石子的红羊毛球扔到一个难找的地方后,就大喊一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捂着眼睛的孩子们放开手开始四处找羊毛球。
在这过程中,裁判故意用些假暗示迷惑小孩,一会说:“太阳那边有希望了。
”做游戏的小孩就会向扮演太阳的孩子那边跑去。
一会又说:“月亮那边有希望了。
”孩子又会奔向取名月亮的孩子身边。
结果还是找不到羊毛球,孩子们就跟着裁判的假暗示在游戏场地跑来跑去,十分开心。
若有人找到了羊毛球,就藏在藏袍里,向裁判跑去,如果被别的小孩发现,都跟上来开始争夺羊毛球,非常激烈。
直到最灵敏的孩子抢到羊毛球交到裁判的手上为止,游戏才算结束。
奖品一般是一个用石头磨制成的小牛。
四、拣石子拣石子游戏,藏语叫“阿不多儿”俗称”抓石子儿”。
多是女孩玩耍,通常在二三人至数人间进行,用五个石子戏耍。
开始前先确定顺序,然后每个人依次完成所规定的九种耍石程序,最后以最先完成“上楼儿”的为胜。
若一个回合完不成可继续玩几个回合,直至决出胜负。
拣石子方法是:把五个石子同时撒到地上,看石子图形任意拾起一子,做为抛子。
掷时将一子抛到空中,用抛石子的手在地上抓其它石子。
抓石子儿的九道程序中,一至五按数目称之。
抓一,每次抓一子,四次抓完。
抓二,每次抓二子,两次抓完。
抓三配四,第一次抓起三子,第二次把手中三子放在地下一子处,然后全部抓起。
抓五,抛起一子,四子于地上,然后一次抓上。
背六,抛起五子,用手背按住,能接住几子算几子;再用手背抛起,用手心全部接住。
七挖,同背六一样,只是手背抛起子要反挖在手心。
八把蛋,抛起一子撒四子于地,先拾起一子,放于手心,然后上抛一子,在拾地上一子的同时把手中一子从小拇指后放到地上(这一动作称为“把蛋”),要求不能旁蛋碎违例论处。
地上三子把完后,抛起一子,把手中一子放于地(也不能碰撞其它子),最后抛起一子,把地上子一次抓起。
九跳楼,抛起一子,放回子于地上,第一次跳抓最远两子,第二次抓中间两子。
十上楼,抛起一于,放回子于地上,然后连抛三次子,把地下另一子放在三之上(上楼),最后全部抓起。
就这样抓一、抓二、抓三配四、抓五、背六、挖七、把蛋、跳楼、上楼,全部完成为一次,背几个,挖几个,就算几个,可继续二次,三次……最后依总背、挖的数字定胜负。
难度逐渐增大,经双方协议,例如:上楼取消三次,靠拢必须一次完成等。
藏族女孩子玩的这种“拣石”游戏,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玩起来精彩而有乐趣。
经常玩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进各运动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发展手指,手腕的力量。
五、抓羊骨头“抓羊骨头”是十多岁的藏族孩子中常见的一种游戏,参加游戏二至数人不等,一般是三、四人同玩。
玩具是羊的蹄腕骨四个,小砂包一个。
常在家中坑上,院内或草地上聚在一起游戏。
他们按蹄腕骨的形状将其分为耳朵、眼睛、心和背四面,在西藏地区把似耳朵的一面叫“马”,前面骨凹进的一面叫“山羊”,背面叫“绵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西藏地区的孩子把这种涂上颜色的羊、蹄腕骨叫阿即黑。
游戏前由大家商定一套动作及其规则,有简单的动作,也有高难动作,一般玩法是由易到难。
最初规定要抓够一定数目——百分或二百分不等。
抛起砂包将骨头撒开:如有两块骨头形状一样,抓起算一分;如其中有三块骨头形状一样,抓起算十分;如果四个骨头各为眼睛、耳朵、心和背,全部抓起算一分。
这样抓够规定数目后,就进行“翻”的游戏:掷一次沙包抛四个骨头于地上,接住沙包。
然后每拇一次翻动一个阿即黑(骨头),待四个阿即黑翻成同一个形状后,最后一次全部抓起。
依次翻完耳朵(马)、眼睛(驴)、心(山羊)和背(绵羊)为第一回合,在第一个回合中.要求翻动阿即黑时,不能碰动其它阿即黑:第三回合逐渐增大难度,掷一次沙包要把四个阿即黑全部翻成相同的面;依次做完这套工作,按完成先后定名次。
阿即黑游戏有个人之间的比赛,也有分组比赛的。
一般出现抛起沙包而阿即黑未翻好,或沙包落地,或在第二、三回合碰动其它阿即黑等违犯规则的情况即停,由下一人翻。
在西藏地区的阿即黑游戏是牲畜蹄腕骨为玩具的活动。
它以骨头的四面代表四种牲畜或四种器官,是西藏人民长期游牧生活、生产中的产物。
该游戏在西藏地区女孩中极为普遍,在游牧之时,孩子们不但可以娱乐,而且可以开发智力。
六、狼吃羊狼吃羊游戏藏语叫“江克勒格”,在西藏藏族孩子们中间常玩的这种游戏,与内地汉族儿童“老鹰抓小鸡”相仿。
