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8
地方病课件一、引言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病在全球各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方病种类繁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本课件将对我国常见的地方病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地方病的种类及特点1.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内陆山区和沿海地区。
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乏碘元素,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内蒙古等地。
由于饮水和食物中氟元素含量过高,长期摄入可导致氟中毒,表现为牙齿、骨骼损害,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
3.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西等地。
由于饮水和食物中砷元素含量过高,长期摄入可导致砷中毒,表现为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病变等。
4.克山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
该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5.癌症村: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癌症高发现象,被称为“癌症村”。
原因可能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癌症村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三、地方病的防治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实施碘盐政策,推广无砷饮水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等。
2.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活动等方式,让群众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地方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碘盐监管,确保碘盐质量;改善饮水条件,降低氟、砷含量;加强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等。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通常又叫环境病,是在特殊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区域性疾病。
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地方病,而我国则是地方病相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地方病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
那么到底什么是地方病呢?一、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某些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疾病。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人口,所以,我国也是地方病分布最为广泛、地方病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受地方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农村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等地区更容易出现地方病。
地方病不仅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人身健康,同时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70多种地方病,像地方性氟中毒、布氏杆菌病、鼠疫、大骨节病等都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地方病的控制与防治具有较大的难度。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病出现了回升的情况,所以说,我们还需要努力的去控制和防治地方病。
二、如何判断某一疾病是不是地方病第一,该地区得同一种疾病的人数较多。
第二,其他地区很少有人得这种疾病。
第三,从外地搬到该地区生活的居民,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也得了这种疾病。
第四,从该地区搬走的居民,搬走后没有得这种疾病,对于已经得了这一疾病的居民,其搬走后病情明显好转,甚至不治自愈。
第五,除了该地的很多居民得了这种疾病外,一些动物也得了同样的病。
三、按照病因可以将地方病分为哪几类?地方病属于地方性疾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一地区原生环境的土壤或者饮用水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较多,或者某些元素的含量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人体过多摄入某些元素或者某些元素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地方病通常又叫水土疾病,地方病的种类有哪些?第一,地球化学性疾病。
该疾病通常又分为元素缺乏地方病和元素过剩地方病。
像在我们生活经常听到的碘缺乏病就属于元素缺乏性地方疾病,像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硒中毒等都属于元素过剩性地方病。
地方病地方病是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
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如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地方性克汀病;氟元素分布过多,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等。
生物性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异的地区,由于某些致病生物或某些疾病媒介生物孳生繁殖而造成的。
如苏联、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人烟稀少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存在着野鼠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人进入疫区,就可能患病。
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地物资交流少以及卫生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
如流行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等地区的克山病;流行于某些山区和半山区的大骨节病。
防治知识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发于黑龙江省克山县,遂因地命名为克山病。
国外除日本、朝鲜早年有类似报道以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均无此病发生。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一是发病具明显的地区性,分布于我国北纬21°-53°,东经89°-135°之间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地带。
病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西藏和重庆共16省(自治区)、325个县,病区人口约1.24亿。
克山病流行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多分布于中、低山区、丘陵地带及相邻的部分平原地区。
海拔一般在100-2500m之间,3500m处也有发病报道。
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到西北黄土高原,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四川的大巴山、大凉山到云南的横断山均为病区。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称。
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1)居住在该地区的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2)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病率同当地居民一致。
(4)当地居民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可下降,症状减轻,或者自愈。
(5)除人类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地方病的种类根据其存在的形式,地方病可以分为两大类:(1)自然地方性疾病:主要受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布鲁氏菌病等。
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山区和牧区等偏僻地带。
以下章节介绍的是:布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四种。
什么是布病?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羊儿病。
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全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布病临床主要表现?(1)发烧,呈长期低热状态,也有波浪状或弛张性发热等;(2)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3)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4)影响生殖。
得了布病怎么办?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1)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防治教案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一、地方病的概况: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
