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三章 泻下药
- 格式:doc
- 大小:995.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引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的功效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二)发散风热药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二、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二)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三)清热解毒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二)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阴润燥。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祛风湿药(一)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湿,散寒止痛。
细辛:祛风湿,散寒解表。
(二)祛风湿清热药秦艽:祛风湿,清热利尿。
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
五、利水渗湿药(一)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清热泻火。
(二)利湿退黄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
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六、温里药(一)温中散寒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二)温经散寒药肉桂:温经散寒,助阳化气。
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止呕。
七、理气药(一)行气药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二)降气药沉香:降气止痛,温中止呕。
枳实:破气散结,消胀止痛。
八、活血化瘀药(一)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二)活血调经药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九、止血药(一)凉血止血药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侧柏叶: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清热解毒。
十、补气药(一)补气健脾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 )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 )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 )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 )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⑵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番泻叶【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京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2 )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3)虫积腹痛。
芫花【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主治病证】(1 )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2 )寒痰咳喘(3)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千金子【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
(2)癥瘕,经闭。
(3)顽癣、赘疣,毒蛇咬伤。
《中药学》之泻下药1 攻下药(泻下力较强):大黄、芒硝、番泻叶2 润下药(泻下力缓) :火麻仁 (麻仁丸)3 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效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宜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片或丁)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下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注意:1、药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Na2SO410H2O)功效与应用:1.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芒硝入水即化)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 、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大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相同点:1.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同点:独活:尤善于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生品0.3g可引起中毒)用法用量:1-3g。
宜先煎,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反贝母类、瓜蒌类、白蔹、白及、半夏。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功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之目的。
有些药物兼能逐瘀、消癥、杀虫。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使用注意: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生大黄:攻下。
入汤剂应后下;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2~5g,入丸剂,不入汤剂,或研末装入胶囊服。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功效】泻热通便(大量),消积健胃(少量)。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二》预习题:泻下药(含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番泻叶的功效是A、泻水逐饮,消肿散结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冷积,逐水退肿D、泻热通便,消积健胃E、泻下逐水,去积杀虫2、番泻叶内服缓下时用量宜A、1.5 〜3gB、5〜9gC、1〜5gD、0.5 〜1gE、0.5 〜3g3、用开水泡服即能泻下导滞的药是A、火麻仁B、大青叶C、番泻叶D、款冬花E、野菊花4、具有苦寒降泄,咸能软坚特点的是A、京大戟B、大黄C、芦荟D、巴豆E、芒硝5、治水肿、臌胀、胸肋停饮及痰饮喘满应使用B、利水渗湿药C、攻下药D、止咳化痰药E、峻下逐水药6、治外感热病之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用攻下药取的是A、釜底抽薪法B、下病上治法C、通因通用法D、清热解毒法E、外病内治法7、下列哪项不属芒硝的适应证A、乳痈B、痔肿C、舌疮E、乳少8、能泻下软坚,善治燥屎坚结难下的药是A、芒硝B、胖大海C、昆布D、芦荟E、瓜蒌9、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化瘀B、利尿通淋C、泻下攻积D、清热泻火E、凉血解毒10、既可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郁李仁B、芦荟C、决明子D、生地黄E、火麻仁11、火麻仁的功效是A、泻火逐饮,消肿散结B、清热解毒,软坚C、祛风除湿D、润肠通便E、凉血止血12、不宜与牵牛子配伍使用的药物是A、巴豆B、郁金C、芒硝D、五灵脂E、硫黄13、下列为辛、热,有大毒的药物是A、郁李仁B、巴豆C、甘遂D、牵牛子E、京大戟14、功效及主治病证均相同的药组是A、郁李仁、火麻仁B、巴豆、芒硝C、甘遂、芫花D、红大戟、京大戟E、京大戟、芫花15、巴豆的内服剂量是A、0.01 〜0.03gB、1〜3gC、0.3 〜0.5gD、0.1 〜0.3gE、0.001 〜0.003g16、牵牛子的功效是A、泻下,逐水,去积,杀虫B、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止血C、泻水逐饮,消肿散结D、泻下,清热,软坚E、泻下,清肝,杀虫17、京大戟的功效是A、逐水消肿,破血消癥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火逐饮,祛痰止咳D、泻水逐饮,消肿散结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18、甘遂除泻水逐饮外,又能A、消肿散结B、清肝杀虫C、杀虫疗癣D、解毒止血E、祛痰止咳二、配伍选择题1、A.