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变变变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11
幼儿园中班科学《颜色变变变》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颜色变变变》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的第三章“奇妙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变化的简单原理、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以及通过游戏进行颜色混合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颜色的基本概念,知道颜色可以通过混合变化出新的颜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颜色混合的原理及实践操作。
重点: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变化现象的观察和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颜色卡片、色板、调色板、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学具:调色板、画笔、水彩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颜色卡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变化现象,如红绿灯、夕阳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颜色变化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颜色混合的动画,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如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混合出其他颜色。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践,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颜色变化,加深对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
4. 游戏环节(5分钟)设置一个“颜色猜谜”游戏,让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混合后的颜色,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颜色基本概念:红、黄、蓝、绿、橙、紫等。
2. 颜色混合原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3. 生活颜色变化现象:红绿灯、夕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颜色混合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画出一张图画。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颜色变化现象,与家长一起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鼓励他们在家里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同时,可组织一次“颜色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颜色变变变课件CATALOGUE 目录•活动导入•幼儿操作•教师总结•活动延伸01活动导入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组,每组选择一种基本颜色。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颜色的混合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游戏材料水彩笔、色卡、空白的画纸等。
颜色组合小游戏1颜色的三要素23颜色的基本特征,表示颜色的名称,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色相颜色的鲜艳程度,表示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饱和度颜色的明暗程度,表示颜色的明亮程度。
亮度03营造氛围不同的颜色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如黑色显得庄重,白色显得清新。
颜色的作用01传达情感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如红色表示热情、喜庆,蓝色表示平静、安宁。
02引导注意力颜色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超市的促销商品常常使用鲜艳的颜色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02幼儿操作课件《颜色变变变》准备大班幼儿使用的课件,包括颜色卡片、涂色纸、水彩颜料等。
幼儿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操作材料,包括涂色纸、水彩颜料、画笔等。
材料准备观察图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的不同特征。
操作要求涂色让幼儿使用涂色纸和颜料进行涂色,注意不要涂到轮廓外面。
变色通过课件演示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引导幼儿学会通过混合颜色来获得新的颜色。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画笔和颜料,避免浪费和弄脏衣服。
鼓励幼儿尝试混合不同的颜色,获得新的颜色,并探索不同颜色之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指导幼儿在涂色时注意颜色的分布和均匀性,不要涂得太密集或太稀疏。
操作指导03教师总结幼儿分享幼儿A01我喜欢红色,因为红色像太阳,很温暖。
幼儿B02我喜欢蓝色,因为蓝色像大海,很宽广。
幼儿C03我喜欢黄色,因为黄色像柠檬,很清新。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幼儿们辨识不同的颜色,鼓励他们用具体的物品或场景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师对幼儿们的颜色喜好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颜色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点评1经验总结23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辨识不同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颜色变变变》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神奇的颜色》展开,详细内容包括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变化的简单原理以及动手操作体验颜色混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以及掌握颜色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颜色变化,并能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演示用幻灯片。
学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讲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特点,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混合,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根据刚刚的操作结果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颜色变变变红色 + 黄色 = 橙色红色 + 蓝色 = 紫色黄色 + 蓝色 = 绿色2. 颜色变化规律两种颜色混合,形成第三种颜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一幅画,并记录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后,家长辅助记录颜色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了颜色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颜色变化,学以致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工作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