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学基础课程考试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95.48 KB
- 文档页数:36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3.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
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
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P524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5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市美主体与审美客休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是和谐。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从市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P1276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大学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审美情感和审美经验的学科,是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对于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大学美学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
下面将从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理论、艺术哲学、美学史以及当代美学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审美情感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它试图解释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中所呈现出的美的特质,探讨审美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2.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人的审美行为等,审美活动则是人类对这些对象进行审美欣赏和鉴赏的行为。
3.美的特质和美的标准美学探讨了美的特质,如对称、和谐、色彩、形式等,以及美的标准,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4.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美学对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审美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二、审美理论1.感性美与理性美审美理论根据美的体验方式将美分为感性美和理性美,感性美是通过感官经验获得的美的体验,理性美是通过思维和理性思考获得的美的体验。
2.客观美与主观美审美理论将美分为客观美和主观美,客观美是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的美的存在,主观美是个体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情感。
3.美的理论审美理论中涉及了众多的美的理论,如形而上美学、形而下美学、形而中美学、形而外美学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美的本质和特征。
审美理论研究了审美价值的产生和评价标准,探讨了美的价值在文化和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艺术哲学1.艺术的定义艺术哲学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同的艺术定义和解释,如模仿理论、表现理论、情感理论、形式理论等。
2.艺术与现实艺术哲学研究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包括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艺术对现实的塑造和创造。
3.艺术创作的目的和价值艺术哲学探讨了艺术创作的目的和价值,包括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艺术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一、名词解释1.荒诞:荒诞是对理性和规律否定后的产物,荒诞表现的是与人的趋美本能和美好理想完全相反的宇宙人生的荒诞性,荒诞的对象是与人敌对的东西,它是看不到可怖的可怖。
荒诞意味着理性的失败。
2.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
从内容上讲,是被历史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
3.原型:原型,即原初的一,主要指在人类诞生以后,作为人的原初的一。
4.移情:移情,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舍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
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
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处开始,虽然表现为一种主体的主动性,但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
(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
(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有了主体的向外移情,主体就感受到了美感;有了情感的移入于客体,客体就成了美的客体。
(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5.美在形式6.意境: 意境或境界,往往简称为“境”境是主客观的合一。
境是客观之景因主观的观照而产生出的而且只与主体相接而生。
@647.悲剧:是对不能把握的强大的敌对物的一种抗争,抗争的结果的失败,通过失败而产生一种思想升华。
8.悲态: 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悲态基于对宇宙规律的信仰,源于对宇宙规律正常性的偏离,悲态在偏离中询问的,不是对宇宙规律何以要设置偏离的询问,而是对“为什么是我碰上了偏离”的询问。
12.对称: 对称即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
这“相等”包括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方面。
对称是世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人体是对称的,动物是对称的,很多植物是对称的,不少建筑对称,书本翻开,构成对称。
中国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对偶。
导言: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了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原因、美的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
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哲学、艺术、文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它在探讨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因此,美学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审美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美学必考知识点展开详细的总结。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美、审美与艺术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原因、美的价值以及美的表现形式等问题。
美学主要包括哲学美学和艺术美学两个方面。
哲学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理论基础等问题,而艺术美学则主要研究各种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的价值、艺术的本质等方面,这些都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美的本质有多种理论观点。
从古希腊以来,就有人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真、善和美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完善的形式,康德认为美是纯粹感性的表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精神的自我表现等。
这些理论观点反映了不同文化、时代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为我们把握美的本质提供了多种思路。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形式美、精神美、情感美等多种方面。
形式美是指物体的外在形态的美,精神美是指事物内在的精神品质的美,情感美是指人们对事物产生美感的感情体验等。
美的特征反映了美学对美的多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3.美的价值美的价值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它涉及美对人们的生活、情感、思想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美的价值主要包括了审美情趣的培养、社会文化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富等方面。
美的价值是美学对美的社会意义和作用的理论阐释,它为人们认识美的重要性和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4.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审美等方面。
美学考前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理论科学,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恩斯泰因的著作中。
美学这一概念在19世纪得到深化,成为独立的哲学学科。
2. 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启蒙时代的美学、19世纪美学以及20世纪美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理论成果,为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美是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有人认为美是一种观念或情感,有人认为美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2. 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可以理解为艺术对象、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审美活动的本质。
艺术创造者通过自己的技巧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内容,以及观众在艺术作品前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审美感受。