番泻叶B.郁李仁C.红大戟D.芦荟E.芒硝<1> 、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2> 、具有泻热通便、健胃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2、A.炒炭B.盐制C.生用D.制用E.醋制<3> 、大黄用于泻下A B C D E<4> 、大黄用于瘀血证宜A B C D E<5> 、大黄治疗出血证宜A B C D E3、A.补气B.敛汗C.养心安神D. 清热解毒E利水消肿<6> 、郁李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A B C D E<7> 、柏子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A B C D E4、A.煨熟用以止泻B.醋炙止痛力增强C.制霜以减毒性D.醋制可减低毒性E.炒炭以止血<8> 、巴豆A B C D E<9> 、木香<10> 、甘遂A B C D E<11> 、香附A B C D E5、A.细辛B.甘遂C.芒硝D.瓜蒌E.郁金<12> 、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是A B C D E<13> 、不宜与丁香同用的药物是A B C D E6、A.巴豆B.芫花C.郁李仁D.火麻仁E.番泻叶<14> 、治疗寒积便秘,宜用A B C D E<15> 、治疗热结便秘,宜用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男,35 岁。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二、润下药三、攻下逐水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对应方剂:火麻仁郁李仁:甘遂:京大戟:商陆:芫花:巴豆:牵牛子:对应方剂:横向总结通利二便 :杀虫:区别寒下、温下:松子仁:用法用量: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泻心汤)逐瘀通经(抵挡汤)利湿退黄 破痰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vs鉴别大黄异:同: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大黄:破痰,凉血止血虎杖:化痰止咳治疗水火烫伤常配伍的药物是地榆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下润燥软坚外用清热消肿 回乳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清肝 杀虫利水大承气汤(肠燥便秘)利水消肿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消肿散结消肿散结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峻下冷积(辛热,不同于其他泻下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癫痫)外用蚀疮去积 杀虫十枣汤番泻叶、郁李仁、峻下逐水药,冬葵子芦荟、芫花、牵牛子(苦参,贯众 ,海桐皮,雷公藤)(寒下大承气汤类,温下巴豆类)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夏蔹及攻乌遂戟藻芫反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诸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小结。
第三章泻下药概述: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攻下药: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
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
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润下药: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峻下逐水药: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强烈的腹泻。
主治血肿,水肿,胸水,腹水等证;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攻下药,峻下药,苦寒,归经大肠。
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最重要的配伍:行气药,可以增效。
(大黄泻下,无枳实不通。
)使用注意:因证选药,因人制宜,中病即止。
症候禁忌:便溏腹泻的,无里实积滞的,对于正气亏虚的,老年体虚的慎用;妇女妊娠期禁用,月经期慎用。
用法用量配伍都需要注意。
第一节攻下药攻下药: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
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
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主治:1.引起腹泻,治疗便秘:热结便秘,或者其他原因的习惯性便秘; 2.通便导滞;攻下积滞,用于体内胃部寒积,热积,食积;胃肠的湿热积滞如痢疾加大黄;虫积;甚至痰淤;3.清热泻火,清导湿热。
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泻下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泻下药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泻下药,欢迎阅读。
泻下药• ◆含义: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性能特点:◇趋势:沉降◇归经:大肠◆功效应用:◇泻下:里实证●泻下通便: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有害物(毒、瘀、虫)●逐水退肿:水肿停饮(通利大、小便)●清热泻火:实热内结(釜底抽薪)• ◇分类:●攻下药:作用较强●润下药:作用缓和●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 ◆运用配伍◇里实兼表邪:免表邪内陷先表后里,表里双解◇里实而正虚:同用补益药,攻补兼施◆使用注意◇奏效即止◇峻猛、有毒者:●易伤正气、脾胃●严格炮制、控制用量●慎用:年老体虚、脾胃虚弱●忌用:胎前产后、经期• ◆使用注意◇奏效即止◇峻猛、有毒者:●易伤正气、脾胃●严格炮制、控制用量●慎用:年老体虚、脾胃虚弱●忌用:胎前产后、经期第一节攻下药•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趋势:沉降◇归经:胃、大肠• ◆功效应用:◇泻下通便:●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常配行气药,加强泻下、除胀●泄泻。
(通因通用)○痢疾初起、下痢后重○饮食积滞、泻而不畅○虫积腹泻◇清热泻火:●实热证。
(釜底抽薪)○热病高热神昏○火热上炎○上焦血热出血大黄、芒硝• 大黄: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芒硝: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共同点:◇泻下攻积:积滞便秘,常配枳实、厚朴◇清热解毒:痈肿疮毒◇注: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忌用• ◆不同点:◇大黄:力强。
走而不守,如斩关夺门之势积滞便秘要药,尤宜热结便秘○热结而气血亏虚○热结阴伤○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湿热痢疾初起○食积腹泻●泻火:火热上炎●凉血:血热吐衄●解毒:○肠痈腹痛○烧烫伤●逐瘀通经:瘀血证●清利湿热:○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芒硝:味咸,善润燥软坚,善治大便燥结●清热消肿(外用):咽痛、口疮、目赤●不同加工品种:○皮硝(朴硝):杂质较多,多外用○芒硝:质地较纯,内服○玄明粉(元明粉、风化硝):质地纯净、口腔、眼科常用●注:畏硫黄、畏三棱番泻叶、芦荟• 番泻叶:甘、苦,寒。
