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4.08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 代数式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代数式表示数和几何量,并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代数式,从而为后续的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代数式作为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直观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正确地书写代数式。
2.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3.能运用代数式表示数和几何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代数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代数式的知识和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式。
2.实例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几何等方面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代数式。
3.练习题:准备一些代数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感受代数式的实际意义,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解代数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性质。
通过PPT展示代数式的各种形式,如整式、分式等,让学生对代数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2《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2代数式的值》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求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但对代数式的求值方法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代数式求值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2.能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2.例题教学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代数式求值方法的掌握。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小红今年12岁,求小明的年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代数式的求值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展示代数式的求值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5,求这个数。
”鼓励学生运用代数式表示问题,并求出答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代数式求值方法的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代数式求值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 代数式》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3.2 代数式》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简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代数式的基本含义,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后续的方程和不等式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代数式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建立起代数式的概念框架,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技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2.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式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2.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数式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代数式表示这些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苹果的单价是2元,香蕉的单价是3元,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运算。
让学生初步了解代数式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操练打下基础。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基本运算练习。
例如,求解下列代数式:(1)(3x - 2y + 5)(2)(4(a + b) - 3(a - b))(3)(x^2 + 3x -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代数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判断下列代数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a + b) = a + 2b)(2)(3x^2 - 2x + 1 = 2x^2 + 3x - 1)(3)(ab + 3a - 4b)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代数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是代数式。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基础,主要介绍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以及代数式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代数式及其运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代数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代数式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表达代数式。
2.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式运算。
3.能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数式的概念和识别。
2.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3.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数学语言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代数式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同时,解释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未知数或变量,数学术语叫做“字母表示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代数式的书写练习,例如,根据题目给出的描述,写出相应的代数式。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代数式。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代数式的简单运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2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3.2代数式的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值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求出代数式的值。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代数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值及其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求出代数式的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代数式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代数式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代数式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打了8折后,他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代数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代 数 式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4、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预习要求:1、预习课本有关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还可以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一、回顾与思考(例题由幻灯片逐一给出,学生仔细读题,给出答案,教师板书代数式)1、钢笔每支2元,铅笔每支0.5元,n 支钢笔和m 支铅笔共____________元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a m ,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宽是__________m ,面积是 __________m 23、如图,环形花坛铺草坪,需要草皮_____________m 24、某农场有亩产a 千克的水稻m 亩,亩产b 千克的水稻n 亩,这个农场水稻的平均亩产为________千克小结:书写时应注意: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通常用“.”或省略不写2、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3、除法通常写成分数二、新授1、像 2n+0.5m ,a a 21 212, , 22 r R ππ- 、nm bn am ++,等式子都是代数式 即:用运算符号将数与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2、考考你的眼力: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1)m+5 (2)a+b=b+a (3)0 (4)2x (5)x+y>1 (6)abc(7) 43x x 2+- (8)x1 (9)m 提问:从这道题中,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吗?(学生稍稍讨论一下)小结:1、代数式中不含“=”、“>”、“<”、“≥”、“≤”、“≠”等不等号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3、观察a a 21 212,,2x abc 等式子,它们有怎样的共同点?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后给出单项式定义)单项式是指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单项式)提问:你能列举一个单项式吗?(先由同桌相互合作,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师:你知道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4、提问:你能说出黑板上各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吗?(学生先思考,后回答,后教师总结)总结:1) 当单项式系数是1或-1时,1可以省略2)当字母指数是1时省略,但计算单项式次数时要把1算入提问:你能举一个是-1,次数是4的单项式吗? 5、观察22 r R ππ- ,m+5 ,13x x 2+-,b+a (黑板上)等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给出多项式定义)提问:你认为多项式的次数应该怎么定义?(学生发言,后给出定义)6、提问:你能举一个次数是二,项数也是二的多项式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7、师: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介绍代数式的分类8、完成书本p85议一议(在回答第二小问时,举出的例子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就可以,及时给予表扬)教师总结:1、一些不同实际背景的问题有时可以用同一个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2、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代数式》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几何、代数和三角等多个角度认识代数式,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2.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代数式,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代数式的表示和运算。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认识代数式。
2.准备代数式的运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例如,给出一个几何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长度为8,一条直角边长度为3,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代数式的表示方法,并解释代数式的概念。
