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2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身体的影响,并通过观测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和运动能力,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下,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明显降低,运动能力也受到显著损害。
引言:身体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稳定运转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身体各个器官。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本实验旨在探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身体的影响,并通过观测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和运动能力,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16只实验动物进行,它们均为同种动物,并且在实验开始之前,它们的腿部血液流量和运动能力都处于相同的水平。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在实验开始后,通过缩窄其左腿的血管,制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在实验进行期间,记录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和运动能力,并在最后取出实验动物进行解剖。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下,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明显降低。
在实验后的第一小时内,腿部血液流量降低了50%以上;在实验后的24小时内,腿部血液流量仍然低于正常水平。
此外,在实验后的72小时内,实验动物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显著损害。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动物在行走和奔跑时的速度和耐力明显降低。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下,身体的运动能力和腿部血液流量均会受到影响。
这表明,身体某个局部区域的血液循环障碍,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进而导致身体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身体的血液循环,并采取措施预防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有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身体影响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下,实验动物的腿部血液流量明显降低,运动能力也受到显著损害。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注意身体的血液循环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Local blood circulation obstacles)定义:机体某一局部或个别器官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表现和本章内容:血流速度的改变,血流量的改变------充血缺血;血液性状和内容物的改变---血栓形成、栓塞血管壁的完整性,通透性增加—出血、水肿;局部动脉血流中断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梗死第一节充血(hyperemia)(一)定义:局部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二)分类: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1、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1)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小动脉扩张、输入过多的动脉性血液的现象,又称为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舒张神经兴奋性↑或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2)病因和类型:生理性充血——食后胃肠充血;病理性充血(3)病理性充血:①炎性充血:在炎症早期或炎灶边缘,由于致炎因子刺激血管舒张神经或麻痹缩血管神经及一些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充血。
炎症是机体的血管反应,通常把充血看做炎症的标志。
②刺激性充血:机理同上,但程度较轻。
③减压后充血:(贫血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小动脉反射性扩张而引起充血。
(如胃肠臌气或腹水时,迅速放气放水易危及生命。
)④侧支性充血:当某一动脉内腔受阻引起局部缺血时,缺血组织周围的动脉吻合支发生扩张充血,借以建立侧支循环,以补偿受阻血管的供血不足。
(4)病理变化眼观:局部组织内动脉血流入增多,血液供氧丰富,组织代谢旺盛,局部组织颜色鲜红,体积轻度增大,温度升高,位于体表时血管明显的搏动感。
镜下: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内充满红细胞,平时处于闭锁状态的毛细血管也开放。
(5)对机体的影响:动脉性充血一般是暂时的,病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
充血时由于血流量增加,给局部组织带来大量氧气、营养物质、白细胞和抗体,使组织的防御能力增强,同时又可将病理性产物迅速排除,对消除病因和恢复组织机能均有积极作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和类型。
2. 观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
3. 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在病理状态下,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受到损害,机体的代偿功能不能及时补充,导致血量、血液形状发生改变,血液运行异常,从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本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了解其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器械、生理盐水、注射器、酒精、碘酒、剪刀、镊子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麻醉:使用生理盐水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2. 解剖: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动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
3. 观察与记录:a. 观察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变化,包括充血、淤血、出血等。
b. 观察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
c. 观察血液性质和血管内容物的改变,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等。
4. 实验操作:a. 充血实验:将实验动物的一侧肢体暴露,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使用注射器向一侧肢体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肢体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
