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二首
- 格式:docx
- 大小:5.96 KB
- 文档页数:1
诗词二首其一。
您说的可能是《秋词二首·其一》和《绝句二首·其一》,以下是这两首诗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1. 《秋词二首·其一》
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展现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给读者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2. 《绝句二首·其一》
原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赏析: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爱情诗词两首相信大家都度过关于爱情的诗句吧?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爱情诗两首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爱情诗两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 显示全部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 显示全部爱情诗两首: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鉴赏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诗二首》王梵志唐诗全诗赏析《诗二首》王梵志唐诗全诗赏析《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写的诗词,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二首》王梵志唐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诗二首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赏析】王梵志诗多无题,这两首诗的内容都是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
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馒头”,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
“馅草在城里”,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显然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一人吃一个”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
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你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
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在这首诗中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
第二首的幽默感似乎少了些,而冷嘲热讽却激烈了许多,“世无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长生不老,这其实是每个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许多人不愿正视这一点,而是在活的时候,广置田产或遍求仙求,作着妄图长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强作千年调”。
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 门限”),于是不得不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
诗中就用“打铁作门限”这一故事,形象表现凡人是怎样追求器用的坚牢,作好长远打算的。
一、课文概要本课程的主题是古诗二首,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9课。
在本课文中,孩子们将学习两首古代的诗歌,了解古代诗人的诗意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掌握古诗中的基本意境和意义,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雄壮的气势来写景的诗歌。
这首古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豪情,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第二首古诗《《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写春景为主题的诗歌。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感怀,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领悟诗歌中的情感。
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孩子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古诗中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魅力,培养自己对诗歌的爱好;3.领悟古诗中的诗意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4.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意义,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五、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学习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2.感悟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培养自己对古诗的情感共鸣;3.模仿古诗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4.对古诗进行赏析和解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视瓶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和景色,激发孩子们的兴趣;2.运用故事、情境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3.组织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活动,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4.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境,引导他们感悟古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导语《古诗两首》是部编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两首古诗。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文概述《古诗两首》是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喜欢写诗的主题之一。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通过对夜空、月亮、家庭团圆等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家乡、家人和美好生活的思念之情。
二、《秋夕》《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共有七个句子。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銮舆卷尽西风”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来描绘夜晚的景象: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通过表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传递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意的手法展开,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
诗人运用了对偶句、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朴实自然,引人入胜。
三、《秋夕》《秋夕》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也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与杜牧的《秋夕》不同的是,陆游的诗中更加注重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再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雾缭绕,月色如水。
他用“触目皆是心期”来形容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困境的痛苦和不满。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陆游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诗歌的共同点虽然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它们都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夜晚的景象:《秋夕》中的銮舆卷尽西风,《秋夕》中的云雾缭绕,月色如水,都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沉思和悠远的感觉。
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家庭团聚的场景和对家人的思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一年级必背古诗词第二首江南解释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
诗中以“江南可采莲”开篇,点明了江南地区适宜采莲的自然条件。
“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
形容莲叶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鱼戏莲叶间”描绘
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游动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
叶北”四句,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绘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形成了一幅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动态画面,进一步强化了江
南水乡的自然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江
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送瘟神二首古诗
送瘟神二首诗词原文及译文如下: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译文: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古诗词二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心中牵著一種思念,
在茫茫宇宙一角落。
張牛仔一吹口琴,
感受憶訴想念所憐。
倦客任思量,
無聊溪裏看花開。
心如靜水深,
豈知返鄉船浮沉?
