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182.30 KB
- 文档页数:6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S 归纳总结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解析】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
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综合算式:1800×(60÷15)=1800×4=7200(个)。
方法三: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设1小时能打字x个。
x∶60=1 800∶15x=x=7200答:1小时能打字7 200个。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解析】方法一: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108÷4=27(千米)270千米需航行多少小时?270÷27=10(小时)共需多少小时?10+4=14(小时)综合算式:270÷(108÷4)+4=270÷27+4=10+4=14(小时)。
程文婷三年级奥数差倍问题差倍问题教学目标:学会解“差倍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差倍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一.知识点回顾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某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解决差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二.例题精讲及反馈演练例1.李爷爷家养的鸭比鹅多18只,鸭的只数是鹅的3倍,你知道李爷爷家养的鸭和鹅各有多少只吗?分析:反馈演练1:两个书架,甲书架存书相当于乙书架存书量的5倍,甲书架比乙书架存书多120本,则乙书架存书多少本?例 2.小新家有大小两个书架,大书架上的书的本数是小书架的3倍,如果从大书架上取走150本放到小书架上,那么两个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大小书架上原来各有多少本书分析:反馈演练2:甲、乙两桶油重量相等,甲桶取走16千克油,乙桶加入14千克油后,乙桶油的重量是甲桶油的重量的4倍.甲桶原来有油多少千克?2例3.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15箱,白粉笔的箱数比彩色笔的4倍还多3箱,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各多少箱?分析:反馈演练3: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15箱,白粉笔的箱数比彩色笔的4倍少3箱,学而思学校买来白粉笔和彩色粉笔各多少箱?例4.四(1)班与四(2)班原有同样多的图书,后来四(1)班又买来新书74本,四(2)班从原书中拿出96本送给三年级的同学,这是四(1)班的图书是四(2)班的3倍。
求两班原有图书多少本?分析:①后来四(1)班比四(2)班多多少本?3②四(2)班剩下的图书是多少本?③四(2)班原有图书多少本?反馈演练4:两块同样长的花布,第一块卖出31米,第二块卖出19米后,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倍,求每块花布原有多少米?三.巩固训练1.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2.两根绳,第一根长64米,第二根长52米,剪去同样长后,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求每根绳减去几米?43.育才小学学生参加兴趣班,参加美术班的人数是参加音乐版人数的4倍,比参加音乐班的多78人。
第一讲:错中求解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做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2、小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3、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以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4、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以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呢?5、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做2,乘得结果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几?6、小华在做一道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乘得的结果是875,正确的结果是805,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多少?7、小林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8、王刚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比原来少9,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9、小林和小华同时做一道被减数是四位数的减法时,小林计算时在这个四位数的左端错添了一个5,而小华在这个数的右端也错添了一个5,结果两人所得的差相差22122,求这个四位数。
10、把3写在某个三位数的左端得到一个四位数,把3写在这个数的右端也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是1071,求这个三位数。
第二讲用对应法解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2、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3、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4、 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6、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名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7、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
学科培优数学等差数列的认识和计算提高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
要求学生熟记等差数列各个公式,并在公式中找出对应的各个量进行计算。
知识梳理一、等差数列的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注:一般情况下,等差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有时会出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此时可以改变数列顺序,从而让数列变为从小到大,并避免出现公差小于零的情况。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通项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平均数公式:平均数=(首项+末项)÷2注:第一个公式中,有时会遇到求中间项、而非末项,此时可以截取一个新的数列,把该项作为“新的末项”,即可继续用此公式。
三、重点难点解析1.找出题目中首项、末项、公差、项数。
2.必要时调整数列顺序。
四、竞赛考点挖掘1.找到数列规律。