b. 淤血实验:将实验动物的一侧肢体暴露,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使用注射器向一侧肢体动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肢体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
c. 出血实验:将实验动物的一侧肢体暴露,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剪刀剪破一侧肢体血管,观察血液外溢的现象。
d. 血栓形成实验:将实验动物的一侧肢体暴露,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向一侧肢体动脉注射含有凝血酶的生理盐水,观察血栓形成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1. 充血实验:实验动物一侧肢体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局部皮肤呈现红热现象。
2. 淤血实验:实验动物一侧肢体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局部皮肤呈现紫红色现象。
3. 出血实验:实验动物一侧肢体血管破裂,血液外溢,形成血肿。
4. 血栓形成实验:实验动物一侧肢体血管内形成血栓,局部皮肤呈现紫黑色现象。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单选题(共116道)133.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B.肺泡壁增宽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D.切面为棕红色E.肺内支气管扩张134.透明血栓最常见于( )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中静脉E.中动脉135.致使肺梗死的血栓栓子一般来自( )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B.二尖瓣疣状血栓的脱落C.门静脉的血栓脱落D.左心房附壁血栓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脱落136.肺小动脉被骨肉瘤细胞阻塞时称为( )A.肿瘤的转移B.脂肪栓塞C.气体栓塞D.肿瘤细胞栓塞E.血栓栓塞137.栓子运行一般( )A.顺压力运行B.顺血流运行C.逆压力运行D.逆血流运行E.交叉运行138.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 )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肾小动脉栓塞D.脑小动脉栓塞E.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139.潜水员过快地从海底升到水面容易发生( )A.肺不张B.氮气气体栓塞C.肺气肿D.血栓栓塞E.空气栓塞140.最常见的栓子是( )A.脱落的肿瘤细胞团B.空气C.血栓D.羊水E.寄生虫141.肺静脉血栓脱落致脑动脉阻塞的现象称为( )A.血栓再通B.血栓机化C.血栓软化D.血栓钙化E.血栓栓塞142.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A.肝脂变B.肝水变性C.门脉性肝硬化D.慢性肝淤血E.坏死后性肝硬化143.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主要是在下何处发现羊水成分( )A.脑动脉B.子宫腔内C.肺泡腔内D.细支气管内E.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144.妇女分娩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肺小动脉内有角化上皮细胞、毛发等物质,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A.脂肪栓塞B.气体栓塞C.肿瘤细胞栓塞D.羊水栓塞E.血栓栓塞145.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这种现象称为A.血栓形成B.梗死C.血管阻塞D.栓塞E.血栓栓塞146.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 )A.血栓再通B.溶解吸收C.血栓机化D.血栓钙化E.血栓栓塞147.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阻塞血管B.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梗死C.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D.心瓣膜变形E.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148.肺动脉栓塞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急性右心衰竭B.急性左心衰竭C.中毒性休克D.大片肺出血E.急性肾衰149.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 )A.脑动脉栓塞B.肺动脉栓塞C.体静脉栓塞D.肝静脉栓塞E.门静脉栓塞150.在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沟通的毛细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血栓脱落B.侧支循环形成C.血栓机化D.血栓硬化E.再通151.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A.实质细胞的增生B.出血C.含铁血黄素沉积D.间质细胞增生E.可并发血栓形成152.下列哪项属于静脉性充血( )A.减压后充血B.妊娠子宫充血C.炎性充血D.进食后胃肠道的充血E.静脉阻塞引起的充血153.骨折后脂肪栓塞的部位通常是( )A.肺B.脑C.心D.肝E.肾154.静脉血栓的尾部是(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E.层状血栓155.下列哪些成分不会成为栓子( )A.肿瘤细胞团B.血吸虫虫卵C.机化的血栓D.血液中的气体E.脂肪滴156.下述哪项不符合静脉性充血( )A.局部发绀B.小动脉扩张C.局部温度降低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水肿157.机体在处理血栓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结局是不可能的( )A.分离排出B.溶解、吸收C.脱落为栓子D.机化再通E.钙化158.白色血栓主要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 )A.白细胞、纤维素和血小板B.血小板和纤维素C.红细胞和白细胞D.红细胞和纤维素E.血小板和红细胞159.单纯动脉栓塞不易引起( )A.肾梗死B.脑梗死C.肺梗死D.脾梗死E.心肌梗死160.下述哪种患者不易出现血栓形成( )A.大面积烧伤B.直肠癌根治术后C.晚期胃癌患者D.心房纤颤E.皮肤荨麻疹161.胸部手术时要注意防止( )A.脂肪栓塞B.肿瘤细胞栓塞C.气体栓塞D.羊水栓塞E.血栓栓塞162.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是( )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透明血栓D.混合血栓E.血凝块163.贫血性梗死发生于( )A.组织疏松的器官B.有双重血液供给的器官C.严重淤血的器官D.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E.以上都不是164.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可引起( )A.室间隔后1/3心肌梗死B.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C.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D.右心室心肌梗死E.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165.脾动脉分支完全阻塞可引起脾( )A.出血性梗死B.脓毒性梗死C.液化性坏死D.贫血性梗死E.脾坏疽166.脂肪栓塞时栓塞主要影响下列哪一器官( )A.脾B.心C.肝D.肺E.肾167.肠扭转可引起肠( )A.贫血性梗死B.白色梗死C.出血性梗死D.凝固性坏死E.液化性坏死168.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血小板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纤维蛋白E.单核细胞169.脑动脉栓塞患者其栓子可来自( )A.肠系膜静脉血栓B.右心房附壁血栓C.二尖瓣赘生物D.下肢静脉血栓E.右心室附壁血栓170.