这种游戏在西藏具有民族特色,孩子们从小在藏民族生活中的启示下,爱羊而恨狼,通过游戏的形式教育孩子们和大人们一样爱护畜群,保护畜群。
在玩狼吃羊游戏时,一个孩子做“狼”,另一个孩子做“头羊”,其余孩子做小羊前后排列在头羊的后边,后一个抓住前一个人的腰带。
狼要抓羊吃,而头羊保护羊群不让被抓去,游戏即开始。
游戏中,狼寻找目标忽左忽右,或快或慢,跑动中猛停,急改方向等动作,设法摆脱头羊的保护抓住最后一只羊或离群的羊,头羊紧紧盯住狼,随狼的移动而移动,虽不能进攻却也要极力防范,展开双臂,左截右挡,羊群尽力躲闪,时而随狼转圈,时而急停,羊群随头羊摆动,时弯时直,有时似游龙成“s”形,有时狼、头羊急停后,羊群还在摆动中调整。
游戏一般还规定,狼不能和头羊互相推、拉、扭、抱;头羊不能拖住狼;狼只能从头羊两侧绕过,不能从两臂下钻过;最后一只羊被狼拍着或躲闪中脱节者都算被抓,应及时退出。
此项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展奔跑能力,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七、打毛蛋打毛蛋,藏语叫“刚再”,是西藏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游戏。
毛蛋是牛、羊毛线缠绕而成的,有大有小,这种毛蛋在玩的时候因嫌重后逐步改为以棉花为心、牛膀胱为胆外缠毛线的新式毛蛋。
在西藏的寺院僧侣每年都要进行踢球运动,最早使用的是毛蛋,牛膀胱为胆做成的球,后来才改为用内装膀胱外用十二块牛皮缝制的球。
毛蛋的玩法分拍打、踢、传、投掷等多种。
拍打毛蛋:用手在草地上连续拍击,有拍击一次转体180°、360°,连续拍打转体的;还有从裆下打过并转体180°、360°的穿档打毛蛋(要求球不能触及腿)等。
拍打毛蛋以拍打次数多少排名次。
踢毛蛋:有毛蛋代替毽子以踢、盘、削、抗、蹲、跳等规定动作,编成一套进行比赛的,队传、带(类似足球)游戏的。
传毛蛋:参加人分成两队,用低滚传毛蛋、上手传毛蛋的。
常见的是一只手传毛蛋,有单手接和双手接的,原地接和跑动中接的,从地上捡起的,抢夺的,拿毛蛋可以随意跑动,传出去即可,没有详细的规则。
投掷毛蛋:以毛蛋为投掷物比赛投准和投远。
八、石头游戏石头游戏是西藏藏北儿童最喜欢的游戏。
牧民孩于们的学习就是牧区的生活和劳动。
七、八岁的孩子们,已开始在放牧点附近的地方帮大人照看牛羊。
这时女孩子就会从怀里掏出一只小皮袋,里面装的是小小的石头人,上面刻有每一个家庭人员的名字,这些小石头一般都是牧童自己刻磨的。
小女孩先在地上画一个帐篷,标出牛羊圈的位置,然后就可以玩了。
小姑娘会自言自语地说:早晨是妈妈叫醒我的,爷爷还坐着在念经,妈妈出去背水了,我跟爸爸去给小羊喂奶……她就这样移动小石人排演着家里和放牧点发生的事情,甚至还有她童年的幻想。
男孩子在放牧时也要玩石头游戏,但内容却是狩猎。
他们用小石头磨制成猎人,猎狗和猎物。
猎狗一般有两条,猎物大多是黄羊和獐子等。
猎人带着猎狗进山了,突然发现了猎物,于是放猎狗去追赶,自己也提枪跟着。
男孩子们就这样有声有色地演出狩猎的全过程,有时还能把几天追踪猎物的情节都有小石人摆演出来。
九、踢毽子踢毽子是西藏少年儿童中流行的一种游戏习俗。
在西藏无论在少年儿童中还是寺院小和尚中都有此项活动,幼年童僧业余时间常三、五一堆踢毽子。
古时西藏的毽子是用鹰的羽毛涂上颜色和铜钱制成,现多用公鸡毛、山羊毛和狗毛。
踢毽分单踢、对踢和分组踢等几种形式。
蹋法由易到难、由头到脚,旋转跳跃,花样繁多,错落有致。
一般有踢、剥、盘、剪、抗、蹲、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
比赛时有其中单个动作的计数比赛,也有组合成套动作的比赛,先完成者胜。
对踢是一方完成一定数量的动作后,踢向对方接着完成相应的动作,又踢回,或重复或另改花样,如一方接不住或做错即判负。
奖罚一般规定负者要给胜者“拾毛”,胜者以“蹦毛”惩罚对方。
胜者将毽子用手掷向前方任何地方,负者在毽子落地处掷毽子给胜者,要求掷毽子的速度、方向、高低均要适度,不得有意刁难,否则胜者不动,负者要捡起毽子回到原地重新掷。
胜者可将拂到脚前的毽子踢向前、左、右任何位置,直到胜者踢空或者负者用手接住毽子,方可停止“拾毛”。
有时因胜者“蹦毛”不远,负者可用立定单脚或双脚跳的方式,从毽子落地处跳到胜者站立地点,以示“蹦毛”无效。
也算“拾毛”结束,比赛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