代数式可以表示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其中字母代表未知数或变量。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例如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x,则代数式可以表示为x = √(8^2 - 3^2)。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代数式的书写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2《代数式的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2代数式的值》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学会如何求代数式的值,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代数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求代数式的值还是一个新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求代数式的值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学会如何求代数式的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值的概念,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代数式的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示范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求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代数式的值的概念2.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2《代数式》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代数式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以及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代数式,并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的知识,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等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代数式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代数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代数式的运算规律、代数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数学软件、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代数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自主发现代数式的特点,归纳代数式的概念。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代数式的概念,演示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代数式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代数式》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整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代数式的理解仍有困难,特别是对代数式运算的规律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写出常见的代数式。
2.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等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数式的概念和分类。
2.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数式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技巧。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代数式概念、分类和运算的教学课件。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供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代表不同运算的道具,如加减乘除卡片,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代数式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用代数式表示这些问题。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识别和写出常见的代数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化简和求值一些给定的代数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1《代数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代数式》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对代数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代数式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例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代数式,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对代数式进行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导入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抽象出代数式。
3.练习题:准备一些代数式的运算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两倍,小红的年龄是5岁,求小明的年龄。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小明的年龄,从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代数式的定义,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代数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
如用字母表示小明的年龄,小红的年龄,以及他们的年龄差等。
《3.2 代数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3.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以及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情境引入】小明到超市购买商品,发现部分食品正在打折促销,原价每袋a元的甲食品9折优惠,原价每袋b元的乙食品8折优惠,小明两种食品各买1袋共需几元?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议一议】1.用字母a表示月历的方框里右上角的数,则其他三个数分别为.a2.某航空公司规定:乘坐经济舱的旅客每位可免费携带行李20kg,超重部分每千克按票价的1.5%付行李费.于是,我们知道随着机票价格和携带行李质量的变化,需付的行李费也将发生变化.(1)从南京出发,携带行李30kg乘飞机分别到达下列城市,应付行李费多少元?思考、解答并交流结果.让学生复习巩固字母表示数的内容,为引出代数式等概念做铺垫.可以(2)如果机票价格为m 元,携带行李30kg ,应付行李费多少元? (3)如果机票价格为m 元,携带行李n kg ﹙n >20﹚,应付行李费多少元? 3.某农场有亩产a 千克的水稻m 亩,亩产b 千克的水稻n 亩,这个农场水稻的平均亩产为______千克. 有意让学生将不规范的书写呈现出来,然后再做强调.【探究新知】像a -1、a +6、a +7、0.015m (n -20)、am +bnm +n以及上节课出现的 n -2、st、0.8a 、40-m -n 、a +bn -2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讨论:a +b =b +a 、a <b 是代数式吗?小结:代数式中不含“=”、“>”、“<”、“≥”、“≤”、“≠”等符号. 代数式书写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可省略乘号,数字写在字母前面,若数字是带分数的应写成假分数. 2.除法运算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3.结果是和或差的形式时,应将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上单位名称.例 1 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供电公司用“峰谷分时电价”引导居民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某地每天8:00到21:00为用电高峰段(简称“峰时”),峰时电价为0.55元/千瓦时;21:00到次日8:00为用电低谷段(简称“谷时”),谷时电价为0.35元/千瓦时.该地某用户上月峰时用电a 千瓦时,谷时用电b 千瓦时,该用户上月的峰时电费、谷时电费和总电费分别为多少?代数式0.55a 、0.35b 、0.15m 、2a 2、0.8a 和abc 等都是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它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它的次数 . 例2 要在长方形和环形地块中铺设草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a m 、b m ,环形的外圆、内圆的半径分别为R m 、r m ,求共需草皮的面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式子都是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如加、减、乘、除以及乘方(包括今后要学习用描述的方法(像……叫……)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代数式的特征.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特征的认识,区分代数式和等式、不等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例如,n-2、0.55a+0.35b、ab+πR2-πr2等都是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一个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πR2-πr2是πR2、-πr2两项的和,它的次数是2.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例3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y 2,a-5,2y,4a2b,-6,a2+3ab+b2,a,x=1,-x,12>13,01.含有等号或不等号的式子一定不是代数式.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3.一般分母含有字母的式子不是整式.的开方)把数、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式子的基本特征,给出相关通过例1的答案引入单项式的概念.对一些单项式中隐含的系数1和隐含的次数1强调说明.通过例2的答案引入多项式的概念.。
3.2代数式教学目标1.知道在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 了解代数式,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系数次数,整式的概念3. 会用代数式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重点难点:会用代数式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一.预习展示1、用代数式表示(1)a与b的和的平方(2)a与b的平方的和(平方和)(3)与a+2d的和是4的数(4)个位上的数是m,十位上的数是n的数(5)x,y两数的差与x,y两数和的积(6)比x的平方大3的数2、长方体的长为a cm,长是宽的2倍多1 cm,高比宽多2 cm则这个长方体的宽是,高是。
二、探索学习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的议一议2、指出:像以上等式子是代数式。
注: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3、基本概念(1)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3)单项式的次数(4)多项式(5)多项式的次数(6)整式三、当堂盘点1、下列各式,哪些是代数式?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四.巩固练习1、若n表示任意一个整数,试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任意一个偶数、任意一个奇数。
2、单项式-5πx2y的系数是,次数是。
3、长方形的宽是acm,长是宽的3倍,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cm24、中间一个奇数为2n+1的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
5、举例说明75%a表示的意义6、某品牌空调降价30%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空调原价为元。
7、已知数据31,52,73,94…试用正整数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个数 。
五、思维拓展1、观察下列等式12×2=12+2 23×3=23+3 34×4=34+4 ……设n 表示正整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3.2代数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
3、在具体情景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二、能力目标:
经历语言与代数式相互转化的过程,发展学生联想、类比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
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代数式意义的理解,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书写代数式和叙述代数式的意义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 小明去买苹果,苹果每千克1.5元,他买了a 千克,一共用去多少钱?
