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Linux系统添加系统调用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30.05 KB
- 文档页数:7
linux系统调用api 手册摘要:I.引言- 介绍Linux 系统调用API- 说明手册的作用和用途II.Linux 系统调用API 概述- 什么是系统调用- 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特点和功能- 系统调用与用户空间的关系III.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使用- 系统调用API 的分类- 系统调用API 的使用方法和示例- 系统调用API 的错误处理IV.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应用- 系统调用API 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系统调用API 的性能优化- 系统调用API 的安全问题V.结论- 总结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建议正文:I.引言Linux 系统调用API 是Linux 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用户空间提供了访问系统资源的接口。
Linux 系统调用API 手册详细介绍了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开发者必备的参考资料之一。
II.Linux 系统调用API 概述Linux 系统调用API 是一种特殊的API,它允许用户空间程序访问Linux 内核提供的服务,如文件操作、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特点和功能包括:- 系统调用API 是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接口- 系统调用API 提供了一种访问系统资源的安全方式- 系统调用API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平台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服务,它允许用户空间程序访问内核空间的服务。
Linux 系统调用API 与用户空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用户空间程序需要使用系统调用API 来完成各种操作。
III.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使用Linux 系统调用API 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首先需要包含相应的头文件,然后调用相应的函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int main(){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perror("fork");return 1;} else if (pid == 0) {// 子进程printf("子进程");} else {// 父进程printf("父进程");}return 0;}```在实际编程中,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调用API。
静态及动态添加系统调用――――――――摘之“Linux1.0核心游记”A2.系统调用的添加A2-1静态添加系统调用所谓的静态静态添加系统调用,是指我们直接通过修改核心的源代码而达到的。
只要我们知道Linux下系统调用实现的框架,添加(当然也可以修改)系统调用将会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该方法的缺点还是有的:1.修改好源代码后需要重新编译核心,这是个非常长和容易发生错误的过程。
2.对于你修改及编译好后所得到的核心,你所做的添加(修改)是静态的,无法在运行时动态改变(所以也就有了下面的动态方法)A2-1-1讨论Linux系统调用的体系在Linux的核心中,0x80号中断是所有系统调用的入口(当然你也可以修改,因为我们有源代码吗:),不过你改了之后只能自己玩玩,要不然人家0x80号中断的程序怎么执行呢?)。
但是还是有办法(可能还有其他办法)。
办法是在你看了下面的“动态添加系统调用”后就知道,这个就留给读者考虑了。
用0x80中断号功能作为所有的系统调用入口点,是系统编写者定义的(也可以说是Linus定义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其设置的代码(取之2.4核心,我们只看x386)定义于Arch/i386/kernel/traps.c(很简单,就一个函数调用)set_system_gate(SYSCALL_VECTOR,&system_call);!设置0x80号中断SYSCALL_VECTOR默认是0x80(你可以修改)system_call定义在Arch\i386\kernel\entry.Sset_system_gate定义在Arch/i386/kernel/traps.c,具体的代码分析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大致的功能是把system_call的地址(当然还有其他内容,比如类型值及特权级)设置到IDT (中断描述符表)的第0x80项中(请注意每项是8个字节,在基础有所介绍)。
当用了set_system_gate设置好中断号,并且已经开中断。
Linux内核中系统调用详解什么是系统调用?(Linux)内核中设置了一组用于实现各种系统功能的子程序,称为系统调用。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它们。
从某种角度来看,系统调用和普通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
区别仅仅在于,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核心提供,运行于核心态;而普通的函数调用由函数库或用户自己提供,运行于用户态。
随Linux核心还提供了一些(C语言)函数库,这些库对系统调用进行了一些包装和扩展,因为这些库函数与系统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习惯上把这些函数也称为系统调用。
为什么要用系统调用?实际上,很多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C语言标准函数,在Linux 平台上的实现都是靠系统调用完成的,所以如果想对系统底层的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掌握各种系统调用是初步的要求。
进一步,若想成为一名Linux下(编程)高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acker,其标志之一也是能对各种系统调用有透彻的了解。
即使除去上面的原因,在平常的编程中你也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系统调用是实现你的想法的简洁有效的途径,所以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系统调用,这会对你的程序设计过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系统调用是怎么工作的?一般的,进程是不能访问内核的。
它不能访问内核所占内存空间也不能调用内核函数。
(CPU)(硬件)决定了这些(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作"保护模式")。
