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低压电器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55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且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核,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前续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德能并举、工学交融”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基本电气控制系统、PLC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和PLC的编程能力。
(2)本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结合本院实训(验)条件,按“教学任务布置、集体讨论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院系评估、学生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联合校外合作单位完成学生的就业资格考证任务,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3)在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符合实际教学。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应用电子类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1.范固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安全技术培训(以下简称培训)大纲和安全技术考核(以下简称考核) 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低压电工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GB/T 13869-2008 用电安全导则DL 408-1991(200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09-1991(200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GB/T 4776-2008 电气安全术语AQ 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或用于区分本标准。
3.1 电工作业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
3.2 高压电工作业对1千伏(kV) 及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试验及绝缘工、器具进行试验的作业。
3.3 低压电工作业对1千伏(KV)以下的低压电气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改造施工和试验的作业。
3.4 防爆电气作业对各种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安装、检修、维护的作业。
适用于除煤矿以外的防爆电气作业。
3.5 危险场所爆炸性气体环境或可燃性粉尘环境大量出现或预期出现的数量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预防措施的区域。
4.基本条件4.l年满18 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4.2 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低压电工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瘸痈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痛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色盲、色弱以及其他对从事电工作业有妨碍或有安全隐患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工技能训练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项目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需要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电工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等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其项目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工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电工工作的技能。
本课程为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可以在企业里从事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岗位。
五、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照明电路的安装等电工技能训练项目,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具有初步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能识别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和一般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功能;初步掌握电气照明和内线工程的安装、维修及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安装与维修;能按照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方法能力目标:1 .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2 .分析、总结;3 .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
(二)情感能力目标:1 .容忍、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2 .团队合作;3 .批评与自我批评;4 .劳动组织与实施;5 .遵守劳动纪律。
(三)专业能力目标1 .能进行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2 .会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3 .能熟练掌握导线的连接与绝缘修复;4 .会识别、选择、使用、调整常用低压电器;5 .能读懂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6 .能按图样要求进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能检查、排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电气故障7 .遵守《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掌握维修电工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应电工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省低压电工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及设备配备标准(试行)1范围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特种作业人员低压电工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点设备配备标准(试行)》3考试科目低压电工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主要包括四个科目:安全用具使用(K1)、安全操作技术(K2)、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K3)和作业现场应急处置(K4)。
4考试成绩及时间实操考试成绩总分值为100分,80分(含)以上为考试合格;若考题中设置有否决项,否决项未通过,则实操考试不合格,补考时只进行未及格的考项。
考试科目K1、K2、K3和K4的分值权重分别为20%、40%、20%、20%。
考试时间为30分钟,考试科目K1、K2、K3和K4分别用时为5分钟、12分钟、5分钟、8分钟。
5考试方式5.1实物考试根据已给定课题的任务,让考生在提供的实物设备中选择合适的设备完成考试任务,由考评员根据评分标准要求评分。
5.2实物电子化考试在配备实物设备的基础上,将实物设备已进行电子化改造,由考试终端识别系统根据评分标准要求评分。
5.3模拟系统考试-4-在配备实物设备的基础上,模拟系统显示已给定课题的测量内容或故障诊断情景以及不同的模拟仪表,让考生选择虚拟仿真仪表并按考题进行模拟操作或选择。
考试终端系统自动根据评分标准要求评分。
注:各考试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考试方式,推荐使用实物电子化考试和模拟系统考试。
6考试准备——低压电工作业实操考试科目K1、K2、K3和K4应在一个考区分别设立四个分考场进行流水考试完成。
K1、K3和K4可与高压电工作业、防爆电气作业实操考试共用。
——应在实操考试入口设置候考区。
每个考生均需经过身份验证登陆后方可考试。
——各科目考区除需配备必须的考试设备外,还要配备其它仪表、工具和材料,并一起摆放在展示柜中。
仪表、用具和材料需明码固定摆放整齐,具体数量应根据预估考试数量情况合理设置。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指导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目录1、实训项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2、实训二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和接线3、实训三万用表、兆欧表的使用方法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首尾端的判别4、实验四基本控制线路的接线练习5、实训五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6、实训六电动葫芦电气控制箱接线与调试7、实训七变频器参数与PLC程序修改、调试上传下载8、实训八桥式起重机电气设计与调试实训项目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一、实训目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检修中经常需要拆装,如果拆装时操作不当,就会损坏零部件,反而使电动机损坏,修理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因此,必须学会选择正确的拆装方法,并掌握电动机的拆装技术。
二、电动机的拆卸1.准备(1) 准备各种工具:扳手、拔轮器(拉具)等。
(2) 拆卸前作好记录:在线头、端盖等处作好标记,便于装配。
2.拆卸步骤(1) 拆开轴伸端负载;(2) 拆卸皮带轮或连轴器;(3) 拆卸风罩和风叶;(4) 拆卸轴承盖和端盖;(5) 抽出转子。
3.主要零部件的拆卸工艺要点(1) 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卸。
首先,在皮带轮或连轴器的轴伸端上做好尺寸标记,再拆开电动机的端接头,然后把皮带轮或连轴器上的定位螺钉或销子松脱取下,用两爪或三爪拉具把皮带轮或连轴器慢慢地拉出来,使用拉具时丝杠尖端必须对准电动机轴端的中心,使其受力均匀,便于拉出来,如图10-12所示。
若拉不出来,切勿硬卸,可在定位螺钉孔内注入煤油,待数小时后再卸,如仍拉不出来,可用喷灯在皮带轮或连轴器四周加热,使其膨胀后迅速拉出。
但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防转轴变形,禁止用手锤直接敲打皮带轮或连轴器,以免皮带轮或连轴器碎裂、转轴变形或端盖等受损。
图2-1 电动机皮带轮或连轴器的拆卸(2) 风罩和风叶的拆卸。
首先,把外风罩螺栓松脱,取下风罩,然后把转轴尾部风叶上的定位螺栓或销子松脱取下,用金属棒或手锤在风叶四周均匀地轻敲,风叶就可以松脱下来,小型异步电动机的风叶一般不用卸下,可随转子一起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