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4.27 KB
- 文档页数:4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概述一、火灾事件1. 发现火情•迅速报警: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伍前来扑救。
•自我保护:确保人员安全,迅速撤离火场,避免蔓延。
•初期扑救:使用灭火器等设备进行初期扑救,防止火势扩大。
2. 疏散和救援•疏散指引: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计划,引导人员有序疏散。
•人员救援:确保人员安全逃生,协助受困人员撤离。
3. 现场控制•封锁现场: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保障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通风排烟:及时开启门窗,确保通风,减少烟气危害。
二、化学泄漏事件1. 发现泄漏•判定泄漏:观察气味、颜色等特征,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品泄漏。
•封锁危险区域:避免泄漏物质进一步扩散,阻止人员靠近泄漏源。
2. 应对措施•穿着防护装备:戴上呼吸器、防护服等防护装备,进入泄漏现场进行扑救。
•清除泄漏物:采取吸收、中和等措施清除泄漏物,减少危害。
3. 疏散隔离•疏散人员:根据不同泄漏物质的性质,有序疏散周围人员至安全区域。
•设置警戒线:划定安全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影响区域。
三、自然灾害事件1. 防范准备•监测预警:定期关注气象、地质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准备。
•储备物资:准备应急物资,包括食物、水、药品等,以备灾情发生时使用。
2. 紧急处置•避险转移:如遇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
•救援救助:灾害发生后,尽快展开救援行动,帮助受灾群众。
3. 灾后处理•清理恢复:灾后清理垃圾、修复设施,恢复生活环境。
•防范备灾:总结灾害经验,加强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以上是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概述,当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要保持冷静,迅速应对,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
突发环境现场处置方案前言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快速、有效地处置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突发环境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突发环境现场处置方案1. 环境事件处置应急流程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应急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接到报警:当接到环境事件报警后,应立即启动紧急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
2.确定现场情况:到达现场后,应通过现场勘查、询问周围群众等方式,全面了解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原因等相关情况。
3.采取应急措施:根据事件性质和特点,采取对应的应急措施,包括:隔离现场、排除危险、拯救被困人员、妥善处置危险物品等。
4.处置结束:经查明事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复原等工作,并及时发布事件情况通报。
2. 环境事件处置应急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环境事件及相应的处置应急措施:2.1 化学泄漏环境事件1.隔离现场:对泄漏发生场所应进行隔离,防止人员、机动车行驶等产生危险。
2.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要关闭装置中的各类阀门,以尽可能减少泄漏物产生和扩散的可能性。
3.防护人员:第一时间向现场人员发放防护用具,防止泄漏物质对人员的危害。
4.调度专业力量:调度专业力量,及时到场处理。
2.2 燃气泄漏环境事件1.隔离现场:对泄漏发生场所应进行隔离,迅速疏散现场易燃易爆物品、人员。
2.熄灭明火:迅速熄灭明火,要关闭燃气阀门等设施。
3.通风通气:开启窗户、门,保证室内空气流畅,避免室内积聚可燃物体而引起火灾。
4.调度专业力量:如有需要,调度燃气公司及专业消防力量进行处理。
2.3 有害物质泄漏环境事件1.隔离现场:对泄漏发生场所应进行隔离,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和扩散的可能性。
2.排除危险:立即采取措施,使有害物质停止泄漏或规范排放。
3.防护人员:第一时间向现场人员发放防护用具,防止有害物质对人员的危害。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一)泄漏应急处理措施发生泄漏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公司负责人及值班领导报110,报告化学危险物料外泄部位(或装置),采取一切办法控制泄漏蔓延。
根据××市的预案分级汇报,如果是化学品仓库、生产车间等发生液体物料泄漏,立即检查厂区雨水管网切断装置,确保其处于切断状态,从而防止泄漏的化学品流入雨水、污水管网。
一旦事故污染物进入雨、污水管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根据应急预案做好隔离措施和应对处理方案,可有效防止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
(1)化学品存放处发生物料泄漏事故应急措施本公司涉及化学品主要为盐酸、硫酸等,存放于化学品仓库内,上述原料中的部分为有毒物质。
泄漏事故发生后可针对泄漏规模的大小确定应急措施,当发生小泄漏应立即利用黄沙或木块堵住泄漏孔,以及吸附、吸收泄漏液体,更换破损的包装桶等办法就地收集,也可通过导流渠引入事故应急池;大规模泄漏则可采取挡板、砂袋围堵引流,或利用围堰等将泄漏液体收集进入事故应急池暂存。
(2)生产现场泄漏事故应急措施①生产设备发生泄漏事故后,立即停止设备的运行,可能情况下,堵住泄漏源,产生的泄漏废液就地收集或通过车间四周的导流渠引入事故应急池。
发生较大泄漏时,应紧急停车,待设备修理好后再运行设备。
停车顺序:机器设备上的总闸→各车间电源控制柜总闸→配电间控制柜闸刀;②应急保障组进行泄漏点的监视,并对喷水、消防废水管理等现场进行监视;③应急救援组组织现场的无关人员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增援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④紧急停车后约1~2 小时完成物料转移,泄漏停止。
泄漏的物料在事故区即进行泄漏物质的拦截处理,在应急废水池中再进一步回收、去除处置;⑤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选择有针对性的拦截、处置、吸收措施和设备、药剂,进一步减少污染物量,待事故污水可满足后续污水处理要求时,方可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或委托处置。
(3)环保设施系统发生故障Ⅰ、污水处理站非正常运行应急措施①废水处理设备故障造成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工作应急措施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关闭出水阀,将排放的废水打入事故池,向领导小组组长及值班人员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当废水处理设备故障时,应采取以下措施:a 立即关闭排放泵和故障设备,同时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对于有备用设备,只须起用备用设备即可;b 组长通知维修组对设备进行维修;c 废水处理值班人员向组长汇报维修结果,并编写书面报告存档、备案。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往往需要现场处置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一、火灾火灾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其处理需要熟悉火灾的特点和火灾现场的处理方法。