系统调用是这些规则的一个例外。
其原理是进程先用适当的值填充(寄存器),然后调用一个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会跳到一个事先定义的内核中的一个位置(当然,这个位置是用户进程可读但是不可写的)。
在(Intel)CPU中,这个由中断0x80实现。
硬件知道一旦你跳到这个位置,你就不是在限制模式下运行的用户,而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所以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进程可以跳转到的内核位置叫做sysem_call。
这个过程检查系统调用号,这个号码告诉内核进程请求哪种服务。
然后,它查看系统调用表(sys_call_table)找到所调用的内核函数入口地址。
系统调用知识点总结一、系统调用的概念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接口,用于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服务和资源。
操作系统提供了各种系统调用,包括文件操作、进程管理、网络通信、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可以向操作系统请求服务,比如打开文件、创建进程、发送网络数据等。
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之间的桥梁,它为用户程序提供了访问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途径。
二、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涉及到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当用户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触发处理器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然后执行相应的内核代码。
在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指令(比如int 0x80或syscall指令)发起系统调用请求。
2. 处理器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内核代码。
3. 内核根据系统调用号(syscall number)找到相应的系统调用处理函数。
4. 内核执行系统调用处理函数,完成相应的操作。
5. 内核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然后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
三、系统调用的调用方式系统调用的调用方式包括直接调用、库函数封装和系统命令等。
用户程序可以通过直接调用系统调用指令来执行系统调用,也可以通过库函数封装的方式来调用系统调用,比如C 标准库中的文件操作函数(如open、read、write等)就是封装了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用户程序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库函数来进行文件操作。
此外,用户程序还可以通过系统命令来触发系统调用,比如在命令行中使用cat命令来读取文件就是通过系统命令来触发系统调用。
四、常用系统调用常用系统调用包括文件操作、进程管理、网络通信、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系统调用包括:1. 文件操作系统调用:open、read、write、close、lseek等。
2. 进程管理系统调用:fork、exec、wait、exit等。
简述系统调用的过程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一种接口,通过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请求操作系统执行特定的操作,例如读写文件、创建进程、网络通信等。
系统调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应用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应用程序通过调用特定的系统调用函数向操作系统发起请求。
在Linux 系统中,系统调用函数通常以“sys_”开头,例如“sys_read”、“sys_write”等。
2. 系统调用函数转换参数系统调用函数将应用程序传递的参数转换为操作系统内部使用的格式。
例如,在读取文件时,应用程序传递的参数包括文件描述符、缓冲区地址和读取字节数,系统调用函数需要将这些参数转换为操作系统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
3. 系统调用函数触发中断系统调用函数通过软中断或硬中断的方式触发操作系统内核的中断处理程序。
在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函数通过int 0x80指令触发软中断,或者通过SYSENTER指令触发硬中断。
4. 中断处理程序处理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内核的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的类型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处理函数。
系统调用处理函数会根据请求的参数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中断处理程序。
5. 中断处理程序返回结果中断处理程序将系统调用处理函数返回的结果传递给系统调用函数。
系统调用函数将结果转换为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格式,并返回给应用程序。
6. 应用程序处理结果应用程序接收到系统调用函数返回的结果后,根据返回值判断系统调用是否执行成功。
如果执行成功,应用程序可以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如果执行失败,应用程序需要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的来说,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通过系统调用,应用程序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实现更加复杂和强大的应用。
系统调用的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对于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只需要调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函数即可,无需关心具体的实现细节。
linux ioctl系统调用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计算机领域中,ioctl(I/O控制)系统调用是一种用于控制设备的通用接口。
它提供了一种与设备进行交互的方法,允许用户态程序向内核发送各种命令和请求。
ioctl系统调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不具有标准化接口的设备的控制问题。