3. 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是指审美经验的本质特征,以及观众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认知和评价。
审美的本质可以从认知主义、情感主义和价值主义等不同角度来解释。
三、美学相关理论1. 文艺学文艺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包括文艺创作理论、文艺批评理论、文学美学、艺术美学等内容。
2. 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艺术形式和结构,包括形式美的含义、艺术形式的规律和结构、艺术形式的语言等内容。
3. 实质美学实质美学是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艺术的内在意义和永恒价值,包括艺术的实质、艺术的人类意义、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内容。
四、美学相关人物及其贡献1. 康德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对美学理论有重要影响。
他主张审美判断具有客观性,并提出了美学的本质问题。
2. 黑格尔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对美学概念和审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艺术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来实现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大学美学》讲义第一讲:导论一、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近代的事。
最早使用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的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1714—1762,Baumgarten)。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缺陷,即缺乏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于是提出以美学这一学科专门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
他于1750年出版了《美学》,阐述了自己的感性认识理论,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发展的历史1、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1)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将之视为一切审美现象的根源。
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奴斯、普罗丁、奥古斯汀等。
(2)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称为认识论美学。
包括: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有博克等;大陆理性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有笛卡儿、鲍姆嘉登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3)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语言论美学思考的焦点是语言或形式。
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存在主义等美学流派。
(4)文化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论美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包括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美学与文化分析流派。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从历史时期来看,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唐宋、明清五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变化又伴随着“情志”、“言意”、“形神”、“生活”、“心性”等主题的变奏,其中,“中和”、“气韵”、“意境”等范畴得到高度重视与发展。
与西方美学思想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与发展的痕迹,且更有伦理化、人生论的特征,更加玄妙、超越。
3、中国现当代美学简况(1)最早介绍和运用西方美学思想的中国学者是王国维。
(2)最有代表性的中国著名美学家有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艺术美学第一讲何为美学1、美学与美术学• a. 美术学(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 美术史:对历史上各个美术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作出深层的说明,并对各个美术流派的作品在艺术上的价值作出分析判断。
• 美术理论:美术理论的研究不能脱离美术史,它应当是对美术史的理论总结。
美术理论对什么是美术、美术的本质、规律、特征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以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规律、特征这一问题为前提。
• 美术批评:是将美术理论应用对于现代美术的分析评价,并且要以整个美术史作为它的参照系。
一种有深度、有价值的美术批评既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并包含批评者对作品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又要注意研究现代当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潮的变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 b.中国古代将包含美术史在内的整个美术学研究提升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
2、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 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 美学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3、美学发展历史•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
•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 美学是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在系统化了的理论形态上的集中表现。
4、美学研究对象• 第一: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美学考题(二)一、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美学——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美、审美和艺术三部分,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审美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人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
移情中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3、美是生活——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即“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
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
二、判断(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10分)1、凡是真的就是美的。
答:不对。
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
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2、不美的异化劳动也可以创造美的产品。
答:对。
在异化条件下,劳动者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在造物。
劳动者对异化劳动的产品,由于是异己力量,敌对力量,所以往往不以之为美。
但劳动产品作为实践结果,一经产生,就独立于主体之外,它凝结着主体的智慧,才能等本质力量,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肯定人的实践,就不会因为主体对它的感受如何,而改变其美的特质。
以产品本身的性质来说,异化劳动的产品,仍然可以是美的。
3、自然美是人的意识加工的结果。
答:不对。
自然美不是自然本身具有的属性,不是与人无关。
自然具有美的条件,这些条件只有在与人类发生关系,成为人化自然,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即:美存在于人化自然之中。
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美学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和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美的本质、美的判断标准、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和人生,提高审美情趣,使人们在欣赏、创作和批评艺术作品时更加理性和有深度。
二、美学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
柏拉图认为,美是真、善、美的统一,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美的本质是理念世界中的形式的观点。
而亚里士多德则从形式美和目的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的本质。
2.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时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上帝和人类的美的追求,以及宗教艺术的发展。
3.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思想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追求。
4. 近现代美学思想:近现代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艺术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论建构。
在这个时期,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符号学美学、后现代美学等不同学派。
三、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1. 美的本质:对于美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世界中的形式,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则从形式美和目的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的本质。