所以,在现场处置火灾时,应该首先清空附近人员,并打开附近的消防栓进行消防灭火工作。
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深度调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保障周边人员的安全。
二、水灾水灾事件发生时,应首先进行救援和疏散工作,让被困在水灾现场的人员及时脱险。
在救援过程中,应务必注意安全,特别是消除救援人员周围的隐患,以避免更多人员受到伤害。
处理水灾现场时,应直接与污染事件有关的人员进行沟通,确定核心区域和受污染区域,并快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恢复受污染区域的水质及环境。
三、地震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需要进行应急救援措施以避免更多人员的伤害。
在地震过后,应做好现场的检查工作以了解影响状况,并移除危险物品,避免更多人员受到伤害。
同时,需要对受损区域进行完整的整改,消除隐患并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为日后的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四、气体泄漏在气体泄漏事件发生时,应提高警惕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立刻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并安排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救援。
在处理现场时,应注意现场通风和保持空气流通,并确保整个过程清洁有序,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五、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是很常见的突发事件,因路况、气候等因素导致意外发生。
处理交通事故现场时,应首先转移受伤者并展开救援,引导交通并维持现场秩序。
对于受灾地点进行彻底的排查,确认车辆是否能够正常行驶,协助受灾者查找有关信息并对受灾地点进行出警处置,让现场恢复安全。
在事件处理中,应注意提前准备必要的救援设备,采取独立的处置方案,让事件处理的流程透明。
通过及时的响应和应急处置,可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控制风险。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对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需要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来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或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一、现场应急处置原则1. 快速反应: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迅速到达现场。
2. 科学处置: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3. 综合协调: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合力,提高处置效率。
4. 公众参与: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信息,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引导公众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5. 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 污染源控制:迅速查找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防止污染物扩散。
2. 污染物清除:根据污染物性质,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清除污染物。
3. 生态环境修复:对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功能。
4. 人员疏散与防护:根据污染物危害程度,组织周边人员疏散,为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5.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开展事故调查,查明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6.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
7. 社会动员与志愿服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8. 总结经验与改进: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改进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三、现场应急处置流程1. 接报与响应: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2. 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勘查,了解污染情况,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3. 实施处置:按照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清除污染物。
4. 监测与评估:对污染物浓度、扩散范围等进行监测,评估应急处置效果。
5. 后续处置:对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受损人员进行救助。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和自然灾害的频发,突发环境事件越来越常见。
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影响,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采取正确的现场处置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事件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及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一旦发生,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处置地震的现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场处置措施:1、迅速撤离: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撤离危险现场,如果无法逃离,要及时寻找掩护,如桌子,床垫等,以减轻地震的影响。
2、求救: 如果被困,应及时求救,向救援队伍发出求救信号,保持镇定,并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
3、避免使用明火: 避免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灾,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火灾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其破坏性极大,往往会给人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如烧毁建筑物、烧伤人员、损坏财产等。
