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刷卡门禁系统报告.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59.12 KB
- 文档页数:10
RFID的门禁系统方案门禁系统,又称为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对重要区域或通道的出入口进行管理与控制的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对门锁或钥匙的管理,而是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已成为安全防范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中智能大厦、办公室、宾馆等场合。
目前,门禁系统的控制手段主要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射频卡等。
前3种方式都属于生物识别技术,是以人体某部分的特征为识别载体和手段,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是最安全的身份验证方法,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且涉及到个人隐私,只适用于高端和绝对机密的场所。
射频卡是无线射频技术和智能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具有使用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
为了提高门禁系统的现代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Web技术的门禁系统。
系统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当读写器的射频范围内出现非接触式IC卡时,读卡并将信息通过串口通信传送给服务器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并构建了基于C/S模式的管理平台,管理员可通过Web网页对门禁控制器查询和控制,从而有效地实现在互联网的任何位置对信息的实时监控。
1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检测IC 卡,当IC卡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能准确地对其识别,并将其序列号发送给主控器和PC机,通过应用程序连接后台数据库获取与该卡号对应的用户信息。
若该卡已进行注册,则通过验证并通知控制器开门,并记录卡号和开门时间,反之则禁止通行并告知持卡人离开。
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串口通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读写器是系统的核心,其通过射频信号与IC卡(电子标签)通信,完成读卡、存储和发送数据的工作,其可以独立工作,也可联网工作,文中采用RS232串口通信与服务器相连。
服务器和用户端之间采用C/S结构,应用软件与数据库SQLSERVER2000连接通过ADO对象实现,两者通过局域网实现互联。
RFID报告--电⼦版RFID技术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程学院班级:实验内容: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实验⼈员:指导教师:2015年12⽉24⽇⽬录RFID技术实验报告 (1)1、实验⽬的 (3)2、实验仪器 (3)3、实验原理 (3)(1)2.4G模块 (3)(2)2.4G模块电路图 (4)(3)2.4G模块使⽤的软件 (5)(4)运⽤的部分代码 (5)4、实验步骤 (9)5、实验分⼯ (12)6、总结与实验感想 (12)3.5 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1、实验⽬的(1)熟悉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的使⽤⽅法(2)学习A_2.4G标准规范(3)熟练使⽤keil对stm32进⾏编程(4)加深对RFID系统的了解,知道2.4G模块的原理2、实验仪器(1)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2)Android操作系统平板(3)Windows操作系统电脑(安装有keil软件)3、实验原理(1)2.4G模块射频识别(RFID)是⼀种⽆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线电讯号识别特定⽬标并读写相关数据,⽽⽆需识别系统与特定⽬标之间建⽴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线电波(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
标签包含了电⼦存储的信息,数⽶之内都可以识别。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业都运⽤了射频识别技术。
将标签附着在⼀辆正在⽣产中的汽车,⼚⽅便可以追踪此车在⽣产线上的进度。
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
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数只牲畜使⽤同⼀个⾝份)。
射频识别的⾝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得以进⼊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
RFID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身份认证的门禁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传统的钥匙、密码等认证方式存在着管理复杂、易被盗用等问题。
而RFID门禁系统以其高效、安全、易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目前进入门禁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RFID门禁系统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卡片内存储的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并通过控制门禁系统完成门的开启等操作。
因而具有识别速度快、读取距离远、安全性高等优点。
因此,我们设计一个RFID门禁系统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RFID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测试和优化等。
本门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门禁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忘带门禁卡、钥匙丢失等问题。
高效、快速、方便地完成身份识别、授权、出入记录等操作,从而达到安全、方便、易管理等目的。
三、研究方法1. 系统硬件设计(1)硬件选型:主控板、RFID读写器、电磁锁、电源、报警器等(2)电路原理图设计及PCB绘制:包括主控板、读写器、电源、报警器等电路原理图和PCB制作2. 系统软件设计(1)系统结构设计:包括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存储结构设计等(2)系统功能设计:包括门禁卡管理、身份认证、出入记录等功能(3)软件编码: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编写3. 系统搭建和调试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整合,进行良好的调试和测试,消除可能出现的Bug。
四、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一个RFID门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现以下功能:(1)门禁卡管理:包括卡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2)身份认证:通过RFID卡识别身份,并进行门禁控制(3)出入记录:实现门禁系统的出入记录、查看等功能(4)系统优化: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读取速度、安全性等等。
