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史之第五讲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
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第一篇:中外广播电视史总结科技方面1.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于1970年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据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电磁波理论并发明了发电机.2.无线电之父——马克斯韦尔。
电磁波理论的实验:赫兹3.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4.1915年费辛顿和亚历山德森生产出交流电发射机经改进的亚历山德森发射机成为再起的标准无线电广播设备5.1883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白炽灯6.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二极管。
1906年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
1906到1907年德弗雷斯特取得三极管专利权并命名为音频管。
7.1947——布莱顿肖克利和巴丁发明晶体管8.1933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制方法9.1876贝尔发明电话1877爱迪生发明唱机和电影艺术10.1888名为柯达的简易照相机问世11.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12.美国——凯瑞——图像分解方法1880——法国人-——勒布朗——扫描技术13.电视之父——贝尔德他发明机械电视系统可以播出彩色电视14.1895年詹金斯——电影放映机15.1878——英国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16.1928——佐里金——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17.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18.1844.5..24——电报诞生日19.1876.2.14——电话的发明日贝尔20.1906圣诞之夜——广播时代的开端21.1920.11.2——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2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电视的研究和实验最有贡献的国际英美德23.1929.BBC开始试播电视。
1927——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第一座做实验电视台。
24.美国——1941年1月——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提出新的NTSC制式标准25.1877——美国人——伯里纳——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26.1958——立体声录音机发明20世纪80年代——激光唱盘(CD)27.1929——BBC开始采用钢丝式录音机进行广播28.1959九月东芝公司发明螺旋式录像技术1980索尼推出八毫米磁带摄录像机29.1958——法国开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
《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数:32学时学分:2编写者:编写日期:2011年2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二版)是一门以广播电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世界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经验为教学内容的史论性课程。
本课程分“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两大部分。
上篇从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体制发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了宏观阐述,并对主要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作了深入的梳理贯通。
下篇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融史料和论述于一体,对中国本土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构筑了完备的框架。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第一,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参考书,掌握每个章、节的要点和最基本内容;第二,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对每章线索脉络要清楚把握;及时学习,基本知识要牢固掌握,记忆准确。
第三,学习本课要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不足和欠缺的历史知识要尽快弥补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知识介绍性质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课堂抢答、分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把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对《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再来进行《中外广播电视史》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对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有深入清晰的掌握和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四、成绩考评平时成绩40%,包括日常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检查。
期末考试60%,笔试。
五、指定教材: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六、参考书目1、丁诠林,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82、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七、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中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
中外广播电视史-期末复习重点————————————————————————————————作者:————————————————————————————————日期: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广播电视特性:即时性、直感性、广泛性。
电子传播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动力、渠道、编码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传导、感应、辐射1864年电磁波理论(无线电和雷达)——苏格兰数学家麦克斯韦尔1887年电磁波第一次被发现——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95年俄国波波夫(主要用于军事用途)和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1906年,电子工程教授费辛顿加拿大,第一次广播试验活动1906年,美国人德佛雷斯特(广播之父)发明三极管,并命名为“音频管”1884年,“尼普可夫扫描盘”到1934年被电子扫描盘取代。
扫描分为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两种方式。
尼普可夫(德国工程师)1925年4月,贝尔德英国电视之父机械电视机☆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广播先驱(加裔美籍)费森登/费辛顿☆广播之父(美)——德福雷斯特1844.5.24 电报诞生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 What hath God Wrought (上帝创造了什么)莫尔斯电码近代电报的基础1876.2.14 电话英国贝尔成功展示1898年马可尼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1920.11.2 ,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
KDKA——美国第一家正式电台、商业电台,世界第一个真正无线广播电台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试播电视,贝尔德机械电视系统,无声图像1935年,BBC建立了电视节目机构1936.11.2,世界电视事业诞生日1939.4.30,美国电视广播的诞生日(NBC)。
1939.9.1,BBC中断1940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成立了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1941年1月,委员会提出新的NTSC制式标准1941.12.7 珍珠港事件战争打断了电视事业进程1946.6.7 BBC恢复了电视播出1952年“冻结”政策解除后,美国电视事业率先兴旺☆电子新闻采集设备 ENG 卫星新闻采集设备 SNG★彩色电视制式NTSC(美)——正交平衡调幅制(美洲国家日本菲律宾、台湾)SECAM(法)——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法国苏联东欧国家沙特)PAL(德)——相位逐行交变制(西欧北欧大洋洲非洲亚洲)英国复合模拟分量(MAC)制式第二章广播电视体制★在广播诞生的初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广播体制和政策都面临着这样的法律问题:广播应当对社会承担哪些使命,提供哪些服务?一般公众如何能够利用这个新媒介,又怎样介入传媒的活动?传媒机构享有的自由有多宽泛,其限度在哪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