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火灾成了一门必备的技能。
现场处置措施:1、立即报警: 任何人在发现火灾时必须立即报警,及时通知消防队和当地有关部门,以便尽快扑灭火势。
2、迅速撤离: 如果火灾无法控制,人们应迅速撤离现场,以免被困或受伤。
3、使用灭火器: 在火势较小时,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灭火应从火源的侧面慢慢喷放,不要站在火源的正面。
三、洪水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力极大,一旦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何有效应对洪水,减轻洪灾所带来的损失,是我们面对洪水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现场处置措施:1、迅速疏散: 在洪水发生时,人们应立即疏散到高处,远离洪水灾害可能会出现的区域,以避免被卷走或淹没。
2、管控水源: 如果洪水是由于水源被堵塞造成的,那么我们需要迅速无线这些水源,并进行排水,以便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
3、实施救援: 在救援方面要及时通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如对于有困难的老年人和儿童要优先进行救援。
文件编号:TP-AR-L9144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样本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我国已经步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污染物质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转化和累积,进入环境,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科学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已刻不容缓。
现场处置基本程序: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和救治工作。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其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污染源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环境监测;生物材料检测;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等有关记录。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673-15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我国已经步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污染物质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转化和累积,进入环境,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科学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已刻不容缓。
现场处置基本程序: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和救治工作。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其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污染源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环境监测;生物材料检测;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等有关记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污染处置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
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
当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
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2转移安置人员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
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和必要医疗条件。
3医学救援迅速组织当地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
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
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
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
4应急监测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一、现场处置的基本程序
(一)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二)了解事件情况
(三)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四)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1、污染源调查
——根据水系排查污染源
——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特征污染物)寻找污染源
——对事发地周围环境初步调查
2、环境监测
——请水利部门提供水流、库容、流量等水文资料
——根据毒污量、流速、断面积,计算污染范围?(污染带长度、峰值)
——确定监测点位:污染源下游、水源地附近、对照监测点等3、生物性指标检测
——病人、正常人血、尿
——微生物、可疑治病菌
——急性毒性试验
——水源、饮食、农作物、土壤、鱼类等
4、做好照相、摄像、录音、监督文书等取证准备
5、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调查分析结论
——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健康危害特点——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
——污染处置方案
???——对污染范围内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会遇到突发环境事件,如火灾、地震、洪水等,这些事件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
火灾火灾是一种会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一旦发生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以下的措施:1.紧急撤离:火灾发生时应当迅速撤离离火源最近的人员,先教育培训员工如何疏散,并划定好撤离路线;2.关闭门窗:离火源较远的门窗,应尽量关闭,以减少火势扩散;3.利用消防栓:如果火势较小,可以尝试使用消防器材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则应利用消防栓及时进行灭火。
地震地震是一种发生在地球内部的自然震动,会造成建筑物、道路、河流甚至是山峰的震动和破坏。
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躲到桌子下或较为安全的地方避险;2.关停各种气源及电源,防止电气设备漏电引起的意外;3.在应急袋中备好突发事件的必需品,如食品、水等;4.离开建筑物,尽量远离电线、燃气管道等危险物质。
洪水洪水是在暴雨、冰雪融水等条件下,河流、湖泊、坝口、山洼、低洼地带以及城市内涵洞道等地区发生的水的涌入及积聚现象。