由于不同设备的功能和控制接口可能各不相同,ioctl系统调用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访问和控制这些设备。
无论是字符设备、块设备还是网络设备,都可以通过ioctl系统调用进行操作和控制。
与其他系统调用相比,ioctl系统调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它的参数非常灵活,可以接受不同的请求和命令,并且可以传递任意类型和大小的数据。
这种设计使得ioctl系统调用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和需求,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在实际应用中,ioctl系统调用被广泛用于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和应用程序的交互。
例如,在Linux中,网络设备的配置和参数设置、字符设备的状态查询和控制、磁盘驱动的性能优化等都离不开ioctl系统调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ioctl系统调用的原理和实现机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我们将首先介绍ioctl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然后详细讲解ioctl系统调用的调用方式和参数。
最后,我们将探讨ioctl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并进一步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ioctl系统调用的作用和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技巧,为开发者在设备控制和通信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和探索ioctl系统调用的奥秘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首先我们会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Linux ioctl 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本文的目的。
linux 系统调用流程Linux系统调用流程一、引言Linux是一种自由开源的操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内核。
内核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各种系统调用供用户程序使用。
本文将介绍Linux系统调用的流程,包括用户程序如何通过系统调用接口向内核发起请求以及内核如何处理这些请求。
二、系统调用的定义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与内核之间的接口。
用户程序通过调用特定的系统调用函数来请求内核执行某些操作,例如读写文件、创建进程等。
内核接收到这些请求后,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结果给用户程序。
三、系统调用的流程1. 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用户程序通过调用系统调用函数向内核发起请求。
这些系统调用函数通常由C库提供,并在用户程序中使用。
用户程序需要提供相应的参数,以告知内核所需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
2. 用户程序转入内核态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请求后,会进入内核态。
在内核态下,用户程序的权限更高,可以执行一些普通用户无法执行的操作,例如访问硬件资源。
3. 内核处理系统调用请求内核接收到系统调用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参数进行相应的处理。
内核会首先检查请求的合法性,验证用户程序的权限和参数的有效性。
如果请求合法,内核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果请求非法,内核会返回错误信息给用户程序。
4. 内核执行系统调用操作内核根据系统调用请求的类型和参数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如果用户程序请求打开一个文件,内核会检查文件是否存在,并分配相应的文件描述符。
如果用户程序请求创建一个进程,内核会为进程分配资源并初始化进程上下文。
5. 内核返回结果给用户程序内核在执行完系统调用操作后,会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如果操作成功,内核会返回相应的数据或完成状态;如果操作失败,内核会返回错误码,用户程序可以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处理。
6. 用户程序继续执行用户程序在接收到内核返回的结果后,会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操作成功,用户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逻辑;如果操作失败,用户程序可以根据错误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重新尝试或向用户报告错误信息。
Linux系统调用列表(1) 一、进程控制:二、文件系统控制1、文件读写操作2、文件系统操作三、系统控制Linux系统调用列表(2) 四、内存管理五、网络管理六、socket控制七、用户管理八、进程间通信1、信号2、消息3、管道4、信号量5、共享内存C字符串处理函数void *memccpy (void *dest, const void *src, int c, size_t n);从src所指向的对象复制n个字符到dest所指向的对象中。
如果复制过程中遇到了字符c 则停止复制,返回指针指向dest中字符c的下一个位置;否则返回NULL。
void *memcpy (void *dest, const void *src, size_t n);从src所指向的对象复制n个字符到dest所指向的对象中。
返回指针为dest的值。
void *memchr (const void *s, int c, size_t n);在s所指向的对象的前n个字符中搜索字符c。
如果搜索到,返回指针指向字符c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否则返回NULL。
int memcmp (const void *s1, const void *s2, size_t n);比较s1所指向的对象和s2所指向的对象的前n个字符。
返回值是s1与s2第一个不同的字符差值。
int memicmp (const void *s1, const void *s2, size_t n);比较s1所指向的对象和s2所指向的对象的前n个字符,忽略大小写。
返回值是s1与s2第一个不同的字符差值。
void *memmove (void *dest, const void *src, size_t n);从src所指向的对象复制n个字符到dest所指向的对象中。
返回指针为dest的值。
不会发生内存重叠。
void *memset (void *s, int c, size_t n);设置s所指向的对象的前n个字符为字符c。
