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7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40
第7章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区域经济政策评价7.1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政策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
区域政策内涵解读:(1)政策的决策主体是中央政府、国家立法机构等组织;地方政府角的色为执行与实施。
(2)政策内容是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
按性质可分为激励政策(“胡萝卜政策”)和限制政策(“大棒政策”)。
(3)政策的作用对象是问题区域。
问题区域大体上可分为落后区域、萧条区域、膨胀区域等类型。
落后区域政策主要是促进经济起飞;萧条区政策则主要是援助传统衰落产业区及资源枯竭区域,促使调整与改造;膨胀区政策则是限制并分散人口及经济活动过度集中。
(4)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公平”和“效率”。
一是要促进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衡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即“公平目标”或“均衡目标”;二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增长效率,即“效率目标”或“增长目标”。
7.1.2 区域经济政策的特征1. 区域经济政策的高度权威性和积极空间倾斜性。
只有当各区域受惠到不同水平的政府支持或权利让与时,区域经济政策才存在。
当所有区域被一视同仁,享受政府同等支持或获得相同的权利时,区域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
2. 区域经济政策的阶段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问题的类型、性质都不同,因而解决不同的区域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
一劳永逸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
3.区域经济政策的有限性(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领域有限,主要是经济领域,要解决区域问题,必须和其他政策紧密结合运用。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负面效果,如受援助区产生依赖性、产生价格失真、政治成本等。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指运用区域政策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