一旦发生洪水,应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进入洪水区域,采取措施停止搬运、在危险的河段设置岗哨;2.提前做好物资预防,备足食品、药品、取暖设备;3.做好防洪围堤工作,建立河道监测预警系统。
风暴风暴是指强劲的大风,其风速超过12级时,就会造成树木被刮倒、房屋被毁坏等现象。
一旦遭遇风暴,应采取以下措施:1.紧急避难:应撤离到公共建筑物或地下掩蔽所内避难;2.制定应变方案:充分预警,避免露宿耳风暴山区,做好保温防寒措施;3.积极开展防卫工作,加强沿海防御工作,加强航海监测。
总而言之,在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中,关键是迅速、及时、果断做出决策,同时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急预案。
让我们始终保持警惕,预防事件发生。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威胁的事件,如火灾、爆炸、地震、洪水等。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灾害损失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1.火灾-立即报警并疏散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尽力扑灭小火,但不得冒险。
-如火势无法控制,要确保自身安全后及时撤离现场。
-防止火势扩大,将可燃物迅速清除。
2.爆炸-立即寻找避难地点,远离爆炸现场。
-迅速报警并进行疏散。
遇到可能的二次爆炸,尽力确保人员安全。
-减少伤亡,及时进行伤员救护工作。
-防止爆炸物传播,将有可能引发二次爆炸的物品迅速清除。
3.地震-立即躲避到坚固的桌子、门框下或墙角等避难地点。
-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电线杆、大树等可能倒塌或造成伤害的物体。
-地震结束后,确保自身安全后迅速疏散,防止因余震导致的伤亡。
4.洪水-立即撤离低洼地区、河床、沿海地带等易受洪水侵袭的区域。
-尽量远离江河湖泊等水源,以免被漩涡卷入水中。
-如无法避免被困,尽量找高处、房顶等待救援。
-洪水退去后,注意卫生环境,防止疾病传播。
5.化学泄露-立即远离泄露物,寻找高处避难,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
-快速报警,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封锁泄露区域,防止泄露物的扩散。
-促使在场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6.环境污染-立即报警并疏散附近居民,远离污染区域。
-封锁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排查是否有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及时做好隔离和处理。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的影响,如建立临时隔离带等。
在现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一定要紧急施救、有序疏散、科学救治,并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协作。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保护人员的安全,避免二次灾害发生。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现场应急防护与救援一、应急处置现场防护及装备现场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等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各,包括防护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各种呼吸器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急处置人员安全防护(1) 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必须挑选业务技术熟练、思想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并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进入处置现场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2) 安排专人对防护装各的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认真检查空(氧)气呼吸器的压力等参数,详细记录每位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
(3) 对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
(4) 时刻关注事故现场险情变化,发生危险立即撤离。
现场还应准备特效急救解毒药物,有医护人员待命。
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5) 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穿(佩)戴不同的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当处置过程中存在有毒气体或有毒蒸气,应佩戴防毒面具。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眼睛对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敏感,当呼吸系统防护末对眼睛进行救护时,应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当有毒气体或液体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时,应穿全密闭式防护服;在可能接触腐蚀品时,应穿耐酸碱工作服;在处置易燃易爆品是,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在没有使用全密闭防护服时,应戴橡胶手套。
(6)在易燃易爆品处置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防爆认证的通讯工具(二)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装备染事件二.人员疏散与急救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周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要求(1) 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式版
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我国已经步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污染物质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转化和累积,进入环境,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措施、科学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已刻不容缓。
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和救治工作。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生物性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其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污染源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环境监测;生物材料
检测;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等有关记录。
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