明月如鏡,
照亮中午火把頭。
惆悵心頭事,
襟怀多少綠茵茵。
那不知
怎樣面對重楊駁子、九門重門天涯深。
思量空城無人返,一江孤鴻作何訴?殘波濤邊,
故事多少對酒醉;心中牽著一種思念,遠行難舍不肯歸。
初一第二首古诗词大全必背初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必背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记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 《山居秋暝》 -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人的情怀和对自然、生活的感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二首嘿呀!《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二首》哎呀呀,说起八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词二首,那可真是精彩非凡呢!首先咱们来聊聊《《野望》。
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一开头,“东皋薄暮望”,就给咱们营造出一种宁静又带着点儿迷茫的氛围,你说是不是呀?作者站在东皋这个地方,望着暮色,心里头好像在寻思着啥,哎呀,这感觉可太奇妙啦!“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哇塞,那满树满树的秋色,还有那一座座山头上的落日余晖,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啦?再看后面,“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嘿,多生动的场景呀,放牧的人赶着牛儿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归来。
可最后“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作者看看周围,一个熟人都没有,只能长歌一曲,怀念古代的隐士采薇而食,这是一种多么孤独和无奈的心情呢?接下来咱们说说《《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哎呀呀,开头这几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充满了神秘和沧桑的感觉,就好像在给咱们讲一个古老的传说!那黄鹤一去就再也不回来啦,只剩下这空荡荡的黄鹤楼,还有那悠悠飘荡的白云,这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让人忍不住感叹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那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那么茂盛,多美呀!可到了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啦,作者思念起家乡,可家乡到底在哪儿呢?这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满满的都是忧愁呀!这两首古诗词,真的是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魅力呢!它们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思绪,哇,这就是古诗词的神奇之处呀!咱们读着这些诗词,仿佛能跟古人对话一样,你难道不觉得神奇吗?咱们可得好好品味,好好感受,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呀!。
竹节词二首诗词
1. 竹节
竹节苍苍绿叶茵,
幽香袭人远近闻。
含苞待放细嫩蕾,
招展娇姿威风君。
篱笆院里静水潭,
碧绿浅草展青盐。
落日红霞辉夕照,
松竹丛中伴清鸣。
茶香沁入双耳间,
一帘婆老絮常闲。
钟声鸣处花径寂,
萧瑟寒风飘竹间。
暮年退役寻静影,
竹篱茅舍任风吟。
苍山绿水遥边陲,
思念如梦遥相寻。
2. 词二首
鸟啼雨落夜如此,琴声乐韵情何似。
金秋花丽香飘动,春雨江南绿墨漫。
徜徉白墙红楼院,客去乡愁诉离魂。
往事如烟云散逝,岁月流转梦幻痕。
山木水辉照叶彩,古韵流连眼生秀。
莺飞草长春天暮,人在世间心自有。
山水画卷美不胜,时光流转如空镜。
牢记仙子书剪纸,寄情花间梦同行。
【导语】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漂泊凄凉孤寂的⼼境以及对家乡、亲⼈的思念。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思乡古诗词,欢迎阅读!经典的思乡古诗词篇⼀ 《静夜思》 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鉴赏: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绎,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形容⽉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帝萧纲《⽞圃纳凉》诗中就有“夜⽉似秋霜”之句;⽽稍早于李⽩的唐代诗⼈张若虚在《春江花⽉夜》⾥,⽤“空⾥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光,给⼈以⽴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种修辞的⼿段⽽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在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朦胧地乍⼀望去,在迷离恍惚的⼼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层⽩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是⽉⾊。
⽉⾊不免吸引着他抬头⼀看,⼀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是分外光明的,然⽽它⼜是清冷的。
对孤⾝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亮,也最容易使⼈产⽣遐想,想到故乡的⼀切,想到家⾥的亲⼈。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于沉思之中。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是体味不尽的。
诗⼈所没有说的⽐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深曲的,但却⼜是脱⼝吟成、浑然⽆迹的。
经典的思乡古诗词篇⼆ 《春望》 杜甫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精典诗词二十首二寒江雪等(第一首)逢雪宿芙蓉山诗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二首)江雪诗人(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首)十二月十五夜诗人(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第四首)雪梅诗人(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五首)雪梅诗人(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第六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七首)对雪诗人(唐)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第八首)春雪诗人(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第九首)雪诗人(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第十首)终南望余雪诗人(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雾色,城中增暮寒。
(第十一首)踏莎行·雪似梅花诗人(宋)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第十二首)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诗人(清)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第十三首)山中雪后诗人(清)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第十四首)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