2. 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评价。
审美判断主要包括客观美和主观美两个方面。
客观美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美,主观美是指个体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美的价值判断。
四、艺术的本质和分类1. 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的产物,是形式的再现;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活动,是一种达到目的的行为。
2. 艺术的分类: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美学基础复习题美学基础复习题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讨了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的本质与规律。
它涉及到我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美学的基础知识。
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感知过程以及美的价值与意义。
2. 谁是美学的奠基人?德国哲学家康德被认为是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探讨了美学的基本原则和审美经验的本质。
3. 什么是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指我们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感知和体验。
它涉及到我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4. 什么是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用来评价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价值和质量的准则。
它可以基于个人喜好、文化背景、艺术传统等因素。
5.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和形式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义的活动。
它可以采用各种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6. 什么是美感?美感是指我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它涉及到我们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审美情感和直观感受。
7. 什么是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我们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美的评价和认可。
它可以基于艺术作品的技巧、表现力、情感表达等因素。
8. 什么是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指我们对其进行审美体验和评价的事物,可以是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9. 什么是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指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它可以受到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10. 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来提升他们的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它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艺术培训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复习题,我们回顾了美学的基础知识。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美的本质和意义,丰富我们的审美经验。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的美学学习有所帮助。
1.美学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教育的本来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好的教育应该是传授方法,传授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教育的最高境界还不是传授方法,而是启迪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可能没有方法的,他可以获得知识可以学会方法,美学的真正意义就在启迪智慧,美学不但是爱智慧,而且他所爱的还是关于爱和艺术的智慧。
人类人类要美学是为了既心安理得有心情舒畅的活着,美学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美学就是要把历史上真正的美学家的智慧都展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些美学家得出他们结论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真正的美学家只是充当一个伟大的提问者,他们提出那些根本性的问题,至于有多少找到答案不重要,因为有问题的提出才能启迪智慧,结论是没有什么用的。
美学由一系列的提问和解答构成,因此美学的接触过程就是启迪智慧的过程。
2.柏拉图的贡献一,他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二,他告诉我们‘美是什么’所指的那个‘美’,不是感性的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抽象属性。
柏拉图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以他为源泉,有了它一切美的事物才成为美’但他自己确实独立存在的,是先于人外于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美本身’,美学的任务就是探索美的本质。
3.既然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或抽象属性,那么,对美的研究局职能是哲学的,柏拉图因为康德以前的西方美学定了一个调子:美的研究,就是关于‘美食什么’的研究就是美的客观性研究,就是美的哲学。
3.康德的美学贡献康德引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美学革命’,他把美学的基本问题‘美是什么’转变为‘审美是什么’。
他提出了关于鉴赏判断的‘审美四契机’,即审美判断的独特性所在。
一,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又使人愉快的活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由的快感,而能够产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象就是美。
二,这种愉快既不是概念也不凭借概念,却又是被假设为像概念一样具有普遍性三,这种愉快和判断也没有任何具体的目的,只有一种主观的和目的的形式。
大学美术理论知识考试及解答
一、考试内容概述
大学美术理论知识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美术理论方面的掌握程度,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二、考试细则
1. 考试形式:选择题和简答题。
2. 考试时间:根据具体要求而定,通常为2小时。
3. 考试范围:涵盖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相关知识。
4. 答题要求:
- 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选择正确答案。
- 简答题:根据题目要求,简要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三、备考建议
1. 充分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2. 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掌握美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人物。
3. 多做练题,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4. 复时注重整体把握,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和考点。
5. 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备考时间,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四、解答技巧
1. 阅读题目时仔细理解题意,确保准确理解问题。
2. 对于选择题,排除干扰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3. 对于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突出重点,避免赘述。
4.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理解
歧义。
五、考试注意事项
1. 注意考试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题目都有足够的时
间完成。
2. 仔细填写答题卡,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3. 注意考试纪律,严禁抄袭和作弊行为,遵守考场规则。
以上是对大学美术理论知识考试及解答的一份文档,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第一章:美的本质1、难以定义美的原因(1),美的现象的多样性、差异性《掩盖了美的本质一般性、共同性。
我们无法在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想象出任何一种能称之为美的特质的东西。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易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因为人的美感同人的心境、情绪密切相关,懊丧时看什么都不顺眼,高兴时周围的一切都会美丽的多。
此外,人的美感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差异和阶级的不同而不断地发展。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难以统一。
拉丁语中解释为愉快、善良、礼貌。
《论语》中美主要解释为善。
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
意境是“意之境”,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浑融统一的情景、艺术空白等艺术要素与接受者在对话交流中产生的一种美感效应。
大题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第一,情景交融。
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
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第三,意与境谐。
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第四,韵味无穷。
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
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所谓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形式美一·第四章美的形态(范畴)崇高一·崇高的表现(一)自然界的崇高第一,空间上的占有巨大辽阔的广阔。