五、研究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应用到学校、企事业单位、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门禁系统上,提高了门禁管理的效率,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科学技术创新2021.03基于R FI D技术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周喜王会珍赵娟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河南郑州450121)1概述R FI 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叫做R FI D技术,开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用于敌我双方战机的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信息存取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
基于R FI D技术的门禁管理系统,就是对住宅小区及各种公共场所进行出入管理[2]。
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 FI D对门禁进行管理,使用起来非常便捷,本设计结合当今比较前沿的R FI D技术,为停车场、图书馆等创造一个和谐、安全、高效的门禁管理系统,它顺应了当今智能化城市的发展大趋势,市场价值潜力巨大[3]。
2系统总体设计基于R FI D技术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用来对出入进行管理的门禁控制部分,第二是防盗报警部分。
门禁控制部分对出入管理采用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刷卡,前提是该I C卡已经被注册,单片机对卡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触发继电器来实现开门操作。
第二种是密码输入,当I C卡未注册或忘记带卡时,可以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开门,密码输入正确后,经单片机处理,触发继电器,实现开门操作。
防盗报警部分主要是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启动报警装置,并提醒管理人员,该人员不能正常出入,注意监控客人房间的安全情况或其他场所出入系统故障。
触发报警装置的条件是读取了未经注册的卡或是密码输入错误次数超过了预设值。
3硬件系统设计3.1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设计由单片机控制最小系统、矩阵式键盘模块、R FI D 射频模块、LCD12864液晶显示模块等组成。
硬件系统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3.2输入部分当门禁管理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 FI D)技术[4,5]时,出入管理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使用I C卡,节省出入人员的时间。
如果出入人员忘记了携带I C卡,或是I C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识别时,也可以采用密码输入的方式,我们在设计系统时设置了矩阵式键盘,可以方便的进行密码输入。
RFID通道式门禁系统方案建议书目录1. 项目背景 (3)2. 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介绍 (3)2.1 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功能 (3)2.2 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架构 (4)2.3 915MHz RFID设备技术参数 (5)2.4 RFID设备相关特性阐述 (5)2.5 硬件环境构架 (5)2.6 功能模块介绍 (6)3. 安装部署 (7)4. 主要硬件设备参数 (8)4.1 RFID读取器 (9)4.2 RFID天线 (9)4.3 桌面式发卡器 (10)1. 项目背景本开放式门禁系统改变了传统门禁管理的模式,当佩戴已授权的RFID身份识别卡的工作人员、Vip客户,正常行走经过安装有感应天线的通道,系统将会自动采集并识别通过人员信息,并可实现多人经过同时识别和记录;无须专门的刷卡动作,无须等待,即安全又便利,适合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人员门禁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安全化、信息化需求。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电子标签可以封装于多种具有防水、耐酸、耐碱、耐热、抗冲击等物理性能的非金属介质中,因此具有抗恶劣环境的特性;同时标签本身具有信息存储功能,面对使用环境复杂,流动性大的人员和车辆,用RFID 电子标签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无疑是一种极佳的选择。
2. 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介绍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主要有RFID标签、固定式阅读器、桌面发卡器、证卡打印机、管理软件等组成。
RFID标签存储工作人员、VIP客户的相关基本信息;阅读器对RFID标签进行信息安全识别,实现对人员的欢迎、监控和管理;管理软件主要由RFID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等软件组成,是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的核心。
通道式门禁管理系统中,使用RFID识别卡的频段是915MHz,根据用户需要可以选择双频卡,以实现办公用品管理、设备使用管理等拓展应用。
RFID技术下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提纲:一、 RFID技术在门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二、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三、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四、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五、RFID门禁管理系统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一、 RFID技术在门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RFID全名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一种技术。
在门禁管理系统中,RFID技术主要用于身份识别。
当住户将RFID标签置于读卡器附近时,读卡器会读取RFID标签上的信息,通过门禁系统判断该住户是否有进出的权限。
二、 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RFID门禁管理系统包括三个部分:RFID标签、读卡器、门禁控制器。
当住户到达门口时,将RFID标签放置在读卡器附近,读卡器就会收到RFID标签上的信息,将其传递给门禁控制器。
门禁控制器会根据住户信息判断是否具有进出权限,如果有,则控制电机开启门锁,并记录下住户的进出时间。
三、 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优缺点优点:1.较传统的门禁卡系统,RFID标签使用寿命较长,且不需要物理接触,使用更加方便。
2.系统的安装、拆卸以及维护等都比较容易,因为系统使用的元器件比较简单。
3.用户可以自由添加或删除权限,系统灵活性更强。
4.系统对于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相对更加便捷。
缺点:1.门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比较重要,但是由于RFID标签等元器件比较容易被篡改,系统的安全性可能会存在隐患。
2.系统本身对电磁干扰有一定的敏感度,会受到一些电磁干扰导致系统出现误差或者异常。
3.采用RFID技术,由于射频信号的传输距离比较短,如果用户没有用对标签使用位置,可能会导致 RFID读卡器无法判断身份,甚至干扰旁边的设备。
四、 RFID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下:1. 安全性原则:系统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应选择能够提供较好安全性的标签,并将其与加密技术结合使用,保护用户身份的基本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