2. 请学生模仿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其他学生给以解答
二、探索新知:
观察:n-2、、0.8a 、2n+500、2ab+2bc+2ac 、abc… (1)引入代数式定义:像n 、-2 、
、0.8a 、、2n +500、abc 、2ab+2bc +2ac 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议一议
①薯片每袋a 元, 9折优惠,虾条每袋b 元8折优惠,两种食品各买一袋共需几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宽是a m ,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③小明的爸爸携带了35kg 的行李乘飞机,他的机票价是m 元,需付多少元行李费?
5s 5s a m
④环形花坛铺草坪,大圆半径为Rm ,小圆半径为rm ,需要草皮多少平方米? 3. 让学生先观察:30a 、 9b 、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引入单项式定义:
像0.9a ,0.8b ,2a ,2a 2,15×1.5%m 等都是数与字母的 ,这样的代数式
叫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 .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 .(举例)
4. 观察2ab+2bc +2ac ,n -2…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 .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 .
2)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 .(举例)
5.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是 .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 .
6. 例题欣赏
(1)某超市8月份营业额为m 万元,9月份营业额比8月份增加了
,该超市9月份营业额为多少万元?
(2)林老师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买汽车:首期付款a 元,以后每月付款1500元,直
至付清欠款,x 个月后,林老师共付款多少元?
(3)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x ,10(单位:cm )
1)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多少?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2)P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P 从A 到C 以2cm/s 运动, 5s 4135kg 每位旅客免费携带20kg 行李,
超重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
格的1.5%付行李费.
R r
10 x
6
A C
B p
t 秒后,AP 的长为多少?PC 长为多少?
此时,三角形PBC 面积是多少?
解:
注意:列代数式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通常用·表示或省略不写,并
且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除法运算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
7. 做一做
列代数式:
1)苹果a 元/kg ,橘子b 元/kg ,买5kg 苹果、8kg 橘子应付多少元?
2)小明每步走am ,小亮每步走bm ,小明、小亮从小桥的两端相向而行,小明走5
步、小亮走8步两人相遇,小桥长多少?
3)a 个三棱柱,b 个六棱柱共多少个面?
8. 议一议
1)从上面的“做一做“中你能发现什么?并与同学交流.
2)你能举例说明代数式2(x+y)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三、课堂练习:
1.n 箱苹果重p 千克,每箱重________千克.
2.甲同学身高a 厘米,乙同学比甲同学高6厘米,则乙同学身高为______厘米.
3.全校学生总数是x ,其中女生占40%,则女生人数是________.
4.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x ,十位数是y ,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如果个位数字与
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两位数是_________.
5.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内,挖出一个底为b ,高为
a 的正三角形,•则剩下的面积为________.
12
6.王洁同学买m本练习册花了n元,那么买2本练习册要______元.
7.如果陈秀娟同学用v千米/时的速度走完路程为9千米的路,那么需_______•小时.8.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国家计划以每年10%的速度栽树绿化,如果第一年植树绿化是a公顷,那么,•到第三年的植树绿化为_______公顷.9.我们知道: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根据前面各式规律,可以猜测:
1+3+5+7+9+…+(2n-1)=________.(其中n为自然数).
10.解释代数式300-2a的意义.
四、小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