2.适当调整数列顺序。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2,5,8,11,14……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串数,第21项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2+3+4+5+6+7+8+9+10+11+12【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1+12+13+14+15+16+17+18+19【试题来源】【题目】计算100+99+98+97+96+95+94+93+92+91+90【试题来源】【题目】把比100大的奇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其中第21个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第9项等于131,第10项等于137,这个数列的第1项是多少?第19项是多少?【试题来源】【题目】体育课上老师指挥大家排成一排,冬冬站排头,阿奇站排尾,从排头到排尾依次报数。
第30讲一题多解学习目标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知识梳理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典例分析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
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例6、一个打字员15分钟打了18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能打多少个字?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例8、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4、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7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5、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6、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7、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了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课后反击1、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2、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25千克,乙筐有苹果18千克,又买来13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3、池塘边种了150棵柏树,种的杨树的棵树比柏树多45棵,种的柳树的棵树比杨树多32棵。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下面店铺带来的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1白山小学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正好是室内活动人数的5倍。
参加室内、室外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与解析:原来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人,现在把参加室内活动的50人改为室外活动,这样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比室内活动的人数多480+50×2=580(人)。
现在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是室内活动的人数的5倍,也就是现在参加室内活动的人数为1倍量,参加室外活动的人数为5倍量,室外活动人数与室内活动人数的差相当于5-1=4(倍),则1倍量是580÷4=154(人)。
那么参加室内、外活动人数一共有145×(5+1)=870(人)。
解:现参加室内、外活动的人数差:480+50×2=580(人)现参加室、内活动有:580÷4=154(人)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145×(5+1)=870(人)答:参加室、内外活动一共有870人。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2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化简比。
以下这道三年级奥数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化简比方法的掌握情况。
化简比:考点:求比值和化简比;质量的单位换算.分析:(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2)先把单位统一,即把3/2千克化成1500克,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31、难度: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2、难度: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答案解析】1、【答案】分析:要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必须先求出上一层楼梯需要几秒,还要知道从4楼走到8楼共走几层楼梯.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三、乘法分配律数学智慧园(一)四、等量替换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七、和差问题数学智慧园(二)八、图形空格填数九、归一问题十、和倍问题十一、差倍问题数学智慧园(三)十二、两积之和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目录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第三讲乘法的巧算第四讲配对求和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第七讲数图形第八讲分类枚举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第十讲填数游戏第十一讲算式谜(一)第十二讲算式谜(二)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第十八讲推理第十九讲循环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第二十四讲一笔画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第三十讲盈亏问题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第三十五讲总复习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
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
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
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
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
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
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
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
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
年级三年级学科奥数版本通用版课程标题应用题基础(一)本讲主要学习应用题。
我们要尝试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数量,找到问题与这些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解答方法。