第二,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康德,数学的崇高(海洋、沙漠)和力学的崇高(高瀑、火山)题目:文中错误的本质是认为“自然美是客观的”但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物的客观形态所构成的是对的。
填空、选择(不定向)、简答、论述1、审美的概念、定义、特征、类型:(1)概念: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2)、定义:审美客体指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的事物。
审美主体指具有审美能力,欣赏和创造美的人。
“审美”: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审视和观照。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3)、特征:1)直觉性: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所谓直觉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二是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三是指审美感官愉快,不是先有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而是直接产生的,即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一)引言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对于美感的感知和理解,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探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自学美学考试的大纲将帮助学习者系统地了解美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部分,将一一介绍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
正文:一、美学基础知识在美学自学考试中,学习者需要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大点内容包括以下小点:1. 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念的形成3. 美和艺术的关系4. 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5. 美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二、审美理论与美学思潮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的审美理论和美学思潮,以深入理解美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以下为相关小点:1. 古代美学思想(如古希腊美学思想)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3. 哲学美学和形而上学美学4. 实证美学和精神美学5. 当代美学的新兴思潮与发展趋势三、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研究。
以下是相关小点:1.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素2. 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3. 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4. 艺术作品的意义与解读5. 审美体验与观众情感共鸣四、美学理念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的研究对于各个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实践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为相关小点:1. 音乐美学及其理论研究2. 绘画、雕塑和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3. 戏剧与表演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追求4. 影视与动画艺术的审美表达与创作5. 建筑与设计中的美学应用与创新五、美学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
以下为相关小点:1. 美学与社会美学的关系2. 美学对于社会认同与个体身份的形塑3. 美学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4. 美学对于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推动5. 美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启迪总结:通过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学习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审美理论和美学思潮,并深入研究艺术创作、审美体验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大学美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起源与发展美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探讨美和艺术的本质,并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美的看法和理论。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理念世界”的美学观念,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艺术的模仿性质。
此后,美学逐渐发展成熟,对美和艺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与其他学科如文学、音乐、绘画等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理论体系。
二、美学的基本理论1. 客观美与主观美客观美是指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美,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与个体感受无关的。
而主观美则是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体验,它是因人而异的。
美学理论中,客观美和主观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艺术的本质艺术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现实世界相对应,并通过形式的表现来达到情感、思想和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艺术的本质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3. 审美经验与艺术创造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
审美经验是指个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和体验,它涉及到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情感、思想等方面。
而艺术创造则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包括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等方面。
4. 艺术的分类与特征美学也涉及艺术的分类与特征的研究。
在美学理论中,艺术可以分为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和欣赏特征。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流派1. 经验美学与形式美学经验美学重视个体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注重对审美活动中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描述。
形式美学则更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和结构规律,强调艺术作品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 个人美学与社会美学个人美学是指对审美活动中个体的心理和感受的研究,强调每个人在审美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社会美学则着重于审美活动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审美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3. 唯美主义与社会实用主义唯美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自身价值和独立性,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和美的完美。
美学复习资料选填:1、审美现象就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2、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行程应当是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
3、把美学的对象看作艺术,这种看法最早为普洛丁所持有。
4、人类的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5、“本体论阶段”指的是以“本体”或者“存在”为思考中心的思想发展阶段,起止时间大约从古希腊早期到16世纪。
这一阶段,西方思想的焦点是探索超越于人与万物、给人与万物以存在根据的本体,解答世界是什么的根本问题。
6、毕格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
他们从数学入手。
7、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指出:“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他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当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就是从这种体积和安排中体现出来的整一性。
8、古罗马晚期的普洛丁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说和亚里士多德的整一观,进一步推出了神性的太一,并把这种神性的太一设定为世界的最高本原,认为世界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太一流溢出心智,心智流溢出灵魂,灵魂与物相结合而形成现象界的过程。
9、法国启蒙主义美学以狄德罗为思想代表,他的美学思想集中地体现于“美在关系”说。
10、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含义。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精神和主导思想线索。
11、道家跟儒家充分肯定善与美的统一不同,它的美学思想奠基于“道”。
12、美学史家们有一种共识:中国美学到魏晋才真正起步。
13、“美学”一词较早见于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的著作,他1873年出版的《大德国学校论略》中谈到了西方美学课程的设置,1875年又著《教化议》一书,谈到“丹青、音乐”“皆美学,故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