常用单味中药——第三章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最佳选择题芒硝的功效是A.泻下软坚,清热回乳B.泻热通便,清肝杀虫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D.泻下通便,消积利水E.泻下通便,散结消肿『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最佳选择题芦荟的功效是A.泻下软坚,活血化瘀B.泻热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通便,清热回乳D.泻下通便,凉血解毒E.泻下通便,清肝杀虫『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
最佳选择题通便宜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A.火麻仁B.柏子仁C.番泻叶D.款冬花E.甘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番泻叶【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巴豆【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最佳选择题性寒,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是A.大黄B.千金子C.甘遂D.巴豆E.芫花『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甘遂性寒,有毒。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最佳选择题甘遂内服的正确用法是A.入汤剂B.入丸散剂C.先煎D.后下E.另煎『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甘遂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5~1g。
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
外用:生品适量,捣敷。
最佳选择题性热有大毒,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物A.巴豆B.芦荟C.芫花D.番泻叶E.千金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巴豆性热有大毒,【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最佳选择题巴豆制霜的目的是A.增效B.矫味C.减毒D.矫臭E.改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巴豆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
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适量,研末敷。
宜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京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2)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3)虫积腹痛。
芫花【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
【主治病证】(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停饮。
(2)寒痰咳喘。
(3)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千金子【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
(2)癥瘕,经闭。
(3)顽癣,赘疣,毒蛇咬伤。
最佳选择题千金子制霜后入丸散的内服用量是A.3~6gB.12~18gC.0.5~1gD.0.05~0.1gE.6~12g『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千金子内服:制霜后入丸散,0.5~1g,或装胶囊;选用肠溶胶囊,可减轻对胃的刺激。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醋调敷。
配伍选择题A.清肝杀虫B.消积健胃C.活血祛瘀D.解毒止血E.清热回乳芒硝除泻下软坚外,还有的功效是芦荟除泻下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番泻叶除泻热通便外,还有的功效是『正确答案』EAB『答案解析』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最佳选择题A.牵牛子B.大黄C.芫花D.甘遂E.千金子性温,能泻水逐饮,杀虫疗疮的药物是性寒,能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的药物是性温,泻下逐水,破血消癥的药物是『正确答案』EAC『答案解析』千金子辛温泻散,有毒力猛,【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牵牛子苦寒降泄,有毒而力猛,【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芫花辛温行散,苦能泄降,有毒而力猛,【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
综合分析选择题[1~3]患者,男,35岁。
素体壮实,3日未解大便,腹胀痛,日晡发热,舌红苔黄,脉大有力。
建议选用大黄配芒硝。
1.大黄配芒硝的功效是A.泻下攻积,清肝杀虫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C.泻下攻积,行气止痛D.泻下逐饮,去积杀虫E.泻下攻积,软坚清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
两药相合,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大黄泻下通便宜选择的饮片是A.酒制大黄B.生大黄C.蜜炙大黄D.盐水炒大黄E.大黄炭『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
大黄炭则凉血化瘀止血。
3.大黄通便的合理使用方法是A.入汤剂久煎B.发酵后用C.取酒蒸馏液D.注射用E.开水泡或后下『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多项选择题泻下药的适应病证有A.大便秘结B.湿滞中焦C.胃肠积滞D.水饮停聚E.实热内结『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有些药物兼治癥瘕、虫积等。
多项选择题大黄的主治病证有A.胃肠积滞B.血热吐衄C.热毒疮肿D.瘀血经闭E.湿热泻痢初起『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大黄【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多项选择题芦荟的主治病证是A.热结便秘B.癣疮C.肝热惊风D.小儿疳积E.虫积腹痛『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芦荟【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多项选择题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A.玄参B.决明子C.火麻仁D.郁李仁E.生地黄『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决明子【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火麻仁【功效】润肠通便。
郁李仁【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多项选择题牵牛子的功效是A.去积B.逐水C.泻下D.杀虫E.止呕『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多项选择题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有的功效是A.消肿散结B.破血消癥C.泻水逐饮D.杀虫疗疮E.祛痰止咳『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甘遂、京大戟、红大戟均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