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预习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部编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预习单第一单元:整数加法与减法知识点:1. 了解整数加法的概念和规则。
2. 掌握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研究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规则。
4. 掌握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预内容:1. 预教材第一单元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知识点。
2. 自行解答教材中提供的练题,巩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尝试编写一些自己的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练题,并解答。
第二单元:整数乘法与除法知识点:1. 掌握整数乘法的概念和规则。
2. 研究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了解整数除法的概念和规则。
4. 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预内容:1. 预教材第二单元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知识点。
2. 自行解答教材中提供的练题,巩固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尝试编写一些自己的整数乘法和除法的练题,并解答。
第三单元:长度单位换算知识点:1. 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概念和规则。
2. 掌握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研究如何进行多步长度单位换算。
预内容:1. 预教材第三单元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知识点。
2. 自行解答教材中提供的练题,巩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3. 尝试编写一些自己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面积与周长知识点:1. 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3. 研究如何解决与面积和周长相关的应用问题。
预内容:1. 预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知识点。
2. 自行解答教材中提供的练题,巩固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 尝试编写一些自己的面积和周长的练题,并解答。
第五单元:数据与图表知识点:1. 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掌握制作简单图表的方法。
3. 研究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预内容:1. 预教材第五单元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知识点。
2. 自行解答教材中提供的数据与图表练题。
3. 尝试编写一些自己的数据与图表的练题,并解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数学是灵活运用知识点的一门理科科目,如果同学们提前预习了解了知识点,那上课效率就事半功倍了。
下面是WTT整理的4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和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一)【预习提纲】1,复习数位顺序表2、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内数的写法。
4、比较大小。
5、省略“亿” 后面的“万” 后面旳尾数。
6、求近似数。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四年级上册预习提纲【预习内容】教科书P35-36【预习提纲】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请动手画两条射线,看看能组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3.尝试说一说什么是角?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该怎样来表示角呢?角的符号与小于号有何区别?4.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2题,你发现了什么?5.完成教科书P36“做一做”第1题。
【课题二】角的度量【预习内容】教科书P37-38例1【预习提纲】1.认真观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2.在量角器上凌空指画一个60度的角。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具体步骤有哪些?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些什么?闭着眼睛感受1度的大小。
4.画出一个角,并把它的两条边延长一下,你发现了什么?5.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你会比较角的大小吗?6.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2、3题。
【课题三】角的分类【预习内容】教科书P41例2、例3【预习提纲】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平角,周角?请分别指出平角,周角的顶点和边?2.阅读教科书P41例2,你认为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只有一条边吗?为什么?3.我们都学过哪些角?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一说。
4.任意画一个平角,它有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直角?周角等于几个平角?5.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五”第1、3题。
【课题四】画角【预习内容】教科书P42例4【预习提纲】1.请你自己归纳画角的步骤?并与书上的作对比。
6.1可能性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预习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
二、预习要点1、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
2、判断事件发生的()有大有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作出判断。
三、预习检测1、想一想,每次口袋里可以放什么球?(1)任意摸出1个,不可能是红球。
(2)任意摸出1个,可能是红球。
(3)任意摸出1个,一定是红球。
2、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探究案1、从口袋里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2、小组合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3、在下面的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4、把下面的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子上,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5、小组合作,把上面的4张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子上,从中任意摸1张,摸后放回,再打乱后继续摸,一共摸40次。
将每次摸到的牌的花色记录在下表中。
二、随堂检测1、从下面的口袋里各任意摸出1个球,一定是黄球吗?2、想一想,每次口袋里可以放什么球?(1)任意摸出1个,不可能是绿球。
(2)任意摸出1个,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出1个,一定是绿球。
3、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红球吗?4、转动右边的转盘,指针可能会停在哪种颜色的区域?分别指一指。
停在哪个区域可能性最大,停在哪个区域可能性最小?5、从下面的4张扑克牌中任意摸出1张,摸出的可能是哪张牌?摸到几的可能性大?摸到8和10的可能性相等吗?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略2、可能是黑桃、梅花、方片,抽到方片的可能性最大。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可能性>预习提纲【课题一】可能性(一)【预习内容】教科书第P125-128页例1、例2【预习提纲】1,拿一枚硬币抛20次,落地后正面朝上()次,反面朝上()次,通过动手实践,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例2的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猜出小虎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的球吗?3、小虎的盒子里放的是什么球?小虎摸出的一定是什么球?小虎摸出的不可能是什么球?小猪的盒子里放的是什么球?小猪摸出的可能是什么球?也可能是什么球?小猫的盒子里放的是什么球?小猫摸出的可能是什么球?小猫摸出的不可能是什么球?4、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发生的事情?5、试做“课堂活动”1题、3题。