linux系统调用 api 手册【实用版】目录I.Linux 系统调用 API 手册概述II.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功能III.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使用方法IV.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示例正文I.Linux 系统调用 API 手册概述Linux 系统调用 API 手册是指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在 Linux 系统中调用系统功能的 API 函数。
这些 API 函数可以让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更加方便、高效地与 Linux 系统进行交互,实现各种系统操作。
II.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功能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操作:包括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取、写入等操作。
2.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终止、切换等操作。
3.系统管理:包括系统时间的获取、设置,内存的管理等操作。
4.网络操作:包括网络套接字的创建、连接、接收、发送等操作。
III.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使用方法要使用 Linux 系统调用 API,首先需要在程序中包含相应的头文件,然后调用相应的函数。
例如,要使用文件操作相关的 API,需要在程序中包含`<unistd.h>`头文件,然后调用如`open()`、`read()`、`write()`等函数。
IV.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 Linux 系统调用 API 的示例,该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read()`和`write()`函数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c#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int main() {int fd = open("example.txt", O_RDWR);if (fd < 0) {perror("Error opening file");return -1;}char buffer[1024];if (read(fd, buffer, 1024) < 0) {perror("Error reading from file");return -1;}printf("Content of file: %s", buffer);char new_content[1024] = "Hello, world!";if (write(fd, new_content, 1024) < 0) {perror("Error writing to file");return -1;}printf("New content written to file.");close(fd);return 0;}```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使用`open()`函数打开名为`example.txt`的文件,然后使用`read()`函数从文件中读取内容,使用`write()`函数向文件中写入新内容。
简述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1.引言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与用户空间之间的接口,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访问内核级功能的方法。
当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内核态的资源时,例如读写文件、创建新进程等,就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
2.系统调用的分类系统调用可以分为几类,例如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网络管理、内存管理等。
每种类型的系统调用都对应着一组内核级的函数,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调用这些函数来完成相应的操作。
3.系统调用的实现系统调用的实现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入内核态和执行内核函数。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3.1进入内核态当应用程序需要调用系统调用时,首先需要将控制权转移到内核态。
这可以通过软中断或者硬件中断来实现。
在Linux操作系统中,系统调用的调用号存储在eax寄存器中,通过int0x80指令触发0x80号中断进入内核态。
进入内核态后,会切换到内核态的栈,以便内核可以保存相关寄存器的值。
此外,内核会对用户传入的参数进行校验,确保其合法性。
3.2执行内核函数进入内核态后,内核会根据系统调用号找到对应的内核级函数。
函数执行完毕后,将返回值放入eax寄存器中,并返回到上下文,即切换回用户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内核态中不能直接访问用户空间的内存,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机制,如copy_from_user和copy_to_user等,将用户空间的内存数据拷贝到内核空间中进行操作。
4.系统调用的性能优化由于系统调用需要发生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因此开销较大。
为了提高性能,常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优化。
4.1零拷贝技术零拷贝技术是指,在系统调用中尽量避免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操作。
例如可以使用mmap等方法,将文件的一部分映射到内存中,并通过指针进行读写,从而避免了数据复制的开销。
4.2系统调用重载系统调用重载是指将多个系统调用合并成一个,通过参数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子功能。
例如read、write、sendto等系统调用可以使用一个通用的系统调用,通过参数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操作,从而减少系统调用的数量,提高系统性能。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strace命令进行系统调用跟踪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strace命令进行系统调用跟踪在Linux系统中,strace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调试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者追踪并分析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调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trace命令进行系统调用跟踪,并分享一些高级技巧。
一、什么是系统调用(System Call)?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访问其服务的接口。