做应用题,可以培养我们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应用题还有许多趣味内容,可以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出发吧!一、解答应用题,一般有四个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么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二、解应用题的关键:找到题眼,就是分析解题的关键处或突破口。
例1动物园进行家庭知识竞赛,经过一轮一轮的淘汰后,最后进入决赛的是小猴家和小鹿家。
比赛规则如下:两家桌前有一样多的香蕉,谁输一次就给对方 1 根香蕉。
竞赛结束后,小猴家从小鹿家赢走了 3 根香蕉,但是比赛前小猴因为不知道规则,吃了 2 根香蕉,那么现在哪队的香蕉比较多,多几根?分析与解:因为小猴吃了 2 根香蕉,所以比赛之前小猴家比小鹿家少 2 根香蕉,但是小猴家从小鹿家那里赢走了 3 根香蕉,所以最后小猴家比小鹿家多3×2-2=4(根)香蕉。
例2师傅、徒弟两人合作生产零件,2 小时共生产零件110 个,如果分别工作 5 小时后,师傅比徒弟多生产25 个。
求师傅、徒弟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分析与解:通过读题我们知道,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每小时师傅、徒弟两人所生产零件的个数和,但是我们可以求出来,即:110÷2=55(个),又已知 5 小时师傅比徒弟多生产 25 个,可以求出师、徒二人每小时生产零件个数的差:25÷5=5(个)。
师傅每小时做零件(55+5)÷2=30(个),徒弟每小时做零件30-5=25(个)。
例3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
题目:爸爸、妈妈、叶阳天总共有275只苹果,爸爸的苹果是比妈妈的2倍少10只,爸爸的苹果比叶阳天的2倍多20只,爸爸、妈妈、叶阳天各有多少只苹果?解法一:假设叶阳天的苹果个数为△,那么爸爸的苹果应该是2×△+20;同时可以知道,妈妈的苹果数×2-10=2×△+20;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10则有:妈妈的苹果×2=2×△+30,那就可以得出:妈妈的苹果=△+15,也就是:4×△+35=275;那么△=(275-35)÷4=60叶阳天:60;妈妈:75;爸爸140解法二:如图假设爸爸的苹果为□爸爸的苹果妈妈的苹果叶阳天的苹果10只苹果5只苹果根据图上可以知道:爸爸的苹果为□,那么叶阳天的苹果为□÷2-10,妈妈的苹果为□÷2+5;三个人苹果相加则有:□+(□÷2-10)+(□÷2+5)=275也就是:2×□-5=275 □=(275+5)÷2=140爸爸:140,叶阳天140÷2-10=60,妈妈140÷2+5=75解法三:三个人的苹果总量为275,那么三个人的苹果总量的2倍就是2×275=550叶阳天的苹果2倍后再先到外面借20个苹果就和爸爸一样多,妈妈的苹果2倍后先拿出10个苹果就和爸爸的一样多,也就是:2×叶阳天的苹果数+20=2×妈妈的苹果数-10=爸爸的苹果数可以得出2×叶阳天的苹果数=爸爸的苹果数-202×妈妈的苹果数=爸爸的苹果数+10大家的2倍相加:(爸爸的苹果数-20)+(爸爸的苹果数+10)+爸爸的苹果数×2=550 爸爸的苹果数×4-10=550爸爸的苹果=(550+10)÷4=140叶阳天的苹果:(140-20)÷2=60妈妈的苹果:(140+10)÷2=75新题:爸爸、妈妈、叶阳天总共有83只苹果,爸爸的苹果是比妈妈的2倍多5只,爸爸的苹果比叶阳天的2倍多9只,爸爸、妈妈、叶阳天各有多少只苹果?。
三年级数学第一讲一题多解三年级数学第一讲一题多解三年级数学第一讲[一题多解]名师堂三年级数学思维春季班方法讲义:第一讲《一题多解》一题多求解就是所指从相同角度,运用相同的思维方式去答疑同一道题的思索方法,经常展开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身体我们的思维,并使头脑更有效率。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基准l】存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成正比。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练习1: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基准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吞下一半油,连瓶一起表示,还剩下550克。
瓶里旧有多少克油?空瓶轻多少克?练习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
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基准3】甲班存有42人,乙班存有35人,开学时去了25位大同学,怎样分后就可以并使两班学生人数成正比?练习3: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基准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至学校存有450米,从小青家至小强家存有390米,从学校至大红家存有320米。
从小红家至小强家存有多少米?练习4:小敏外出旅游乘车回家,从汽车站经医院、商店到家共1000米,从汽车站到商店是620米,从医院到家是690米。
那么医院到商店多少米?1、少先队员演出节目,围起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东站1人,未知每边东站6人,一共东站了多少人?2、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25千克,乙筐有苹果18千克,又买来13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3、一筐橘子,连筐共轻45千克。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生版)学习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知识梳理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典例分析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
家有320米。
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
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
例6、一个打字员15分钟打了18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能打多少个字?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
例8、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
4、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7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
5、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6、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7、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了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
➢课后反击
1、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
2、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25千克,乙筐有苹果18千克,又买来13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
3、池塘边种了150棵柏树,种的杨树的棵树比柏树多45棵,种的柳树的棵树比杨树多32棵。
池塘边柳树的棵树比柏树的棵树多多少棵?
4、小惠、小玲、芳芳三个好朋友,小惠和小玲的年龄和为28岁,小玲和芳芳的年龄和为29岁,小惠和芳芳的年龄和为31岁,你知道她们三人各多少岁?
5、商店里有铅笔、圆珠笔、钢笔三种笔,已知铅笔、圆珠笔共92枝,圆珠笔、钢笔共71枝,铅笔、钢笔共95枝,求这三种笔各多少枝?
6、某小学三年级有甲、乙、丙三个班,甲、乙两班总人数为87人,乙、丙两班总人数为92人,甲、丙两班总人数为95人,求三个班分别有学生多少人?
名师点拨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