6、你有什么疑惑?【课题二】可能性(二)【预习内容】教科书P128例2【预习提纲】1、观察P125页例3,图上画的是什么?比赛可能出现哪些结果?2、把一枚5角的硬币和一枚1元的硬币同时抛起落到地面,看一看硬币分别哪面朝上,抛20次说说出现了哪些不同的结果?如果抛1000次,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出现?3、课堂活动第3题,猜一猜,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出现,再用骰子掷一掷,看看有哪些情况出现?5、做一做练习二十五1-3题和思考题。
4、你有什么疑惑?综合运用惊人的危害预习题纲【课题一】惊人的危害【预习内容】教科书P131例1、例2【预习提纲】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因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现象?3、观察第一组图表,2005比2004增加多少万吨生活垃圾?2004年到2010年一共要经过几年?2010年比2004年增加多少万吨生活垃圾?4、观察第二组图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2005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有多少天?5、观察第三组图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2000年到2005年经过了几年?2005年比2000年增加固体废物多少万吨?6、观察第四组图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求平均每月排放多少万吨要估算吗?这道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7、观察第四组图表,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2008年的排放标准是多少?那一天的排放标准和年度的排放标准一样吗?8、统计自己家一周大约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上网收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措施?9、你有什么疑惑?。
12345678910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过程预习单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研学单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我们组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研学单(3)分析数据。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后面的两种方法哪种表示得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理学单数学书99页做一做、数学书101页3作业单。
最新部编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预习单第一单元一、数的认识1. 数的读法及数位排列- 认识常用数字0、1、2、3、4、5、6、7、8、9,以及根据数位排列的读法。
- 练用数字写出给定数的数位排列及读法。
2. 数的比较- 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练比较大小,填写“<”、“>”或“=”。
二、加法1. 加减法的认识- 认识加法、加数、和的概念,掌握加法的意义。
- 练分析加减法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加法口诀及练- 掌握1~10的加法口诀。
- 练口算加法。
三、减法1. 减法的认识- 认识减法、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掌握减法的意义。
- 初步了解加减混淆问题,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2. 减法口诀及练- 掌握1~10的减法口诀。
- 练口算减法。
第二单元一、三位数的认识1. 三位数的组成及认识- 认识三位数,掌握其由百位、十位和个位组成的规律。
- 练把题目中的三位数圈出来。
2. 数字填空- 练简单的数字填空题。
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1.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回顾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 练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2. 数轴上的三位数- 理解数轴概念。
- 认识数轴上三位数的大小及表示方法。
三、加减混淆问题1. 加减混淆问题的认识- 了解加减混淆问题的定义和常见形式。
- 研究思考问题,准确选择运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实际问题中解决加减混淆问题的方法。
- 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一、乘法1. 乘法的认识- 了解乘法、因数、积的概念。
- 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加减法的关系。
2. 乘法口诀及乘法表- 掌握1~9乘1~9的口诀和乘法表。
- 运用口诀和乘法表解决问题。
二、分配律1. 分配律的认识- 研究分配律的定义及简单应用。
- 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口算能力。
2. 运用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两位数乘一位数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认识- 认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暑期预习资料: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预习知识点清单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预习知识点清单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1. 数的认识与运算- 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数的加减法运算- 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数的分数概念与分数运算2. 算式与方程- 算式与运算法则- 算式的拆解与合并- 算式中的加减法思想运用- 算式中的乘除法思想运用- 带未知数的简单方程3. 三角形与四边形- 三角形的边和角特点-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边和角特点-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4. 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图表表示- 数据的分析与判断- 数据的比较与预测5. 模型与问题解决- 带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解决- 使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问题解决中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运用- 问题解决中的推理与证明教案:课题: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并能按照大小比较数字的大小。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计算规则。
4. 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让学生复习数字的读写方法,通过游戏或图片提问的形式进行。
- 引导学生比较大小,通过游戏或实例让学生练习数字大小比较。
2.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 引导学生发现进位的规律,并进行进一步练习。
-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发现退位的规律,并进行进一步练习。
3. 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入乘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并进行进一步练习。
-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入除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与减法的联系,并进行进一步练习。
4. 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并让学生描述分数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知识点预习1. 角的认识定义:一点和从这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角通常用的符号“∠”来表示。