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二、碘缺乏病(一)碘缺乏病的含义: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三)病因及发病机理: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
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
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1.缺碘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二、地方性氟病(一)地方性氟病含义: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1.氟斑牙的临床表现: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2.氟骨症的表现:关节固定“三不见”四、地方性氟病注意:1.氟斑牙:乳牙发生机会少,恒牙形成期发生。
2.生在高氟区,长在高氟区,氟斑牙和氟骨症均可发生。
3.成年后迁入氟区,仅出现氟骨症。
4.氟中毒有“欺辱外人”的现象。
5.同一病人既有骨质疏松,又有骨质硬化。
五、防治措施:(一)预防:1.饮水型:更换水源、饮水除氟。
2.煤烟型: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
3.饮茶型:研制低氟茶,用低氟茶代替砖茶。
(二)治疗:1.钙剂及维生素D、C2.氢氧化铝凝胶3.牙齿脱色【小结】1.地方病的概念(重点)2.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环境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2.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环境卫生的防护措施一、基本措施二、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人类饮水+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其他用水。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安全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4.水量充足,使用方便四、饮水净化1.混凝沉淀2.过滤五、饮水消毒1.物理消毒2.化学消毒【小结】1.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重点)2.饮水净化及消毒(了解)【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新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可分为多少类?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工伤?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有多少类、多少种?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碘缺乏病防治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明确碘缺乏会引起那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2、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襄阳区又是全省碘缺乏病防治示点区。
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对碘缺乏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碘?碘存在于大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以及日常生活里的饮食中,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化学营养物质。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
3)、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缺碘?一是缺碘地区;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碘量就会引起缺碘。
4)、人为什么会缺碘?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
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
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
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5)、什么是碘缺乏病(IDD)?会引起哪些疾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佝偻病、体格发育障碍等。
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缺碘还会影响大脑神经得成长和发育。
6)、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
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婴幼儿缺碘会导致智力发育缓慢或残疾,语言、听力障碍,生长发育缓慢或残矮小,运动障碍或瘫痪;儿童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低下、智力低下、体格发育低下;成年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力低下;孕妇缺碘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儿先天畸形、甚至死胎,影响胎儿脑发育,婴儿可能是克汀性或亚克汀性儿童,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
严重缺碘可导致,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智力缺陷,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越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
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7)、如何预防碘缺乏病?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复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购买、存放和食用碘应注意:(1)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
(2)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
(3)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
(4)碘盐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
(5)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6)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锅里煎炸。
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可以肌肉注射,也可口服,药效时间在一年左右。
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
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可以摄入其它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也是一种补碘方法。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会出现的身体状况。
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做个义务宣传员,让大家都知道: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是长期存在的;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食用碘盐;制售、贩卖非碘食盐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碘缺乏病防治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我请大家想一想,并说一说: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碘缺乏病?学生思考,并回答。
2)、知识拓展: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71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000年全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文件上签字、承诺。
为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把健康教育引向深入,从199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碘缺乏病日”。
从2000年起,改为每年的5月15日。
如何知道自己缺碘?可定期到医院进行尿液中碘含量检测,如发现尿碘低,说明碘营养不足,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碘。
如何识别真假碘盐?可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看防伪标识;也可找卫生防疫部门,用化学试剂做鉴别。
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向老师、家长进行了解,也可上网搜索。
附: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问卷一、基本情况1、市乡(镇、街道)学校2、年龄:岁3、性别:①男②女二、知识与行为1、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最多选2个)①不聪明②腹泻(拉肚子)③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粗脖根或大脖子)④不知道(答案:①、③正确,每个选项1分,共2分)2、预防缺碘最安全、有效、省钱的方法是什么?(选1个)①吃肉②吃碘盐③吃蔬菜、水果④不知道(答案:②正确,选对得1分)3、你向家里的人讲过吃碘盐有什么好处吗?①讲过什么内容:②没讲过(答案:吃碘盐利于儿童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