当应用程序需要操作底层硬件设备、进行文件读写、执行进程管理等操作时,通常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
而strace命令可以帮助我们追踪并记录这些系统调用的执行情况。
二、strace命令的基本用法1. 安装strace命令首先,确保你的系统中已经安装了strace命令。
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strace # Debian/Ubuntusudo yum install strace # Red Hat/CentOSsudo dnf install strace # Fedora```2. 执行strace命令要追踪某个应用程序的系统调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格式:```strace <command>```例如,要追踪ls命令的系统调用,可以运行:```strace ls```3. 查看系统调用运行strace命令后,它会输出一系列关于系统调用的信息,包括调用的函数、参数、返回值等。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三、高级技巧:使用strace命令进行调试除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外,strace还提供了一些高级技巧和选项,用于更详细地分析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系统调用。
1. 跟踪某个系统调用有时候我们只关心某个特定的系统调用,可以使用`-e`选项来进行筛选。
例如,只跟踪`open`系统调用可以运行:```strace -e open ls```在输出中,只会显示`open`系统调用相关的信息。
系统调用和库函数一、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它允许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执行某些特权操作,例如读写文件、创建进程、打开网络连接等。
在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是通过软中断来实现的。
1.1 系统调用的分类Linux系统中有很多种类型的系统调用,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进程控制类:如fork()、exec()等;2. 文件操作类:如open()、read()、write()等;3. 设备操作类:如ioctl()、mmap()等;4. 网络通信类:如socket()、connect()等;5. 内存管理类:如mmap()、brk()等。
1.2 系统调用的使用方法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unistd.h头文件中定义的函数来进行系统调用。
例如:#include <unistd.h>int main(){char buf[1024];int fd = open("test.txt", O_RDONLY);read(fd, buf, sizeof(buf));close(fd);return 0;}上面的代码就是使用了open()和read()两个系统调用来读取一个文本文件。
二、库函数库函数是一组预先编写好的函数集合,可以被应用程序直接调用。
库函数通常被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或静态链接库,以便于应用程序使用。
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库函数有标准C库函数、数学库函数、字符串处理库函数等。
2.1 标准C库函数标准C库函数是C语言提供的一组基本的函数,包括输入输出、字符串处理、内存管理等方面。
在Linux系统中,标准C库通常是glibc。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标准C库函数:1. 输入输出类:printf()、scanf()、fopen()、fclose()等;2. 字符串处理类:strcpy()、strcat()、strlen()等;3. 内存管理类:malloc()、calloc()、realloc()等。
linux内核调用手册Linux内核调用手册是一份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Linux内核API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Linux内核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调用接口,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本文将介绍Linux内核调用手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并探讨如何使用这些调用接口来开发和优化Linux应用程序。
Linux内核调用手册通常分为几个章节,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处理、设备驱动等。
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与该领域相关的系统调用接口和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参数说明以及返回值的含义。
以进程管理为例,可以找到与创建、销毁进程相关的系统调用,如fork、execve、exit等。
对于每个系统调用,手册通常提供了以下信息:系统调用名称、函数原型、参数列表、返回值以及错误处理。
例如,对于fork系统调用,手册会提供fork函数的原型`pid_t fork(void)`,参数列表为空,返回值为子进程的进程ID,如果出现错误则返回-1。
此外,手册还包含了一些关于系统调用的通用信息,如系统调用的分类、调用号、函数库调用与系统调用的区别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系统调用接口,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使用系统调用时,开发人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异常情况,手册也会提供一些示例代码和错误处理的建议。
作为开发人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Linux内核调用手册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操作系统的底层机制。
通过使用系统调用接口,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创建多线程程序、管理进程资源、进行网络通信等。
在设计和优化Linux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通过调用合适的系统调用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此外,由于Linux内核是开源的,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和优化内核源代码。
内核源代码通常包含了实现系统调用接口的相关代码,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修改内核源代码来深入理解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并实现更为高效的系统调用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