2. 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1360°3. 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将一个圆周分成360等分来表示,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
度量方法: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 (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待测角的)顶点重合(2) (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待测角的)一条边重合(3)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与0刻度线同圈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记作:∠1或∠AOB 读作:角1或角AOB 1 A OB 边 边 顶点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知识点预习1. 角的认识定义:一点和从这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角通常用的符号“∠”来表示。
2. 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1360°3. 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将一个圆周分成360等分来表示,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
度量方法: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4) (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待测角的)顶点重合(5) (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待测角的)一条边重合(6)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与0刻度线同圈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记作:∠1或∠AOB 读作:角1或角AOB 1 A OB 边 边 顶点。
数学课预习
预习目的:
1.提前知道下节课内容哪些会哪些不会,能在上课认真听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2.独立思考新课内容和之前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锻炼自学能力。
预习方法:
一、看、读、想、画(学习新内容)
1.看(看图):根据情景图看看下节课学习的内容主题是什么。
2.读(读课本例题)提出的问题。
3.想:先想想怎么去解决,再去看书上给的答案。
4.画重点(关键词,总结的一句话)画记号。
二、完成练一练,独立、做记号。
1.独立:按例题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
2.做记号:拿不准的或者是不会的可以在题号前做记号,比如标个小问号。
留到课上仔细的听老师的讲解。
三、完成练习题(量力而为)
每节课后面的练习题还是有难度的,让孩子自己试着做一做,不会的做标志留在课上听老师将讲,提高自学能力和听课的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单一、大数的认识1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预习指南: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体会“位值”的亿19612368←数级每日口算1.完成下面各题。
(1)2496读作:()。
(2)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的0()。
2.教材第5页例2、3。
(1)例2是整万数的读法。
①分级:每()为一级,用“,”或虚线隔开。
②先读()级,再读()级;万级的读法和()的读法相同,只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③2496┆0000读作:()万308┆0000读作:()万4050┆0000读作:()④整万数的读法:第一,读较大的数时,先对这个数进行(),再从()位起一级一级地读;第二,读万级数时,先按()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字。
(2)例3是含两级数的读法。
①分级:5┆4621640┆70001003┆0040②读数:5┆4621含有万级和个级,万级上的5读作(),个级上的4621读作(),因此这个数读作:()。
640┆7000含有万级和个级,万级上的640读作(),个级上的7000读作(),因此这个数读作:()。
1003┆0040含有万级和个级,末尾的0不读,各级中间或开头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因此这个数读作:()。
③含两级数的读法:第一,先读(),再读();第二,万级的数要按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字;第三,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
②哪个数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那个数位上写(),一个单位也没有要写()占位。
3.读出下面各数。
300000读作:()275630读作:()80700020读作:()10181008读作:()4.走进实际生活。
(读出横线上的数)(1)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可容纳观众约91000名,建筑面积约258000平方米。
1.大数的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8.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2)射线不可测量.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线段特点(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2)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13.角(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19.互相垂直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扩展资料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2.自然数知识扩展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3.角的其他分类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4.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预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55页内容。
预习指导:(要求:每预习完一个知识点后,与之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题”及“整理和复习”都要认真完成。
具体做题步骤参照对应的例题;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
)
一.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联系数位顺序表:正确区分数位及计数单位。
2.联系数位顺序表:对大数进行正确的分级及读、写;熟记读、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联系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对大数进行大小比较。
4.会对大数进行正确的改写,思考总结改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能用“四舍五入”法对大数按要求进行求近似数。
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2.理解公顷与平方米;平方米与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推导过程,便于进率的记忆。
三.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知道它们的特征。
如: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它的长度……
2.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并会用量角器正确的测量角、画角。
3.角的分类: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1.联系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会正确的笔算。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注意事项,多观察思考例题步骤。
3.预习积的变化规律时,观察每一组算式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观察,如从上往下……并总结你发现规律。
4.解决问题:熟悉常用的几种数量关系,并且知道每种数量关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速度×时间=路程,那么速度=?时间=?会用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希望同学们在假期休息的同时,按预习提示做好预习,下学期开学试卷检测预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