下列哪种器官很少发生梗死( )A.心B.脾C.肾D.肝E.肠171.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哪项是错的( )A.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B.梗死灶呈锥形C.多位于肺下叶D.由肺动脉分支阻塞引起E.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172.下列哪项不会出现贫血性梗死( )A.脾梗死B.肠梗死C.心肌梗塞D.肾梗死E.脑梗死17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心B.肾C.肺D.脑E.脾174.下述关于梗死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175.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单核细胞E.纤维蛋白176.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A.下腔静脉B.右下肢大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肺动脉177.循环血液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 )A.血栓B.血栓形成C.静脉石D.血栓脱落E.栓子178.长管状骨骨折时可能引起的栓塞是( )A.空气栓塞B.脂肪栓塞C.血栓栓塞D.细胞栓塞E.细菌栓塞179.下述哪种病变只是由纤维素及血小板组成( )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B.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C.心急梗死的附壁血栓D.静脉内柱状血栓的体部E.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180.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A.肺梗死B.脑梗死C.肠梗死D.肾梗死E.脾梗死181.羊水栓塞是指羊水阻塞( )的过程A.胎儿呼吸道B.胎儿肺静脉C.母体肺静脉D.母体肺动脉E.胎儿肺动脉182.下列哪项病变不会引起梗死( )A.血管受压B.动脉痉挛C.血管瘤D.血栓形成E.栓塞183.下列哪种病变属于梗死( )A.重Ⅱ度烧伤B.足坏疽C.刀割伤D.病毒性肝炎E.脓肿184.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185.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B.肾C.脑D.脾E.肠186.漏出性出血常见的部位是( )A.小静脉B.小动脉C.大动脉D.毛细血管E.大静脉187.左心衰竭主要引起( )A.慢性脾淤血B.慢性肝淤血C.胃肠淤血D.下肢淤血E.慢性肺淤血188.下述哪项不是静脉性充血的原因( )A.致炎因子刺激B.心力衰竭C.肿瘤压迫D.静脉压升高E.静脉阻塞189.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 A.心衰细胞B.异物巨细胞C.肺泡上皮细胞D.尘细胞E.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190.“心力衰竭细胞”是指( )A.心力衰竭时病变的心肌细胞B.心力衰竭时肺泡腔内的泡沫细胞C.心力衰竭时肺内吞噬碳末的巨噬细胞D.硅肺致右心衰竭时肺内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E.褐色硬化肺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9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炎性充血B.饭后胃肠道黏膜的充血C.侧支循环性充D.减压后充血E.二尖瓣狭窄时的肺充血192.右心衰竭可使以下器官淤血的是( )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肺、脑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93.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脑、肺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94.慢性肺淤血的特点不包括( )A.切面流出淡红色泡沫状液体B.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D.肺内支气管扩张E.肺泡间隔增宽195.血液从心腔或血管内流出体外称为( )A.内出血B.血肿C.积血D.漏出性出血E.外出血19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肝凝血酶原合成减少B.血管壁广泛损伤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消耗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197.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炎性充血B.减压后性充血C.致炎因子引起的充血D.侧支循环性充血E.器官组织活动增强时引起的充血198.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除外A.急死B.肺梗死C.间质性肺炎D.肺动脉高压E.右心房扩大199.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脑动脉C.肝动脉D.心冠状动脉E.以上均不是200.槟榔肝可发展为( )A.坏死后性肝硬化B.门脉性肝硬化C.淤血性肝硬化D.胆汁性肝硬化E.寄生虫性肝硬化201.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是( )A.破裂性出血B.体腔积血C.外出血D.漏出性出血E.渗出性出血202.栓子是: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E.以上都不是203.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右下肢大静脉204.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常可见心衰细胞205.肺动脉栓塞不会引起( )A.猝死B.间质性肺炎C.肺梗死D.肺动脉高压E.右心室扩张206.心脏赘生物最常见于( )A.心外膜B.心瓣膜C.心内膜D.心肌E.冠状动脉口207.皮肤、黏膜和浆膜少而广泛的出血灶称为( )A.积血B.淤血C.血肿D.凝血块E.瘀点208.血液从心腔或血管内逸出,并积聚于体腔内称为( )A.体腔积血B.出血C.血肿D.外出血E.漏出性出血209.血液流入组织内并局限化时,形成( )A.积血B.外出血C.内出血D.血肿E.淤斑210.淤血是( )A.血液淤积于皮下组织内B.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血含量增加C.血管扩张所致D.血管腔内充满血液E.血管内含血量增多211.肺淤血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变引起( )A.肺动脉栓塞B.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C.空气栓塞D.左心衰竭E.肺源性心脏病212.淤血时扩张充盈的血管主要是( )A.动脉B.静脉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D.小静脉和毛细血管E.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213.关于淤血组织器官的病变,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常伴有水肿B.呈暗红色C.温度增加D.可引起出血E.可发生萎缩214.血栓形成是指( )A.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血液在静止状态中发生的异常凝固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15.关于出血性梗死的病理学特征,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 A.梗死灶呈锲形B.梗死区淤血、出血明显C.充血、出血带不明显D.组织结构常不清E.常合并细菌感染216.下列哪种出血不属于破裂性出血( )A.慢性空洞性肺结核大咯血B.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大呕血C.十二指肠溃疡柏油样便D.胃癌呕血E.肺淤血性出血217.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